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专题:海外转债市场是怎么投资的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类别:债券 机构:国盛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研究员:杨业伟/李顺帆 日期:2020-09-29

  近两年我国可转债市场高速发展,但发展历程远远短于海外市场。历史悠久、发展成熟的海外转债市场情况如何,投资者又都采用哪些投资策略,对我国转债市场投资有哪些启示作用。本文通过海外主要转债市场进行梳理,总结海外转债市场的主流投资策略,在借鉴海外投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市场情况提出了基于隐含波动率的择时和择券策略。

      海外转债市场发展时间长,区域分布以美日欧为主。可转债诞生于1843 年,是历史悠久的金融工具,早期的可转债主要由中小型企业发行,IBM 在1988年发行12.5 亿美元的可转换债券用于收购PSS 公司,此后可转债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截至2020 年6 月底,全球可转债市场规模达3890 亿美元。

      分区域来看,美国、欧洲、东亚存量转债规模最大,截至2020 年6 月底,美国存量规模占比达68.5%;欧洲、中东、非洲(EMEA)地区存量规模占比为16.3%;亚洲地区存量规模占比15.2%,其中日本存量规模占比为4.6%,亚洲其他地区存量规模占比为10.6%。

      海外制度设计更完善,而我国转债设计对投资者更友好。信用评级方面,欧美对可转债发行人信用评级不做要求,无评级是欧洲和美国可转债的主流,日本要求可转债发行人信用评级不低于BBB,我国可转债信用评级也均不低于A-,外部信用评级为投资者判断违约风险提供依据,较高的评级要求也降低了转债投资的信用风险。条款设计方面,海外条款创新多,但陷阱也多,对投资者保护程度不及国内。发行定价方面,我国转债发行人转股意愿更强,同时发行定价非市场化,一级市场存在套利机会,发行人愿意给予转债更高的平价和债底,因此我国转债在发行之初便具有较强的股性特征。

      海外的可转债投资策略主要包括纯多头策略(long-only)和套利交易。纯多头策略的主要参与者是共同基金,思路与国内主流交易模式一致,投资者或是看好转债对应正股未来表现,或是认为与相同发行人的公司债券相比,可转换债券的收益率更具有吸引力。套利交易的主要参与者是对冲基金,投资者将可转债的风险拆分成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波动率风险和权益风险四个部分,通过做空或衍生品交易实现对特定风险的单一暴露,此类策略以统计套利为主而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无风险套利。

      隐含波动率能有效识别股股票/可转债性价比。借鉴海外市场经验,我们发现基于隐含波动率与正股波动率之差的正股/可转债轮动策略全面优于基准。

      2004 年以来,可转债/股票轮动策略年化收益为12.91%,年化波动率为22.81%,最大回撤为44.50%,收益风险比为0.57,轮动策略可以有效识别可转债与正股的相对价值,各项风险收益指标均优于中证转债和可转债正股指数。

      隐含波动率在横截面上缺乏可比性,划分平价区间后隐含波动率择券效果不错。不同平价转债隐含波动率中枢存在差异,为了减少平价对隐含波动率的影响,我们将可转债分为不同的平价区间,在各区间分别使用隐含波动率与已实现波动率之差进行择券,区间内部转债平价差异小,隐含波动率中枢变化不大,可比性更强。分平价区间的隐含波动率择券策略年化收益11.06%,年化波动率17.07%,最大回撤40.35%,收益风险比0.65,全面优于中证转债指数。

      风险提示:模型基于历史数据,若未来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模型可能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