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3年第二季度,本集团的光伏材料业务经历下滑,这影响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整体业绩。多晶硅供求关係逆转,其价格于2023年6月迅速探底,目前已处于底部震荡阶段。由于多晶硅价格极速下跌,与2022年同期相比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轻微下降。
受益于本公司颗粒硅产能持续增加,多晶硅销量较2022年同期增长,本集团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本集团业绩
本公司于2022年下半年完成以实物方式分派协鑫新能源股份后,协鑫新能源已成为本集团联营公司,而新能源业务已分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财务数据已重列。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本集团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收入及毛利分别约为人民币20,946百万元及人民币8,778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14,775百万元及人民币7,083百万元分别增加41.8%及23.9%。
本集团录得本公司拥有人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应占利润约人民币5,518百万元,而2022年则为本公司拥有人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应占利润约人民币7,062百万元。
分部资料
本集团主要从事多晶硅及硅片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开发、拥有及运营光伏电站。本集团已识别出以下持续运营的可报告分部:
光伏材料业务–主要为于光伏行业营运的公司制造及销售多晶硅及硅片产品。
光伏电站业务–管理及营运位于美国及中国的光伏电站。
业务回顾
光伏材料业务
生产
本集团的光伏材料业务属光伏供应链的上游,为光伏行业公司供应多晶硅及硅片。多晶硅乃制造光伏硅片所用的主要原材料。在光伏行业供应链中,下游生产商会对硅片进一步加工以生产光伏电池及组件。
多晶硅
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多晶硅年产能为240,000公吨6,全部为颗粒硅产能。其中,徐州中能、乐山协鑫及包头鑫元项目年产能分别达80,000公吨7、100,000公吨及60,000公吨。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本集团多晶硅产量约为111,054公吨,较2022年同期产量40,082公吨增加177.1%。其中,颗粒硅产量约为82,359公吨,较2022年上半年同期产量增加634.3%。
长晶与硅片
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单晶拉晶年产能14吉瓦,切片年产能55吉瓦。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本集团共生产25,376兆瓦硅片(含代工硅片11,738兆瓦),较2022年上半年同期硅片总产量24,173兆瓦(含代工硅片15,360兆瓦),同比增长5.0%。本公司切片产能利用率达92.3%,保持行业领先水平。
销售及收入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本集团多晶硅出货101,095公吨(含内部销售11,514公吨),销售25,701兆瓦硅片(含代工硅片12,101兆瓦),较2022年上半年同期的40,295公吨多晶硅及23,915兆瓦硅片分别增加150.9%及7.5%。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本公司多晶硅平均对外不含税售价约为每公斤人民币124.1元(相当于17.9美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半年度,光伏材料业务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约为人民币20,83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人民币14,679百万元增加41.9%。增长乃主要由于乐山及包头基地的颗粒硅产能持续释放,导致光伏材料业务收入的增加,构成本期收入金额的主要部分。
成本及毛利
多晶硅毛利受行情波动等因素受到较大影响。但协鑫科技凭借颗粒硅技术,在行业下行周期依然保证着与行业的利润竞争优势。
2023年6月,颗粒硅平均制造成本较去年年底降低41%,处于行业最领先水平,并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光伏材料业务的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8.0%减少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1.9%。
品质稳步提升,客户粘性走强
2022年至2023年,本公司颗粒硅品质在不断提升中迎来真正的爆发期。
光伏电站业务海外光伏电站
于2023年6月30日,光伏电站业务包括位于美国的18兆瓦光伏电站。另外,在南非与中非发展基金合作的150兆瓦光伏电站于2014年开始营运,本集团拥有其9.7%的总实际权益。
中国光伏电站
于2023年6月30日,光伏电站业务亦包括位于中国的5家光伏电站,其装机容量及应占装机容量均为133.0兆瓦。
销售量及收入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光伏电站业务于海外及中国的售电量分别为13,017兆瓦时及96,718兆瓦时(2022年:分别为14,580兆瓦时及95,840兆瓦时)。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光伏电站业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10百万元(2022年:人民币96百万元)。
财务回顾
持续经营业务
收入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约为人民币20,946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约人民币14,775百万元增加41.8%。增长主要由于乐山、包头基地颗粒硅产能持续释放导致光伏材料业务收入增加所致,其金额占本期收入比重较大。
毛利率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的整体毛利率为41.9%,而2022年同期则为47.9%。毛利约为人民币8,778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增加23.9%。
光伏材料业务的毛利率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率48.0%减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率41.9%。减少主要由于光伏产品平均售价下降所致。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光伏电站业务的毛利率为48.8%,较2022年同期上升5.6%。
其他收入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他收入主要包括销售废料约人民币237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335百万元)、银行及其他利息收入及包含重大融资组成部分的合约产生的利息约人民币125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44.4百万元)、政府补贴约人民币44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31.2百万元)。
分销及销售开支
分销及销售开支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人民币63百万元增加至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人民币123百万元。增加乃主要由于销量增加所致。
行政开支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行政开支约为人民币1,138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737百万元增加54.4%。有关增加乃主要由于期内乐山及包头基地投产及股份奖励计划相关的以股付款费用增加。
预期信贷损失模型下之拨回╱(已确认)减值亏损净额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确认预期信贷损失模型下之减值亏损拨回约人民币1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减值亏损人民币157百万元)。
其他开支、收入及亏损,净额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其他开支、收入及亏损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1,429百万元,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期间则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537百万元。
净亏损主要包括
(i)研发成本约人民币902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689百万元)(ii)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约人民币802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零元)(iii)汇兑收入约人民币15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87百万元)(iv)出售附属公司的收入约人民币零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33百万元)(v)视作出售一家联营公司╱一家合营企业以及部分出售一家联营公司╱一家合营企业的收入约人民币183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202百万元)(vi)衍生金融工具及可换股债券的公允值变动收入人民币38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人民币12百万元)(vii)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收入约人民币5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人民币136百万元)(viii)透过损益按公允值列账之投资公允值变动收入约人民币35百万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亏损人民币46百万元)
融资成本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215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93百万元增加131.2%。增加乃主要由于期内计息债务增加所致。
应占联营公司利润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本集团的应占联营公司利润约为人民币1,037百万元,主要源于以下联营公司:
应占新彊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疆戈恩斯」)利润约人民币7.7亿元;
应占内蒙古中环协鑫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内蒙古中环协鑫」)利润约人民币54百万元;及
应占徐州中平协鑫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中平协鑫」)利润约人民币2.3亿元。
所得税开支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的所得税开支约为人民币1,175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约人民币961百万元增加22.3%。有关增加乃主要由于光伏材料业务所得税开支增加。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
综合上述因素,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的本公司拥有人来自持续经营业务应占利润约为人民币5,518百万元,而2022年同期则为利润约人民币7,062百万元。物业、厂房及设备
物业、厂房及设备由2022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26,531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约人民币31,484百万元。物业、厂房及设备增加主要由于对颗粒硅生产基地的资本投资,而部分被期内所作减值及计提折旧所抵销。
订金、预付款及其他非流动资产订金、预付款及其他非流动资产的非流动部分由2022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2,612百万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约人民币2,306百万元。原因是相关物业、厂房及设备已经交付,导致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的订金减少。
联营公司权益
联营公司权益由2022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150亿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约人民币158亿元。增加主要由于期内应占联营公司利润所致。
于2023年6月30日,联营公司权益主要包括以下各项:
本集团于新疆戈恩斯的38.5%股权约人民币85亿元;
本集团于中平协鑫的40.27%股权约人民币27亿元;
本集团于内蒙古中环协鑫的6.42%股权约人民币8亿元;
本集团于乐山市仲平多晶硅光电资讯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乐山市中
平能鑫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股权分别约人民币74百万元及人民币340百万元;
本集团于江苏鑫华的24.59%股权人民币6亿元;及
本集团于协鑫新能源集团的7.44%股权约人民币22亿元(包括分类为透过其他全面收益按公允值列账之金融资产之永续票据)。
应收贸易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
应收贸易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由2022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23,621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约人民币27,032百万元。增加主要由于期内收入及相关应收票据增加所致。
应付贸易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
应付贸易款项及其他应付款项由2022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19,581百万元增至2023年6月30日约人民币20,321百万元。增加乃主要由于期内应付工程款项增加。
关联公司结余关联公司包括集团的联营公司、合营企业及其他关联方以及由朱共山先生及其家族成员控制的公司(于2023年6月30日持有本公司股本合共约23.65%(2022年12月31日:约23.62%)并对本公司行使重大影响力)。
应收关联公司款项由2022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789百万元增加至2023年6月30日约人民币985百万元。增加乃主要由于期内增加了预付款予联营公司。
应付关联公司款项由2022年12月31日约人民币3,496百万元减至2023年6月30日约人民币3,136百万元。减少乃主要由于期内归还了部分联营公司的应付款项。
流动资金及财务资源
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的资产总值约为人民币974亿元,其中已质押及受限制银行及其他存款及银行结余及现金合共约为人民币128亿元。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期间,本集团主要资金来源为经营及融资活动所得现金。
本集团持续紧密管理其现金情况及持续与银行进行协商,以确保现有融资将可成功重续及在有需要时获得额外的银行融资。
主席报告和首席执行官业务回顾及展望
当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能源变革加速演进,经济下行势不可挡,充满变数与变局的各类危机和挑战席捲而来。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与零碳科技同频共振的变革时代已然来临。
在迈向「碳中和」的新征程上,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使命趋同、步伐一致。坚定不移推进「双碳」战略目标,将是应对世界经济变局的最有效路径。随着「双碳」战略不断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越发「向绿而行」。为迎接全球能源变革的挑战,世界各经济体纷纷快速响应,果断出击,围绕本区域实际出台一系列重大举措,争相研定并推行「绿政」,如《欧盟循环经济行动计划》(CEAP)、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通胀削减法案》(IRA)、《国防生产法案》DPA、《绿色工业法案》、《可再生能源利用特别计划》等一系列科学行动方案,构筑成向阳而生、向绿发展的国际「组合拳」,为加速驱动光伏行业技术革命和绿色转型,推进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了不竭的源动力。
2022年,全球光伏消费量仅占电力总消费量的4.5%,超过70%的电力消费仍由不可再生资源提供。毋庸置疑,光伏产业空间无限。有关部门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将呈现井喷之势:2023年超400GW,2024年超过水电1,2026年赶超天然气1,2027年跨越煤炭1,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力能源1,2050年将超18.2太瓦1,不断超越天花板。
全球光伏行业势不可挡,为头部企业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无尽活力。多年来,协鑫科技始终坚守绿色能源主航道,坚持科技主导、创新驱动,以一系列绿色低碳硬核科技引领企业稳健发展。面对高度同质化发展的行业内卷,我们坚决不躺平,坚定不移地走差异化、互补化、协同化发展之路,并始终如一地锚定「全球领先低碳硅基材料供应商」这一既定目标不松懈,以「双碳」战略构筑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绿色智慧新动能。
拥抱能源革命,引领多晶硅价格回归市场规律,助力光伏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光伏行业发展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多晶硅产业的发展态势,牵一发而动全身。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协鑫科技携手行业积极参与能源革命,加快推进技术及装备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全行业在建以及新入企业通过精益管理、智能制造、提质增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下游扩产需求,助力行业稳健发展。
在旺盛市场的刺激下,2023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持续攀高,总产量超60万吨,同比增长超65%2。随着多晶硅供应大幅放量,市场供需预期转换,主流产品价格快速理性回归。当前,多晶硅价格已到底部区间,有效降低终端装机及发电成本,提高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IRR),度电成本优势不断拉大。随着多样化的创新需求和场景应用新模式不断涌现、储能成本不断降低以及智能电网系统的发展,将持续带动下游产业的积极性,推动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今年前7个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97.16GW3,同比增长157.51%3,至此,国内光伏累计装机总量约489.41GW3,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7.88%3,稳居全国第二大电力能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