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影响评估(十):小康目标下政策缺口几何?

类别:宏观 机构:湖南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 研究员:伍超明/李沫 日期:2020-04-15

  在疫情的意外冲击下,国内一季度经济已实质受损,各项经济指标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国内疫情阴霾刚过,海外疫情蔓延的“二次冲击”再次来临,二季度国内经济将遭遇外需和产业链冲击,国内复工复产进程也将受到冲击,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难度明显加大。2020 年我国要“奋力实现”小康目标,那么当前政策力度是否能实现小康目标?若不能实现,缺口有多大?本文从三大需求角度定量测算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并据此估算实现小康目标的政策缺口。

      一、 小康目标:名义GDP 需增长6.6%以上

      3 月27 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明确提出“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庄严承诺,必须要实现。因此,小康目标为2020 年经济增长设置了下限,即GDP 增速至少要多高水平。

      考虑GDP 翻一番目标中可能存在的四舍五入技术性问题(假设误差在1%以内),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GDP 相关数据的修正结果,我们估算出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际GDP 需增长5.0%~5.6%左右。在2020 年GDP 平减指数增长1.5%的假设下,小康“翻一番”目标要求名义GDP 增长6.6%~7.2%左右,即2020 年实现“翻一番”目标要求全年名义GDP 需增长6.6%以上。

      二、 基准政策+疫情冲击:名义GDP 约增长5.2%

    受“抗疫”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流动受阻影响,国内经济“停摆”一月有余,实体经济三大需求均出现大幅下降。从已公布数据看,1-2 月份消费、投资、出口分别同比下降20.5%、24.5%和17.2%,消费和投资增速均创下历史新低,出口降幅也接近金融危机时期水平。为冲销疫情损失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政策端需加码呵护修复实体经济。

      3 月27 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财政政策上赤字率、专项债和特别国债三项举措将同时发力修复国内需求,货币政策也将协同发力提供流动性稳定经济基本盘。根据会议精神,我们将财政赤字提高至3.5%、专项债额度提高至3.5 万亿元、特别国债1 万亿元作为今年财政政策的基准情形(政治局会议后市场已有预期)。

      假定在当前已出台和上述预期财政货币政策(基准政策力度)下,3-12 月份基建投资能够实现高增长且其他国内需求增速均恢复至去年水平,进一步考虑海外疫情对出口的拖累(见表2),在1-2 月份已公布数据和2017 年投入产出表基础上,我们分别计算2020 年三大需求对名义GDP 拉动的变动情况,最后得到基准政策效果下,2020 年我国名义GDP 约增长5.2%(见表3)。

      三、 政策刺激:仍需弥补1.4-2.0%左右的名义GDP 增速缺口

    综合前面两部分估算结果,在财政赤字率提高至3.5%、专项债额度提高至3.5 万亿元、特别国债1 万亿元的基准情景下,政策对疫情负面影响的对冲尚不足以支撑小康目标的实现,名义GDP 仍有1.4-2.0%的增速缺口需要弥补,需要再额外追加政策力度。

      由于疫情后需求恢复需要时间,建议政策策略上以“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为辅”,时点上应抓住抓牢四月份“黄金窗口期”,加紧加快出台“稳内需”政策组合。

      财政政策方面,建议特别国债规模提高至2 万亿元以上,并主要用于帮扶受疫情冲击较大的家庭和中小微企业,由于前期政策主要集中在帮扶企业复工复产,后期应加大对家庭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以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助力脱贫攻坚战;专项债额度提高至3.5-4 万亿元,并适当提高可用做资本金比例和扩大专项债投资领域,在全部投向基建的基础上放大财政乘数;狭义的赤字率提高至3.5%,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一般性支出比例,提高资本性支出比重,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货币政策方面,与财政政策形成合力,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一是建议继续坚持“量”的工具更优先策略,侧重运用定向性工具精准滴灌,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供氧、输血”稳定经济基本盘。二是“价”也要继续降低,在帮扶企业“活下来”后,让企业活得更稳健,建议继续采取结构性定向工具如降准、降息、再贷款、再贴现等向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流动性。三是建议加大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一季度货币数据显示,居民部门短期贷款同比大幅下降,反映居民消费需求萎缩,但2019 年数据显示,消费支出的GDP 贡献率达到57.8%,远高于投资31.2%的贡献率,因此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有助于稳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