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团主要从事买卖移动装置、智能手机及提供相关服务。这包括研发、设计工程、供应链管理、物流及技术支援的端对端能力。本集团的竞争优势源自其多元化的批发及经销伙伴关係、在电讯技术方面的深厚专业知识,以及广泛的技术供应商网络。
2024年营运回顾
于报告期内,在宏观经济持续受限的背景下,本集团仍取得一定进展。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温和复甦,按年增长6.4%至12.4亿部,但各地区的表现不一。在中国,政府出台的刺激方案带动安卓出货量增长5.6%,同期iOS出货量则萎缩1.9%。
宏观经济不利因素于整个财政年度持续存在。儘管中国透过财政干预及出口韧性达成了5.0%的GDP目标,惟结构性挑战-包括一再延长的「301条款」关税(智能手机进口保持加徵10%关税)、地缘政治制裁风险、以及房地产市场调整-继续遏抑消费支出。营运挑战体现在以下三个关键领域:
1.供应链通货膨胀:尤其在部件网络的多个层次;
2.存货周转期延长至68天(按年增加12天);
3.技术转移限制导致间歇性部件短缺。
疫后复甦仍存在不均衡状况,并呈现通缩及周期性需求疲软趋势。劳动市场的不确定性及资产估值调整进一步抑制私人部门投资及消费,为此需要严格控制存货、优化营运资金,以及与渠道伙伴加强合作。
有鑑于此,本集团采取防守策略,在专注控制成本的同时,选择性地寻求增长机会。有赖营运调整及员工努力,本集团透过产品创新及效率提升,维持了客户基础。利润政策的调整使销量获得保持,并在国内及出口销售增长的推动下,使总收益达到人民币1,063.3百万元,相当于按年增长27.3%。然而,由于汇兑亏损抵销了毛利率改善,经营亏损小幅扩大至人民币21.0百万元(2023年:人民币20.8百万元)。
未来一年,宏观经济可能持续存在不确定性,行业亦可能出现调整。全球增长仍受制于发达市场的货币政策常态化进程、收益率曲线压力,以及因技术主权问题而造成的贸易区域化趋势。
在智能手机行业中,渐进式创新将优先于颠覆性进步。预期市场参与者将透过延长更新周期及推行平台服务模式,优先在现有用户群实现收益化。取决于基础设施投资及货币稳定性,新兴市场或会部分抵销成熟经济体的饱和现象。技术差异化将聚焦于合规的半导体采购及提升数据安全。
中国经济再平衡既会造成挑战,亦会带来机遇。本集团可受惠于重视高价值制造及优质消费的政策,惟遵守本地内容及数据监管规则依然重要。在「友岸外包」趋势及出口管制下,将继续有必要维持供应链冗余。
为增强应变能力,本集团将在战略忍耐与战术灵活性之间作出平衡。资本配置将优先考虑营运资金保本、应收款项质素及存货账龄。渠道合作关係将重新调整,以应对各地需求复甦的不均衡现象,尤其是在二线城市。
技术路线图将强调互通性及向后相容性,以适应分散不一的标准。与生态系统伙伴合作将减少研发重复,同时保留核心整合能力。
利润管控与现金流量可预测性将取代销量驱动型增长,而组织应变力举措将著重于劳动力的灵活性及数码流程的最佳化。
2025年全球经济及贸易展望
全球经济成长预估为3.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惟该增长掩盖了服务业驱动型经济与商品依赖型经济之间的差异。货币政策不协调,尤其是美联储、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之间的政策不协调,可能会导致货币波动。
供应链区域化将提高成本,但可改善连续性,并可能对半导体及清洁能源造成技术分叉的风险。人口结构转变(人口老化与青年人口激增)及因人工智能而造成的劳动力转移,将扩大生产力差距。
地缘政治风险(包括两岸关係紧张及矿产安全问题)将一直持续。数据主权规则影响人工智能及量子运算的发展,并可能扩大数码鸿沟。
发达市场的消费支出面临储蓄枯竭及债务上升的阻力,而新兴市场则要面对通胀压力。全球贸易增长(2.8%至3.2%)将落后于历史平均值,原因在于产业回流及存货调整。
碳关税等可持续发展规定将重塑贸易格局,并可能对发展中经济体不利。因应「战略自主」理念正引导著政策制定,战略忍耐及模组化供应链将主导企业策略。
结语
2024年是维太创科的关键之年,这一年的发展受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监管变化及宏观经济挑战所主导。儘管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低迷,本集团仍通过成本控制、利润优化及营运韧性,实现了收益增长。
展望未来,我们保持谨慎乐观。在维持采取防守措施的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机遇-这是一股将重塑全球商业模式及社会效率的变革力量。我们专注于创新、合作伙伴协作以及敏捷执行,使我们能够驾驭不确定性并抓住新兴趋势。
为增加收入来源及分散业务风险,本集团已于财政年度结束后(2025年3月)进军LED产品市场。管理层深信,此项新业务将有利于本集团的风险管理及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