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团积极面对经营环境的诸多挑战,优化佈局、稳中提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坚守主责主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转型升级,锚定数字化、国际化、绿色化方向,持续锻造新的竞争优势;以深化改革提升行动为引领,构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基础。
基础建材分部
2024年,受房地产投资缩减和基建工程项目放缓影响,全国水泥行业呈现需求不足、产能过剩加剧局面,全国水泥产量18.3亿吨,创下十五年的最低值,同比下降9.5%,已连续4年出现下滑,累计下滑幅度约24%。
本集团基础建材分部面对严峻挑战,研判形势统筹施策,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挖潜降本增效,围绕水泥+、国际化、「双碳」推动转型升级,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外持续稳固行业生态建设,践行「价本利」经营理念,从柔性错峰、被动错峰向刚性错峰、精准错峰转变,严防「内卷式」恶性竞争;对内持续聚焦三精管理,挖潜降本节支,水泥、商混制造成本持续下降;「水泥+」支撑力不断增强,加强商混产能优化佈局和专业化管理;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海外水泥熟料销量同比增长15%,实现首个海外併购项目签约;「双碳」业务加快佈局,全球首条水泥窑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生产线达产,参股碳资产管理公司中建材绿能,初步建成双碳管理体系。
新材料分部
本集团新材料分部聚焦战略落地,现有业务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夯实领先市场地位,并立足业务特点,拓展国际化佈局;积极培育新领域新赛道,加速产业梯度升级,加快夯实战新产业集群。
第一梯队
玻璃纤维
2024年,在风电、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的拉动下,玻璃纤维需求保持低速增长,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但也面临海外市场主要经济体需求疲软以及中国国内产能预期增长的双重挑战,产品价格低位震盪,区域性和产品结构性紧张和过剩同时存在。
本集团玻纤业务不断以自身确定性穿越行业週期,面对市场竞争压力,引领行业生态修复,强化行业自律,实施复价策略,锚定细分盈利市场,聚焦差异化销售,拓销量提份额;
深耕零碳智造,全球首个玻纤零碳制造基地巨石淮安一期项目投产,二期电子级玻纤零碳智能制造生产线及配套项目开工,再次佈局电子级玻纤,扩大零碳智造版图;
聚焦高端制造,低介电特纤量产供应取得突破,加速特种玻纤佈局,强化特纤平台战略。
石膏板
2024年,国内石膏板市场整体需求略有下降,随著竞争加剧以及市场对产品品质及性价比要求的持续提升,凸显头部企业优势,石膏板市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本集团石膏板业务推动消费升级,积极开拓「工装到家装」和「城市到县乡」新路径,引领「基材到面材」消费升级,聚焦家装市场开发多系列高端产品,实现市场份额的增长;
强化科技创新,通过智能技术降本增效,加强「一体两翼」业务之间的协同融合,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国际佈局不断完善,海外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坦桑尼亚基地满产满销,乌兹别克斯坦基地投产当年即盈利,泰国、波黑在建项目有序推进。
风电叶片
2024年,在技术迭代、政策支持、能源转型等因素的驱动下,风电叶片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尤其是在海上风电和大型叶片领域,但行业仍面临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本集团开发市场新需求,风电叶片市占率保持全球第一。全球最长147米叶片完成下线并通过静力测试验证;
数智升级不断深化,风电叶片研发设计仿真平台上线运行;
国际化进程坚定推进,巴西基地实现产品批量交付,积极开展全球风电重点区域调研,推进海外第二基地规划。
第二梯队
锂电池隔膜
2024年,受全球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电子需求驱动,锂电池隔膜需求持续增长。但随著国内锂电池隔膜企业产线集中投放和产能爬坡,行业处于阶段性产能过剩与结构性紧缺并存,市场竞争加剧,整体价格下行。
本集团锂电池隔膜业务国内六大基地基膜产线全部建成,进入达标达产达效新阶段,海外欧洲基地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动态研判市场形势变化及目标客户需求,聚焦头部客户,形成系统性战略合作,推动存量项目份额提升及新项目导入,超薄超高强度5μm基膜实现量产;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阶段性进展。建成芳纶示范线,填补国内对位芳纶涂覆隔膜空白;落成国产化双放双收涂覆生产线,创造行业内国产化效率最高;半固态锂电池隔膜完成配方开发及上机试验,满足客户指标要求。
碳纤维
2024年,国内碳纤维需求总体平稳,并积极开拓新兴应用领域,产能增速放缓,差异化产品类型增多,但行业库存仍呈持续攀升趋势,价格维持低位,行业盈利能力下降。
本集团碳纤维业务聚力科技创新,开展重大科研专项任务攻关,不断提升碳纤维性能指标,提升产品价值;
聚焦提质增效,优化管理流程,节能降耗稳价降本增效益;
聚力市场开拓,多款产品引领市场应用,碳纤维产品成功应用于全球最长147米海上风电叶片和131米陆上风电叶片,成功应用于全球首列商用碳纤维地铁列车碳星快轨,并不断开拓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新兴应用市场。
防水系统
2024年,防水产品市场行业竞争仍处于白热化。但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指导政策,在支持行业创新的同时,对落后工艺和技术装备进行限制,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市场格局进一步优化。
本集团防水业务打造精益运营能力,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逆势实现营业收入、利润「双增长」;
持续拓展市场,加强渠道建设,稳步扩大产能,合理优化基地佈局,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推动产业转型,打造全产品修缮新业务,构建多元且有竞争力的业务体系。
涂料
2024年,随著城镇化推进和旧城改造,涂料需求维持稳定态势,但产能过剩问题愈发凸显,竞争进一步加剧,促使行业进入整合期。
本集团坚持内生发展增强竞争力,建筑涂料服务重点工程项目,积极探索从「产品到服务」新业务新模式,试点推动全产品体系电商销售,打通面向个体消费者的线上销售渠道;
併购驱动外延业务增长,完成嘉宝莉重组,打开发展空间,成功提升管理效率和盈利能力;重组大桥油漆,丰富涂料产品体系,进一步拓展华东市场。
第三梯队
石墨新材料
2024年,新能源行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和储能成为石墨需求的主要驱动力,传统工业和新兴应用需求稳定,全球石墨产能稳步增长,但高质量石墨产能仍然紧张,价格呈现上涨趋势。
本集团石墨业务积极佈局锂电负极赛道,推进石墨行业联合重组,成功实现与内蒙恒科、河北恒科的战略性重组,在人造石墨负极赛道形成12万吨石墨化、6万吨锂电负极生产能力;
氢能源用气瓶
2024年,随著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重视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氢能源用气瓶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本集团氢能源用气瓶业务持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储氢气瓶市占率和公告数继续保持行业第一;
坚持新兴产品和传统产品两端发力,70MPaIV型储氢瓶生产线实现小批量生产,年产10万只氢气瓶生产线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年产15万只267系列高端消防气瓶专线项目及年产1.3万只中大容积高洁净瓶研磨工序产线项目建成投产,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新格局。
工程技术服务分部
2024年,伴随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的预期以及「双碳」、「双控」、设备更新等政策驱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改造需求持续释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建需求持续增加,欧洲市场对绿色低碳改造需求持续释放,带来国际市场机遇。
本集团工程技术服务分部全面推进战略转型和结构升级,构建能力优势更加突出的产品矩阵和全球服务体系。
不断夯实主责主业核心优势,主业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成功获取15个国家19条水泥生产线订单;
持续完善高端装备发展体系,专业化整合全面按期落地,高端装备智造园正式投运;
两外一服」战略加快实施,装备境外和外行业收入占装备收入比重分别提升至36%和37%;服务化转型取得实效,新签运维服务合同同比增长27%;
深化属地化精耕细作和协同,国际化指数达到43.6%;推动欧洲低碳和超低排放技术应用。
国企改革
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
深入实施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完成85%的主体任务
完成对中国巨石差异化管控的评估,进一步发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融合优势
公司治理效能不断显现
动态优化三会权责清单,治理主体权责更加清晰
分层分类加强董事会建设,全级次设规范型董事会23家,积极落实董事会职权
市场化经营机制长效推进
全级次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契约化,进一步完善精准考核和刚性兑现
市场化用工机制深入推进,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管理人员比例达到7.72%
中长期激励提质扩面
新增中材科技(苏州)科技型企业股权激励、天津院科技型企业项目收益分红、北新建材的限制性股票激励
本集团中长期激励共覆盖187家公司、5,217人次
科技创新
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石膏板燃煤热源近零排放技术、水泥行业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技术、水泥球形化立式研磨整形装备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新型低钙熟料体系低温烧成控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并完成中试生产,吨熟料直接碳排放强度降低25%
全球最长的147米叶片完成下线并实现海上装机
储氢瓶助力我国首列新能源智能城际市域动车组全球发佈
高性能民机蜂窝夹层结构客货舱地板」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
酚醛预浸料、环氧树脂预浸料、T800级碳纤维航空预浸料等产品解决国产大飞机关键原材料
对位芳纶涂覆隔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打破国外装备垄断
水泥行业建成首套满足计量要求的二氧化碳在线监测计量系统
科技创新
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佈局创新方向,绘制13条产业链图谱,明确52个研发方向
在研国家级项目67项、母公司「揭榜挂帅」项目24项
2024年,新增制修订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30项;新增有效专利1,891件,其中发明专利742件,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66万件,其中发明专利超4,600件
创新创造生态氛围不断升温
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绿色低碳胶凝材料技术及装备中试验证平台
参与国家能源局「国家氢能储运平台」、国资委「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创新联合体」等重大产业创新组织建设
2024年,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单项冠军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累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单项冠军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254家
数字化
加速建设智能化工厂及矿山
2024年,新增建成水泥智能工厂4个、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1条、数字化矿山2座;累计建成水泥智能工厂30个、新材料智能化生产线72条、数字化矿山13座
入选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项目╱案例10项,合肥南方、中国巨石、吴忠赛马、巨石九江入选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名单,21家所属公司获多项工信部奖项
绿色化
著力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使用替代燃料折合96.81万吨标煤、替代原料1,154万吨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产线52条,年处置能力543万吨
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年发电量57.75亿千瓦时
天山材料碳管理平台覆盖12个区域公司,7条水泥熟料线纳入全国自动监测试点「光伏+」能源工厂新增49家,累计建成84家,总装机总量632.61兆瓦,绿电使用量同比增加110%
全球首个玻纤零碳制造基地投产
持续深化绿色生产制造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排放同比分别下降22.42%、17.69%、32.43%
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52%
水泥熟料一级能效产能占比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达34.5%
吨熟料排放强度0.8196,同比下降1.01%
新增绿色矿山16座、绿色工厂18家,累计绿色矿山257座、绿色工厂153家
形成多项绿色低碳成果
青州中联全氧燃烧碳捕集项目投产,荣获世界水泥协会「WCA气候行动奖」
吴忠赛马入选工信部《2023年度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名单》
阿克苏天山多浪获水泥行业首张碳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中国巨石荣获行业首个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
建成氢能利用、全氧燃烧、低碳固碳等16条中试线或平台、25条示范线、40余项示范工程
发佈公司《2023年度科技创新白皮书》和《绿色低碳技术成果推介目录(2024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儘管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加深,国内需求不足,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条件依然稳固。中国政府将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衝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本集团将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材料企业,全面落实提质增效、优化佈局、科技创新、深化改革、价值管理等各项工作,拓增量、优存量、抓变量、强质量:
01提升经营业绩,以「一利五率」为目标导向,增强穿越经济週期的经营韧性。坚持效益优先,切实提高经营质量和资本回报水平;持续深化三精管理,经营精益化聚焦盈利,管理精细化聚焦降本,组织精健化聚焦效率。
02持续优化佈局,坚持基础建材与战新产业两端发力。基础建材积极紧抓水泥+、国际化、双碳,实现价值增量;战新产业聚焦战略落地,加速产业梯度升级,聚焦产业规律,加快优化发展模式,聚焦重点产品,加快夯实战新产业集群;推进国际化战略落地,推进全业务、全要素、全流程国际化,实现技术水平、运营模式、品牌建设迈向新高度。
03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数字化、绿色化,为发展赋能。加大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的供给,通过迭代式创新实现基业长青的可持续增长;加快数字化转型,以降成本、增效益、提效率为目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对全业务的促进效应;不断夯实绿色低碳指标体系,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供给,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化。
04深化改革提升,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工作,提升改革举措的整体效能。加强激励工具的有效运用,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加大中长期激励力度,扩大中长期激励覆盖面;健全公司治理机制,进一步釐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持续强化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刚性兑现。
05加强价值管理,坚持以提升内在价值为核心的价值管理理念。完成H股回购,持续推进专业化整合,不断提升ESG治理和实践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强化投资者沟通,持续健全市值管理工作机制,讲好中国建材故事,积极传递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