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概况
二零二四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上半年,在宏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有所改善、居民消费活动复甦等因素带动下,中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运行总体平稳,市场需求稳中有升,转型升级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资料,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保障民众健康福祉的关键基石,始终维持着稳定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从发展阶段看,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整体上处于存量结构优化与创新药械市场扩容的新旧动能转换期,医药行业规模总体平稳但增速有所放缓。今年以来,医药行业规模总体平稳,二零二四年一至六月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人民币12,352.7亿元,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利润总额人民币1,805.9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归正。我国医药产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驱动涵盖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在内的医药健康产业全方位发展。以新型抗体、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等为代表的新一代生物技术日渐成熟,生物医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医药行业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提供了广阔空间。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成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方向。创新药列入发展新质生产力范畴,今年以来,已有山东、海南、江苏、北京等省市,以及广州、珠海、海口、温州等城市相继出台支持创新药政策。中国持续支持中医药传承和创新,各省加快《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落地。这些政策支持中医药行业龙头企业的全产业链佈局,有利于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本公司之附属公司)等行业骨干企业的发展。
深化医改政策聚焦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设备更新行动,有助于医药市场扩容和医疗器械发展;药品审批政策强调以临床价值导向的高水平创新,研发难度加大、研发成本提升;集中采购提质扩面,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利于推动医药降本提质增效与创新转型升级;「医药反腐专项整治」净化行业生态,有利于领先企业的发展。
整体来看,医药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面临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消费升级、技术升级、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因素驱动之下,中国医药市场将持续扩容。然而,药品注册审评审批标准提升、集采提质扩面、细分领域激烈竞争、创新融资门槛提升等多重因素对医药企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策、技术、资本的推动下,医药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结构性调整趋势更加显着。差异化发展、高质量创新作为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要素,也将进一步加快医药行业的整合和集中度的提升。
集团业绩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本集团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坚持创新引领、科技赋能,加强数字化建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加快外延发展、资源整合与对外合作,优化业务佈局与产品结构,积极探索产业链价值链创新发展模式,采取精益管理,协同效应贯穿研、产、销、投、管等多环节,各板块紧密合作,放大整体价值,推动本公司经营业绩及核心能力稳步提升,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本集团录得总收益达人民币128,597.6百万元,较上年同期总收益人民币122,818.4百万元增长4.7%。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三个本集团主要业务分部的收益占比分别为16.5%、79.6%以及3.9%。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毛利人民币20,933.5百万元,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毛利人民币19,760.6百万元增长5.9%。二零二四年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为16.3%,与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毛利率16.1%相比提高0.2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报告期内制药业务毛利率水平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净利润人民币5,540.6百万元,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人民币5,029.1百万元增长10.2%。本集团实现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人民币2,604.8百万元,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人民币2,681.7百万元减少2.9%。报告期内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41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为人民币0.43元)。为了提升股东回报,董事会决议宣派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0908元或人民币0.083元,此次为本公司首次宣派中期股息。
1.制药业务
本集团制药业务进一步聚焦核心领域与核心产品,全方位展开中药、化学药产业链全价值链管理,持续攻坚战略新兴领域,系统性增强产业链竞争优势,持续优化产品组合,创新研发体系,深耕智能制造,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品质量与成本优势,提升品牌价值,创新多模式整合营销,实现本集团的渠道掌控力、品牌影响力、市场掌控力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制药业务实现分部收益人民币23,793.2百万元,同比增长5.8%,中药、化学药及生物药业务板块收入实现增长。制药业务毛利率为60.1%,较上年同期上升1.2个百分点,主要因为产品结构优化,以及工艺改进、生产环节效率提升。
本集团拥有全面的医药产品组合和广泛的治疗领域覆盖,我们的产品包括化学药、生物药、中药和营养保健品,全面涵盖具有良好增长潜力的各个主要治疗和疾病领域,包括心脑血管、消化道、内分泌、呼吸科、骨科、肾科、风湿免疫、医学营养、儿科、泌尿及生殖系统、皮肤科、血液制品、治疗性输液、抗肿瘤、感冒止咳、抗感染等。报告期末本集团共生产792种产品,其中430种产品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203种产品在基药目录内。本集团旗下的各制药公司具有专业化销售推广团队,覆盖十余万家医疗机构。
按产品类别划分,报告期内,本集团制药业务板块中药业务录得收益人民币11,968.7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0%,其中:中药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2%,感冒、胃肠领域及阿胶系列产品收入显着增长;中药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6.5%,主要因心脑血管产品收入下降。化学药业务录得收益人民币9,497.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化学药非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化学药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主要受益于大输液、心脑血管领域收入增长;受原料药出口业务收入减少影响,原料药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7%。报告期内,生物药业务实现收益人民币1,134.9百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主要因血液制品及胃肠领域收入实现增长;营养保健品及其他业务实现收益人民币1,192.2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3%,主要因为术后恢复、维矿类保健品收入下降。报告期内,实现收入人民币127.9亿元,同比增长13%,进一步巩固本集团的市场龙头地位与竞争优势。二零二三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最畅销品牌榜前十的单品中有四个为本集团制药业务的产品,分别是「阿胶」、「感冒灵颗粒」、「健胃消食片」,以及「复方阿胶浆」。
本集团持续塑造品牌势能,提升自身及旗下品牌的影响力。报告期内,本集团以品牌价值人民币970.06亿元入选「二零二四中国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位列总榜TOP50和活力榜TOP55;旗下华润三九荣登粤港澳大湾区榜TOP100榜单。报告期内,我们正式发佈「777」品牌,该品牌将以血塞通口服产品起步,将逐步拓展到健康管理、疾病预防、重症治疗及病后康复等全系列产品线,带动云南地道药材走出国门、助推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发佈的「二零二四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中,本集团旗下「东阿阿胶」、「江中」以及「毓婷」三个品牌成功上榜,并分别位列医药行业第5位、第6位及第11位,合计提升品牌价值约人民币108亿元。
落实产业链价值链建设,巩固产业优势提韧性
本集团继续推动中医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积极践行国家战略,以标准化药材和智能化制造为重点,夯实中药全产业链建设能力,落实产业链一体化总成本领先战略。上游建设药材资源掌控体系,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与种植面积,实现药材地道化,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并降低采购成本;中游加快佈局趁鲜加工基地,持续开展国标研究,加速中药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并针对核心品种设定收率指标,降低生产损耗;下游对产品分级管理,积极应对集采,保障稳定供应,并不断提升营销效率,降低销售成本。报告期内,我们持续推动中药产业链生态圈建设,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产业链生态圈,承办了「中药产业链共链行动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沙龙」、湘赣粤港澳中医药全产业链协同发展联盟产业化合作中心年会、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分论坛,并以「中药产业链高素质发展联盟」和「专家委员会」为平台,加强品牌建设,共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本集团持续强化化学药业务的综合优势,梳理研产销全价值链的低成本管控点。报告期内,通过设备改造提效、原料工艺优化、运营精益管理等多举措并举,坚定落实低成本战略,推动全价值链降本增效。并不断优化佈局,扩大产能,持续提升生产运营系效率,新建于山东的固体试剂车间,以及在淮安新建的腹透生产线皆已完工。面对带量采购和行业改革深化后快速变化的市场,深化营销模式转型,拓展全渠道营销。
本集团响应国家生物安全战略,坚定在血制品领域的战略目标,持续做大做强做头部,强化战略新兴产业佈局。血制品业务方面,做好存量血浆站挖潜,保证采浆量每年两位数增长;储备人才,构建血浆站建设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新血浆站合规经营并快速上量。依托合成生物技术,本集团稳步推进合成生物三级产业体系建设。
多层次多元化并举,短中长各阶段共进
本集团视研发创新为长期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持续提升研发能力,报告期内,研发总支出约人民币1,095.0百万元,同比增长4.9%。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本集团以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专注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抗肿瘤、消化道和新陈代谢、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抗感染、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投资併购、外部合作等方式,强化研发核心能力。报告期内,本集团推进管线梳理和动态优化,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核心领域,提升研发效率和管线质量。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新产品在研项目超过350个,其中新药项目近100个。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拥有一个全国重点实验室、五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三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70余个省市级研发平台,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本集团加快创新转型,聚焦高成长、高潜力细分领域,持续加强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创新研发平台建设。
中药创新研发平台依托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究平台,持续加强中药创新药、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标准及药材资源研究。报告期内,本集团多个中药创新药取得重要进展。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1类新药KYAZ01-2011-020处于II期临床研究阶段;用于治疗补肾助阳、凉血散瘀除烦的中药1类新药处于Ⅱ期临床试验研究阶段;用于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中药改良型新药项目获得II期临床试验许可,相关研究成果获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特别优异奖」。
化学创新药研发平台聚焦抗肿瘤、抗感染、自身免疫等重大疾病领域,集靶点发现、AIDD/CADD(人工智能辅助药物研发╱计算器辅助药物研发)、化合物合成及药物筛选与优化、CMC、临床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目前针对肿瘤领域的重点研发项目进展顺利。报告期内,本集团多个化学创新药项目取得重要进展。NIP046为针对多种自身免疫疾病而设计,处于国内同类靶点研发进度的第一梯队,获批用于治疗慢性自发性蕁麻疹II期临床试验。NIP142用于治疗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目前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作用于异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1类创新药正进行I期临床研究。改良型新药项目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获批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临床试验;KPC-149口服溶液获批用于家族性地中海热临床试验。
生物创新药平台主要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单抗、双抗、纳米抗体、多肽药物的新药设计,分子构建和酵母表达体系品种CMC开发,快速高质量临床研究,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本集团亦积极佈局合成生物领域,组建酶工程实验室,建设合成生物产业基地,重点聚焦利用合成生物技术进行工业酶开发,取代传统原料药化学合成路线,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集团不断完善原创生物药、改良型创新药以及血液制品的佈局。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在研生物药项目27个,其中16个为生物新药,聚焦于肿瘤、免疫等治疗领域。瑞通立治疗急性脑卒中新适应症研究申报新药上市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监局」)受理,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国际核心期刊《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IF:158.5);其治疗急性肺栓塞新适应症处于II期临床阶段,进展顺利。用于治疗贫血的1类生物新药已完成II期临床报告。我们不断加大血液制品研发力度,完善管线佈局,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申请上市获国家药监局受理;C1酯酶抑制剂III期临床项目完成首例入组。
本集团持续加大在优势业务领域的研发投入,搭建产业孵化平台,加快研发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化效率,不断加固与提升核心竞争优势。本集团深耕中药全流程开发体系,沉淀中药研发能力,目前在研经典名方共计40余首,主要聚焦于呼吸、胃肠、妇科、儿科、骨科等领域,报告期内,苓桂术甘汤颗粒、温经汤颗粒两首经典名方成功获批。化学药业务方面,报告期内,本集团从国家药监局获得格列吡嗪控释片、阿呱沙班片、左乙拉西坦缓释片、丙戊酸钠注射用浓溶液、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BFS)、注射用罗沙替丁醋酸酯、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玻璃酸钠滴眼液等17个化学药注册批件,进一步丰富了在高血压、抗感染、消化道等治疗领域的产品组合,氯氮平口腔崩解片、注射用更昔洛韦、异烟肼片、腹膜透析液(乳酸盐)系列产品、吡拉西坦注射液等5个产品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我们以感冒灵原料药材野菊花,参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牵头的「中药材生态种植理论和技术体系的构建及示范应用」项目,针对中药农业模仿化学农业模式导致的土壤劣变、病虫害失控等系列问题,形成野菊花「药—麦轮作」等系列生态种植方法和技术体系,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形成创新性成果,有效保障产品的原料药材质量安全,促进了中药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与「优良乳酸菌种质资源挖掘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成功发掘出一批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其中源自内蒙古巴彦淖尔自然发酵酸粥的植物乳桿菌P9,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胃肠道耐受性,两项目分别获颁二零二三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本集团积极拓展外部创新与合作,建立业务发展协同机制,以创新医药项目和技术为载体,全力推进与国家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机构的战略合作,目前合作进展顺利,同时积极开发与科研高校和外部研发机构新的合作,在获取项目和技术的同时,对接顶级外部专家资源,丰富和优化创新研发管线,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报告期内,我们与香港浸会大学在科学研究、攻关关键性技术难题、创新药物研发申报合作等全面加强合作,二零二四年一月签署中药创新研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二零二四年二月,与江西中医药大学签署经典名方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战略协议,围绕高质量完成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任务、加强项目合作、加强人才交流等全面开展合作。二零二三年六月,我们与澳门大学签订联合申报协议,围绕经典名方的研制及国际化、国际标准制定方面持续开展合作,完成香附、太子参质量标准研究,报告期内,获得德国药品法典委员会受理。我们与渖阳药科大学在创新化合物系列设计、目标化合物合成及工艺优化研究、产业化实施开展深入合作,二零二四年六月共建「新药研发联合实验室」;与江南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国海洋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创新中心╱研究院,助力中药产业链、滋补健康领域以及其他业务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下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报告期内,本集团从外部引进的多个在研项目进展顺利。二零一九年自渖阳药科大学引进的1类小分子靶向抗肿瘤新药QBH-196正在开展I期临床试验;二零二零年与Oncoceutics,Inc.达成授权合作的脑胶质瘤新药ONC201于二零二三年七月获得由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I期临床试验进展顺利。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引进的生殖健康领域2类新药完成I期临床试验。二零二一年自美国Novita引进的抗肿瘤领域新药Fascin蛋白抑制剂DC05F01,在国内临床实验进展顺利,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
拓宽拓深数字化场景,筑牢新质生产力基础
本集团积极提高生产制造各环节业务数字化能力,持续纵深拓展数字化场景,加速产业数字化转型,筑牢新质生产力基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我们的数据治理与应用能力再上新台阶,运用5G、区块链、数字孪生、云计算、AI、智能生产设备等技术,升级传统药品制造体系,加快医药制造数字化转型及中药现代化进程;构建以主数据为基础的数据标准体系和管控体系,进一步丰富生产运营分析的数字化程度,有效提升业务运营效率和数字化水平。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打造医药特色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多工厂统一协议、统一语言、统一模型的工业数采集。报告期内,本集团旗下行业首个基于云平台的智慧血浆站业务管理系统在血浆站整体上线后稳定运行,基于物联网的血浆标识系统已在血浆站端和工厂端的业务场景上线运行,对原料血浆安全管理全面赋能提效。
报告期内,本集团旗下华润三九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润江中」)成为国内医药行业首家通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三星评定的企业,并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东阿阿胶」)分别通过了DCMM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
此外,本集团加强品牌推广、营销环节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多营销模式,增强学术营销的数字化能力,整合C端消费者数据,实现消费者数据的有效沉淀和应用。借助AI技术,实施精准营销,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并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和自建线上应用,不断拓展线上业务巩固市场份额。报告期内,制药板块线上销售业绩成效显着,线上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30%,在「618」活动中,本集团感冒咳嗽、呼吸╱镇痛、肝胆用药、痔疮用药、儿科、补气养血等多个品类品牌在多个主流线上平台销售排名第一。
2.医药分销业务
本集团在医药分销业务方面,持续优化网络佈局和业务结构,提升全供应链管理与服务能力,推动专业化医疗器械业务全产业链佈局,孵化新兴业务,以数字化手段多维赋能业务拓展、服务创新和管理提升,并不断加强一体化、智能化物流建设。
报告期内,本集团医药分销业务实现分部收益人民币105,882.4百万元,同比增长4.9%。分销业务毛利率为5.9%,较上年同期微降0.2个百分点。
本集团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加快外延发展,进一步拓展网络佈局,提升终端覆盖和市场份额。报告期内,本集团顺应「分级诊疗」等政策导向,积极开发基层医疗市场,加强产品资源下沉和多元化服务能力,对基层医疗机构客户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13%。于报告期末,本集团医药分销网络已覆盖至全国28个省份,客户数量超21万家,其中包括二、三级医院一万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客户近九万家。
本集团组建产品委员会、建立统一BD体系,持续完善全国药品采销一体化和供应链管理建设,从市场准入、深度营销、全渠道覆盖、创新支付、数字化患者管理平台搭建多个维度统筹提升上游资源获取能力,强化与罗氏、阿斯利康、恒瑞、贝达等药企的深度战略合作。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大对优质产品的引进力度,年内引进了新获批上市且商业化的35个创新药产品;对带量采购产品开展一体化谈判获取,在第九批集采中区域平均产品获取率达62%,省级独家产品52个;并加强对院内院外市场产品线的统一规划和统筹谈判,运营深度营销品规超过104个,为阿斯利康、施贵宝、晖致等60余家上游药企提供多元解决方案。与瑞典苏庇(SOBI)医药合作签约两个罕见病产品中国大陆商业化权益,包含进口总经销权益。本集团充分依托广州、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多口岸、一站式」国际供应链服务体系,紧紧围绕跨国药企的商业化诉求,持续开展港澳药械通、博鼇乐城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实践,全面提供上市前合作、进出口服务、全国分销、创新增值等全週期服务,持续实现获得进口产品经销权。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新增进口产品4个,成功引进多个海外创新药械在海南瑞金医院的落地使用,积极同步推动海外创新药械在大湾区指定医疗机构临床急需的落地使用、先行先试,实现全国首批通过「港澳药械通」进口的心脏起搏器通关。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快商业新兴业务的孵化拓展,以华润医药商业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商业」)收购广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为契机,丰富血液制品产品资源,整合拓展血液制品流通业务;同时,加快动物保健领域分销业务的佈局,陆续获取深圳威图等厂商宠物DR、CT,超声刀、智能穿戴心电监护仪产品的全国总代理,获得取得海正动保南中国区的总经销权益。
本集团持续推进医疗器械专业化进程,并全面佈局全价值链业务。致力于加强专业化建设和一体化运营管理,以实现业务的持续发展和优化。目前已建立43家独立医疗器械公司,下游覆盖约三万家医院,报告期内实现收益约人民币166.6亿元,同比增长3%。本集团在器械业务方面积极开展产品引进,报告期内统谈引进7个总经销╱总代理产品。本集团持续加强骨科、介入、IVD诊断试剂等专业能力打造,加快外延发展优化专业线业务佈局;骨科业务已建立全国供应链及服务一体化平台,在各省设立骨科专业分仓超过100个,并打造华润医疗器械智慧骨科运营平台,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专业服务能力;IVD领域积极向产业链上游延伸佈局,打造IVD、基础耗材生产基地,深圳润铭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同时加强医疗器械科技研发能力打造,成立联合体外诊断实验室和合成生物材料实验室,聚焦关键原材料开发。本集团不断提升器械业务院内物流精益管理能力,报告期内新增9个终端创新服务项目,其中3个项目使用自有软件系统,以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本集团顺应渠道下沉及处方外流趋势,为医院提供处方平台服务,年内承接主要互联网医院平台处方外流业务超人民币30亿元;获取北京市首张中西医结合互联网医院三类牌照,依托北京市健宫医院建设的自有互联网医疗平台—「北京润小医互联网医院」已正式上线,突破性佈局数字化医疗业务,已有多名医生入驻多点执业。本集团建设在线业务平台,积极打造B2B、B2C、医保╱商保支付、互联网医院、处方流转的多元在线交易场景,B2B在线平台「润药商城」及「润曜通」在报告期内实现交易额约人民币132亿元,订单数达216万张。本集团在医疗客户端全面推进创新增值服务,以数字化手段聚合产业链上下游,提供整体供应链解决方案,重塑传统医疗渠道价值,目前已与全国70余家医疗机构达成超过120个专病卓越诊疗中心(COE)合作意向,精准触达医患资源形成数据资产,将服务模式延伸至C端,落地运营三个肺癌COE,其中一家COE完成一项国家课题联合申报;在江苏、山东、河南合作落地「数字疗法项目」;并建立穿透式的数字化客户关係管理(CRM)平台,优化服务能力,提升客户黏性,深挖优质客户销售潜力。此外,本集团搭建「数字化业务运营管控平台」,将数字建设与业务管控关键环节深度融合,实现客户分级、资信资金、供应链管理等多系统联动,对长账龄应收账款进行针对性管理压降,并通过付款智能管理平台合理控制付款节奏,改善经营现金流;同时,在多个区域上线「润曜物联」智能物流管理工具,有效防范风险,提升管理质效。
同时,本集团持续推进专业化物流体系建设,加强标准化运营管控,协同整合仓储资源,持续提升物流能力和效率。报告期内,北京、广州、长沙等重点物流枢纽节点建设取得突破进展。于报告期末,本集团分销业务拥有物流中心超过220个,具备全国温控药品的存储配送能力,可满足疫苗、血液制品及特殊要求温控产品的全程管理。
3.医药零售业务
在医药零售业务方面,本集团持续加强专业药房建设,优化经营品类,提升运营质量和服务能力,并不断推动在线线下业务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造零售业务专业化、规范化和数字化的竞争优势。
报告期内,本集团医药零售业务录得收益人民币4,949.4百万元,同比增长9.3%,主要因为高值药品直送(「DTP」)业务收入增速较快。报告期内,本集团的DTP业务实现收益约人民币32.9亿元,同比增长约19%。零售业务毛利率为6.5%,较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主要因为毛利率水平较低的DTP业务收入比重增加。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共有760家自营零售药房,其中DTP专业药店总数已达275家(其中「双通道」药店162家)。
本集团持续加强DTP专业药房建设,建立零售业务差异化竞争优势,在西普会「2022年–2023年DTP十强企业榜」中排名第二,并在「2022–2023年度中国药店单店榜100强(专业药房)」中占据54席。同时,针对旗下专业药房药师和店长,本集团联合上游厂商开展「卓越润曜」深度培训项目,系统性提升专业化竞争力。报告期内,本集团聚焦前瞻性、创新性产品进行统一谈判,新引进六个创新产品。
随着门诊统筹管理政策加速落地,对药店药学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助推处方外流以及行业集中度提升。本集团持续优化专业服务能力和药品供应体系,加强药店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运营管理,统筹推动旗下药店获取「双通道」、「门诊统筹」资质,积极承接处方外流。本集团亦开发新服务模式,为百济神州提供「德信行」患者管理服务,获取增值服务费;为渖阳兴齐美欧品(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在自有零售药店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独家享受额外补偿。
报告期内,以自主知识产权药学服务平台「润关爱」为依托,持续打造「药学服务+互联网」服务生态圈,助推药学服务转型升级。强化患者管理及随访服务,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为患者和厂商提供专业药学服务和管理。截至报告期末,已有共计12个区域136家专业药房进行数字化运营,为患者提供全病程数字化管理。
同时,本集团积极对接商业保险支付,与熠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湖南、山东等省份合作推出普惠门诊险,向参保人提供用药服务,并为厂商提供产品准入服务。
本集团推进零售业务数字化转型,建立在线线下一体化商业模式。本集团积极打造O2O、B2C新零售平台,并上线私域零售平台「润曜优选」,获取和运营私域流量,截至报告期末,客户数近八万,期内销售额同比大幅提升。本集团搭建统一药房CRM系统,数字化赋能全渠道统一会员管理,增加客户黏性,目前会员人数已近300万。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构建社会绿色新风尚
本集团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以节能降碳行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持续完善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能力,加快节能环保项目建设和新技术应用,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可持续发展竞争优势。在节能环保项目建设方面,本集团积极部署具有节能环保效益分的分佈式光伏发电项目,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占比。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华润医药旗下四家单位合计完成装机容量为4.3兆瓦的屋顶分佈式光伏发电项目实现併网发电,以上四个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超过463万千瓦时,并可减少碳排放量约4,560吨。报告期内,本集团在绿色发展方面获得多个奖项和权威认证,旗下两个零碳工厂项目2024年入选江西省首批零碳低碳负碳示范工程;四个物流仓库获得一级绿色仓库认证(三星)。本集团二零二三年可持续发展报告被金蜜蜂智库评为卓越A+;MSCIESG评级维持A级。
外延併购带动增长预期,内部统筹增强协同效应
本集团积极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始终将外延併购作为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报告期内,本集团在中药、化学药以及生物制药治疗领域实施多个併购项目,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二零二四年一季度,本集团通过华润三九对参股公司润生药业有限公司进行增持,此次增资有助于提升我们在呼吸领域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助力后续新品开发,不断丰富呼吸系统用药。二零二四年七月,本集团通过本公司之附属公司华润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博雅生物」)有条件收购GreenCrossHKHoldingsLimited(「GreenCrossHK」)的100%权益,并于同月,本公司、华润博雅生物及GreenCrossHKHoldingsCorp.订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携手开展血制品、疫苗、细胞与基因治疗和诊断业务领域产品技术引进合作。本次收购有效提升我们上游采浆规模和血浆站数量,扩大血液制品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进一步强化我们在血液制品领域的影响力,增强本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二零二四年八月,华润三九拟收购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士力医药」)28%股权,代价合约人民币62亿元。本公司亦与天士力医药订立战略合作协议,据此同意于中国数字中医药行业就创新模式研发、智能制造技术及设备、处方药渠道拓展、产业创新等方面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加强于天津的产业投资佈局,并促进中医药行业的全球化发展以及天津的经济发展,并同意以天士力医药合作为起点全面深化双方战略合作,最终实现强强联合、合作共赢。本次收购及战略合作将更快实现补链强链,提升本集团全产业链竞争力,并将为催生中医药行业发展新模式、新动能,形成中药大药体系做出贡献,以更多优质的创新中药服务国人健康。
本集团持续优化内部资源要素组合,加大专业化整合力度,主导各板块紧密合作,提升整体协同效应。二零二四年一季度,本集团旗下两家附属公司达成产品销售合作,华润三九全资附属公司四川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成为华润生物医药产品瑞通立、百杰依、佳林豪的独家推广服务商,有利于提高整体营销效益,并增强相关产品的的商业化能力及市场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二零二四年二度,本公司之附属公司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双鹤」)公告收购了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此次内部业务重组将有助于实现加强我们相关领域在渠道营销、产品佈局、国际业务、零售业务等方面的规模效益和协同效益,进一步提升本集团制药业务的综合竞争力。
深化国企改革,激发组织长效活力
本集团不断深化推进国企改革,实施市场化激励机制,优化资源分配,有效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释放业绩潜力。二零二四年一季度,华润医药商业完成引入战略投资者,交易对价共计人民币62.6亿元,其中七家战略投资者支付交易对价为人民币52.6亿元,交易完成后本集团持有华润医药商业约80.13%股份,此次交易优化了本集团资本结构,有利于提高商业板块资源分配及运营效率,加速业绩潜力释放。本集团旗下多家下属公司持续推进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实施,有助于更好地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管理者及核心技术员工。二零二四年一月,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发佈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东阿阿胶发佈第一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华润三九、华润双鹤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亦稳步推进实施。本集团持续推进精益管理,报告期内,本集团旗下三家附属公司入选二零二四度中央企业所属「科改行动」企业名单,其中,华润三九连续第二年获评「科改示范企业」最高评级「标杆」称号,也是本次专项考核中唯一一家获评「标杆」的医药类企业;华润江中、华润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华润生物医药」)连续两年获评「科改示范企业」的「优秀」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