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周报:优必选机器人进入领克汽车工厂 工程机械景气度持续提升

类别:行业 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黄帅斌/陈佳宁/李佳琦 日期:2025-01-29

  重点子行业观点

      人形机器人:

      1 月21 日,蓝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公司在长沙举行了灵犀X1 人形机器人套餐交付仪式,成功批量交付灵犀X1 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蓝思科技深度参与了灵犀X1 机器人的关节模组、DCU 控制器、OmniPicker(夹爪)等核心部件的生产组装与测试控制。依托卓越的技术研发团队与顶尖的生产设施,蓝思科技不仅满足了智元对于产品品质的严苛要求,而且确保了大规模量产的顺利进行。

      1 月21 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具身智能训练场正式启用。在启动会上乐聚机器人与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聚身智能训练场,解决真机数据采集效率低、成本高、无法满足跨平台复用需求及缺乏统一标准规范等关键性问题。

      1 月21 日,中联重科在公司2024 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年会上展示了目前研发出来的特种作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样机的部分功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中联重科开发出了1 款轮式人形机器人与1 款双足人形机器人样机,初步实现端茶倒水、拌沙拉、搬运、分拣等作业,未来有望广泛应用于仓储物流、柔性制造、商业服务、居家养老等场景。

      1 月22 日,根据博主Chris Zheng 消息,特斯拉已向供应商提供了Optimus 机器人的产量指导,到2025 年年底周产量将达600 台。

      1 月22 日,宇树科技在官网更新了G1 人形机器人首个应用方案—— UnitreeG1-Comp,官方号称“为赛事打造足球巨星”。 根据宇树官网介绍,G1-Comp能在足球场上奔跑、转身、转圈等,并通过头部摄像头锁定足球,完成射门。G1-Comp还能与其他机器人进行身体对抗,在相撞后保持稳定,甚至倒地后也能自主起身。

      性能参数方面,G1-Comp 的基本数据与原版G1 类似,身高130cm,体重35kg,续航两小时,拥有25-45 个关节电机(G1 拥有23-43 个关节电机)。值得注意的是,G1-Comp 增加了2 个头部自由度,搭配深度相机可实现180 度视野覆盖。

      1 月23 日,根据中国银行官微消息,根据《中国银行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中国银行计划未来五年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各类主体提供合计规模不低于1 万亿元专项综合金融支持,其中股、债合计不低于3000 亿元,同时建立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相适配的专项制度保障,服务产业链各环节金融需求。

      1 月23 日,峰岹科技发布公告,与三花控股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专注于空心杯电机(无槽永磁交流电机)本体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 万元,其中三花控股持股50%,峰岹科技持股36%。

      1 月23 日,根据优必选官方公众号,领克汽车成都工厂引入优必选智慧物流子公司UQI 优奇的全栈式无人物流解决方案,将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 与Wali 瓦力轻载无人叉车F1200S、移动机器人操作系统UPilot 协同作业,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创新应用标杆案例,打通了领克汽车工厂的零件收货、搬运、入库的物流链路,实  现了零件入库物流无人化,这也是继该方案在比亚迪汽车工厂应用后的再一次创新实践。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平衡、运动能力普遍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制约行业进一步放量的核心因素在于训练,特别是实现进一步能力泛化的训练。根本原因在于,与文本、图片等海量资源不同,高质量的机器人运动素材较为稀缺。 目前我们仍将2025 年定义为人形机器人的能力成熟之年,即通过大规模的场景部署实现训练素材的富集并进一步反馈至机器人能力端。在此期间,密切关注规模化部署的完成、训练方法的创新、节点性成果的取得,以及由此带来的行业催化。 我们坚定看好人形机器人产业,立足硬件技术路线与各厂商进展,建议关注:1)高复杂度灵巧手的功能实现:兆威机电、鸣志电器、丰立智能、安培龙;2)丝杠量产与降本:北特科技、贝斯特、五洲新春、浙海德曼、恒立液压。

      机床&刀具: 2024 年12 月,日本机床订单金额为1412.6 亿日元,同比增长11.2 %,环比上升18.4%;其中内需订单399.2 亿日元,同比上升4.4%,环比上升16.3%;外需订单1013.4 亿日元,同比增长14.1%,环比上升19.2%。11月日本对华机床订单为293.19 亿日元,同比增长33.0%。2024 年12 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为8.0 万台,同比增长35.0%。2024 年10 月30 日,美国国务院、美国财政部和美国商务部等三部门针对俄罗斯采取多方面管制行动,以只支持俄罗斯军事工业为由,大幅更新经济制裁和出口管制黑名单,涉及多个中国实体和个人,被制裁主体均被列入SDN 清单;国内浙海德曼、华中数控等已发布公告做出回应:被美国OFAC(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列入SDN 名单的公告是单边行为,公司将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希望得到公正公平对待。自主可控主题下工业母机产业链有望获重视。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规范中央企业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相关名录所列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以及《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成果,在兼顾企业经济性情况下,可采用谈判或直接采购方式采购,鼓励企业预留采购份额并先试先用。2024 年10 月12 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机床&刀具领域作为典型的顺周期行业,受到对经济的悲观预期影响较大,未来随着政策落地,行业基本面有望迎来改善。投资方面建议关注:整机层面的科德数控、海天精工、纽威数控,零部件层面的华中数控、奥普光电、绿的谐波,刀具层面的欧科亿、华锐精密。

      农业机械:2024 年12 月,中国农机市场景气指数(AMI)为39.4%,环比下降0.5 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9 个百分点。6 个一级指数全部深陷不景气区间。从环比看,除经理人信心指数小幅增长外,其它全部下降。其中,效益、人气指数降幅较大;从同比看,6 个一级指数全线下行,其中效益指数、人气指数降幅较大,分别下降10.6%和8%,其它指数小幅下降。2024 年12 月,我国大、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为0.7/2.3/1.2 万台,分别同比-17.0%/-16.2%/-7.7%。

      需求端:《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

      推动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承包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我们看好农业机械需求长期提升,同时拖拉机在“一带一路”的市占率远低于挖掘机、装载机等工程机械,未来出口增长空间广阔。2024 年11 月,中国出口拖拉机金额为0.8 亿美元,同比+12.7%,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供给端:补贴政策从“普惠”向“扶优”倾斜,拖拉机等通用设备走向市场化竞争,“国四”标准进一步提升壁垒,龙头优势显现,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建议关注一拖股份。

      机械出海:

      1)美国补库:根据光大证券宏观组,美东时间2024 年12 月18 日,美联储召开12 月FOMC 会议,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4.25%-4.5%,美联储如期降息25bp,但上调2025 年的通胀和经济预测,将2025 年降息空间从100bp缩窄至50bp,基本符合市场此前预期。①降息落地后,美国房地产市场景气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从而带动工具类产品需求。2024 年12 月,中国出口电动工具14.9 亿美元,同比+39.2%,增速较2024 年11 月+6.9pct。建议关注:巨星科技、创科实业;②OPE 旺季已过,淡季不淡。2024 年12 月,中国出口OPE 金额为3.6 亿美元,同比+86.9%,增速较2024 年11 月+1.8pct。建议关注:泉峰控股、格力博;③高尔夫球车、全地形车出口高增,满足欧美多元化代步需求与休闲娱乐需求。建议关注涛涛车业、春风动力。

      2)一带一路:铜价高位运行刺激矿山资本支出,叠加铜矿品位长期下降,铜矿资本密度提升,同等产量下需要更多设备和耗材。中国矿业对外投资增长迅速,带动矿山机械出海。2024 年全年,中国矿山机械出口额57.1 亿美元,同比增长6.4%。看好矿山设备出口,建议关注耐普矿机、景津装备、新锐股份、山推股份、运机集团、中信重工。

      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行业景气度持续好转。根据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12 月挖掘机(含出口)销量19369 台,同比增长16.0%;其中国内市场销量9312 台,同比增长22.1%,国内市场销量持续大幅增长;出口销量10057 台,同比增长10.8%。根据小松官网数据,2024 年12 月中国地区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为108.0 小时,同比增长19.5%,显示出国内工程机械景气度呈现持续复苏趋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 月10 日下午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 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提及24 年2 万亿元化债资金额度已全部发行完、25 年化债资金已启动相关发行工作的最新进展,传递出中央对化债工作的重视程度。未来地方政府在加强基础设施的能力方面有望继续得到提升,基建投资有望在2025 年稳定增长。

      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显现存在滞后性,当前工程机械仍处于需求底部;后续随着政策的托底效应,设备利用率有望回升,工程机械行业需求有望得到边际修复。建议关注:中联重科(A/H)、徐工机械、三一重工、恒立液压等工程机械龙头。

      叉车:叉车出口销量维持快速增长。2024 年12 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111329 台,同比增长11.7%。其中国内销量67283 台,同比增长9.71%;出口量44046 台,同比增长14.9%。电动化、国际化仍为叉车增量来源,建议关注安徽合力、杭叉集团。

      轨交设备: 2024年8月16日,国铁集团发布2024年第二批动车组高级修采购项目招标公告,共招标动车组五级修302组,四级修146.625组,三级修24组;2024年至今国铁集团共招标动车组五级修509组,四级修268.25组,较2023年全年分别同比+371.3%/+136.9%。2024年12月31日,中国中车发布签订合同公告,公司8-12月签订合同总额693.5亿元,其中动车组高级修订单169亿元,2024年公司共签订动车组高级修订单453.6亿元,较2023的142.8亿元同比增长217.6%。

      2024年,国铁集团招标动车组折合约245标准列,较23年全年164标准列动车组  的招标量同比增长达49.4%。2024年全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2024年全年,全国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40.8亿人次,同比增长达10.8%。我们认为轨交设备行业将直接受益于铁路投资增长、客流复苏带来的动车组需求量增长、以及机车更新与动车组维保需求提升。建议关注:时代电气(A/H)、中国中车(A/H)、中国通号(A/H)。

      半导体设备: 光刻机国产替代势在必行,半导体设备进口额维持高增速。根据彭博,美国提出将对ASML、东京电子等盟国半导体设备大厂实施“长臂管辖”(即实施“外国直接产品规则”,即使是在美国境外生产的特定物项,如果开发或制造直接利用了哪怕是最少量的美国特定受管控的软件或技术,都将受美国出口管制),以迫使其配合美国对华半导体进一步限制的要求。光刻机作为半导体产业的“心脏”,我国光刻机国产替代势在必行。根据芯谋研究, 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342亿美元,其中自供半导体设备额约40亿美元,国产化率达11.7%,2025年国产化率预计将进一步提升,看好国产头部设备公司、零部件公司2025年业绩确定性。另一方面,大基金三期注册资本高达3440亿元,规模远超前两期基金,国家对半导体产业链相当重视,尤其是先进制程相关的卡脖子环节,包括光刻机等先进半导体设备、光刻胶等先进材料,大基金三期对于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我们认为半导体是“科特估”、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建议关注中科飞测、富创精密、正帆科技。

      新能源设备:

      1月19日,国晟(若羌)双碳硅基产业园5GW高效异质结组件首件成功下线。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约122亿元,建设年产5万吨多晶硅、10GW高效N型拉晶、5GW超薄N型大尺寸硅片、2GW高效异质结电池、2GW大尺寸异质结组件。目前,项目一期流水线层压机、焊接机已安装完成,具备量产的条件。预计今年3月中旬达到满产,年产值预计在20亿元以上。

      1月20日,特朗普正式上任美国总统,并在就职演讲时宣布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加大对传统能源的开采,这是他就任总统后的第一项行动,也是美国历史上首次。与此同时,他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并选择再次退出《巴黎气候协定》。

      此外,他将结束拜登政府的绿色新政(GreenNewDeal),同时停止对电动汽车的支持政策,以“拯救美国的汽车工业”。

      1月21日,据光伏前沿消息,华晟730W喜马拉雅系列G12-132组件从华晟宣城基地发往大洋彼岸的欧洲大陆,将用于捷克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华晟喜马拉雅G12-132组件自2022年问世以来,经过持续的技术创新,组件的功率和效率不断实现突破,如今成功实现730W的量产交付,量产效率高达23.5%。此前,该组件经全球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测试,最高功率768.938W,转换效率24.75%。

      观点:光伏电池片产能加速出清,技术突破以及价格调整有望推动市场回归健康竞争环境。建议关注:迈为股份、微导纳米、奥特维。

      低空经济及EVTOL:

      1月20日,在新疆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首款起飞重量5.25吨、最大载重1.9吨的大型无人机鸿雁(HY100)在天域航通石河子生产基地成功实现量产下线,并顺利向中通快递、鑫州通航两个客户完成交付。此次首批“新疆造”大型无人机从生产到下线交付仅用102天,填补了我国大型无人机规模化量产的行业空白,更标志着我国大型无人机商用化迈向崭新阶段。

      1月21日,据广州人大消息,《广州市低空经济发展条例》已于2024年11月29日经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25年1月12日经广东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将于2025年2月28日起施行。《条例》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低空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空域、基础设施、飞行服务、产业发展、应用场景等关键问题,在法治轨道上为新兴产业发展开辟路径,推动广州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月26日,广州市国资委发布消息,为助力全市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广州市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近期指导相关市属企业组成国资联合体发起设立广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公司(筹)。该公司将发挥低空经济产业链主作用,联动市属国企发挥好各自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目前,广州市属国企低空经济产业链涵盖飞行器制造、低空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和飞行保障、资本运作等多个领域。

      目前,全国31个省市两会均已召开。据通航圈统计,今年地方两会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已有30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直接提及低空经济相关内容。

      其中广东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推进通用机场、无人机起降场等建设,打造“1+3+N”低空经济发展平台,完善低空智慧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空应急救援等体系;北京提出要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完善首批10个育新基地功能;上海提出要培育壮大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序推进虹桥国际低空经济产业园、华东无人机基地建设。

      观点: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展望未来,低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带动产业链发展,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可以塑造新的出行和娱乐方式,拉动居民消费。建议关注:亿航智能、应流股份、交控科技。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基建投资不及预期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