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克家居(600337)2019年三季报点评:现金流大幅改善 供应链+运营管理优化中

类别:公司 机构: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研究员:周海晨/屠亦婷/周迅 日期:2019-10-31

公司公告2019 年三季报,符合我们预期:实现收入42.14 亿元,同比增长5.2%;实现归母净利3.54 亿元,同比增长5.1%;扣非归母净利3.10 亿元,同比下降5.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4.73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7.5%,期末存货为19.35 亿元,比同期减少9.8%,预收账款现金流持续改善。其中19Q3 单季实现收入15.04 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1.38 亿元,同比增长5.2%。

    加盟业务略低预期,直营门店调整,收入增速略微放缓。分业务来看,19Q1-3 直营实现收入27.95 亿元,同比增长4.8%;加盟实现3.66 亿元,同比下降12.1%;批发实现9.97亿元,同比增长14.3%。内销:1)加盟业务Q3 环比Q2 降幅收窄至-6.5%。2)直营业务在店面调整基础下,仍保持稳定增长,Q1-3 公司上半年共计开店15 家,关店调整16家。外销:由于公司在2018 年底逐渐将产能转移至越南,19Q1 产能逐渐爬坡,19Q2集中发货,19Q3 继续保持较快增速12%。

    公司多品牌及渠道战略持续推进。1)多品牌发展:多品牌战略仍然是当前公司发展的主线,公司拥有国内7 个渠道品牌,包括美克美家、ART、ART 西区、YVVY、恣在家Zest、Rehome 和Jonathan Richard,国际批发品牌Caracole、A.R.T.、Jonathan Charles和Rowe 以及伊森艾伦品牌特许经营权。未来公司有望利用这些品牌不断实现消费客群的扩宽,从而进一步提升市占率。2)形象品牌馆打造家居消费新体验:美克美家武汉品牌店已于2019 年3 月开幕,实现高平效、大面积、多客流的一站式家居购物体验。2019年4 月MAC 设计研发中心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高点市盛装启幕,提升海外Caracole 和A.R.T.的知名度和全球品牌形象。3)积极推进2B 业务合作:公司利用多年累积的制造和产品设计研发能力的优势,积极推进与地产商和装修公司的合作,提供软硬装整装交付,对酒店客户提供软装产品供应。提前布局B 端渠道,把握未来放量机会。

    牵手华为继续推进供应链改进战略,运营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优化。10 月20 日公司与华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门店、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美克家居数字化转型升级。公司前期对内部管理系统全面升级,从产品管理、需求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入手,通过动销平衡机制,优化库存结构同时实现商品满足率高达96%,供应链交付周期较2018 年改善8 天,库存控制目标有效实现。19Q3 末公司存货水平较2018年末降低3.64 亿元。

    费用率管控有效,但毛利率下降+利息费用增加,利润端短期承压。公司19Q1-3 综合毛利率降低至53.0%(同比降低4pct),主要系:1)消费结构变化,由于中小套系产品收入占比提升;2)国外批发业务占比提升,拉低毛利率;3)中高频次的软装产品销售占比提升。费用方面,19Q1-3 销售费用同比降低2.9pct,随着公司加强营销费用的管控,销售费用端我们已经看到较明显的改善;管理费用率同比略有下降0.2pct;财务费用率提升1.5pct,主要系公司19Q1-3 有息负债率约58%,比18 年同期高16pct,导致利息支出共9500 万元,未来负债率有望降低,缓解财务费用压力。

    美克集团剥离化工板块,聚焦家居主业,集团质押压力逐步缓解。前期美克集团受让其持有的美克化工1.84 亿股至中泰化学,占比25%,受让完成后,美克集团持股数占比由33.7%降低至8.7%。集团逐渐剥离化工板块,资金压力逐渐降低,并且获得现金流从而偿还债务。随着集团公司降杠杆、主业发展清晰,股价压制因素消除。

    有效布局多品牌战略,推出中小套系产品,优化家居产品结构,深入挖掘供应链优化潜力,剥离化工聚焦家居主业,持续激励提升管理效率。公司从家具制造、营销批发到零售多品牌一体化打通,未来加盟业务有望企稳,加快开店步伐;供应链效率提升带动盈利,具备中长期成长趋势。美克集团顺利剥离化工板块,聚焦家居零售业务。

    公司自上而下提升员工凝聚力,18 年大比例回购彰显可持续发展信心,目前已回购占总股本7.48%。因公司加盟业务业绩低于预期,直营门店调整幅度较大,我们下调公司2019-2021 年的盈利预测至EPS 0.27 元、0.29 元、0.31 元(原为 0.29 元、0.34 元、0.39 元)的盈利预测,增速分别为6%、8%、8%,目前股价(4.3 元/股)对应估值16 倍、15 倍和14 倍,我们看好公司中长期在成品家居的品牌力和制造优势,维持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