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蓝科技(000711)公司简评:签订三份合作框架协议 加速前行 蓄势待发

类别:公司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王祎佳/于洋 日期:2017-11-07

事件

    公司签订三份框架协议

    2017 年11 月4 日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智慧农业及智慧水利领域展开合作;与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共同发挥各自优势,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绿色农业产业链;与国家节水灌溉北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业务和资本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简评

    三份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助推公司业务加速前行公司与新天科技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期限5 年。合作内容包括市场合作、联合研发合作、数据共享、技术交流、组建项目和科技奖励联合申报体。新天科技是中国智慧能源、智能表及系统行业的先行者,公司创建于2000 年,注册资本5.3 亿元,并于2011 年8 月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成为中国智慧能源、智能表及系统的行业领导者,其产品涵盖智慧能源及智能表两大类。公司与新天科技将通过合作优势互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水利等领域的发展应用,提升新型智慧农业、智慧水利的智能化水平和科技含量,抢占行业技术高地。

    公司与三聚环保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之后,双方将利用各自产业优势,在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领域进行合作,合理打造生态农业产业链。三聚环保致力于发展秸秆生物质规模化利用技术以及绿色炭基肥、土壤改良剂和绿色柴油等系列产品,拥有丰厚行业资源,公司在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具有绝对行业优势,未来有望通过合作打通农业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作用显现令人期待。

    公司与国家节水灌溉中心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书》协议期限为4 年,合作内容包括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科研项目合作、项目拓展、数据共享等。国家节水灌溉中心是承担国家和行业有关农村水利发展战略研究项目、重大科技项目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于1999 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组建,主管部门为国家水利部,依托单位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未来公司将发挥市场拓展和资源整合的优势,与国家节水灌溉中心在科技创新和顶层设计的优势相结合,以农业节水灌溉为契机,以项目、技术、产品或服务合作为开端,建立在水利领域的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伙伴关系,对公司在农业节水领域的订单落地,以及市场占有率提升将大有裨益。

    我们认为公司此番与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的三家机构均具有一定代表性,分别代表技术服务商、产业链合作伙伴、以及行业权威机构,与这些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之后对于公司未来长期发展将起到助推作用:1)进一步提升公司项目的市场占有率,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加速落实公司战略布局;2)助推公司绿色智慧生态业务发展壮大;3)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打造国内外领先的农业节水灌溉服务模式,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三大布局落地,“大生态”格局现雏形

    公司背靠独特资源优势,在短时间内通过“三步走”战略迅速完成产业链扩张,以“农业节水”、“互联网+”、“生态修复”为支撑的“大生态”产业格局已经显现。1)在“农业节水”方面,通过并购沐禾节水,以龙头身份享受行业发展红利;2)在“互联网+”方面,将生态产业和互联网充分结合,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平台模式促进生态项目建设和运营,提升产业附加值;3)在“生态修复”方面,公司通过收购北方园林,业务链条迅速拓展,产业布局又一枚重要棋子落地。

    多项政策持续利好,农业节水业务发力

    《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0 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 亿亩,按高效节水灌溉投资2500 元/亩测算,到2020 年节水市场空间超过2500 亿元,发展前景广阔。《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用10 年左右时间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水价提升将从成本角度倒逼农民控制水费支出,采用节水技术,增加节水灌溉面积。

    自2016 年以来农业节水灌溉PPP 项目呈现加速落地势头,数量与规模快速增长。PPP 为行业带来两点变化:

    1)项目投资规模大,对企业综合能力要求更高;2)增强农户参与度,提升节水意识。在PPP 模式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过去行业竞争“小、散、乱”的情形将彻底改变,行业集中度将快速提升,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代表正在直接受益。截至目前公司已签订157 亿框架协议,其中河北巨鹿县、呼伦贝尔农垦集团、河北邢台威县、内蒙凉城县、托克托县等项目已开始转化为正式订单,业绩加速释放确定性强。

    切入清洁能源领域,京蓝能科有望成为又一业绩增长点清洁能源方面,公司通过设立京蓝能科切入清洁能源服务领域,京蓝能科管理团队产业经验丰富,通过国内外合作快速获取优势技术,在短时间内先后承接多个工业节能项目,涉及余热发电、工业尾气、干熄焦、能源管控和化工产业升级等多个领域,总金额达到11.31 亿元,展示出管理团队优异的管理能力和拿单效率。清洁能源板块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借力资本运作,积极布局产业投资

    通过企业级创新孵化器对优质创业项目和技术进行体外培养,为上市公司提供良好的人才和项目储备;另外,公司积极打造生态产业投资、建设、运营、管理综合性业务平台,设立京蓝建信产业基金,为PPP 项目提供雄厚的资金保障。

    投资建议及评级

    公司管理层具有优质的管理能力和强大的资源禀赋,在资本运作和订单落地方面展示出极强优势;“大生态”产业格局已经初步显现,未来有望成为领域内的稀缺龙头标的;近期大股东增持进一步彰显发展信心,业绩高速增长拐点已经到来。预计公司17、18 年将实现营业收入42.41、65.80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2、5.96 亿元,折合摊薄后EPS 分别为0.47、0.76 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