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的投资及并购机遇展望:因时而变 依道而行

类别:行业 机构:罗兰贝格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研究员:郑赟/吴钊 日期:2020-03-28

  201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寒冬延续,“募投管退”全方位承压。

      在资金募集端,继2018年的募资规模大幅下降后,2019年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金额保持在万亿元水平。在宏观经济下行和市场不确定性背景之下,各类出资方心态更为谨慎,市场资金面持续收紧。与此同时,受到资管新规等政策影响,募集新基金所需周期延长、难度加大;而有限的资金也在向历史业绩较好、品牌效应明显的头部机构集中,使大量长尾基金的募资问题更为严峻。

      募资乏力导致私募股权机构普遍呈现避险偏好,投资节奏明显放缓;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风口逐渐沉寂后,优质标的数量也明显减少。叠加影响下,2019年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总金额约5,940亿元,同比降幅达30%。

      此消彼长,投后管理一环越来越受到私募机构关注,但投后管理团队专业化资源不足仍是普遍现象。近年来头部机构在传统投后服务基础上有意识地开发标准化服务产品,但从行业整体来看,管理策略不清晰、方法体系不成熟等问题仍然阻碍了投后管理真正实现提效增值。

      在退出端,中国私募市场长期以来依靠IPO为主要退出方式,但近年美股、港股和A股市场不同程度的破发及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致使IPO的退出路径受阻。2019年,得益于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IPO情况有所起色,投资机构也积极拓展并购、回购、股权转让等多元化退出方式,总体投资退出案例剪刀差有所收窄,但仍处在高位。 01

      当前挑战正是此前资本市场非理性繁荣的积弊。2009年创业板推出以来,大量缺乏风险意识、投机套利、追移动互联网风口的私募机构涌入,投资了大量需要烧钱获取流量、变现模式不清晰的初创企业,导致损失惨重。

      资本寒冬之际,正是中国投资行业转型之时。 在本轮结构调整期,一批规模小且不具备成熟运作能力的私募机构将面临离场。而在宏观经济增速下行的新常态下,风口逐渐沉寂、机构重新洗牌后的投资行业将更为理性和成熟。

      对标欧美成熟私募市场,私募机构单体管理规模逐渐增大, 基金类型更加多元,资金来源愈发广泛,退出方式日趋丰富,因此通过精准投资和专业投后管理实现更高效的资产增值尤为重要。罗兰贝格《2020年欧洲私募股权市场展望》报告中针对欧洲2500余名私募股权从业者的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4%的从业者认为标的价值在交易中被高估,未来私募机构需要透过表面溢价精准洞察标的商业模式的真正价值。同时,成熟市场私募机构正更加注重打造抗经济波动能力强的投资组合,并采取更积极的投后管理方式,帮助被投企业改善业绩,建立投资与管理生态,实现投资组合的产业协同与增值。 02随着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不断演进,行业进入综合竞争时代。此前“风口投资+估值套利”的模式难以为继,“技术驱动”、“商业理性”和“协同增值”将成为投资逻辑的支柱。一方面,中国经济由大转强的过程需依靠核心技术作为战略支撑,未来投资重点将由投模式向投技术转变。另一方面,市场投资逻辑将返璞归真,简单的“好故事”已经不足以获得投资,快速烧钱而变现模式不清晰的初创企业难获青睐,真正能将盈利模式跑通的企业方能脱颖而出。私募机构必须在“投”、“管”能力提升上下足功夫,精准识别优质项目,并通过投后管理提效增值。能否“投得精”、“管得好”将是中国私募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私募机构一较高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