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团主要从事广泛用于清洁能源、化工环境及液态食品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储存及加工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销售及运作,并提供有关技术保养及一体化服务。
按业务分部回顾
清洁能源
此分部专注于制造、销售及营运多类型用作储存、运输、加工及配送天然气(以液化天然气(「LNG」),压缩天然气(「CNG」)及液化石油气(「LPG」)的形式)的设备;该分部亦为清洁能源业提供设计、采购及安装施工服务(「EPC」),例如LNG工厂、LNG和液化乙烯╱乙烷气体(「LEG」)进口接收码头、压缩天然气加气站设备、液化天然气加气站设备、橇装设备等的工程。同时,该分部提供氢能设备产品及项目工程服务,涵盖氢能产业链的「制、储、运、加注及应用」领域,包括高压气态及低温深冷液氢相关氢能装备和核心工艺及解决方案,如高压运氢车和储氢罐、中压储氢球罐、电解槽、加氢站所有核心设备、液氢运输车和液氢储罐等。另外,此分部亦从事设计、生产及销售中小型液化气运输船,如LPG、LNG及LEG运输船,LNG动力船燃料供给系统及油气液化模组。该分部亦基于物联网智慧营运管理平台为清洁能源行业提供智慧增值服务。
陆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202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总体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天然气市场进一步回暖,供需两旺。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4上半年国内规模以上工业天然气产量1,236亿立方米,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6%,据气库资料监测,2024年上半年国内LNG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加了21%至2,017万吨。2024年1–6月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天然气进口量也迅速增长,2024年1–6月我国进口天然气6,465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LNG进口量3,800万吨,同比增长14%,进口均价人民币3,489元╱吨,同比下跌10%。
在进口LNG价格下降、供应增加等多因素共振下,LNG市场价格震盪回落并保持低位运行。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24年6月下旬,LNG平均价格为人民币4,335元╱吨,而柴油价格仍在高位,2024年6月下旬为人民币7,729元╱吨,LNG与柴油的价差进一步扩大,价格之比低至0.6,天然气经济性凸显,持续利好终端应用。
报告期内,集团上游氢气联产LNG生产项目均顺利推进,其中鞍钢中集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已经完成联调、联试,并已正式投产运营,另有多个在建、筹建项目在积极推进中。鞍钢中集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数智技术与能源产储运销用业务场景相融合,为焦炉气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端到端」的生态解决方案,为传统行业注入新质生产力,助力钢铁行业节能减碳。中游业务领域,得益于天然气表观消费与进口量双双增长,集团天然气储运装备销量大涨,其中LNG罐箱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295%。终端应用领域,天然气经济性优势持续显现,天然气重卡市场景气度高涨,期内国内天然气重卡市场累计销售11万辆,同比增长104%,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带动LNG车用瓶市场强劲增长。集团的LNG车用瓶新签及交付订单均实现大幅增长,期内实现销售收入约人民币7.2亿元,同比猛增711%。
报告期内,清洁能源海外市场拓展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集团聚焦非洲、中东、南美、东南亚等天然气资源丰富或需求增长快速的国家与地区持续拓展业务佈局。2024年上半年,集团签订海外批量LNG罐箱订单、LNG储罐与LNG槽车订单,此外中标了气化站、液化工厂等多个海外项目,陆上清洁能源海外新签订单同比大增48.8%至人民币15.1亿元。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随着全球环保标准逐渐提升,相关政策法规日益完善,绿色航运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Clarksons Research资料显示,2024年上半年替代燃料船舶新船订单约占所有新造船订单吨位的44%,LNG仍为应用量最多的替代燃料,其次是甲醇。当前全球造船业处于新一轮景气上行週期,供给端持续紧张使得新船价格不断上涨。截至2024年6月底,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报收187点,同比增长约10%。根据目前已确认的订单(约有50%使用替代燃料)和未来几年的投资计划,Clarksons Research预测到2030年底,全球船队超过五分之一的运力可选择使用替代燃料。
回顾期内,集团共计新签16艘新造船,其中12艘为液化气运输船、LNG加注船等主力船型,包括与Capital Gas签署的4艘40,000立方米MGC船,与Avenir LNG Limited签署的2艘20,000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与Vitol International Shipping Pte Ltd签署的1艘12,500立方米LNG加注船、1艘20,000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等。此外,集团上半年成功交付3艘船,包括向中海油交付了国内首艘12,000立方米LNG运输加注船。
集团也在积极佈局绿色甲醇燃料,稳步推进位于广东的首个5万吨年产能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示范项目。
氢能业务领域
2024年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各部委发佈的氢能政策超10余项,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示范项目等多个层面完善氢能产业政策体系,并在2024年4月,将氢能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氢能的能源地位,加速了绿氢、绿氨项目落地。与此同时,全国多省市上半年也陆续发佈氢能产业政策,目前已有15个地区对氢能有所松绑,部分区域明确指出绿氢无需取得危化品安全许可证,这将大大降低绿氢制造的合规门槛,加快氢能在交通、工业领域的示范进程,推动氢能产业高品质快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资料分别为2,773辆和2,644辆,同比增长11%和10%。
回顾期内,上游制氢方面,厦门大学嘉庚创新实验室同集团联合研发的基于PEM电解水技术的制氢储设备成功交付。集团参与的《T/CIET 336–2023质子交换膜水电解制氢系统技术要求》团标成功发佈。首个焦炉气制氢示范项目也即将成功投产。中游储运方面,在今年氢能政策的加持下,绿氢项目及各地示范应用项目快速推进,集团围绕大规模绿氢储运、氢高速、工业应用等方面合作的项目遍地开花,上半年成功中标湖北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球罐工程,两台球罐目前已完成现场安装;以及「天津港 – 邯郸 – 长治 – 荣程」津冀晋氢能零碳双向运输通道示范应用项目,为其配套长管拖车、车载供氢系统等多款装备,订单规模超人民币5,000万元。液氢方面,随着液氢技术的发展,液氢项目也逐步落地,上半年,集团参与的张家口氢液化工厂示范项目及阜阳液氢加氢站示范项目在稳步推进,预计下半年可实现交付。加氢站方面,上半年集团成功交付多个固定式加氢站及撬装式加氢站,此外,成功中标河北高速燕赵驿行集团武强服务区加氢站,助力打造河北省首套氢能高速公路服务区。集团参编的团体标准《T/CIET 338–2023加氢站运营管理规范》亦正式发佈。
陆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近年来,国际地缘政治局势剧烈动盪,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屡受衝击,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LNG作为清洁、稳定、安全的化石能源,供需两旺、迅猛增长,获得多数国家政府和能源巨头的青睐。高盛集团最新报告预测,到2029年,全球对LNG的投资预计将增长50%以上,到2030年全球LNG供应量将激增80%。
需求方面,油气巨头壳牌在2024年度LNG展望报告中预测,到2040年,全球LNG需求预计将增长50%以上,中国、南亚及东南亚国家的强劲需求是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据分析机构ICIS和Rystad的预测,2024年中国LNG进口量将从2023年的7,000万吨反弹至8,000万吨,超过2021年创纪录的7,879万吨。国际能源署(IEA)的资料也显示,在过去5年签署的所有LNG购销协议中,中国占据了30%。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30年,中国在LNG有效合约中的份额将从2021年的12%翻番至25%左右。集团作为清洁能源装备先进智造企业,在LNG需求放量增长的驱动下,集团相关装备和工程亦有望持续受益。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在全球经济稳步复苏与能源领域低碳转型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全球对天然气的需求持续增长。其中,LNG贸易量占比逐年攀升。据天然气出口国论坛(GECF)预计,2030年全球LNG贸易量占天然气贸易的比重将增长至48%,2050年则将增至56%。
根据中国船级社武汉规范所统计,到2025年内河新建船舶应用LNG燃料比例将达10%以上。按新造船总数预测,我国将至少新造500艘内河LNG燃料船。对于现有内河船改造成LNG燃料动力,潜在的改造船舶约7,000艘。届时,我国将拥有约8,000艘(含现有船)LNG燃料动力内河船舶。根据上述LNG燃料船数量和燃料消耗量综合测算,到2025年,我国国内船舶的LNG燃料年消耗量约为50万吨。预计沿海船舶在珠三角及长三角进行LNG燃料加注比例为40%,市场需求规模2025年为36万-51万吨,2030年为77万-106万吨,鉴于目前国内LNG加注设施有限,需求可观。
集团作为全球中小型液化气船细分领域的领导者,拥有全谱系液化气船建造能力及多样化、定制化的燃料罐解决方案能力,将充分受益于船舶行业景气週期及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机遇,满足市场对绿色船舶的迫切需求。
氢能业务领域
氢能已从法律层面确定为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据中国氢能联盟统计,截至2024年6月,建成运营可再生氢项目78个,合计项目规模约970兆瓦,产能约11万吨╱年,覆盖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涉及70家企业,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积极打造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当前,集团已完成氢能制、储、运、加、用装备和能力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佈局,随着氢能产业的加快落地,依托全产业链佈局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将逐步显现,为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
未来计划及策略
集团战略发展方向正从「装备+工程」逐步向「综合服务商」的定位延伸拓展,打造依托「关键装备+核心工艺+综合服务」的数智化一体产业互动增值业态,转型成为科技型低碳智慧新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
陆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集团将继续坚持「装备制造+工程服务+整体解决方案」的业务发展策略,强化天然气、LPG及工业气体的全业务链佈局,做强国际业务,继续拓展上游加工与处理模组的创新示范应用,推进关键能源装备的智慧化应用和产品业务的优化组合,巩固并培育打造更多的冠军产品,并实现工程业务的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营。
水上清洁能源业务领域
集团作为中小型液化气船和船舶油改气服务的领先供应商,将聚焦于液化气水上储运和加注领域,进行船舶LNG船用罐换罐模式的示范应用,为内河航运集团提供船舶油改气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中小型清洁能源运输和加注船,推动客户实现绿色航运的转型升级,巩固水上清洁能源装备领域的领先市场地位。此外,集团也会深化绿色甲醇等绿色替代燃料业务佈局。
氢能业务领域
集团将进一步完善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佈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力度,全力推进高压气氢装备、商用液氢装备、车载氢气瓶及供氢系统、海上氢能等装备的新品研发及市场开发工作,积极与行业头部企业构筑合作关係,深度参与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建设,抢抓「双碳」目标下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新机遇,致力于成为氢能领域行业领先的科技型企业。
研究及开发
2024年上半年,清洁能源分部完成了多项新产品开发。部分研发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多次参与标准制定,例如:
1、 参与制订了国家标准GB/T 28884–2024《大容积气瓶用无缝钢管》,目前该标准已经发佈,进一步扩大了公司在大容积气瓶制造领域的知名度。
2、 主持制订了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团体标准T/CCGA 20014–2024《氦气长管拖车安全使用技术规范》并发佈,为推动特种气体储运装备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3、 完成φ715玻璃纤维缠绕气瓶氢能运输装备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完成国际水下CO储能罐箱的研发,此产品为CO储能新应用场景,实现了
22储能产品出口批量销售。
5、 完成LPG中压产品微创新集成技术研发,采用SAD应力分析设计,单台减重300kg,持续保持国内容积最大,装载品质最多的领先优势;独创多小孔式上进液结构,单台车可多装3–5吨介质,为客户带来显着经济效益。
6、 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带卸液泵小型液化石油气(商品丙烷)汽车罐车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三新技术试制试用的总结报告;开拓了新疆地区首个工业用分散式清洁能源项目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并正式运行,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
7、 建造并交付全球首制大型立式超高LNG双耳船用燃料罐,采用全新的立式鞍座设计,进一步丰富燃料罐产品类型。
8、 完成国内最大的B型燃料舱项目主体结构建造,待2024年下半年交付;相对C型燃料舱而言,B型燃料舱舱容利用率高、适用场景广、可靠性高等优势,将使其成为大型LNG燃料舱及LNG运输加注船液货舱的理想选择。
9、 完成蓝天系列低碳能源站SL1500产品下线,并应用于乌兰察布铁合金尾气发电项目,进一步助力能源低碳绿色发展。
10、 着力打造晶片产业高端配套装备,完成高纯氨球罐初步设计、通用制造技术要求的编制,初步完成此类型球罐的设计、制造技术储备。
集团亦有多个项目启动并正在推进,包括高精度智慧品质流量计、高端低温阀门(液氢、液氦)、高效液驱式氢气长时储存技术及装备、真空环保集运罐等。
为促进可持续健康发展,集团积极拓展新能源领域开发项目,在氢能装备及标准法规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例如:
1、 公司与鞍钢股份首个焦炉气制氢联产LNG项目将正式投产,为焦炉气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了「端到端」的绿色解决方案。
2、 参与行业标准《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的编制,为民用液氢罐车道路运输打下基础。
3、 参与团体标准《T/C1279–202470MPa IV型储氢瓶压力容器用高性能碳纤维》、《T/CIET 463–2024固态储氢一体化设备技术要求》、《T/CAB 0331–2024液氢用气动控制阀》、《T/CAB 0330–2024液氢用紧急切断阀》、《T/CAB 0329–2024液氢用球阀》、《T/CAB 0328–2024液氢用蝶阀》的编制及发佈,为液氢行业规范发展贡献力量。
4、 完成国内首家商用液氢储罐和罐车的液氢充装,正式进入液氢型式试验阶段。
5、 开工建造国内首台商用液氢球罐,目前已完成内容器建造及试压工作,开始对内容器进行绝热施工。
6、 完成90Mpa液驱氢用压缩机产品下线发佈,并实现在橇装加氢站上应用液驱压缩机产品生产及交付。
7、 IV型氢气瓶具有重容比小、单位品质储氢密度高等优点,生产线已进入设备调试和产品取证阶段,2024年下半年将实现批量生产。
化工环境
此分部的经营主体为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集环科」),专注于研发、制造及销售多品类的化工液体、液化气体及粉末类商品的罐式集装箱,同时为罐式集装箱提供维修、清洗、翻新、改造等后市场服务,并基于物联网技术提供定制化的罐箱资讯服务。同时,基于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完善的品质控制体系,此分部衍生出医疗设备部件的制造能力并广泛运用于核磁共振影像设备领域。
2024年上半年,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此分部始终聚焦高品质发展,坚持稳中求进,通过不懈努力和攻坚克难,确保了生产经营按照既定的战略和年度目标有序推进。该分部罐式集装箱全球市场份额蝉联第一,保持发展韧性;医疗设备部件业务稳健发展;后市场业务持续推进。
近两年,全球经济贸易受到了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元利率变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包括化工行业呈现出弱复苏的态势,导致罐式集装箱市场需求相比之前的高速增长有所放缓。
根据ITCO资料统计,截止2024年1月,全球罐箱市场保有量达到85万台,2013–2023年全球罐式集装箱保有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长远来看,罐式集装箱市场依然保持螺旋上升的态势,并向着更安全、更经济、更环保、更智慧的绿色物流模式迈进。
凭藉多年在罐箱制造领域的生产技术和品质管制经验,该分部衍生出医疗设备部件业务,成为西门子、飞利浦、联影医疗和健信核磁等医疗影像设备核心配套供应商。未来,该分部将深耕医疗成像设备领域,扩大产品深度与广度,与主流客户更深度合作,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市场占有率。
后市场业务主要是罐式集装箱清洗、翻新、改造、维修和检测等服务。该分部正逐步建立罐箱后市场服务网路,现已在荷兰和浙江省嘉兴市等区域向客户提供罐式集装箱的清洗、翻新、改造、修理、检测等后市场服务。未来该分部将依托「罐箱后市场服务与网路升级」项目,新增先进设备,引进技术性人才,优化技术服务流程,增强后市场整体综合服务能力。
前景
罐式集装箱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化工物流装备,长期来看,多式联运政策的逐步推广、化工安全要求趋严、跨地区的化工产业投资等因素,有利于增强罐箱在化工物流领域的渗透率以及促进化工物流行业不断增长,促进罐箱行业市场保持长期上升趋势。近年来,伴随中国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国家层面积极推动化学品的专业化和集装箱化运输,为罐式集装箱在中国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4年2月,习主席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物流降成本的主要途径是调结构、促改革,有效降低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管理成本;优化运输结构,强化「公转铁」「公转水」,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革,形成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
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支持引导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发展。加快推进港口、物流园区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力推动大宗货物和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水」「公转铁」,提高运输组织效率,促进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保持较快增长,推动港口、物流园区、工矿企业大宗货物绿色集疏运比例稳步提升。
未来计划及策略
此分部秉承「成为全球化工物流和环保领域的卓越领导者」的企业愿景,践行「创新引领、智改数转、罐通天下、绿色发展」企业使命。创新引领:围绕新兴产业,坚持长期投入研发、持续创新,不断开发新场景的应用产品,覆盖新兴行业客户需求;智改数转:引入智慧化的技术和设备改造升级生产流程,降本增效,实现管理流程和生产环节数位化改进;罐通天下:主导推广罐箱行业应用,引领罐箱行业发展趋势,巩固和提升市场份额,推动罐式集装箱渗透率的提升;绿色发展:积极节能减排、建设绿色工厂,引领行业环保标准,带动行业制造绿色环保水准提升。
面对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对高端科技产业的政策扶持,该分部未来将聚焦多个关键领域,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扩张。电池电解液需求的增长,以及晶片、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的兴起,预示着电解液罐箱和电子级涂层罐箱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同时,国内多式联运的发展政策将进一步突显罐箱运输的优势,促进新能源产业使用者转向使用罐箱设备进行物流运输。此外,也将积极进军生物医药行业,开发医药级罐箱产品,并利用在医疗领域的高精度装焊经验,拓展医疗检测、工业及科研领域的新业务,如超导设备等。
在巩固罐式装备制造业务的基础上,该分部将重点提升产品智慧化水准,利用物联网技术说明客户提升运营效率,助力智慧化物流。加快罐箱后市场服务的全球化佈局,为客户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服务,以此来扩大企业品牌影响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并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增值服务,从而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医疗装备业务方面,基于强大的制造能力和严格的品质控制体系,在稳固核磁部件市场地位基础上,与国际主流医疗供应商进行深度战略合作,成为全球在MR超导磁共振领域容器部件与服务的主力优质配套供应商,同时进一步延伸高端医疗装备配套。
在环保业务方面,该分部将继续优化业务佈局,持续探索城市矿山、稀贵金属等资源化利用的潜在机会,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模式,为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及开发
2024年上半年,该分部主导参与编制的一项国家标准《液体危险货物道路运输金属可移动罐柜安全技术要求》,填补国内这方面标准的空白,目前已完成全社会意见徵询。
该分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物流解决方案,通过产学研及中、英、欧三地协同研发模式,进行一系列特种罐箱产品的开发和标准产品的升级迭代,成功研发及量产全球容积最大的52英尺罐箱,可用于替代铁路槽罐车。为解决长期困扰方圆罐箱使用者因产品内部结构带来的清洁难题,提供了方圆罐箱的易清洁解决方案。针对高潜力下游应用场景,提前佈局产品解决方案,开发真空环保集运罐、液流储能电站专用内衬罐等。
该分部自去年发佈全新智慧物联平台以来,受到客户青睐,实现超万台设备在企业私有化平台运行,解决客户后顾之忧。今年以来,物联网产品增加无线传输(OTA)升级功能,实现了客户远端终端机控制,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
该分部持续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和应用,积极开展产线自动化、数位化、智慧化升级。在环保方面,超低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粉末涂装技术得到了大规模生产应用。在焊接应用方面,完成了气体罐箱筒体环缝双丝埋弧焊,提高了焊接效率和品质。在罐箱表面处理方面,实现了全自动抛丸,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同时提升产品品质。
液态食品
此分部的业务实体为中集安瑞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醇科」,证券代码:872914)。此分部专注于如啤酒、蒸馏酒、酒精气泡水、固态发酵、果汁、即饮饮料及生物制药等各种行业之不銹钢储罐及加工装备之设计、制造及交付。该分部拥有享誉全球的领先品牌,如Ziemann Holvrieka、Briggs、DME、Künzel及McMillan。
此分部深耕生物发酵智能装备及生产线领域16年,为生物医药、蒸馏、酿造等行业主要客户提供工艺设计、装备制造及安装和集成系统的「交钥匙工程」解决方案。此分部立足于欧洲、北美及中国三大制造基地、销售和服务网点遍佈全球,品牌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美誉度。目前,此分部已取得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管理体系认证,两化融合贯标认证、智能制造管理体系认证、ASME U美国压力容器认证、PED欧盟承压设备认证、压力容器制造特种设备许可证等,是「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该分部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个市级研发中心,并与江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根据江苏省科技成果评价,本公司生物发酵智能产线领域温控发酵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成果主要用于生物发酵、钢铁等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该分部现有知识产权110件,其中I类发明专利21件,79件实用新型;其中满十年的高价值专利7件,发明受理23件。
于回顾期间内,许多项目正在执行,包括以下重点项目:柬埔寨的大型交钥匙啤酒厂项目,墨西哥及爱尔兰的果汁储罐项目,以及其他酿酒及蒸馏酒项目。
2024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面临原料、电力及薪资成本增加等多项挑战。此外,受消费行为改变及生活成本增加导致消费者减少非必要开支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部分海外客户采取了更审慎的资本支出策略,因此推迟了部分现有及新项目的执行进程。一旦市场状况稳定,大多数投资决策将恢复。
该分部已采取多项缓解措施应对变动的市场状况。最显着的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为国内市场提供了巨大机遇,该分部凭藉出色的EPC项目交付经验、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以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客户认可。
该分部继续聚焦于以生物制造行业为代表的多元化发展,同时把握亚太地区等增长趋势较强地区的现有机遇,并支持现有客户达致可持续发展目标。持续的卓越营运计划使得该分部处于强势地位,以便在市场企稳时抓住新兴机遇。
该分部正在进行分拆及单独上市。于2024年6月28日,中集醇科获得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挂牌的批准函,并于2024年8月8日在新三板正式挂牌,挂牌证券代码:872914。
前景
凭藉于生物发酵加工装备的设计、制造及项目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该分部为啤酒、蒸馏酒、果汁及其他各行业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一成就得益于该分部于全球项目交付方面的经验、强大的技术能力,以及对卓越质量的持续承诺。全球液态加工行业的主要增长驱动力来自持续增长的全球人口数、日益壮大的中产阶级、城市人口比例增加以及对可持续生产及减少二氧化碳足迹的持续关注,加上客户对技术进步及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兴趣增加,使得该分部处于有利地位,以确保未来持续增长。
凭藉全球领先的酒业交钥匙工程能力,该分部将持续关注并把握全球及国内啤酒、固态发酵、蒸馏酒及生物制药等工厂及园区碳中和转型的升级改造机遇,志在提升中国业务收入占比。
未来计划及策略
展望未来,液态食品分部将继续巩固其在啤酒及蒸馏酒行业的领先地位,横向拓展其他优势行业的商机。
此外,该分部也将密切关注其客户群碳中和转型带来的市场增量空间,持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为液态加工生产厂绿色转型升级提供系统的工程建造与装备服务。
研究及开发
液态食品分部继续致力于一系列液态食品装备产品的研发及深度开发,包括:
·该分部目前正在探索工业级复杂蒸馏系统的开发。此外,研发团队亦就苏格兰威士忌行业致力于开发机械蒸气再压缩解决方案,助力我们的客户节省能源成本并为彼等的可持续目标作出贡献。
·该分部通过白酒全产业链技术及设备的研发,深度参与中国白酒工业技术的升级换代,其中,其专注于关键过程的设备如粮食加工系统以提高粮食利用率,从而有利于农产品保存及食物链。
·该分部近期参与两个公共研究项目,涉及酵母繁殖及啤酒发酵软感测设备的开发(东威斯特法伦 – 利珀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以及通过模块化及模拟来虚拟液态食品工厂工程及调试目的的基础研究(慕尼黑工业大学、维恩雪弗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