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胜微(300782)年报&一季报点评:研发与销售并驾齐驱 射频龙头爆发式增长

类别:创业板 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翔/刘尚 日期:2020-04-2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年报和一季报,2019 年实现营业收入15.12 亿元,同比增长169.9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 亿元,同比增长206.27%。整体毛利率52.47%,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0.73%。2020Q1 营业收入4.51 亿元,同比增长148.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 亿元,同比增长263.41%。

    2019Q2 以来呈现爆发式增长,疫情不改趋势。业绩爆发来自两方面:①射频前端的国产替代。射频前端芯片在手机终端升级背景下保持较高的景气度,而公司是国内少数涉足这一领域的企业之一,受益于国产替代进程加速;②公司自身技术进步与客户开拓。在需求旺盛背景下,公司前期技术与客户储备得以迎来爆发,射频模组、滤波器等新产品的推出增强了公司市场竞争力;在存量客户和新增客户内供应份额的提升拉动了公司出货的快速增长。

    规模效应持续体现,费用率显著下降。2019 销售费用率2.83%,同比-2.02pct,2020Q1 继续下降至1.57%;2019 管理费用率2.17%,同比-2.79pct,2020Q1继续下降至1.26%;2019 年研发费用率9.10%,同比-2.98pct。随着体量扩大,公司轻资产模式带来的规模效应逐步体现,费用率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此外公司通过大量订单形成更强的采购议价能力,生产成本得以降低,从而使得公司净利率呈逐步提升趋势。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规模优势不仅加强竞争壁垒,也能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

    技术领先与客户服务能力,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在国内外积累了良好的品牌认知和丰富的客户资源,如三星、华为、小米、vivo、OPPO 等。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华为供应链管理部门一系列综合考核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并向其提供射频低噪声放大器和射频开关等产品;公司与高通达成合作意向,射频开关产品已通过高通的小批量试产验证,正式进入量产。公司基于多年经验积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客户支持体系,为建立客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公司建立了成熟的供应链体系,与知名晶圆制造商和芯片封测厂商形成了稳定的合作机制,保障产能供给与快速交付能力,同时也形成了成本优势。

    射频模组从无到有,关键产品取得突破。公司于2019 年正式推出射频前端模组产品,包括DiFEM、LFEM、LNA bank、WiFi 连接模组等,实现了射频前端模组从无到有的突破,提升整体业务和产品的竞争力。而在存量产品射频分立器件方面,公司也契合市场需求进行了技术升级,如针对5G Sub-GHZ 的高频新产品、基于新一代SiGe 工艺高性能射频低噪声放大器产品、GPS/WiFi/移动通信用SAW 滤波器,以及部分WiFi PA 的设计、验证及测试等。此外公司积极布局物联网领域,在低功耗蓝牙产品方面进行性能升级及新产品的研发。产品线的丰富夯实了公司市场竞争力,有助于市场份额的进一步提升。

    大举投入研发,为公司快速成长提供核心动力。公司2019 年研发费用支出13,764.5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3.30%;研发人员从70 人增长到146 人,人数翻番。通过加强研发投入,提高公司产品的研发效率、缩短产品研发、制造周期,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在强大研发支持下,公司在国内射频行业具备较强技术领先优势,建立了完善并领先的技术平台,覆盖RFCMOS、SOI、SiGe、GaAs、压电晶体等各种材料及相关工艺,可以根据市场及客户需求灵活地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成为全球率先采用12 寸65nm RFSOI 工艺晶圆生产高性能天线调谐开关芯片的企业之一;是国内企业中领先推出适用于5G 通信制式sub-6GHz 高频产品及射频模组产品的企业之一。

    国产替代浪潮下,公司稀缺性得到凸显。射频前端芯片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基本被国外厂商占据,卓胜微是国内少数具备射频芯片供应能力的厂商,且部分产品性能已经可与国际一流厂商比肩,从体量上来看具备较大成长潜力。受益于本土手机终端厂商在全球市占率的扩张以及供应链国产化趋势,公司迎来发展良机,目前公司与国内众多知名智能移动终端厂商形成了稳定的客户关系。考虑到公司在国产手机供应体系中份额仍较低,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几年内市占率持续提升。

    维持“买入”评级。公司是射频国产替代浪潮下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1 年营收为24.43/33.93/44.02 亿,归母净利润为7.91 亿/11.17亿/14.93 亿,EPS 为7.91/11.17/14.93,对应PE 为66/47/3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疫情影响下手机整体销量下滑;公司研发与新产品开拓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