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系列报告三:消费市场建设是循环顺畅的基础

类别:宏观 机构: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员:张继强/芦哲/朱洵 日期:2020-09-08

  核心观点

      内需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石,市场是稳定产业链的关键。在传统的需求侧三驾马车当中,消费已连续多年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我国有规模庞大的内需市场、较为完善的工业品、消费品产业链,有能力建立内部产销一体化的供应链和消费市场。同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趋势的发展演进,可能进一步带动国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需求出现调整。消费结构变迁、质量提高、场景多元化为代表特征的消费升级,有望进一步挖掘我国市场的内需潜力,打通国内大循环的各个环节。

      把握消费市场的趋势,助力国内大循环格局完善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点,结合目前我国人均消费体量、消费占整体经济的比重,我们认为居民消费在经济中占比仍有提升空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稳定提高,是稳定国内消费市场的基础;而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则意味着未来的国内消费市场,在医疗/养老/育婴/青少年等方面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城乡和地区发展呈现不平衡的问题,而城镇化所带来的生产要素集聚效应,能推动工业和服务业更高效的发展,从而改善消费结构、促进消费增长;人口规模庞大的西部地区正逐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内大循环发展格局中重要性逐步凸显。

      新消费业态的培育壮大正成为消费升级的新动能我们认为,新消费业态的迅速发展释放“双循环”的内需潜力,线上零售-线下配送、在线教育、供应链整合和渠道营销创新等新的消费模式发展较快。而手机和移动信息接收渠道的逐渐完备,有助于推动新消费业态更广泛地覆盖我国消费市场,突破地理空间限制,促进国内市场的整合与均衡发展,在“双循环”中起到“补短板”作用。新消费业态的兴起与物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物流业在质与量上的提升能带动市场下沉,扩展更广阔的消费市场,提高国内消费和生产、仓储、销售业态的互动循环效率。

      注重要素贡献,完善社会保障,关注消费市场分层特征我们认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有助于维护经济循环的韧性基础,亦能释放居民消费需求,是实现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基础。想要充分释放“内循环”中的消费潜力,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至关重要,要素贡献需在收入分配机制中扮演更大角色。国家福利保障体系也是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环节,在收入的二次分配上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时,医疗、养老等保险制度的改善能够降低预防性储蓄动机,提升边际消费倾向。

      新形势下的挑战:如何应对可能的供应链缺失,形成外贸良性互动?

      我们认为,新形势下,中国消费者的海外消费回流国内的潜力较大,需要充分把握这一趋势带来的市场增量,并予以适当的政策扶持。随着进口关税连续调降、灰色代购市场监管收紧,以及国内购买国际奢侈品牌与境外购买之间的价差可能有所收窄,一方面,更多的消费者可能选择在境内购买奢侈品,这样至少拉动了国内卖场、相关就业;另一方面,国产高端消费品牌也可能对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大牌奢侈品形成一定的替代。国内免税岛等制度建设也有助于境外消费回流,为“双循环”提供增量空间。

      风险提示:外需下行压力过大,经济增速下行超预期,政策协调效率减弱,国内政策改革进程可能弱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