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司金融业务
本行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质效,积极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务先进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及“三大工程”建设,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聚焦主责主业,按照“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要求,发挥FPA引领作用,通过基础信贷、债券融资、併购融资、居间撮合、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等多产品驱动,构建“商投私一体化”竞争新优势,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夯实客户基础,深化分层分群分级经营,聚焦“获客+活客”,做深战略客户、做透潜力客户、做优基础客户,搭建“普惠客户信贷+”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对公客户数量,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推动客群建设固本培元。紧抓落地执行,前中后台协同,强化行业专精、聚焦重点赛道、优化业务流程、打通堵点难点,升级资产池、票据、供应链金融、支付结算、跨境金融、阳光“财富+”等产品服务,推动对公存款量价平衡、信贷资产平稳增长和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
2、零售金融业务
本行着力打造数字化零售银行,深化零售客户分层分群经营,优化联动机制,加大重点项目及场景交叉营销力度,提升客户综合贡献,零售客户数与AUM稳步增长。负债端按照“量价双优”发展导向,积极拓展社保民生、拥军优抚、养老金融等渠道场景,发挥项目批量获客作用,加强公私联动协同发展代发业务,加大渠道联动拓展第三方快捷支付绑卡业务,强化借记卡与信用卡双卡综合经营,提升获客活客能力,推动零售存款规模增长,结构优化。资产端推进业务转型,强化集约化经营,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打造阳光零售贷款名品,持续提升贷前、贷中、贷后数字化风控能力,零售贷款规模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打造财富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加强产品体系建设与管理,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强化投研投顾体系建设,创新场景服务能力,构建财富管理开放生态,满足客户多元投资需求。云缴费坚持深耕便民服务与普惠金融领域,项目接入数量稳定增加、平台输出渠道持续拓宽、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继续保持中国领先开放便民缴费平台优势。着力打造特色场景金融服务,“物流通”“安居通”“薪悦通”业务规模持续提升。
3、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持续提升资金业务运作水平和投资交易能力,加强市场研判和专业能力建设,准确把握债券市场走势,及时调整交易策略,做优债券组合管理;大力开展政府债券承销业务,承销排名保持股份制银行前列。稳健运营“金融机构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以GMV为指引,以同业客户为核心,持续优化产品代销、撮合报价、科技输出及资讯信息四大服务领域系统功能,增强客户综合服务水平;围绕“数字化+生态链”战略,推动同业客户数字化经营转型,构筑同业金融合作生态,链接同业客户与本行各业务板块的一体化营销与综合化经营,提高同业客群经营成效。充分发挥托管平台作用,持续做大托管规模、增加托管收入、做响“光大托管”品牌;加强“全品类”托管银行建设,推动公募REITs等创新产品落地;加快金融科技应用,提升托管业务资金清算、估值核算、投资监督、市场研究和客户服务能力。持续发挥“阳光理财”在财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围绕投资者需求提升理财产品服务质效,拓展养老、外币等主题理财产品;持续培育领先投研能力,发佈《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报告2023-2024》,完成智能投资平台开发应用,合作发佈“上海清算所绿色科创优选债券指数”。
报告期内,本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锚定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和同业金融交易额(GMV)三大北极星指标,拓展重点业务领域,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是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积极发挥特色化经营优势,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施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FTP减点优惠、重点项目资本收费优惠等专项支持措施,推动全行科技、绿色、普惠、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持续增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在科技金融方面,强化集团综合金融协同优势,拓展外部朋友圈,搭建生态圈,完善服务体系,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581.9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10.45亿元,增长34.08%。在绿色金融方面,构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搭建“绿色金融产品图谱”,推进光大绿色能力建设。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4,187.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50.30亿元,增长33.47%。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线上化,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报告期末,普惠贷款余额4,322.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31.30亿元,增长14.01%。在养老金融方面,加强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建设,丰富产品供给,推广养老账本及规划工具应用,升级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养老金融”专区累计服务客户201.13万人次。在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推动重点业务全流程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聚焦大公司、大零售、大场景等重点领域,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通过植根实体经济,全行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经营效益符合预期,资产规模6.88万亿元,实现净利润385.92亿元。
二是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积极探索业务新赛道。在负债方面,推动存款量价双优,强化“现金管理、受托支付、链式拓客、资格专户”四大新动能建设,拓宽资金来源,夯实高质量存款基础;加强公私联动,推进代发业务高质量发展;优化存款结构,强化成本管控,提升对价格敏感型存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存款成本。在资产方面,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打通重点领域重点赛道,积极培育竞争优势;强化前中后台协同融合,增强资源政策保障,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信贷投放力度。
三是夯实客户基础,强化客户分层经营。构建“分层分群分级”客户管理体系,增强基础客群粘合度,挖掘潜力客群价值,提升战略客群贡献,全力构建差异化客户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客户经理管理、培训和服务体系,合理扩充客户经理团队规模,打造规范化、专业化客户经理队伍,提升客户服务质效。
四是坚持守正创新,打造财富管理特色。从传统存贷汇产品销售理念向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理念转变,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大财富管理体系下公司、零售、金融市场各板块协同与价值创造。公司金融以FPA为指引,从企业经营逻辑出发,通过债券融资、併购融资、居间撮合、股权融资、结构化融资等多产品驱动,强化综合金融服务,推动FPA均衡发展,实现FPA总量5.21万亿元。零售金融以AUM为牵引,打造以手机银行、云缴费双APP为核心的“财富+”开放平台,优化财富管理产品谱系,提升客均产品持有数量,增强AUM价值贡献和客户粘性,实现AUM总量2.92万亿元。金融市场以GMV为导向,围绕“数字化+生态圈”战略架构,通过多元化同业金融场景赋能客户价值提升,实现GMV总量2.31万亿元。
五是坚持合规经营,强化全面风险管控。加强内控合规管理,扎实履行反洗钱义务,加快反洗钱工作机制转型。深入推进授信行业研究,强化研究成果落地转化。持续加强集中度管理,常态化开展大额授信客户穿透式风险监测,坚决遏制新增不良。持续推进预警强制应对机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积极推进特资经营转型,构建特资生态圈,多措并举,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
六是加快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发展。强化数字化手段对经营发展的驱动作用,持续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渠道,全面促进获客、活客、留客和客户价值提升。坚持深耕“生态建设”和“流量连接”,持续拓展服务场景。坚持数字技术赋能场景生态,建立“价值分层、模式分类、总分协同”数字化场景工作机制,提升场景流量客户转化效能。积极开展关键业务领域大模型技术应用研究,完成面向公司金融场景授信调查报告智能生成功能的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