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机器人:四维度再思考产业特征和市场节奏

类别:策略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文涛/张雪娇/李家俊 日期:2025-03-28

  核心观点:当前AI和机器人产业正处于从0-1向1-10跨越转换的关键时刻,商业化落地有望开启景气主线行情,核心关注渗透率指标,市场焦点或将转向业绩兑现。综合考虑产业优势结合应用前景,AI和机器人行情高度应不亚于前。当前市场仍然缺乏显著增量资金,短周期快速波动或取代A字大幅波动。向后展望,ETF可能是下一轮主力资金,同时有望推升龙头;2月中国股市流入百亿美元,全球资金回流CN资产值得期待。行情节奏方面,早期阶段若估值/仓位/交易热度过高,可能对继续上涨形成一定的阻力,存量资金博弈下,交易热度指标有效性高,此外近期还需关注其他宏观变化可能导致市场主线转向。

      行情定位:0-1阶段概念先行,市场呈现交易性行情;1-10阶段商业化落地,渗透率快速提升行情随之启动,形成真正的产业趋势市场主线,渗透率放缓往往是行情结束的重要标志。当前AI和机器人产业正处于跨越“1”的关键时刻,市场焦点或将转向业绩兑现,行情由主题映射走向基本面驱动,后续关注AI应用落地和机器人本体进展情况。

      产业特征:本轮AI+机器人与此前互联网+新能源的产业共性之一在于,庞大的C端用户基础带来丰富的应用场景,并且提供了高容量的试错空间,允许布局多种技术路线,成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之一。移动互联网A股面临缺乏核心标的的问题,AI此前同样面临算力卡脖子的局面,但这一现象有望被Deepseek重构。中国几乎拥有机器人产业链全环节,并从新能源车获得技术继承,有望充分发挥中国制造优势,降本增效实现快速渗透,但需注意产能过快扩张的风险。产业优势结合应用前景,AI和机器人行情高度应不亚于前。

      资金环境:当前仍然缺乏显著增量资金,与此同时以两融为代表的散户游资力量活跃,叠加信息传播和市场学习效率提升,短周期快速波动或取代A字大幅波动。向后展望,ETF虽然今年尚未发力,但可能是下一轮主力资金,同时有望推升龙头,中期维度保持关注;2月中国股市流入百亿美元,全球资金回流CN资产值得期待;险资虽有可观增量,但主要去往大盘/红利/南向等方向;主动型公募仍然存在较大赎回压力,重仓股谨慎对待。

      市场节奏:1)早期阶段估值仓位交易热度过高;2)历史经验关注渗透率超过30-50%的临界点;3)下游终端产品放量贡献业绩后投资者可能抢先兑现离场;4)行业产能或某些环节投资过剩;5)新技术诞生;6)流动性环境剧烈变化;7)其他宏观变化。

      风险提示:新兴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关键技术突破存在门槛,下游应用场景落地和上市公司业绩兑现情况可能不及预期,新技术诞生可能对现有产品技术路线和市场竞争格局带来扰动;产业属性存在差异,产业规律或存在适用性限制,历史规律可能出现失效;海外局势动荡,地缘政治冲突问题尚未完全解除,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可能面临衰退风险;美国对华政策存在超预期风险,可能进一步加强对华科技封锁;国内宏观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存在超预期波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