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本行所处的外部环境和业务及经营发展情况
1.本行主要经营地区环境分析
2024年,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人民币5万亿元台阶。全省实现了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迸发新动能,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增速居工业大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指标增速快于全国。
2.2024年本行业务表现
一是综合实力显著跃升。经营业绩再创新高,资产规模突破人民币2万亿,存款、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贷款规模首次突破人民币万亿。个人客户数超2,500万,手机银行、财富客户数分别超1,000万、100万,客群基础持续夯实。行业地位持续提升,在中国银行业100强排名第24位,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第112位,较上年提高11位。
二是奋力谱写「五篇大文章」。打造科技金融首位特色,科技型企业贷款突破人民币800亿,当年连跨三个百亿台阶,发行省内首单科创主题金融债券人民币200亿元。绿色金融贷款余额人民币1,158.8亿元,较上年增长40.62%。积极践行绿色金融,持续完善绿色信贷、债券、投资、租赁等多层次的产品谱系。做深做实普惠金融,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人民币1,543.99亿元,服务小微企业户数26.72万户,较上年增长5.74万户。开启养老金融佈局,开展102家「长春花」适老化特色网点建设,助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升老年客群服务体验;打造「互联网+社保+医疗健康+金融」一站式、便利化服务「银医通」,探索「乡村振兴+养老」等养老产业金融特色发展模式,助力「老有所居」「老有所医」。
2.2024年本行业务表现(续)
三是业务转型亮点纷呈。加快轻资本业务转型,供应链金融服务核心企业、上下游有效客户超5,000户,托管规模站稳人民币1.1万亿。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通过开展科技人员派驻业务部门、组建敏捷专班、建立用户体验等举措,探索业、技、数融合新机制。拓展数字化金融场景,成功发佈「徽银司库」,投产上线交易家平台2.0、对公移动作业平台、个人移动作业平台移动端、智能语音导航等系统,建设远程银行运营体系。加速新技术应用落地,推进RPA流程机器人应用场景建设,开展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应用推广,开展AI大模型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四是风控内控稳慎有效。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不良贷款率降到1%以下,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四年「双降」。推进信用风险全流程数字化转型,不断丰富风控智能工具及数据应用场景。着力推动表内外不良资产清收处置。
3.本行年度财务关键表现指标分析
本行选取银行业重点财务数据及关键监管指标,以反映本行2024年度的经营成果、盈利情况及风险控制水平。报告期内,本行各项财务数据同比表现良好,各项监管指标满足监管要求,具体详见本年度报告第二章「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
4.环境政策、表现及遵守法律及规例情况
(1)本行的环境政策及表现
本行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指引,认真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政策规定,以及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积极倡导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本行不断提升自身环境与社会表现,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大力推进社会责任体系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全行的社会责任意识,强化环境、社会、治理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者的交流互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运营中落实环境目标,不断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倡导绿色办公、节能环保,尽可能减少日常运营的环境影响;倡导绿色低碳可持续经营,促进本行可持续发展。
(2)本行遵守法律及规例情况
本行的各类日常经营活动均在严格遵循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开展,所做各类交易均符合法律法规并有相应的法律文件支持,并依据外部法律法规持续开展全行规章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本行始终坚持合规经营的理念,各项业务和经营管理活动严格以监管政策为根本遵循,将法规政策贯彻于业务全流程、全环节。
(3)本行与僱员的关係
a、僱员薪酬
本行构建了全行统一的薪酬管理架构和体系,并持续优化员工薪酬福利管理工作。在薪酬管理方面,本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调将薪酬资源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坚持绩效考核导向,强调薪酬与业绩贡献相匹配,充分发挥考核激励效用;坚持竞争力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性的同时,增强本行薪酬的外部竞争力和吸引力。
4.环境政策、表现及遵守法律及规例情况(续)
(3)本行与僱员的关係(续)
b、僱员聘用
本行持续规范员工招聘流程与体系,全行制定了统一的人员引入标准和引入流程,内部招聘和调动等内部流动机制不断健全,同时拓宽校园招聘、同业引进、猎头推荐等人才外部引进渠道,通过严控审查、笔试、面试、背景调查等程序,确保人才引入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
c、僱员培训与职业发展
在员工学习发展与教育培训方面,本行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工作,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党建引领,加强规划,推进落实行党委「九大提升工程」,统筹推进干部与员工队伍建设,搭建完善的培训体系和职业发展平台。2024年,本行坚持分类分层,「走出去」「请进来」紧密结合,举办10期「大视野」中高级管理人员前瞻引领大讲堂,组织开展「徽卓计划」「徽盾计划」等重点培训23期,持续提升本行干部员工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2024年度修订了相关制度办法,常态化、周期化、科学化开展非管理序列评聘并优化评聘机制,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评聘工作的开展,有效畅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也为本行高质量发展搭建合理的人才梯队。
(4)本行与客户的关係
详见本年度报告第5.9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业务运作」。
6.2.2期后事项
本行自2025年1月1日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的期后事项情况详见财务报表附注53。除上述披露外,自2025年1月1日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本行未发生其他对本行业绩构成重大影响的非财务事件。
6.2.3本行业务未来发展趋势
详见本年度报告第5.14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前景展望与措施」。
6.2.4本行面对的主要风险和不明朗因素
详见本年度报告第5.10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风险管理」。
在科技赋能上争先进位。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加大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应用,持续增强科技系统自主可控能力。推进客群经营、产品创设、场景融合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拓展数字金融服务新模式,打造领先的数字银行。加强数据创新与管理,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推进数据中台建设,构建敏捷模型中台体系,加速重点场景应用落地。深化「业技一体」融合发展,灵活使用派驻、嵌入、融合型团队等方式,做实集团科技管理,提升研发效能与客户体验。
在风控提质上争先进位。构建数字化风控体系,以「全流程、模型化、数智化、实时性」为特徵,加快信用风险全流程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推动主要作业系统、数据模型的统一与整合,强化风险识别、预警和防控,提升主动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的能力。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抓好源头风险管控,切实防范大额风险暴露,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