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2019年12月金融数据点评:2019年12月金融数据映射下的宏观经济企稳表现

类别:行业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一峰 日期:2020-01-17

  事件:

      2020 年1 月16 日,央行公布2019 年12 月金融数据,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4 万亿,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1 万亿(调口径后),M1 同比增速4.4%,M2 同比增长8.7%。

      1、信贷增长或月内有所调节,1 月份“开门红”可期

      2019 年12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14 万亿,环比少增2500 亿,同比多增600亿。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一般年末月份整体信贷投放较11 月会出现一定回落,但我们观察四季度整体,共新增人民币信贷3.19 万亿,高于2018 年同期的3.03 万亿,达到央行预设调控目标下限,11~12 月信贷投放相对均匀。

      从12 月份以来的信贷投放节奏看,我们认为在MPA 对贷款考核下,12 月信贷月中可能出现“鼓肚子”迹象,并在月末因考核提前达标而有所控量,12月单月信贷增量略低于市场预期不能够代表实体或金融实际活动情况,充分考虑季节性因素后,12 月信贷投放并不弱。2019 年暖冬,加之2020 年春节的前置,推动企业在临近年末月份加大开工和生产,11-12 月信贷投放合计2.5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2000 亿元。

      我们推测造成“鼓肚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和政策驱动下,从11 月开始,商业银行开始提前释放资本资源和信贷额度,在任务达标后,需要更多考虑资本约束、预留第二年额度稳定投放等约束,因  此月末增加调节力度,导致月末信贷增量有所回落。二是12 月作为关键月份,其定价将反映在2019 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之中,对于贷款定价的MPA 管理同样会约束贷款结构,以保证总体符合MPA 对于银行定价行为的考核要求,新发生贷款利率点差保持在合意运行区间。

      进入2020 年,今年春节提前到1 月份,信贷数据会不可避免的受到春节因素的扰动,春节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主要为春节前一周至节后两旬,覆盖时间大致为20 天左右。考虑到今年1 月24 日为农历除夕,1 月17 日为北方“小年”,1 月31 日为新年首个工作日,1 月份实际工作日为18 天。我们预计1 月初贷款累收累放很大,新增信贷投放主要集中在上旬,在该时点即可奠定全月增量。

      从近期微观调研形势看,1 月份信贷“开门红”可期,阶段性数据甚至显示好于我们原有预期,1 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望在3 万亿左右规模,且结构更好,票据占比更小。1 月份对公信贷投放快速放量,基建与房地产相关领域信贷投放进度较快,个人信贷稳步增长。从1 月份信贷投放看,微观主体主动需求启动迹象不明显,更多依靠政策性项目拉动。短期内信贷投放储备充足,一季度后需关注市场程度更高的承债需求启动程度。

      2、12 月金融数据多方面印证经济企稳向好迹象从2019 年12 月份金融数据的结构看,总体表现较好,甚至从中长期信贷高增长、短贷与票据占比下降、M1 增速明显反弹等几个方面印证了短期经济企稳向好迹象。这些领域表现为:

      (1)对公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可持续。12 月对公短期贷款基本为零增长,但中长期贷款新增3978 亿元,尽管环比小幅回落228 亿元,但同比大增2002亿元。在监管政策驱动下,部分中央和地方政府项目提前落地,有助于吸引更多信贷资源流入。数据显示,11 月以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建筑业信贷增量占比较高,在对公领域信贷投放中处于领先地位;制造业领域信贷投放增量占比较前期有所提升,但主要仍集中在高技术产业,年初以来约40%的制造业信贷投放由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贡献。

      (2)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旺盛,韧性足。12 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824亿元,环比多增135 亿元,同比多增1745 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比重为42.3%,较11 月份提升近9 个百分点。我们多次强调,房地产融资整体坚持“稳中从紧”,但2020 年将“节奏有变”,重点在于全面落实“因城施策”。央行口径下房地产贷款(开发贷+按揭)增量占比受到控制,但年初调控将具有一定灵活性。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央行对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将从今年3月开始逐步切换至LPR,贷款定价与LPR点差已纳入MPA考核以及银行核心一级资本补充压力的加大,住房按揭贷款“相对稳定的利率、较低的资本占用以及低不良”特点,使其更加受到银行青睐,我们预计2020 年住房按揭贷款将是银行零售领域发力重点。

      (3)票据融资与短贷占比下降。12 月新增票据融资262 亿元,环比少增362亿元,同比少增3133 亿元。11 月票据利率曾出现大幅下跌,国股银票转贴利率一度降至1%以下,反映出在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不足情况下,银行倾向  于用票据来占用信贷额度。但是,票据价格的持续低位运行并不可持续,随着银行加大对基建领域资源配置力度,一定程度上对票据形成了挤压,对票据贷款的投放需求也会随之减弱。12 月以来,国股银票利率进一步上行,年末时点隔夜利率为2.3%,各期限利率较11 月提升约20BP。

      (4)M1 增速明显加快拉动M2 超预期。12 月M1 增速4.4%,环比提高0.9个百分点,M1 单月增量1.3 万亿,占M2 单月增量2.5 万亿的53%。M1 增速加快侧面反映出企业经营活动加强,对公中长期信贷支持、财政资金投放使资金在企业端驻留,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活力增强。M2 方面增速8.7%,部分原因是受M1 带动影响,部分原因是低基数效应、货币乘数较高、表外业务回表的体现。一是基数效应。12 月M2 绝对规模增量为2.5 万亿元,而2018 年12 月M2 增量仅为1.36 万亿元,低基数效应推升了12 月M2 的走高。二是央行政策红利。央行前瞻性布局跨年和跨春节流动性,12 月不仅重启14 天OMO,而且超额续作两期MLF,累计实现基础货币净投放7265 亿元。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持续下调,货币乘数稳步回升,截至11 月末,货币乘数为6.45%,较年初提升近1 个百分点,在基础货币投放力度加大的情况下,将进一步推升M2 同比增速的走高。三是月末财政效应。根据季节性规律,年末往往是财政支出大月。但12 月财政支出可能并非推动M2 走高的主要原因,主要因为今年财政节奏明显前置,若全年财政支出符合年初预算水平,则12 月规模为1.7 万亿元,仍不及历史同期水平。

      3、社融口径调整对数据影响相对有限,表外融资呈现边际改善

      根据央行公告,自2019 年12 月起,央行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权纳入社融统计中,与原有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这一调整将社融的意义更多定义为广义信用,未来可以通过其观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度。

      在新口径下,12 月社会融资规模(政府债券口径)新增2.1 万亿,存量规模同比增速为10.69%。老口径下,12 月社会融资规模(专项债口径)为1.7  万亿,存量规模同比增速为10.78%,与11 月基本持平。通过口径调整,对社会融资规模形成了648 亿元的增量贡献,对增速影响有限。

      从社会融资结构来看,委托、信托和未贴现票据合计新增-1456 亿元,同比少降219 亿元,当前表外融资收缩力度的边际减弱,其中未贴现票据新增951 亿元,与当月表内票据融资的走弱相呼应。12 月贷款核销新增3018 亿元,同比多增496 亿元,主要与年末月份银行加大不良核销有关,是支撑社融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我们对于核销纳入社融统计存在异议,虽然核销不造成债券债务关系的灭失,仍然反映为金融机构对非金融部门的债权,但随着核销举措的实施,很可能预示着原有信用关系的破裂,随着累积核销规模越来越大,历史越来越长,原有的债权债务经过重组、清算等手段可能已不复存在。这可能会造成核销累积数据纳入社融统计的失真。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加大,银行资产质量改善不如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