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策略专题:新型肺炎“感染”金融市场后 该自我隔离还是迎面直击

类别:宏观 机构: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刘亦千/姚慧/池云飞 日期:2020-02-20

主要观点

    1 月末以来,新型肺炎牵动了全国仍至全世界的神经。节后第一天,迅速“感染”了金融市场。此时,是该自我隔离还是迎面直击呢?我们尝试以史为鉴,解读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

    以史为鉴:

    1、2009 年美国H1N1 期间,宏观经济整体反应较为迟缓、且不存在长期影响。期间,第三产业中零售贸易在多个季度增长为负,运输仓储、信息、商业服务和休闲娱乐在2009 年的前两个季度受到负面影响,但随后获得较快恢复。股市基本未受影响,国债实际收益率连续下行。

    2、2003 年SARS 期间,在疫情升级的二季度,经济增速出现滑坡,但疫情并未打断当时国内经济的复苏趋势,自疫情消退的三季度起,经济较快反弹。

    期间,中央保持了稳定的财政政策;同时设立了专项防治基金,增发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基础设施与国企技术改造等领域。疫情对权益市场的影响,短期通过风险偏好影响贴现率,中期通过经济活动受阻影响企业盈利;在疫情消化期,市场超跌反弹,TMT、休闲服务领涨,医药补跌,疫情结束后半年,钢铁、汽车强势回归。

    3、本轮疫情重大的不利差异在于,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传播速度更快、感染人群更多、扩散范围更广。因此,可能对我国经济造成更大不利影响,但现在的医疗救护条件更好,本轮疫情发展至今政府行动更迅速、处置力度更大、更灵活、更有针对性,同时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发展的更加成熟。

    展望后市:

    我们认为权益市场的大幅波动,主要归因于市场的恐慌情绪,疫情在尚未达到高峰前,沪港深权益市场或将持续震荡,但疫情对市场影响是短期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前景,不会改变中国财富保值增值诉求,不会改变中国对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权益基金的坚定信心,也不会改变长期资金不断入市的趋势。投资者不必过度恐慌,应借机买入被错杀的“新经济”产业及业绩优秀的低估值资产。

    资产配置建议:

    权益基金,关注5G、生物医药、新能源车及高端制造为代表的“新经济”产业基金,以及景气度有望上升且估值合理的红利及行业基金,同时把握肺炎疫情下,被错杀的行业及优质企业的投资机会。

    固收基金,关注避险情绪及央行降息带来的机会。疫情期间,重点配置短期利率有望下行的中短久期债券基金。

    QDII 基金,借助多元资产配置降低组合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