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AI赋能智能驾驶系列:我们怎么看高阶智驾体验拐点?
核心观点:
引言:随电动化渗透走向深水区,智能化有望带来新一轮颠覆式变革。
前瞻跟踪、判断各智驾能力及潜力成为识别整车Winner 愈发重要的议题。我们试图通过系列报告尝试逐步回答如下问题:技术方案是在收敛还是扩散?如何相对客观的评价智驾水平?技术方案动态变化将如何影响企业资源分配及成本构成?动态竞争格局会如何演绎?等问题。
技术方案是在收敛还是扩散?在过去研究中,我们持续在思考技术路径是否固化以及其影响下的格局变化,我们认为当前随着AI 发展和算力快速提升,端到端方案上限显著提高,路径选择或开始趋于收敛。未来智驾竞争或主要集中在算法领先性、数据闭环能力和云端算力资源。
长周期下人才流动可能导致算法能力趋同,但短期算法能力及迭代速度仍是各车企智驾体验差异的主要来源,算法或将仍是未来1-2 年内跟踪的重要变量,因此报告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算法迭代路径及当前车企布局;重点关注智驾算法路径变迁图2 及车企当前算法进展图14。
如何相对客观地评价智驾水平差异?智驾体验拐点将是消费者将智驾视为购车核心关注点、付费愿意大幅提升的时刻,其标志着从技术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达到拐点后,车企有望凭借智驾领先获取超额销量、利润增长及资本市场估值溢价;因而智驾体验跟踪及拐点识别尤为重要。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将评价的准绳交给消费者仍是最佳选择,通过消费者动态付费及使用意愿跟踪客观衡量车企智能驾驶体验,以减少主观偏差,或能够为投资决策提供一个更加客观的视角。
智驾体验如何跟踪?1.付费意愿:付费率是衡量技术成熟度、市场接受度的核心指标。选取鸿蒙智行/理想/小鹏为样本,据交强险,鸿蒙/理想/小鹏智驾版销量占比中枢分别为85%/46%/40%;消费者有选择权车型中智驾版销量占比中枢分别为55%/45%/54%。将其放入“广发汽车相应竞品组合”分析可得,24 年以来智驾车型市占率有较明显提升,其竞争力较车企总体表现更佳。2.使用意愿:使用率(单车每百公里使用智驾公里数)是衡量实用性和接受度的直观指标。
据测算,随时间推移智驾使用率持续提升:24Q4 特斯拉北美FSD 使用率为31.1%;24Q4 鸿蒙智行全场景/城市/高速使用率分别为29.1%/21.1%/41.8%;截至25 年2 月中旬,理想汽车全场景使用率为22.6%,截至24 年11 月底,城市/高速智驾使用率分别为6.1%/16.2%。
投资建议:AI 技术快速迭代与赋能下,高阶智驾体验拐点或已经来临,中国品牌车企在智能化赋能下有望继续实现跨越式发展。依照此单一变量下我们建议的乘用车整车关注:赛力斯、理想汽车、小鹏汽车、比亚迪(与电新组联合覆盖)、吉利汽车等;零部件链条上关注:耐世特、伯特利、保隆科技、科博达等;技术服务建议关注:中国汽研。
风险提示。智能驾驶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