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提供存款、贷款、付款和结算等银行服务,以及经核准的其他业务。
(一)零售金融业务
本行零售金融业务定位于全行战略转型的重点,通过深化体制机制建设,加速释放零售发展潜能。逐步完善财富管理体系,服务客户及其家庭的财富规划,深化场景生态建设,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资和资产均衡配置需求,在品牌建设及客户市场定位上实现新突破。深入落实二十大关于「美好生活」的理念,通过「美好生活」账户,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涵盖儿童、成长、家庭、养老等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实现客户长期促活绑定以及资金留存率提升。以数字化普惠金融为核心,加强数字化客户关係管理和大数据精准营销应用,加速「线上+线下」全渠道协同与营销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撑大零售业务从单一化向综合化转变。全面构建零售金融业务与客户服务闭环,深化有温度的零售服务品牌内涵,推动零售金融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本行实现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为人民币35.127亿元,占本行营业收入的52.8%。
零售客户
本行秉承「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初心,零售金融从银行视角向客户服务视角转变,全面升级客户服务体验。持续打造橄榄型客户结构,零售客户拓展从中端向两端延展:聚焦高端客户维护能力提升,提升私行客户高端体验;激活长尾客群,扩大长尾客户贡献,充分发挥客户资源池效能,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零售存款客户1,450.68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36.13万户。个人金融资产(本外币合计)超过人民币5万元的零售客户数达到121.11万户,较去年同期增长23.74万户,增幅24.38%。
零售存款
本公司依据法定利率及利率浮动区间向零售客户提供活期存款及定期存款产品,主要以人民币计值,小部分以外币计值。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零售存款本外币合计总额为人民币4,336.74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649.061亿元,增幅17.6%;零售存款本外币合计平均结余为人民币4,130.175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949.930亿元,增幅29.9%。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统计,报告期末本公司黑龙江省内零售存款增量位居首位,零售存款余额位列第3位。其中,哈尔滨分行零售存款余额在当地市场份额为19.6%,市场排名第1位,零售存款增量位列当地市场第1位。
零售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零售信贷业务坚持围绕「批量化」、「场景化」、「线上化」,聚焦小微、农户、消费三大客群,强化大数据应用,精准定位细分市场,加速产品创新,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金融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坚持全流程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监测长效机制,优化业务管理流程,实施差异化审批策略,提升精细化风险管控能力。加大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强金融科技赋能应用,持续提升数据挖掘和应用能力,完善零售内部评级模型,进一步提高零售业务智能化管理水平。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的个人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206.04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占本行贷款总额的39.1%,其中小企业自然人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人民币243.583亿元、人民币797.565亿元及人民币164.901亿元,分别占本行个人贷款总额的20.2%、66.1%及13.7%。银行卡报告期内,本行银行卡业务稳健发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累计发行信用卡182.73万张,较上年末增长3.6%,其中报告期内新增发卡6.32万张;信用卡资产余额为人民币161.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本公司累计发行借记卡1,799.1万张,其中报告期内发卡量增长20.53万张。
2023年上半年,本公司根植本土民生服务,持续完善借记卡功能,积极搭建社保+银行服务平台,开通33家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将养老保险13类、24项高频业务纳入银行网点业务办理范围,实现社保业务一站通办。本公司创新推出黑龙江省社保卡跨省通办业务,在大连、天津、渖阳、重庆、成都地区分支机构实现社保卡跨省即时制发卡,社保卡服务覆盖除本省外的两个省、两个直辖市,成为全国首家在多个地区开通黑龙江省社保卡跨省服务的城商行。减少社保卡办理「两地跑」、「往返跑」,最大程度简化、优化办卡流程。作为黑龙江省首批开通第三代社保卡服务的合作银行,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已在省内地区设立社保卡服务网点182家,省外设立社保卡服务网点7家,投放制卡机具343台,已为95.73万居民提供黑龙江省社保卡发卡、补换等服务。
财富管理业务
本公司不断加快向财富管理转型,从家庭资产配置需求出发,让财富管理在共同富裕目标上体现应有价值。不断丰富产品体系,形成多元化产品线。持续拓宽业务合作版图,聚焦健康养老、儿童、教育、代发等金融场景。重视线上线下结合,着力为客户及其家庭提供专业、便捷、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累计实现理财、基金、保险等个人财富产品销售额为人民币198.05亿元。
(二)公司金融业务
2023年上半年,本行的公司金融业务紧紧围绕「稳中有进、稳健向上」的总基调,以「回归本源、聚焦重点、优化结构、创新发展」为主要目标,积极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客户需求快速响应、服务方案联动设计、金融服务协同推进」的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格局。
报告期内,本行实现公司金融业务税前利润为人民币1.173亿元,占本行税前利润的23.47%;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1.7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7%,占本行营业收入的32.7%。
公司客户
本行依托跨区域经营佈局和网点资源优势,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切实解决客户融资需求,不断提升产品创新与综合服务能力,积极强化交叉销售服务模式,实现对核心客户的精准营销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管理。回归本土本源,集中金融资源,优先支持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与省属市属企业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大重点区域、行业客户群和核心客户群合作力度,积极参与培育省内百强企业,持续强化对区域内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扶持力度,不断巩固、提升、扩大区位优势。持续加大对新区、自贸区信贷投放力度,重点支持区域内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并做好配套金融服务,聚焦科创等重点领域,助推金融服务创新为其发展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深耕机构业务营销,赋能客户价值创造,实现机构客户规模持续增长,进一步夯实对公客户基础,全面支持龙江经济高效发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拥有公司客户8.9万户。
公司存款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深化机构客户、授信客户及无贷客户三大客群营销服务体系建设,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精细化、全方位、全系统的综合金融服务,积极开展绿色存款营销,进一步巩固优化存款结构,稳步提升对公存款规模。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深化机构类业务佈局,不断强化「银政」战略合作模式,通过结算、融资、系统搭建等多维度的深化合作,提供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提升机构客户区域拓展服务能力,实现机构业务资格省、市、区县多层级覆盖,多措并举提升机构存款规模。聚焦区域内优质国企央企、产业园区、上市公司、核心企业等重点客群开展营销,进一步夯实公司客户根基,多渠道拓宽存款来源。持续完善场景营销体系建设,满足客户定制化、个性化支付结算需求,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归属感。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的公司存款余额为人民币2,049.359亿元,存款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统计,报告期末,本公司哈尔滨分行公司存款余额在当地市场排名第一。
公司贷款
报告期内,本行秉承「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经营理念,围绕黑龙江省以及哈尔滨市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工作部署,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重点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支持,特别是电力、供热等民生领域,实现黑龙江省重点项目清单全面对接;全面支持黑龙江省制造业转型升级,重点加大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投放力度,挖掘具有高附加值、产业链占据核心地位的优质企业;快速响应房地产企业金融需求,依托与哈尔滨市住建局以及重点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实现房地产业务有序投放,助力黑龙江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同业金融合作,积极推动银团业务开展,深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强客户走访,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重点强化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的公司类贷款总额为人民币1,687.591亿元,较年初增加人民币77.160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4.7%。
中间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加强中间业务管理,结合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围绕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推动企业支付结算产品体系和平台建设,在财政、住建、招标、贸融、资金监管等金融场景下,不断完善财资管理平台和票据池产品功能,努力打造集支付、结算、企业财产管理和增值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赋能,不断提升本行的客户服务能力。
报告期内,本行实现公司金融业务非息收入为人民币0.855亿元,同比降幅8.5%。
交易银行
报告期内,本行组建交易银行部,制定业务发展规划。构建供应链金融产品线,加速业务升级转型。落地供应链金融业务被监管列为优秀案例;财资平台管理业务规模达人民币87亿元;投产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非税收缴电子化系统,搭建多个地区预售房交易资金监管系统。
(三)金融市场业务
在金融市场业务资质方面,本公司是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甲类结算成员,国家开发银行金融债承销团成员,黑龙江省、四川省、辽宁省、天津市和重庆市地方政府债承销团成员,中债估值报价行,全国同业拆借中心SHIBOR报价团成员,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团成员,具有常备借贷便利资格、衍生品交易资格等多项业务资质。
报告期内,本行同业金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797亿元,占本行营业收入的14.7%。
债券投资与交易
报告期内,受全球经济下行、国内疫后经济弱复苏和央行货币政策变化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整体呈震荡态势。在复杂的市场情况下,本行准确预判市场阶段性走势,及时对交易性债券止盈,同时优化债券投资组合结构,实现波段操作收益人民币1.37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在银行间市场交易总量为人民币4.20万亿元,在城商行序列中排名第16名。积极参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X-bond、X-lending、X-bargain、ideal承分销等创新交易品种,连续五个月荣获「全国银行间市场X-Lending活跃机构」;2023年4月荣获「拆借聊天转对话活跃机构」、「X-Bargain最佳表现暨活跃机构」;2023年5月荣获「ideal实力榜TOP50机构」、「承分销活跃机构」、「债券借贷iDeal聊天转对话创新机构」、「X-Lending质押地方债合约创新机构」等奖项。本行债券投资与交易品牌和影响力显着增强。
金融同业业务
报告期内,根据监管政策导向、市场发展趋势与行内资金运用需求,积极与基金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合作,加大基金投资与同业借款投资力度,间接支持实体企业和居民消费融资需求。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投资公募基金余额人民币367.535亿元,拆放同业余额人民币177.050亿元。
同业投资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密切关注经济环境及市场变化,紧密跟随国家大政方针及监管机构政策指引与导向,持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根据市场情况、监管政策、本行发展战略和年度规划,不断优化客户及产品结构,持续加大标准化产品投资力度,合理佈局资产配置,截至2023年6月30日,剔除公募基金后,投资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工具余额人民币1,254.153亿元,有效支持实体经济有序发展。
理财业务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稳健开展自营理财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发售全新优化升级的智赢「稳顺安心」封闭式产品、智赢「稳利低波」定开型产品,完善固收型、固收增强型、混合型、权益型产品体系,供给期限丰富的理财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投资需求,不断提高产品管理能力。加强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打造主动管理能力。防范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严控资产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投资者陪伴。
报告期内,本行自营理财募集资金合计人民币163.53亿元。截至2023年6月30日,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人民币292.47亿元。
(四)重点特色业务
1、小额信贷业务
本公司紧密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履行金融机构职能,坚持小额信贷的特色发展道路,以数字化普惠金融为核心,拓展优质业务场景,丰富产品服务体系,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便捷的小额信贷专业服务。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的小额信贷余额为人民币1,911.1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27.339亿元,占本公司客户贷款总额的61.9%。
小微企业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牢牢把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工作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加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切实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助力小微市场主体全面复苏和创新发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年累计投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人民币137.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6%,投放定价7.01%,较年初下降0.51个百分点,贷款余额人民币360.00亿元,较年初增长4.31%,客户数17.58万户,较年初增长917户。报告期内,本公司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构建「总-分-支」一体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架构体系。总行层面将原小微金融部(普惠金融部)、惠农信贷部调整部分职责后合併组建普惠金融部(惠农信贷部),精准聚焦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重点领域,提升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效能。分行层面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差异化设置小微金融部、惠农信贷部,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支行层面在综合性支行设置专业化客户服务团队,满足客户差异化金融需求及业务发展。
报告期内,本公司以充分的市场调研与明确的客群定位为基础,加速「经营快贷」「金税e贷」等普惠产品迭代优化,通过大数据应用与金融科技赋能,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质效,持续推进小微企业金融业务运营体系搭建。同时,强化服务团队建设,采用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小微金融队伍专业化水平,促进普惠金融业务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本公司严格落实监管政策要求,开展全面风险排查,实施全流程风险管理,通过内评规则优化、早期预警筛查、全流程内控佈设等措施,建立风险监控长效机制,持续完善小微金融业务主动风险管理,促进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小企业法人贷款余额为人民币705.09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6%;小企业法人不良贷款余额人民币23.369亿元,不良率为3.31%。
消费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继续秉承「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的经营理念,以「让人民群众生活更美好」为使命,以「为股东创收、为员工负责、为客户圆梦」为责任,持续构建全方位综合型消费金融服务(产品)体系,拓展优质业务场景,丰富创新产品和服务,在提高贷款效率、触达更广泛客群、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公司始终围绕战略规划,加快大数据、云计算、AI等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的深度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通过对服务场景不断开拓,对前沿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本公司消费金融业务的客户获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产品运营能力等,进而拓宽消费金融服务场景和客户覆盖面,提高消费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报告期内,本公司数字化风控能力、精细化运营能力、智能化管理能力等消费金融业务核心竞争力均获得大幅提升,公司数字化转型进程进一步加速,并在2023年上半年,获得中国银行保险报评选的2022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的荣誉。
报告期内,本行持续践行「普惠金融、和谐共富」理念,同时为消费市场的持续增长提供驱动力,扩大生息资产规模投放,满足持卡人日常消费需求为重点,本行围绕购车、婚礼、教育、旅游、医疗、装修、租房等众多生活消费领域,推出申请手续简单、审批快捷、利率优惠的普惠金消费分期产品,为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提供有力支持,为本行品牌重塑与价值提升作出贡献。聚焦提升民生福祉,强化大数据应用,以「标准化、批量化、场景化、线上化」推进消费信贷业务模式转型,加快构建优质客户线上化消费信贷产品体系建设,为消费升级和提质提供助力,为增强消费复苏贡献力量。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人民币797.565亿元。
2、跨境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跨境金融业务紧紧围绕「批量获客、申设机构、产融结合」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持续扩大特色业务优势,做大利润规模,提升价值贡献,各项业务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国际结算量折合人民币432亿元,同比增长173%;跨境人民币业务量622.79亿元,同比增长940.58%;福费廷业务交易金额人民币30亿元;资产投放人民币95.57亿元,同比增长78%。报告期内,本公司跨境金融秉承专业化、条线化、垂直化的架构管理体系,成立副行级部门-对俄与跨境金融总部,并下设五个一级部门;在分行层面,强化垂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分行设立跨境金融部门,全力做好市场拓展。
报告期内,本公司紧紧围绕国家、省、市战略,深度参与哈尔滨新区、自贸区建设;结算服务功能持续完善,已成功支持哈尔滨新区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项目落地、新区跨境装备出口保函业务落地;累计开立NRA账户超80户;与国内最大的电子行业协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对接主流跨境B2B企业,为平台获客开闢新的业务渠道。
报告期内,本公司新上线跨境清算系统、跨境企业网银系统。哈尔滨银行跨境清算系统是东北地区首个全部实现国产化信创、首个实现全渠道代理清算的专业清算系统。
3、现代农业金融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全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基本盘稳定,通过不断提升惠农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重点涉农领域,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土地规模化经营,为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型持续注入内生动力,有效助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报告期内,本公司惠农规模得到有效拓展,投放新周期备春耕贷款超130亿元;惠农结构优化取得卓越成效,作为现代农业主力军的新型农业主体类客群本年投放规模占比超过91%,促进全省超过20%的规模土地流转经营;重点涉农领域持续做深做大,持续丰富新型农业主体服务内容,升级落地农闪贷4.0版本,推出农资农机经销客群贷款专属服务方案,提升「一群一策」服务水平,高效满足大宗粮食、经济作物、林下经济、现代畜牧业、黑土地保护类等各类涉农产业融资需求;丰富涉农资源合作,与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实现全面战略合作,与黑龙江省创新农业物权融资有限公司合理拓增新型物权质押合作内容;惠农队伍建设激发效能,组织「普惠金融先进个人」评选,充分发挥先进示范带头激励作用;助力增强乡村振兴先行先试样板区发展动能,制定出台针对性工作方案,深化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本公司在由《金融时报》发起并主办的评选活动中获评「年度最佳服务乡村振兴银行」奖,本公司报送的「哈行农贷员带你领略美丽乡村」获评「2022年银行业好新闻奖」。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本公司农户贷款业务余额人民币164.901亿元,业务服务范围已覆盖黑龙江省11个地市、6大农垦管局的绝大多数农垦农村市场以及省外成都、重庆、渖阳、天津、大连地区的部分农村,有力助推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繁荣,全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