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药集团(603368):基于AI赋能对柳药集团的估值展望

类别:公司 机构:长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刘鹏/卢潇航 日期:2025-03-28

  柳药集团凭借与华为云等科技巨头的深度合作,借助AI 技术赋能,有望实现从传统医药批发及零售商向智慧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及健康服务企业的转型升级,突破原有较短的价值链,提升运营效率,拓展高附加值服务,推动估值切换。

      2025 年3 月18 日,柳药集团董事长、总裁朱朝阳率队赴华为广西区域总部开展战略合作深化会谈。会上对柳药与华为双方合作成果进行回顾,并一致明确了未来三大合作方向:一是深化数智医药流通供应链建设,依托华为昇腾AI 云服务等基础设施,构建覆盖仓储、配送、追溯的智能管理体系,并探索物流配送创新场景;二是拓展AI+医疗应用边界,推动临床辅助诊断、诊后健康管理等工具在广西全区医疗机构的复制推广并落地院内药械智能化管理;三是共建智慧零售药店生态,通过AI 健康风险评估、慢病管理模型等工具,实现从“药品销售”向“健康服务”的转型升级。

      我们认为AI 赋能下的柳药集团有望在以下重点方向升级业务:供应链智能化:通过AI 工具提升仓储分拣、物流调度、质量追溯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结合低空无人运输技术,扩大配送经济性至偏远地区,提升急救药品响应能力。药械SPD 项目优化:结合SPD 项目,利用需求预测实现自动补货,从“被动配送”转向“主动介入”,巩固供应链地位,提升器械耗材配送率。医疗服务拓展:借助AI 医疗全场景应用方案,开发增值服务,如辅助诊断、优化治疗方案、降低治疗成本等;建立诊后健康管理全周期覆盖,反向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和疗效跟踪;提升药房医疗团队专业水平,满足常见病与基础诊疗需求,实现从“药品销售”向“服务订阅”模式升级。数据资产化应用:

      挖掘医疗数据资产,为医药工业板块研发与生产提供反向指导,协助药企快速导入创新药并优化调整。

      我们针对柳药集团估值被长期系统性低估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对AI 赋能下零售业务的价值发现及价格跃升进行了重点展望。柳药集团作为广西区内医药流通龙头,尽管财务数据位于行业较好水平,但估值长期位于行业尾部。

      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公司仍以批发业务为主,市场对其“区域流通龙头”的认知固化,以及对公司负债与流动性压力、现金流压力、应收占比较高及坏账风险等经营质量指标的担忧。然而我们的梳理结果显示,应收账款的快速增长确实曾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压力,但由于客户信用有背书,整体风险可控,在同业比较中仍然较优;另一方面,随着公司传统业务持续升级并拓展新的增长曲线,2019 以年来自由现金流持续转正,我们认为对公司财务质量的担忧不应构成公司被持续低估的实质原因。

      公司零售业务具备较强竞争力,但与其他业务共同分享约8 倍的估值(TTM),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对区域市场依赖性较强、跨区域扩张空间有限,以及零售业务收入大部分由DTP 药店贡献,被认为利润率较低。然而,我们认为DTP 药店具有稀缺性和优质资产属性,而公司社会药房盈利能力与行业领先企业相似,可以重新考虑估值问题。

      AI工具不仅提升公司效率,更提供业务转型升级契机,推动公司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突破原本较短的价值链,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柳药集团在互联网医院上有较早布局,凭借与医院建立的合作平台,加之AI 工具在诊断和档案管理方面的辅助,有望在广西复制固生堂的成功路径,进一步实现从药店零售向医疗服务平台的价值跃迁。固生堂以“轻资产、高毛利”的医疗服务模式为核心,展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并获得了约30 倍估值。对于柳药来说,若依托区内医疗资源+AI 技术,通过互联网医院构建“医+药”闭环,有望突破估值瓶颈,实现估值切换。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广西区内医药流通行业龙头,医药批发业务基石稳固,并能为医药零售和医药工业业务持续赋能,实现业绩结构的持续优化。正值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迎来发展窗口期,公司医药工业板块有望引领跨地区增长。

      我们预测公司25-27 年EPS 分别为2.25、2.33、2.72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8.2x、8.0x、6.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账款管理风险,集采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