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团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乳业上游综合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报告期间主要从事向大型乳制品制造商提供优质生鲜乳及特色生鲜乳,向牧场提供反刍动物养殖系统化解决方案。
报告期间,本集团积极应对行业挑战,践行科技赋能业务,持续推进精益运营及数字化管理实践,进一步提高运营效率。通过加快建设高产核心牛群,有效提升生产性能,并在多维度挖掘降本增效潜力。同时,本集团不断创新升级产品结构,积极推动县域畜牧服务中心产业生态发展模式,大力开拓线上「聚牧城科技」平台及线下奶牛超市渠道发展,优化营销策略,强化「产品+服务」战略。最终实现本集团报告期间收入为人民币20,096百万元,较2023年期间的人民币18,694百万元增长7.5%。
一、 各业务分部的表现及运营回顾
(一)原料奶业务
本集团与中国大型乳制品制造商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係。报告期间,本集团原料奶业务的主要客户为伊利集团、光明乳业及君乐宝乳业等。
牧场概况及畜群结构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在中国17个省份运营97座现代化牧场(含1座奶山羊场),奶牛存栏数量为621,568头,其中成母牛324,908头,占本集团奶牛总头数的52.3%,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48.8%增加3.5个百分点。奶牛存栏数量较截至2023年12月31日的582,739头增长了6.7%。截至2024年12月31日,奶山羊存栏数量为19,164只,其中成母羊6,876只,青年母羊及母羔羊12,288只。畜群结构的优化为本集团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奠定了基础。
牧场运营管理及原料奶产量
本集团原料奶业务在科技战略转型赋能、精益管理有效推进及各业务高效协同下,坚持高产长寿、精准饲餵、发挥育种科技优势,牧场运营效率显著提升。报告期间,本集团的原料奶产量为3,747,448吨,较2023年期间的3,020,182吨增长24.1%。成母牛(不含娟姗牛)年化单产为12.6吨,较2023年期间的12.0吨增长5.0%。其中:赛科星成母牛年化单产为12.4吨,较2023年期间的11.4吨增长8.8%。
本集团牧场运营管理举措具体如下:
i. 有效推进精益管理。本集团以TPM体系为核心,通过「精益文化-标准
化流程-数字化升级」模式系统性提升牧场效能,推动成母牛年化单产(不含娟姗牛)同比增长5.0%,单公斤原料奶饲料成本同比下降14.3%,原料奶各项品质指标均优于欧盟标准。其中,大阳牧场通过日本JIPM协会TPM持续优秀奖终审,成为国内首家获此认证的乳企牧场,标誌著精益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ii. 各业务高效协同。本集团高效协同反刍动物饲料研发与先进育种技
术,依托自主研发团队、奶牛营养数据库及生产基地构建「精准营养-高效养殖-优质繁育」全链条体系,通过精准营养评估与定制预混料、「绿牧优加」减碳产品等显著提升了奶牛单产、乳蛋白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同步降低了甲烷排放;结合胚胎移植与高单产低排放牛群识别技术加速遗传改良,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与绿色低碳发展目标,为业务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iii. 科技赋能业务。本集团构建「数据决策-智能物联-育种创新」科技体
系,依托自主研发的「慧牧云」智慧牧场管理系统,整合牧业预警、体况评分等20个子系统,贯通奶牛全生命週期数字化管理;构建奶牛精准营养系统,升级TMR精准饲餵,建立自动化评估体系,提升饲料转化率;部署AI喷淋与智能环控设备,有效降低水资源消耗与奶牛应激;应用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PU-IVF)胚胎移植技术结合全基因组检测,完成近2万头奶牛遗传改良。通过打造数据资产、智能设备与育种技术的三重壁垒,显著提升牧场效率与盈利水平。报告期间,内蒙优然全产业链智慧畜牧方案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典型案例,确立乳业上游科技发展标杆地位。
iv. 战略佈局的新牧场及奶山羊场开始释放产能。报告期间,本集团新增
6座投产运营的牧场,其中有机奶牧场及奶山羊场各1座,进一步丰富了本集团特色生鲜乳品类矩阵。本集团将持续优化原料奶产品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健康的乳制品。
v. 践行低碳环保战略。本集团通过能源替代、设备革新、行业标准引领
三大路径推进低碳转型:在能源替代方面,报告期间,本集团新增3座光伏牧场项目,累计推动并实施了11个光伏牧场项目(其中5个已实现绿电自用),累计完成了54座牧场燃煤╱生物质锅炉升级为空气源热泵及余热回收改造,有效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在低碳设备革新方面,我们大力推广使用电动装载机、智能电动推料机器人,报告期间,率先引入电动运奶车等新能源设备,在2座牧场配置了高效节能畜牧风机,完成了15座牧场的AI精准喷淋改造,有效降低了牧场的能耗;在行业标准引领方面,报告期间,本集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制定的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蹟量化方法与要求 畜产品》正式发佈,该标准的发佈标誌著本集团在畜牧业碳足蹟量化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行业提供了科学、统一的评估准则;同时,我们完成了4座低碳牧场认证及1座牧场低碳养殖认证,其中济南牧场获国检集团「四星级低碳牧场」权威认证,树立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原料奶研发与畜群养殖技术研究
本集团依托自有奶牛营养数据库,建立了先进的畜群营养与健康研发平台,通过基因筛选、胚胎技术推进核心种群遗传改良,持续优化饲料转化及精准营养,实现畜群生产效能与原料奶营养价值的同步优化。同步开发特色生鲜乳产品,报告期间,新增羊奶业务,形成涵盖娟姗奶、A2奶、DHA奶、有机奶、羊奶等的多元化产品矩阵。
在绿色养殖方面,本集团开展碳减排技术研究,使用先进设备监测甲烷排放,研发上市了减碳饲料产品,并推动高产玉米品种种植。同时,本集团参与制定低碳养殖和碳足蹟核算的相关标准,形成可复制的低碳运营范式,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
(二)反刍动物养殖系统化解决方案
随著我国畜群养殖规模化水平持续提升、牧场养殖技术不断进步,本集团深刻认识到优质的饲草和饲料以及先进的育种技术是确保奶牛健康、高产的根基。基于此,本集团全力推进业务佈局优化,多个关键维度优势日益凸显。饲料研发持续创新,推出高效优质产品;技术服务构建全方位网络,提供及时精准支持;优质牧草选种选育结合国内外技术,提升牧草品质与产量;自主畜群遗传改良与性控技术不断探索,取得突破性成果,有效提升畜群质量与养殖效益。
「产品+服务」经营模式,服务力升级
本集团提供覆盖反刍动物全生命週期的优质饲料,著力发展预混料、功能性饲料等高技术产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育种产品,持续提升草业产品品质及转化率,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能力和技术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与国际接轨,不断提升本集团的产品力、服务力、品牌力。
本集团依托于牧业与养殖解决方案人才双体系循环打造策略、凭藉自有技术团队的核心技术积累及自有不同地域、规模牧场长期大量养殖所积累的优势,成立了集聚技术服务和牧场管理经验的近200名资深级专家服务组,为客户提供全面诊断、专项解决方案、选种选配、精准营养、高效繁育、技术托管等多元服务,结合本集团线上平台「聚牧城科技」、县域畜牧服务中心及奶牛超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
本集团秉持创新驱动理念,构建以数据为核心驱动的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体系。整合行业标杆经验,融入精益管理模型,提升客户饲餵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持续赋能牧场效益增长。同时,建立技术协同机制,引入前沿畜牧技术,通过培训与案例分享传递先进理念,助力牧场降本增效,获得市场高度认可。
精饲料业务
本集团深耕反刍动物营养领域,报告期间积极拓展业务,新添了三大品类,增至十二类,精准覆盖奶牛、肉牛、肉羊、奶山羊、骆驼及牦牛等,以专业配方和优质产品,为不同生长阶段、生产性能需求的反刍动物提供精准营养方案,巩固本集团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报告期间,本集团精饲料销量为878,120吨,受奶牛及肉牛羊养殖行业整体利润收窄的市场环境影响,销量同比下降了5.0%。面对行业週期性波动,本集团实施多维度战略升级,通过研发新产品、升级现有产品、强化技术服务能力、优化营销策略以及构建县域畜牧服务中心产业生态发展新模式等举措,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了客户经营效益。同时,深化精益运营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改进配方设计,管控生产成本,重点拓展肉牛羊等精饲料产品市场。系列措施成效显著,饲料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
产能佈局优化与绿色智能化升级
本集团通过「自建牧场+第三方合作模式」进行加工生产精饲料,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于中国运营15个饲料生产基地。报告期间,本集团精饲料产量为1,142,885吨,受市场环境及行业週期性波动影响,较2023年期间的1,184,630吨降低3.5%。
本集团新建的饲料生产基地均配备先进的设备设施及高端的技术,为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报告期间,乌兰察布市预混料生产车间通过FAMI-QS(欧洲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质量体系)认证审核,为行业进入高单产时代的营养需求提供更精准及高品质的解决方案。
在智能化升级方面,报告期间,本集团饲料生产基地引入了全自动打包生产系统与微量配料系统等,结合「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与中控系统的深度集成」,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业务链条的全面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集团下属大庆牧泉元兴饲料生产基地获评2024年黑龙江省数字化(智能)示范车间,这是本集团数字化战略在饲料业务的成功实践。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领域,本集团下属内蒙古牧泉元兴饲料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光伏发电应用绿电、升级使用新能源车辆、应用环保灌装工艺,推行吨袋包装模式,并研发上市低碳饲料产品等,报告期间,成功获得国检集团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成为中国饲料行业首个「零碳工厂」,为行业绿色转型树立了标杆。
品牌建设及渠道拓展
饲料品牌建设方面,报告期间,饲料品牌建设实现创新突破,战略性推出三大品牌:聚焦低碳环保与效益提升的「绿牧优加」;基于复合菌种多级发酵技术,提升肉牛羊免疫机能及饲料利用率的「元益牧YXC」;专门匹配草原羊生长各阶段营养参数的「牧恒优」。三大品牌的协同佈局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矩阵,为养殖户提供了更丰富的营养选择。报告期间本集团围绕「双碳」目标,通过打造行业首个「零碳工厂」、召开减碳饲料新品发佈会等举措,结合线上线下联动营销,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饲料业务渠道拓展方面,本集团推行精准服务模式,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一场一案」服务方案,提高奶牛饲料市场渗透;依托「千吨计划」构建肉牛羊SOP标准化营养管理体系及为客户打造肉牛标杆牧场;同时与陕西富平县达成战略合作,开拓奶山羊饲料产品市场。针对产业链「最后一公里」的行业痛点,本集团在内蒙古、山东、甘肃及宁夏等地战略佈局27个县域畜牧服务中心,通过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推动产业链节点的高效连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举措推动本集团肉牛羊等非奶牛畜种精饲料销量同比增幅达44.5%,充分体现了渠道拓展策略的显著成效。
产品力打造,精饲料产品开发与技术研究
本集团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战略。在低碳技术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的「绿牧优加」减碳增产饲料实现碳排放降低与生产性能双重优化,相关成果已在国际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收录期刊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并获得了权威认证,成为行业技术标杆。针对奶牛养殖,我们推出全新浓缩料及全价料,通过配方升级提升了营养与转化效率,并降低了综合成本。同时,我们优化了犊牛抗腹泻配方及繁殖母牛微矿配比,提高了乳指标与繁殖效率。在肉牛羊领域,我们推出了羔羊精补料、肉羊预混料、肉牛羊育肥浓缩料等多个产品,显著提升了饲料转化率和增重速度。我们还依托生物发酵技术开发了「元益牧YXC」增强了动物免疫力,并通过「牧恒优」草原羊定制方案实现了区域适配性增效。在骆驼营养领域,我们创新研发了泌乳料系列产品,通过高纤维能量配比使产奶量提升、乳蛋白与乳脂率同步改善。未来将持续推进绿色饲料研发与国际技术协同,驱动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运营力提升,广泛实施精益管理
本集团在饲料业务中深度践行TPM体系与精益运营管理,通过全价值链的精益化改造,实现了效率提升。报告期间重点实施三大核心举措:i.构建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重构,实现了零故障生产,提升了设备综合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损耗率;ii.建立战略性采购机制与仓储物流动态优化模型,依托大数据分析,提高了原料库存周转率;iii.优化饲料配方,在降低配方成本的同时提高原料利用率。精益管理理念也延伸至了客户端,通过数据诊断和现场辅导,帮助客户优化运营流程,提升客户综合收益。系统性精益实践推动饲料业务的持续改善,为业务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效动能。
草业业务
本集团建立以中国草都阿鲁科尔沁旗为核心的优质的草业生产基地,充分发挥畜牧养殖和草业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推动种养结合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就近在牧场配套草业种植基地,共佈局全国16个草业生产基地,用于生产优质粗饲料产品,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为原料奶业务提供了稳定、优质的饲草资源。
高品质产品与行业领先技术
报告期间,本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苜蓿抗寒基因技术和苜蓿优异种质杂交技术等,显著提升了苜蓿草的环境适应性和产量,苜蓿草整体返青率可达到88%以上,位居行业前列。同时,本集团率先开发的裹包青贮技术,有效保留了苜蓿蛋白,提升了奶牛的适口性,最大程度保障了苜蓿品质。此外,本集团在行业内首创了苜蓿草种植SOP管理体系,实现了从种植到收穫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和稳定性,武威草业生产基地青贮玉米平均亩产达5.01吨,乾物质和淀粉含量均达到32%以上。通过规模化苜蓿与燕麦混播技术研发及应用,有效地降低生产作业成本,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种养一体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集团率先在国内推行种养一体化技术和模式,积极推进盐碱化、沙化土地改良,并深入研究土壤固碳技术,促进种植基地的「碳增汇」。通过优化种养结合技术标准,实现了水肥一体化标准作业,并开展了约6.53万亩的免耕固碳播种种植作业,显著提升了土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科技创新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
本集团积极承接并开展多项科技项目实验工作,以科技赋能草业经营。报告期间,本集团成功完成了科技兴蒙项目《规模化优质苜蓿草关键生产与加工利用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项目,形成北方地区规模化苜蓿生产与加工利用技术6套,申请了专利并主导制定了多项团体及地方标准。同步推进了多项科技兴蒙项目,通过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本集团将优质牧草生产实践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持续提升田间管护水平。在品种筛选、标准化种植、高效节水灌溉、苜蓿返青、绿化固沙、病虫害防控及测土配方施肥等方面均已取得突出的成果,提高了生产效率。此外,通过科技赋能,还推动了草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草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案例。
凭藉在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管理方面的优势,报告期间,本集团旗下伊禾绿锦草业业务成功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案例,为中国农业体系创新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奶牛超市业务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通过线上平台「聚牧城科技」、遍佈全国的26家线下奶牛超市,为客户提供超过10,000种奶牛超市养殖耗用品,全面覆盖了牧场的各核心业务运营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解决方案。
报告期间本集团奶牛养殖耗用品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15百万元,较2023年期间的人民币397百万元增加4.5%,该增长主要得益于:
(i)整合产业链优势,拓展新业务、打造自有品牌产品。本集团充分发挥
产业链整合优势,积极拓展新业务领域,并著力打造自有品牌产品,通过建立疫苗销售新模式,拓展农资销售渠道,覆盖了更多区域和市场。同时,本集团与国内外十多家知名供应商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联合开发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自有品牌产品,并建立代理合作模式。报告期间本集团成功推出了自有品牌药浴液「聚威典」,并与战略供应商开展区域代理合作,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和品牌影响力,构建了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ii)确保产品质量,优化「聚牧城科技」移动体验与平台功能。本集团始终
将产品质量作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通过构建完善的供应链追溯体系,确保平台产品质量可控、来源可查,提升平台可信度和商品信息透明度,从而增强客户信任度。同时,本集团持续优化「聚牧城科技」平台的移动体验与响应式设计,开发了移动应用并增加了小程序移动端的使用场景,使客户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完成采购与管理操作。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还进一步提高了平台的全供应链运营效率。
育种业务
本集团为牧场提供涵盖奶牛、肉牛的普通冻精、性控冻精及性控胚胎等多元化育种产品,并通过自主培育与国际合作双轮驱动,加速打造世界级种公牛体系。通过与全球领先的种业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本集团整合全球优质种源资源,推动全基因组检测技术商业化落地,结合性控胚胎生产和移植技术,为牧场定制精准遗传改良方案,助力核心牛群高效建设。同时,依托线上平台「聚牧城科技」深化客户服务,持续提升产品渗透率与市场竞争力,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间,本集团育种产品销量为1,144,814剂(枚),受短期行业因素影响,较2023年期间的1,368,707剂(枚)下降了16.4%。但本集团积极调整育种产品结构,提升奶牛整体遗传水平的胚胎产品生产销售。报告期间,本集团生产奶牛性控胚胎超2.5万枚,同比增加了75.7%,成为国内最早规模化生产及商业化应用高产奶牛性控胚胎的育种企业之一。
育种基地概况及佈局
本集团于中国内蒙古及美国威斯康星州共运营5个现代化育种基地,其中3个为奶牛核心育种基地、1个为肉牛核心育种基地及1个为萨能奶山羊核心育种基地。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种公牛存栏量为112头。
内蒙古清水河奶牛育种基地为国际标准奶牛核心育种场,设计容量为3,500头奶牛,配套国际一流胚胎生产实验室,集成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PU-IVF)与性控技术,实现高产奶牛和种子母牛的快速扩繁,年产能达高产性控胚胎5万枚、种用胚胎2,000枚、种牛500头,未来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集成的奶牛种源输出基地,有效缓解国内高产奶牛短缺问题。
报告期间本集团于内蒙古清水河投产运营了1个国内标准最高的肉牛核心育种基地,引进了澳大利亚、新西兰优质西门塔尔母牛,并建立起了完备的肉牛育种数据库,记录系谱、生长及繁殖性能数据,为肉牛精准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该基地年产能达每年可培育优质种牛200头,生产冷冻精液100万剂。本集团致力于打造规模化、高品质的肉牛种用胚胎、种用性控冻精生产平台,为中国肉牛产业的种源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报告期间本集团于内蒙古清水河投产运营了1个萨能奶山羊核心育种基地,引进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口的纯种萨能种公羊,截至2024年12月31日,种公羊、青年公羊及公羔羊存栏数量为590只。该基地不仅满足本集团奶山羊种群扩繁需求,未来将为奶山羊良种繁育体系提供种源保障,持续为产业升级提供优质种源。
育种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
本集团长期致力于突破「育种卡脖子」高端种源和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工作。依托公司自有的高标准核心育种基地与胚胎工程中心平台,深度融合张涌院士工作站高层次科研力量及本公司自有的研究院6个研究室、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奶牛繁育与养殖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牛种质创制与胚胎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奶牛群性能改良(DHI)检测体系等资源,报告期间,本集团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家畜生物育种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和成果落地:
(i)自主育种突破:研制卵巢穿刺采卵-单精子显微注射╱体外受精(OPU-
ICSI/IVF)奶牛种用胚胎生产新技术,挖掘国际顶级公牛与国内优质母牛种源,实现国际领先水平的奶牛种用胚胎批量生产,首批成功繁育8头后备种公牛,在奶牛种源自主培育体系构建上取得里程碑进展;
(ii)精准育种升级:自主研发「育种1号芯片」,精准定位「高产、长寿、抗
病」功能基因位点,依托集成900万组DHI生产数据与3万组体型鉴定数据的「育种大数据平台」,显著提升本集团的奶牛遗传评估精准度及遗传检测效率,为本土化「中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和繁殖母牛生产寿命提升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持;
(iii)性控技术革新:基于奶牛和奶山羊XY精子特异性蛋白挖掘及基因编
辑技术,开发性控冻精生产关键新技术与新产品,推动性别控制技术向高效、简化方向迭代,为家畜性别精准调控提供创新技术支撑;
(iv)抗病╱抗逆新品系:开展干细胞╱体细胞基因编辑,成功构建基因编
辑载体设计与细胞筛选核心技术流程,率先进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生产-胚胎移植功能调控后代培育阶段,为培育抗病、抗逆功能型家畜新品系奠定技术基石;
(v)性控胚胎产业化应用:创新集成体内╱体外奶牛性控胚胎生产系列技
术,系统优化了胚胎生产供体牛遗传性能、超数排卵激素组合、活体采卵-体外受精(OPU-IVF)胚胎发育及冷冻保存等关键技术,形成了高产奶牛性控胚胎高效生产技术流程。报告期间生产高产性控胚胎超2.5万枚,推动良种快速扩繁与养殖效益双提升。
上述成果,标誌着本集团在家畜「种源自主可控、育种核心技术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进一步推进了奶牛遗传评估技术精准高效、家畜性别控制生产技术高效简约,拓展了抗病抗逆家畜新品开发与性控胚胎技术产业化应用等多个关键领域,实现了奶牛为主的自主育种在种源和技术方面系统性的重大突破,为我国家畜种业安全与产业竞争力提升提供核心支撑。
凭藉本集团的持续投入和对核心技术的开发应用,报告期间,根据全国畜牧总站公佈的中国乳用种公牛综合育种值最新评估结果,在全国1,022头参评的基因组荷斯坦青年公牛队列中,本集团培育的公牛在遗传育种水平上表现卓越,成功包揽前三名,并在前十名中占据六席。同时,依据2024年12月美国荷斯坦协会发佈的后备奶牛育种种公牛排名成绩,中国在美国家畜育种协会(the America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nimal Breeders)注册的全国基因组奶牛种公牛中,本集团培育的种公牛有10头位列全国排名前20。这一系列成果充分体现了本集团在奶牛育种领域的领先实力,进一步巩固了我们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 研发战略管理
凭藉40多年的运营与研究经验积累,利用自身超62万头奶牛及近2万只奶山羊的养殖资源,本集团持续深耕乳业上游全产业链的研发工作,聚焦畜群养殖技术创新、特色生鲜乳开发、饲料营养价值研究、牛群遗传改良技术和性控技术突破,以及种养结合与生态养殖标准的系统性探索和实践,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报告期间研发投入同比大幅增长76.0%。
本集团著力以创新技术提升产品的质量及竞争力,具体如下:
i. 核心技术研发体系。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技术研发团队近400人,
均具备丰富的相关行业经验,依靠本集团自主研发团队的支持,报告期间本集团新增12项专利技术授权,累计拥有91项核心专利技术,覆盖本集团的各个业务板块。报告期间本集团参与制定并发佈了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4项,团体标准1项,形成扎实的技术壁垒;
ii. 多元化产品矩阵构建。报告期间,本集团成功推出羊奶品类,特色生鲜乳
扩充至8大品类,得益于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其受原料奶价格下行的影响相对较小;本集团研发并推出了包含结构性犊牛料、过瘤胃豆粕、预混料、抗热应激围产料及减碳增产饲料等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精饲料产品,不断完善反刍动物营养解决方案;
iii. 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本集团构建了中国领先的反刍动物营养数据
库,深化畜群遗传改良技术和性控技术应用,创新粗饲料加工技术及种植模式。通过联合与知名高校及研究机构,推进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兴蒙」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围绕奶牛繁育与养殖、奶牛优质种源挖掘及苜蓿选种选育技术等乳业上游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加速研发成果产业化落地。报告期间,在草业业务方面,本集团持续推进《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内蒙古黄河流域饲草带高效节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盐碱地适栽优质饲草筛选及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以及《苜蓿除草剂残留与
消减技术研发及示范》项目等多项科技兴蒙项目。在育种业务方面,本集团持续推进《奶牛性控胚胎高效生产与移植技术构建》《奶牛育种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功能基因挖掘研究》《低碳排放与抗热应激奶牛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奶羊引种扩繁技术创新》及《高端奶牛种源挖掘及高效繁育关键技术创新》等多项科研项目。
三、 质量保障
本集团坚守「用品质创造人类健康生活的源动力」的使命,秉承质量就是生命的管理理念,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全链条质量管控与优质产品输出三大核心,持续夯实质量管理基础。我们持续推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要求」的生产程序,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本集团遵循「好种育好牛、好料养好牛、好牛产好奶」的理念,从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养殖生产-鲜奶运输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了1,400余项严格的控制标准,并通过实时监测、分析与把关确保执行到位。同时,我们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基准,持续升级品质管理体系,先后通过SQF(食品质量安全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ChinaGAP(中国良好农业规范)、ISO17025(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实验管理体系)及FAMI-QS(欧洲饲料添加剂和预混合饲料质量体系)等多项食品安全和质量相关管理体系认证。作为国内首家通过SQF认证的畜牧养殖与饲料加工综合性企业,本集团将国际标准与基础管理深度融合,打造「全价值链」质量管理模式,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
本集团建立了领先的近红外营养数据库,定标样本量突破了100万个,为畜牧养殖精准营养和高效检测提供了重要支撑。通过在畜牧行业应用原料掺假鉴定技术,确保了自有牧场及饲料客户使用到高品质的饲料原料及产品。此外,依托近红外数据库、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及EHSQ(环境、健康、安全、品质)管理系统,本集团实现了全链条质量信息的智能化收集、传递与分析,显著提高了质量管理效率。此外,报告期间,本集团针对各单位对营养消化率指标的检测需求,成功拓展了压片玉米糊化度的新检测方法,并在全国27家中心实验室全面推广,为营养配方提供了高效的数据支持。
报告期间,本集团通过稽核机制、质量预警机制及供应商评价机制等,持续优化质量保证与风险防控体系。我们快速识别已知与未知风险、完善质量管理信息化系统、落实常态化质量关键控制点检查机制(QACP)等,在质量改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31座牧场通过学生奶牧场认证、39座牧场通过现代奶牛场定级与评价S级(最高级)认证。
报告期间,本集团产品在国家各级监督检查机构的质量抽查中始终保持100%合格率。原料奶的关键质量指标,即菌落总数及体细胞数目,均远优于中国国家优质乳工程所载列的标准及美国、日本和欧盟的行业标准。
四、 采购战略管理
本集团使用「全生命週期」供应商管理体系,聚焦降本增效核心战略,通过套期保值、战略储备、源头直采、全球采购、动态定价等多种采购策略,及实施「物资采购计划与执行全流程数字化项目」,实现供应链效能显著提升。报告期间,通过与20家战略供应商合作的75个协同项目,我们在技术共享、资源整合及产品开发等领域进行了深度合作,充分挖掘降本、增收机会,同时推动牧场精益管理与人才培养。
本集团积极推动与供应商的可持续发展合作,联合战略供应商推进无毁林豆粕项目,助力低碳养殖。自2024年5月起,本集团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率先使用无森林砍伐认证豆粕,标誌著本集团在绿色供应链建设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为实现低碳养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 数字化管理
本集团秉持「数据驱动业务创新,技术助力业务增值」的原则,充分发挥近红外数据库、CNAS认证实验室等平台数据价值,优化升级已有的「慧牧云」、「财务共享平台」、「人力共享平台」、「EHSQ管理系统」及「聚牧城科技」等数字化资产。通过整合与治理机制,本集团重点打造四大核心能力:奶牛全生命週期及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据化管理,业务、财务与人力资源一体化的管控平台,环境、健康、安全与品质的集成管理与追溯体系,以及精准营销、服务与深度渠道管理能力。
本集团在行业内率先打造了「全智能无人牛舍」,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全智能无人挤奶机器人、饲餵机器人、推料机器人、清粪机器人、TMR配料系统以及智能生物发酵系统,结合物联网技术,实时调控牛舍的温度、湿度、气体及光照等,极大提升奶牛饲养舒适度和提高牧场的管理精准度,提升运营效率,为高品质原料奶生产提供智能化保障。
报告期间,本集团通过自主研发「奶牛精准营养项目」、「牧业预警系统」、「原料性价比动态测算平台」、「AI精准喷淋系统」、「优易-原料贸易平台」及「优创平台」等数字化工具,推动「ERP系统与中控系统的深度集成」,借助大数据平台和AI算法模型,逐步实现生产运营数据采集自动化、作业无人化、管理远程化及业务链条全面优化。
本集团通过数字化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持续优化运营效率与成本结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六、 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
本集团秉承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持续深化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将可持续发展核心议题与业务发展创新不断融合,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树立行业典范。报告期间,本集团继续坚持既定的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积极落实各项减碳举措,从碳盘查、碳减排、碳资产开发及碳汇建设等多维度推进可持续发展。
在碳盘查与核查方面,本集团持续开展相关工作,并根据碳盘查结果进一步优化碳中和行动计划,确保碳中和工作做细做透;在碳减排方面,聚焦于能源结构的持续优化,推动反刍减碳技术、生物繁育技术以及高效低碳粪肥处理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构建多元减排途径,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碳资产开发方面,编制完成相关方案,积极推进碳资产开发,报告期间济南牧场沼气工程项目通过国际核证碳标准(VCS)官方技术审核,成功签发4.96万吨碳信用额度;同时,在碳汇建设方面,本集团大力发展「种养一体化」模式,推进草原改良和饲草种植,建设低碳循环牧场,拓展碳汇储备空间。报告期间牧场就近配套粗饲料种植基地,积极与青贮等供应商合作,实际种养结合土地面积近200万亩,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本集团积极发挥产业和技术优势,通过实施「秸秆变奶」计划,免费为当地农民提供有机肥及推广青贮品种,提升收购青贮玉米的淀粉含量和转化率的同时带动周边农牧民增收,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农业产值。
报告期间,本集团可持续发展实践获多方认可,标普全球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估(CSA)得分较上一年度提升13分,并成功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中国版)2024》,成为食品行业唯一获得「行业最佳进步企业」表彰的企业。此外,本集团顺利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全球环境信息研究中心(CDP)2024年度气候变化、水安全和森林风险三个领域管理级别(B级)评定。
展望未来,本集团将把握国家政策红利与促进消费的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贯彻公司的既定战略方针,持续深入践行六大核心战略举措,以创新为强劲驱动力,借助数字化手段与精益管理模式,全方位赋能各项业务。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全产业链协同优势以及人才资源优势,始终秉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力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运营效率,扩大收入及利润空间,具体如下:
i.原料奶业务聚焦打造高单产标杆牧场,从实施精准营养、减少浪费、饲料
原料多样化等维度,降低单公斤原料奶成本,提升单产及单头牛收益,强化科技赋能业务,打造智慧牧场,自主研发高价值数智化系统╱设备,提升自有牧场生产运营效率,并赋能行业整体升级;
ii.饲料业务拓展市场覆盖,通过「产品+服务」的模式,为客户提供系统化解
决方案,提升客户的盈利能力,共渡行业难关。持续深化落地县域畜牧服务中心模式,构建产业链生态,增强客户黏性与市场竞争力;
iii.草业业务提高饲草的品质、产量及转化率,优化种植模式与加工技术,为
牧场提供优质粗饲料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及
iv.种业业务培育品质卓越的种牛,生产高品质、低成本的冻精与胚胎推动奶
牛、肉牛及奶山羊种源自主可控,助力行业遗传改良。
本集团将持续巩固及扩大「乳业上游产业链最全、规模最大、结构及佈局最优、运营高效」的长期优势,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不断为客户、股东、员工及社会创造价值,助力中国奶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