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金融数据点评:及策略研究

类别:宏观 机构:西南期货有限公司 研究员:郁泓佳 日期:2020-04-15

  一、中国3 月社融数据全面超预期,信用环境大幅改善2020 年4 月10 日,央行发布了我国2020 年3 月金融数据。初步统计,2020 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47 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25 万亿元,同比多增9608 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1910 亿元,同比多增1669 亿元;委托贷款减少970 亿元,同比少减1308 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30 亿元,同比多减966 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260 亿元,同比少增1789 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77 万亿元,同比多8407 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58 万亿元,同比多6322 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255亿元,同比多724 亿元。

      信贷方面,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 万亿元,同比多增1.29 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 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26 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 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 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 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 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 亿元。3 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 万亿元,同比多增1.16 万亿元。

      以此计算,3 月新增社融5.16 万亿元,同比多增2.2 万亿元。3 月信用条件全面改善,社融的各个分项几乎全面环比上升。信贷、企业债券和政府债券是最主要的三项贡献:(1)对实体部门贷款同比多增1.1 万亿,贡献近半,主要是政策加大对企业信贷支持力度;(2)企业债券同比多增6000多亿,源于利率下降以及政策对企业债券融资的支持;(3)政府债券同比多增近3000 亿元,主要源于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下发。此外,外币贷款、非标融资都同比多增1000 亿元以上。

      3 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44 万亿,较2 月的4520 亿元大幅回升。除了季节因素外,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受疫情影响,2 月房地产市场几乎冷冻,房屋成交量大幅下降,因此2 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明显下降。随着3 月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居民中长期贷款大幅回升。

      在降息降准、增加再贷款再贴现额度等政策支持下,3 月企业贷款增加2.05 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 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大幅多增5600 多亿元,政策助力企业短期资金周转,而随着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部分恢复,企业票据融资和中长贷同比也由前月的负增转为多增1000多亿和3000 多亿元,表明企业信用环境明显改善。

      二、社融存量增速11.5%,较2 月大幅回升0.8 个百分点初步统计,3 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2.24 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8.82 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2.34 万亿元,同比增长7%;委托贷款余额为11.35 万亿元,同比下降6.6%;信托贷款余额为7.43 万亿元,同比下降5.6%;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36 万亿元,同比下降16.3%;企业债券余额为25.21 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政府债券余额为39.31 万亿元,同比增长15.8%;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7.48 万亿元,同比增长6%。

      从结构看,3 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0.6%,同比高0.7 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9%,与上年同期持平;委托贷款余额占比4.3%,同比低0.9 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2.8%,同比低0.5 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1.3%,同比低0.4 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占比9.6%,同比高0.5 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5%,同比高0.6 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2.9%,同比低0.1 个百分点。

      3 月社融存量增速环比上升0.8 个百分点,这主要体现了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对冲海内外疫情对外贸部门和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2018年以来,我国处于结构性去杠杆的过程中,社融存量增速持续下行,但始终保持略高于名义GDP 的水平。在疫情影响下,国内名义GDP 大概率下行,社融存量与名义GDP 增速之差走阔,表明了政策加大宽松力度,允许宏观杠杆率暂时的上升。预计中期内国内信用条件将明显改善,助力于支持实体经济。

      三、M2 同比增长10.1%,M1 同比增长5%,增速均环比上行3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 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 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 个和0.4 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 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与社融存量增速类似,3 月M2 与M1 增速较2 月分别上升1.3 和0.2 个百分点。其中,M2 增速上升,表明货币派生机制运行良好,货币乘数进一步上升,再次证实信用条件继续改善。M1 增速上升,则表明企业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但M2-M1 增速剪刀差进一步上行,表明企业投资意愿并不强烈,实体经济景气度尚未回暖。

      四、结论与策略建议

      总结2020 年3 月金融数据,社融增量与新增人民币贷款全面超预期,居民信贷改善,企业信贷多增。社融存量与M2 增速均明显上升,国内信用环境大幅改善,企业和居民部门的融资环境环比改善,表明政策加大了逆周期调节的力度,助力国内复工复产、应对外需大幅萎缩、对冲经济下行压力。

      在宽松政策的支持下,国内不会出现信用紧缩和大量企业破产的情形,中国经济将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此外,社融存量(M2)与名义GDP 增速之差上行,表明广义流动性宽松,有利于权益资产的估值修复。

      针对国内政策的取向,我们认为,近期释放出的政策信号表明,政策将致力于从供需两端对冲疫情的不利影响,而大水漫灌的情形不会重现。需求端,政策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国内总需求,托底短期经济;供给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倒逼国内加大改革力度,释放长期增长潜力。例如,4 月11 日发布的《完善市场化配置要素机制》,从供给侧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双管齐下,国内经济有望从疫情的不利影响下缓慢回升。我们认为,国内政策保持定力,将很难看到,效仿海外央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情形。

      对于国债期货的走势,我们认为,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增长有较大冲击,各国央行加大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流动性有望延续宽松。但是,国内货币政策整体稳健,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冲力度,3 月金融数据证实了宽松的信用条件,国内经济有望在二季度显著回升。当前,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因此,交易的价值不高。建议投资者暂时观望,等待宽松政策落地和经济企稳信号后择机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