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香港最早具中资背景的持牌证券公司之一,我们乃专门从事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企业融资及承销、投资及贷款和资产管理以及顾问业务的大型证券公司之一。我们相信提供全方位完善金融服务及产品,以满足客户各种投资及财富管理需要之能力是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于报告期内,本集团的收益及其他收入为1,000.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75.2百万港元增加29.1%。本集团的利润为278.8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54.3百万港元增加9.7%。
证券经纪及保证金融资
我们的证券经纪业务包括代客户买卖上市公司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及其他有价证券。我们代客户买卖的多种证券产品,主要为联交所上市公司的股份以及其他种类的证券,包括沪港通及深港通的合资格A股、于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 B股、美股、债券,以及期货及其他交易所买卖的证券。期货及期权合约产品包括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及期权、 H股指数期货及期权、小型 H股指数期货及期权和股票期权。
为应对来自以科技为导向的新市场进入者的挑战,我们重构业务模式,着手数字化转型,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特色及核心优势。我们认为科技力量及创新思维乃成功之关键要素,故而投入大量资源增强线上交易平台、数据管理、网络安全及市场监督,从而满足各类需求。我们将自己定位为市场上从事「全定制」服务的公司,凭藉高质素的财富管理团队,致力于向目标客户群体提供全系列产品及融资方案以及以客户为本的创意解决方案,并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提供远程服务、安排线上会议等措施,于疫情期间确保对客户的高效优质服务。
报告期间,我们的港股成交量同比增长32%,领先市场。
截至2020年6月 30日止六个月,证券经纪业务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82.0百万港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17.7百万港元或27.5%。
保证金融资业务包括向为购买证券而需要融资的零售及机构客户提供股票及债券抵押融资。
为应对趋升的信贷风险、保证金融资业务的监管条例更改、因资金流向不确定而引起的市场波动和流动性风险,我们已采取结构性调整,以加强保证金融资的风险管理。
于2020年上半年,保证金客户账户数目持续增加。平均每月贷款结余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6月 30日止 六个月 的保证金贷款利息收入为83.6百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减少38.2百万港元或31.4%。
企业融资及承销
我们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及跨境的企业融资及承销业务平台,包括为首次公开发售、股票承销、债券承销、收购合併、上市前融资及财务顾问等提供咨询服务,以满足企业客户在不同阶段的需求。
于2020年上半年,包括由 GEM转主板的公司在内,共有64只新股在香港上市。新股数量同比减少23.8%,集资总额为875亿港元,同比增加21.8%。
新经济将在集资市场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因此投入更多资源加强对TMT、医疗医药及生物科技执行团队的建设,以把握新时代下涌现的商机。于报告期间,我们担任1个 IPO项目的联席保荐人。此外,我们担任11个 IPO项目的全球协调人及╱或账簿管理人。债务资本市场方面,我们完成22个发债项目, 并成功协助企业筹集合共98.4亿美元。
截至2020年6月 30日止六个月,企业融资及承销服务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为44.6百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60.7百万港元减少16.1百万港元或26.5%。
资产管理及顾问
我们提供全方位资产管理产品,包括公募及私募股权基金、全权管理账户及投资顾问服务等。除香港外,我们亦透过位于上海的交银国际(上海)及位于深圳前海的交银国际(深圳)于中国内地提供资产管理服务。
我们的核心价值为向个人及机构投资者提供综合投资解决方案及优质服务。除传统投资外,我们亦为投资者提供其他种类投资。我们透过于香港、上海及深圳的机构,建立跨境资产管理平台,紧握中国内地投资增长的最佳时机。专注投资于人工智能、新型材料、生物制药及新一代资讯科技的同时,我们亦为投资者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物色投资、项目架构、全价值链融资及税务安排。我们在上海资产管理平台发起设立的交银科创基金,是中国首支银行系科创类投资基金,相关投资以登录科创板为目标。我们担任基金管理人,充分利 用交通银行集团资源,为优质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0年6月 30日,交银科创基金完成7项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其中3家近期准备于科创板上市。交银科创基金投资目标已完成70%以上,主要分佈 在长三角区域,集中在生物医药及信息技术领域。为增强该地区业务影响力,交银科创基金于2020年在江苏设立南京交银苏盐苏豪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于2020年8月,本集团通过附属公司交银国际(上海)注册成立交银国际(上海)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进一步推动交银国际于内地业务的深入拓展与合规经营。
除长三角地区外, 2020上半年我们在深圳资产管理平台设立了首只 QFLP基金,即敏睿基金。敏睿基金是由境外资金投资的 境内企业,是交银国际打通跨境投融资渠道、开闢新盈利增长点的又一成功举措。
多元化的产品是我们资产管理业务的基石。于2020年6月 30日,我们的资产管理规模约为27,613.8百万港元,较2019年12月 31日的27,437.4百万港元增加约0.6%。截至2020年6月 30日止六个月,资产管理及顾问服务费收入增加17.2百万港元或30.0%至74.4百万港元,其中包括管理费收入38.1百万港元,以及顾问服务费收入36.3百万港元。
投资及贷款
我们的投资及贷款业务包括股权及债券投资,公募及私募基金投资,以及提供结构性融资及企业贷款。我们致力于在投资回报与可承受风险之间达致平衡。
股权投资方面,我们主要投资从事创新技术、生物技术、医疗保健行业及其他新经济行业的公司,并为香港、中国内地或海外公开上市制定清晰计划。当中若干投资目标乃独角兽公司,具有广泛市场认可度及强劲增长潜力。
根据我们的投资目标,我们力争实现固定收益投资与结构性融资业务的最佳分配。得益于优质底层资产及特定结构,我们降低了市场风险并加强了抵押品控制。
于2020年上半年,固定收益市场起伏不定,我们预期下半年市场表现将会趋于平稳。儘管市场动盪不平,我们的组合依然表现较为稳健,同时我们亦积极把握新涌现的机会。截至2020年6月 30日止六个月,贷款及垫款及结构性融资应收款项的利息收入为105.1百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67.5百万港元增加约55.7%。自营交易收入为541.6百万港元,较2019年同期的339.1百万港元增加202.5百万港元,增幅达59.7%。
研究
我们的研究团队对全球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和主要行业有着深厚的认识和见解,对行业和个股基本面有全面的分析和预判,于香港、中国内地及海外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中获得高度评价。于2020年6月 30日,我们的研究团队在香港、北京及上海有35位策略、行业分析师和专业人员,覆盖在香港、中国内地、纽约各个行业及领域 约148只上市股票, 2020年上半年合计发佈报告615篇,并设立「新前沿研究中心」,加强跨行业、前瞻性研究。
在优秀的投研能力之外,我们的研究团队亦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重点包括:追踪报告阅读量,提升市场影响力,设立研究部公众号,增加与媒体和投资者的联繫与交流,促进本集团整体形象的提升。
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给全球经济复甦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即便各国以暂停经济活动的高昂成本来防控疫情的蔓延,但疫情仍未得到全面控制,而全球经济已陷入深度危机。工业生产、消费、就业均超预期跌至创历史的极端低位。几乎所有地区都陷入负增长,全球长达十年的经济扩张週期面临终结。目前,疫情震央正逐渐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欧美复工复产的进度也可能受到疫情二次爆发的潜在拖累。全球经济复甦任重而道远。各国货币政策将维持宽松,在低利率的常态下,财政扩张也将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但是各国央行不是万能的,不计后果的盲目印钞终将自食其果。在发达经济体毫无底线的宽松刺激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边界逐渐模糊。当下氾滥的流动性正不断加剧未来恶性通胀的风险。
中国经济领先全球复甦,下半年将继续修复。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衝击虽然猛烈但是暂时的。受益于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中国经济增长已超预期实现V型反弹。然而,海外疫情反覆拖累全球经济复甦,在外需走弱的背景下,内需成为拉动增长的推动力。
基建仍将作为「稳投资」的主旋律。在「六保」和「六稳」的政策组合扶持下,消费复甦可期,将协同投资带动增长。随着经济重回正轨,中国货币政策也将更加注重结构性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在美国转向强调「交易艺术」的单边主义的同时,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增强全球影响力,成为了全球舞台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市场已运行至一个历史性转折点。中国将长期跑赢美国, A股和港股均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面对错综复杂的外围环境,我们亦看到中国经济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韧性。疫情在短期内对经济造成巨大衝击,但也催生出一批异军突起的新兴产业,加剧行业变革。在「危中有机」的后疫情时代,我们不得不反思企业战略和业务模式。在思辨与创新的过程中,化危为机。
为应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运用金融科技推进高质量发展,提升科技赋能和市场竞争力,本集团结合自身经营管理实际,未来将在现有的主营业务之外,进一步拓展金融科技业务。 2020年8月,本公司 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交银国际(上海)注册成立了交银金科。作为本公司的附属公司,交银金科计划将为本集团、交通银行集团以及社会公众提供金融科技服务。向本集团及交通银行集团提供的服务将主要包括协助本集团及交通银行集团实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而对社会公众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开放型、生态型平台建设。本集团将通过建设自身的金融科技开发团队,开拓业务领域,逐步实现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并与其现有其他业务有机融合,更好地满足客户多元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本集团将聚焦价值创造,协同发展持牌业务与资产业务,走高质量规模发展之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本集团将坚持「审慎、稳健、合规」的风险偏好,依托成熟完备的投研体系,加快高质量规模发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区域市场竞争力的财富管理投行,为客户与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