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研究:“非非标”明确为“非标” 边际影响有限

类别:行业 机构: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马婷婷/陈功/蒋江松媛 日期:2019-10-13

事件:10 月12 日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

    (后简称“非标认定新规”),进一步明确了“非标资产”的认定范围,将此前认定上有一定分歧的部分“非非标”明确为非标产品,包括:1)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约2500 亿);2)银登中心的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粗略估计约7500 亿);3)北金所的债权融资计划(无公开规模数据);4)中证报价系统的收益凭证(约5000 亿);5)保交所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约3000 亿以内)。

    非标的监管要求:限额管理+期限匹配。

    1) 限额管理:《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规定,非标投资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按6 月末全行业理财规模22 万亿测算,非标投资上限约8.9 万亿);

    2) 期限匹配:根据《理财新规》,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期限不得低于90 天,且非标资产的终止日不得晚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或者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最近一次开放日。由于多数非标资产的期限都在1 年以上,这意味着理财产品的期限也必须在1 年以上。但长期限的理财产品,目前受众面较小。《资管新规》发布前,1 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占比整体低于10%以下,新规发布后虽然产品期限整体有所提升,但2019H 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也仅为185 天,无法满足大多数的非标资产的期限。

    进一步分析:三个关注点:

    1)规模:据前文测算,5 类“非非标”共计约1.8 万亿左右,且并非全部由理财产品所持有。

    2)“非非标”认定为“非标”后,对银行理财业务带来的增量影响有限。6月末银行理财投向非标共计约4.3 万亿,极端情况下即便加上所有的非非标1.8 万亿,占理财产品总额(22 万亿)的比例约27%,距35%的监管要求上限仍有一定距离。

    3)银行表内信贷资产的流转、腾挪出表或受到一定影响,进一步或影响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银登中心的信贷流转产品纳入“非标”后,需要满足“期限匹配”等要求,大多数产品期限较长(19 年以来发行产品的平均期限为1.7 年),未来银登中心的信贷资产流转产品的认购意愿或受到影响。但其对银行的影响相对有限,一方面《资管新规》出台后,银登中心信贷流转产品发行已大幅减少;另一方面, ABS 被认定为标准化资产,成为银行信贷出表的偏好方式,近几年银行信贷ABS规模稳步增加,18 年ABS发行共9300亿,19 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了约6400 亿,预计未来仍将发行加速。

    其他关注点:信托私募属性+期限较长,期限匹配调整压力相对较小,后续或需关注公募类产品的投资比例约束。按照资金信托划分,单一信托自身即为私募产品,接受一对一委托。而集合信托产品的期限要求在1 年以上(根据用益信托网,17 年以来,每月新发行集合信托的平均期限在1.8 年左右)在资管新规和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托行业也在积极谋求主动管理转型。未来若发行公募类的信托产品,或会引入非标投资的比例限制和信息披露等要求,值得持续关注。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加速下滑;非标认定新规出台后,或将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可能影响信用扩张;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负面影响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