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中债登上清所债券托管数据点评:广义基金高歌猛进 一季度增持逾万亿

类别:债券 机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陈健恒/邱赛赛/许艳 日期:2020-04-10

  摘要:

      中债登托管量3 月净增1.09 万亿至66.95 万亿元;上清所托管量净增3512 亿至23.45 万亿元。

      债券发行与净增方面:利率债3 月总计发行12439 亿元,净增7829 亿元,发行和净增量高于去年同期,主因国债和国开债发行提速。①3 月记账式国债发行3700 亿,净增2587 亿,环比大幅上升,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②地方债3月总计发行3875 亿,净增2919 亿,环比下降。其中一般债发行2333 亿,专项债发行1542 亿。一季度地方债累计发行1.61 万亿,其中新增债1.54 万亿,占到提前批总额度的83.5%,期限方面,地方债发行明显拉长久期,3 月份地方债平均发行期限17.6 年,比2019 年增加7.3 年。③政金债3 月总计发行4864 亿,净增2323 亿,环比上升,也显著高于去年同期。具体来看,国开、农发和口行债分别发行2261 亿、1376 亿和1227 亿,分别净增2061 亿、16 亿和246 亿。④3 月同业存单总计发行1.67 万亿,净增-2609 亿,低于去年同期的234 亿。分机构类型来看,仅有农商行净融资量为正。⑤3 月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虽然月中以来信用债一级市场需求边际减弱,但全月的信用债供给创历史新高。据统计3 月非金融类信用债发行量已达到1.55 万亿元,扣除到期后的净融资量接近9120 亿元,达到2008 年以来的月度发行与净增最高峰水平。各品种信用债的发行量和净增量均较上月呈现显著增长,低评级和非国企净增量随总量增加也显著增长,但在总净增中占比仍低。

      分机构投资者净增持方面:(1)商业银行:配债力度上升,主要增持国债和地方债。全国行3 月合计增持1900 亿债券,增持主要集中在地方债(1656 亿)和国债(771 亿),减持政金债(352 亿)和存单(258 亿);农商行配债力度增强,全线增持除企业债外的各类型债券。城商行2 月购债力度明显上升,增持量由上月的49 亿大幅上升至1157亿。或由于货币市场利率维持低位,同业负债成本下降导致其负债端整体成本有所下降。

      (2)广义基金:大举买入,全线增持利率债和信用债。一季度的信用债增持量已超越去年全年。广义基金购债力度进一步上升,由上月的2324 亿大幅上升至6852 亿。分券种来看,大幅增持2413 亿政金债、1285 亿地方债和807亿国债,其中银行理财3 月分别增持622 亿政金债、601 亿地方债和207 亿国债,地方债方面,理财贡献进一半增持量,剩余增持量可能主要由保险资管产品贡献。广义基金对信用债的增持规模进一步上升至4408 亿,分别增持2770亿短融超短融、1377 亿中票和389 亿定向工具,仅减持128 亿企业债;此外对存单的减持规模扩大至2061 亿。广义基金配债力度大幅上升,一方面由于机构强烈的看涨预期,另一方面资金成本持续维持低位的情况下杠杆需求较高。

      一季度整体来看,广义基金是债券的最大增持主体,累计增持1.12 万亿债券(不含NCD),高于全国行的1.08 万亿。

      广义基金一季度大幅增持6655 亿信用债,甚至高于2019 年全年的5518 亿和2018 年全年的5798 亿。

      (3)境外机构:增持国债和政金债,减持存单和信用债。境外机构3 月合计减持159 亿债券,品种上,主要增持国债(21 亿)和政金债(61 亿);减持193 亿存单;此外全线减持信用债,包括32 亿中票,12 亿短融超短融和4 亿企业债。3 月份美国流动性冲击导致债券类资产也遭到机构无差别抛售的情况下,中国债券作为境外机构配置的资产组合的一部分也遭到抛售。后续来看, 待流动性冲击过后,境外资金可能将重新流入避险资产,而避险资产之中由于对冲后中国国债相比美债利差创历史新高,或将重新迎来资金流入。

      信用债持有结构方面:按照短融超短融、中票、企业债、定向工具的合计口径,3 月信用债托管总量净增加4885 亿元,其中广义基金仍然是主力净增持机构,商业银行和券商自营虽也有净增持但幅度不及广义基金。广义基金对除企业债之外的其他所有信用品种均进行了净增持,且相应的持有占比均上升,对企业债净减持且持有占比下降(这可能与原持仓到期情况有关);非银机构中的券商自营对除短融超短融之外的其他所有信用品种均进行了净增持且市场份额增加,对短融超短融净减持同时持有占比随之下降;商业银行净增持企业债和定向工具,且对这两个品种的市场份额上升,对中票虽然持有的绝对规模也在上升但幅度不大,故而持有占比下降,对短融超短融净减持同时持有占比下降;保险净增持短融超短融和公司债,不过对公司债增持幅度不大故而占比下降,对中票和企业债均净减持且市场份额随之下降,对定向工具持仓为零;信用社净增持短融超短融、企业债和定向工具,持有占比也小幅增长,对中票净减持且占比下降;境外机构对短融、中票、企业债和定向工具全线净减持,好在绝对规模不大,持有占比也小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