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5日MLF操作点评:“滞”与“胀”的取舍

类别:宏观 机构: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谭卓/杨薛融 日期:2019-11-07

2019 年11 月5 日,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00亿元,略小于当日到期量(4,035 亿元),期限1 年,中标利率3.25%,较上期下降5 个基点。今日央行未开展逆回购操作。

    一、背景:海外迎来降息潮,国内步入“类滞涨”

    本次MLF 操作利率的下调基本符合市场预期,但时间点的选择略超市场预期。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货币政策需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但另一方面,近期“猪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叠加8、9月金融数据明显改善,使得货币政策边际放松的必要性有所下降。我们认为,央行选择这一时点降息可能基于下述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随着全球经济放缓,海外“降息潮”来临。7、9、10 月美联储三次“保险式”降息,共计降低联邦基金利率75bp,为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打开了空间。美联储前两次降息央行均未跟随,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保持定力”的特征。或考虑到美联储年内大概率不会进一步降息,央行顺势跟随美联储小幅降息5bp。

    第二,10 月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市场风险偏好有所回升,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下降,对货币政策的制约有所减弱。10 月以来人民币汇率有所企稳,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由10 月初的7.07 降至目前的7.04。

    第三,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10 月制造业PMI 呈现出供需双降、盈利承压的特征,指向政策仍有“稳增长”的必要性。由于财政收支矛盾凸显,货币政策的重要性相对上升。

    而此次MLF 利率下调表明当前对央行而言“滞”相对于“涨”更重要,猪肉供给侧因素所导致的结构性通胀并非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掣肘。

    二、影响: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仍大,降企业融资成本仍迫在眉睫。二季度末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6%,仅较一季度末的5.69%下降3bp。

    MLF 操作利率的小幅下降有助于进一步引导LPR 下行,推动实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目标。8 月17 日,央行改革完善LPR 形成机制,改革后的LPR 在MLF 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银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1 年期LPR 报价在8 月相较之前的贷款基准利率4.35%小幅下降10bp,9 月进一步下降5bp,但10 月的报价持平于9 月。前两次LPR报价的下降均通过压缩银行加点的方式进行,而商业银行负债端资金成本、由企业基本面决定的风险溢价等因素均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通过下调MLF 利率推动LPR 利率下行成为当前央行的合理选择。

    三、结论: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概率降低

    总体来看,央行此次降息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本次MLF 操作利率的下降大概率将带动11 月LPR 同步下行5bp。此次降息后,短期内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概率下降。近期将发布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需重点关注央行对四季度货币政策的定调。

    前瞻地看,后续12 月6 日和12 月14 日还将分别有1,875、2,860亿元的MLF 到期,考虑到通胀预期管理、金融数据好转、稳房价等因素,年内MLF 利率进一步下调的概率较低。而降准方面,考虑到11 月中旬还将有一次定向降准落地,年内进一步降准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