深度*宏观*宏观经济点评:政策的灵活与坚持

类别:宏观 机构: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徐高 日期:2020-05-26

  在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之时,我国正在召开的“两会”备受各方关注。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国“两会”传递出的政策信号具有超过我国的全球含义。从《政府工作报告》、《财政预算报告》这样的政策文件来看,我国政策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在具体政策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政策的灵活与坚持。

    此次“两会”与以往相比的一个明显不同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给出GDP 增长率目标。这是今年政策灵活度的最大体现。目前,全球新冠疫情的确诊病例数还在持续攀升,欧美国家复工之后的疫情二次爆发应该也是大概率事件。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国疫情防控压力仍然不小。总而言之,疫情发展前景仍然存在很高不确定性,疫情对经济的冲击难言结束。面对这样不确定的前景,经济增长预测有较高模糊度,定下某个具体的增长率目标数字未必科学。相反,不拘泥于某个具体的GDP 增长率数字,反倒有利于将政策重心聚焦于疫情冲击下的薄弱环节,阻断疫情影响长期化的传导路径。

    尽管GDP 增长率目标并未在“两会”上给出,但能看出政府对今年的经济增长还是有一定期待。《财政预算报告》中说道今年的财政赤字会达到3.76 万亿元。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又说道“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按这样的赤字规模与赤字率来推算,政府对2020 年名义GDP总量的预期是104.4 万亿元,比2019 年的名义GDP 高出了5.4%。考虑到今年CPI 通胀目标是3.5%,PPI 大概率负增长,政府心中对今年我国GDP真实增长率的期待目标应该在2%附近。IMF 最近预测全球经济在2020年会负增长3%。与之相比,2%的增长率绝对不算低了。

    尽管“两会”并未公布今年GDP 增长目标,但我国政府对守住各方面底线的坚持并未动摇。《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六稳”和“六保”,并明确要求:“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在今年GDP 增速会大幅低于去年的情况下,这些民生相关的目标之实现,有赖于针对性政策的支持。

    在这方面,可以精准发力的财政政策是首选。从财政预算来看,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力。今年的财政赤字规模将比去年增加1 万亿元。此外,国家还将发行1 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规模中)。《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新增的1 万亿元财政赤字和1 万亿元特别国债全部转给地方,“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此外,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也相比去年增加1.6 万亿元,至3.75 万亿元。这将给基建投资提供更为充沛的资金支持,更好发挥基建投资扩大内需、稳增长的功用。

    在货币政策方面,《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并强调了“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从这样的导向来看,货币政策会把宽松力度更聚集于实体经济,便利实体企业信贷的获取,并通过更低的利率来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这些举措对于遭受疫情冲击的实体经济会起到积极作用。

    在财政与货币政策发力守底线的同时,《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通过深化改革来激发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国企改革、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制造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提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改革举措都被提及。将这些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将能从更长期守住中国经济的底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