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材料业务
生产
集团的光伏材料业务属光伏供应链的上游,为光伏行业公司供应多晶硅及硅片。多晶硅乃制造光伏硅片所用的主要原材料。在光伏行业供应链中,下游生产商会对硅片进行进一步加工以生产光伏电池及组件。
多晶硅
于2022年12月31日,集团多晶硅有效产能达185,000公吨:1)颗粒硅有效产能持续释放,由年初的30,000公吨,提升至年末140,000公吨。其中徐州基地新增30,000公吨模块产能仅用8个月建设时间即告投产;乐山基地虽遭遇疫情、限电影响导致供应商发货延迟、工期延误等不利因素,仍完成60,000公吨产能、品质双达标,客户评价名列多晶硅行业前茅;包头基地也在客观因素不利的情况下如期投产并达成20,000公吨产能。2)西门子棒状硅产能维持45,000公吨不变。
目前,公司颗粒硅产能仍不断释放,颗粒有效产能已达到180,000公吨,多晶硅有效产能合计225,000公吨。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共生产多晶硅104,723公吨(未包含联营公司64,501公吨产量),较2021年同期的47,610公吨多晶硅增加120%,其中棒状硅59,124公吨、颗粒硅45,599公吨,分别较2021年同期增长46.1%与537.3%。除乐山基地因疫情、限电等因素导致基建延迟约一个季度外,各基地产出量均达到公司年初计划水平。
硅片
于2022年12月31日,本集团通过技术改进,不断提升切片效率,本集团硅片产能由年初的50GW提升至55GW;2022年7月宁夏中衞5GW颗粒硅N型示范项目开工,2022年11月建成投产,单晶拉晶产能增至14GW。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共生产硅片46,661兆瓦硅片(含代工硅片27,789兆瓦),同比增长22.4%。
当前全球性贸易争端加剧,以印度、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相继通过贸易保护以及产业扶持政策,力图建立完善国内制造体系,减少对中国光伏产能的依赖:印度宣佈了新一轮的产能挂钩激励计划(PLI),通过财政激励措施开发本土65GW产能。美国继相继出台光伏产品反倾销、201、301关税等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及政治手段,力图限制并打压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同时,美国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IRA),在光伏的供给和需求两端提供了一系列税收及补贴措施,包括光伏制造端对太阳能光伏材料的制造税收抵免,以及提高税收抵免比例、期限等条例条件来刺激本土光伏需求,吸引光伏企业赴美建厂,助力其重建本土光伏产业链。最近,欧盟委员会公佈了绿色交易产业计划(GDIP),计划优化欧盟光伏产业的监管环境、融资渠道、产业技能和贸易开放度,以实现更富弹性的供应链。全球各国政府对光伏供应链本土化的推动,对具有全球领先科技优势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拓宽国际市场的新机遇。所以,稳健地加快海外产能的战略佈局、拓宽境外融资渠道、构建全球资本市场对话桥樑、加速国际化人才的吸纳和培养,是摆在中国光伏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和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