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生态建设巡礼之三(园林工程行业):新加坡“规划、建设、管理、发展”模式低碳园林城市的启示

类别:行业 机构:诚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小勇/王斌/王萌 日期:2018-01-09

新加坡的低碳园林城市模式:

    新加坡是国际贸易、金融和航空交通中心之一,是世界著名转口贸易港。

    独立之初,新加坡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拥挤,环境状况极为恶劣,而随后的经济建设加重了原本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新加坡一方面推进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各项环保工作,其发展历程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等领域的重要举措值得深入学习和借鉴。

    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的方向:

    新加坡按照“可持续新加坡”的总体目标、“环保优先”的理念推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新加坡城市规划体系包括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城市设计等。关于具体规划管制,新加坡在土地规划、工业合理选址及发展与建筑管制等领域都进行了明确规定,对城市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城市建设-打造花园城市和生态雨洪系统:

    1968 年,政府提出建成“花园城市”目标,推动城市环境清洁绿化;70 年代,着重美化城市环境;80 年代制定园林绿化规划总蓝图,引入色彩鲜艳的植物,推动城市景观多样化;90 年代大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使绿色空间网络化。新世纪以来,城市建设转入立体化阶段,政府开始着力打造“花园中的城市”,将“花园”从城市的点缀变成城市轮廓,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国家风貌,既与吸引人才和全球投资的经济目标相吻合,又体现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和生态关怀。花园城市建设与健全的法制,详细的计划方案和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密切相关。此外,新加坡被联合国评价为全世界水资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这得益于其集水区建设和生态雨洪系统的良好运转。新加坡集水区分为受保护集水区、河口蓄水池、城市骤雨收集系统三类,具有防洪、蓄水、造景等功效。

    城市管理-新加坡特色的环境治理模式:

    新加坡城市管理的各项独特手段是其环境治理成功的强有力保障。在经济手段方面,一是价格政策: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依靠政府干预,使各经济主体在使用环境资源时承担的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二是财政政策,包括增开有利于环保的税种、税收回扣和对环保型固定资产允许加速折旧。三是推动资源环境管理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法制手段方面,新加坡立法先行,先后颁布《破坏法》、《公共环境卫生法》、《环境污染控制法》等法规,立法内容明确,权责清晰,操作性强。在环境执法方面,新加坡推行“执法必严”的理念,实行预防、执法、监督、教育为一体的系统模式。此外,政企合作、问责制度和国民环保教育也有助于推进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增强可持续性:

    新加坡在城市污水处理和固废处理方面以增强可持续性为指导方针,并且创新性地开展“新生水”污水再利用项目,推动资源有效利用。这种城市“科学规划、绿色建设、严格管理、注重发展”四位一体的动态发展模式,使新加坡成为一个自然和经济协调发展、人与生态持续和谐的低碳园林城市。

    环境管理的成效和启示:

    到2015 年,新加坡政府财政中环境运营支出达到11.25 亿美元,环境发展支出达到5.67 亿美元。环保治理的这些年来,新加坡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工绿化面积10.5 亩/千人,园林面积9500 多公顷,约占国土八分之一。新加坡低碳园林城市建设对中国的启示包括以下几方面:正确处理好市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保障体系、可循环再生的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良性循环的环境承载体系。注重整体规划并推动环境管理和服务的市场化改革,让私营部门参与到环境基础建设和服务上来。另外还应完善立法体系并严格执法、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充分利用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