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业务
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提供各类风险保障、财富规划以及资产管理等产品和服务。公司主要通过太保寿险为客户提供人身保险产品和服务;通过太保产险、太平洋安信农险为客户提供财产保险产品和服务;通过太平洋健康险为客户提供专业的健康险产品及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太保资产开展保险资金运用以及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通过长江养老开展养老金管理及相关资产管理业务;通过太保资本开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服务;通过国联安基金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公司还通过太保科技提供市场化科技赋能支持和服务。2023年上半年,全国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其中,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33万亿元,同比增长13.8%;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0.88万亿元,同比增长9.3%。按原保险保费收入计算,太保寿险、太保产险分别为中国第三大人寿保险公司和第三大财产保险公司。
业绩概述
中国太保坚持专注保险主业,坚守价值,坚信长期,持续深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转型,总体经营业绩积极向好,公司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太保寿险立足打造服务体验最佳的寿险公司,做寿险行业的长期主义者,纵深推进“长航”转型,实现业务均衡发展和价值稳定增长。太保产险坚持价值增长,精准经营、精确管理,不断提升客户经营能力,业务品质和结构不断优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增强。资产管理进一步完善可持续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强化专业化投资能力,实现稳健投资业绩。
一、经营业绩
2023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755.39亿元,其中保险服务收入1,340.64亿元,同比增长7.4%。集团净利润注1、2为183.32亿元,同比下降8.7%;集团营运利润为215.37亿元,同比增长2.5%。集团内含价值为5,371.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其中集团有效业务价值注4为2,247.6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73.61亿元,同比增长31.5%。新业务价值率13.4%,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财产险业务注5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7.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为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上半年末,集团客户数达1.71亿。
寿险业务保费规模稳健增长,新业务价值增长表现良好
规模保费1,695.7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新保同比增长4.1%;
新业务价值73.61亿元,同比增长31.5%;新业务价值率13.4%,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
寿险营运利润166.90亿元,同比增长2.4%;合同服务边际余额3,290.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8%;
代理人渠道深化职业营销转型,核心人力产能及收入大幅提升;银保渠道聚焦价值增长,新业务价值贡献显着提升;公司强化业务品质管理,保单继续率持续优化。
财产险业务承保盈利保持良好水平,保费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承保综合成本率97.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承保综合费用率27.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赔付率70.5%,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
原保险保费收入1,050.23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非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4.1%,占比达51.6%,上升4.0个百分点;
车险强化客户经营能力建设,客户黏度持续提升;非车险业务品质改善,同时健康险、农业险、责任险等新兴领域保持较快增长。
坚持基于保险负债特性的战略资产配置,投资业绩表现稳健
债权类金融资产占比72.5%,较年初上升3.4个百分点;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比14.5%,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核心权益注7占比11.1%,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
集团投资资产综合投资收益率注6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总投资收益率注62.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注62.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集团管理资产注228,369.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其中,第三方管理资产规模7,182.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
人身保险业务
太保寿险保费规模稳健增长,新业务价值增速表现良好,持续推进长航深化转型落地,经营业绩呈现较好发展态势。太平洋健康险聚焦专业化经营,强化科技赋能、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太保寿险
(一)业务分析
2023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1,695.7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新保规模保费同比增长4.1%,续期规模保费同比增长1.8%;实现新业务价值73.61亿元,同比增长31.5%;新业务价值率13.4%,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
公司坚定推进转型,一是深化落地“三化五最”职业营销转型,构建个人业务“芯”模式,向人才驱动、长期牵引、客户经营转型升级,增募、留存企稳优化,队伍产能和收入稳步提升,业务品质大幅改善;二是拓展多元渠道佈局,深入打造价值银保,加快职团开拓等新模式探索,多元渠道价值贡献占比提升;三是深化客户洞察,构建客户驱动的“产品+服务”金三角体系,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週期的产品服务解决方案。
1、按渠道的分析
太保寿险构建以代理人渠道为主体的多元渠道格局,拓展多元化价值增长路径。
(1)代理人渠道
太保寿险持续深化“三化五最”职业营销转型。职业化方面,充分发挥“芯”基本法引领作用,牵引队伍专业销售、主管经营、新人成长等三大行为改变;立足常态优募优育,固化“态U选”标准化动作,打造募育一体化经营模式;完善绩优组织成长路径,迭代升级绩优体系,MDRT人数创新高。专业化方面,制定“客户分群、需求分层、服务分维”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深化产品服务融合,深入推动“全家全险全保障”销售理念;建设“芯训营”训练体系,搭建规划师和企业家两条成长阶梯,培育队伍能力成长。数字化方面,深度佈局数字化建设蓝图,数智赋能以活动量管理为核心的全链路科技平台。公司关注队伍质态升级,聚焦核心人力和募育一体,实现业务稳定增长。2023年上半年月均保险营销员21.9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21.6万人;保险营销员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16,963元,同比提升66.1%。核心人力数量企稳,产能及收入大幅提升。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规模保费55,478元,同比增长35.1%;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7,482元,同比增长61.8%。
(2)银保渠道
太保寿险持续拓宽多元渠道佈局,以价值增长为核心,坚定银保渠道高质量发展。持续强化渠道突破,深化网点经营,固化引领动作,夯实基础管理,促进队伍能级跃升,深化产品服务推动,完善客群精细化分层经营。2023年上半年,银保渠道实现规模保费221.45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期缴新保规模保费65.74亿元,同比增长460.0%;期缴保费在新保中占比32.7%,同比提升26.7个百分点。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05.0%,新业务价值占比同比提升12.7个百分点。
(3)团险渠道
太保寿险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围绕健康、养老、社会治理等持续完善业务佈局,在服务社保三支柱体系建设、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促进人民美好生活实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转型发展方面,聚焦职团开拓、长护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保险等新领域新业态,加快动能培育,完善能力建设。2023年上半年,团险渠道实现规模保费137.33亿元,业务规模调整的同时结构持续向好。
2、按业务类型的分析
太保寿险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打造产品服务深度融合的“芯”生态,“全芯全一”助力转型突围。围绕“健康、养老、财富”的产品服务金三角,聚焦重点客群,持续丰富产品体系,为家庭提供全面综合的“保险+服务”解决方案。
产品体系方面,迭代升级主力终身重疾产品“金生无忧”,创新重疾加油包责任,并通过多种附加险组件,满足客户差异化定制保障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重疾保障。升级养老传承类产品“长相伴(盛世版)”终身寿险,满足客户风险保障、资产传承以及长期储蓄的综合需求,覆盖客户约34万。财富管理类产品“鑫享康年”年金保险,满足银发客群长期财富管理需求,带来中高龄客户增量约1.3万。
健康服务方面,配合“金生无忧”重大疾病保险,推出专属“太保蓝本·无忧管家”服务。养老服务方面,“太保家园”已落地11城13园,规划养老服务床位逾1.4万张。2023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实现传统型保险规模保费1,003.75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长期健康型保险规模保费286.18亿元,同比下降4.3%;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分红型保险规模保费434.15亿元,同比下降27.3%。
3、保单继续率
太保寿险持续强化业务品质管理,2023年上半年个人寿险客户13个月保单继续率95.4%,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个人寿险客户25个月保单继续率84.1%,同比提升9.4个百分点。
4、前十大地区规模保费
太保寿险规模保费主要来源于经济较发达或人口较多的省市。
保险服务收入。2023年上半年为428.65亿元,同比下降6.5%。主要是短期险保费规模下降的影响;同时2022年合同服务边际受资本市场波动减少,进而带来2023年合同服务边际摊销金额下降。
保险服务费用。2023年上半年为276.13亿元,同比下降6.5%。主要是短期险规模下降带来赔付支出等减少的影响。
投资业绩。2023年上半年为23.38亿元,同比下降19.5%。主要是受到金融工具准则切换的影响。
综合上述原因,2023年上半年太保寿险实现净利润140.23亿元,同比下降12.5%。
二、太平洋健康险
在集团大健康战略指引下,太平洋健康险公司聚焦专业化经营,有序推进重点领域核心能力建设。上半年公司各项经营指标稳中有进,实现保险业务及健康管理费收入29.88亿元,线上业务快速发展,占比持续提升。在新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0.65亿元。公司加快推进“新产品、新渠道、新科技”战略,抢抓大健康市场机遇,强化科技赋能、坚持创新驱动,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聚焦年轻客群,发展线上业务,加快“蓝医保”产品更新迭代,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客户经营,获客黏客效应初步显现。强化与以瑞金医院、华西医院为代表的优质医疗资源合作,聚焦非标体、“一老一少”等重点客群,持续推出创新产品。打造科技营运,丰富企微工作台功能,推进理赔智能化系统建设,发佈线上理赔品牌“豚豚慧赔”,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积极拓展健康服务新内涵,与上海体育学院共同打造青少年健康促进中心,上半年上海体验馆已正式揭幕,未来将围绕儿童和青少年各类身心健康问题,打造评测、干预、保障的一揽子解决方案和健康促进闭环。
财产保险业务
太保产险注紧抓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机遇,聚焦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科技保险等国家重点战略,全面推进体系化能力建设,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全面突破,保费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承保盈利保持良好水平。
注:本报告中均指太保产险单体,不含太平洋安信农险。
一、太保产险
(一)业务分析
2023年上半年,太保产险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37.03亿元,同比增长14.3%。承保综合成本率97.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承保综合赔付率70.4%,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随着出行的恢复,车险出险率同比有所增加,承保综合赔付率同比去年有所上升;承保综合费用率27.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1)机动车辆险
太保产险围绕“稳经营、强基石、求突破、促增长、抓生态、优客经”工作主线,在稳定基盘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向品质更优、结构更优、客经更优的综合体系化管理升级。2023年上半年,太保产险实现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07.65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车险同比增长65.1%;承保综合成本率98.0%,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其中承保综合赔付率70.8%,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费用率27.2%,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
(2)非机动车辆险
太保产险围绕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转换发展动能,加快创新步伐,强化能力建设,优化品质结构,2023年上半年,实现非车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9.38亿元,同比增长24.5%;承保综合成本率97.9%,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主要险种中,健康险、农业险、责任险等业务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承保综合成本率同比优化,业务品质持续向好。
健康险坚持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构建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发展并重的格局,深化业务领域佈局,创新产品供给,加强对长护保险、慢病保险、惠民保等细分领域的深度挖掘,加快中高端医疗等商业健康险的发展动能,同时加强品质管控,优化业务成本。2023年上半年,公司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32.93亿元,同比增长26.3%;承保综合成本率为101.2%,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
农业险牢记“服务三农”初心使命,发挥农业产品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先发优势,积极参与三大主粮作物、大豆、糖料蔗等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推进保险+期货、保险+信贷等创新性“农险+”业务发展,不断增强服务“三农”保险供给能力。2023年上半年,公司农业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24.34亿元,同比增速33.9%;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8.1%,同比持平。
责任险业务立足新发展格局,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治理等方向,在智慧交通、绿色环保、科技创新、网络安全、生命科学、民生救助等领域提供专业化、差异化、定制化保险产品。2023年上半年,公司责任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11.43亿元,同比增长35.1%;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9.4%,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企财险业务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业务稳定增长。2023年上半年,公司企财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7.06亿元,同比增长4.0%;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5.3%,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3)主要险种经营信息
2、前十大地区保费收入
太保产险前十大地区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668.96亿元,约占全司的64.5%,同比增长15.0%。
3、分渠道保费收入
2023年上半年,得益于对自有渠道业务的重视与发展,太保产险直销渠道保费占比33.3%,增量占比47.2%。
保险服务收入。2023年上半年保险服务收入893.20亿元,同比增长15.1%,主要因整体业务规模较快增长等影响。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服务收入499.24亿元,同比增长6.9%,非机动车辆保险服务收入393.96亿元,同比增长27.6%。
保险服务费用。2023年上半年保险服务费用855.83亿元,同比增长15.7%,主要因业务规模增长带来赔付、费用的增长。其中机动车辆保险服务费用482.45亿元,同比增长8.7%,非机动车辆保险服务费用373.38亿元,同比增长26.1%。
分出再保险合同净损益。2023年上半年分出再保险合同净损失0.84亿元,同比增加0.59亿元,主要受分出业务规模、分出业务结构以及相关业务赔付率影响。
承保财务损失及其他。2023年上半年承保财务损失及其他18.15亿元,同比增长22.4%,主要受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保险合同负债规模上升,导致负债的货币时间价值金额上升。总投资收益。2023年上半年总投资收益33.23亿元,同比下降4.5%,主要受2023年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影响。
综合上述原因,2023年上半年太保产险实现净利润40.41亿元,同比下降3.8%。
二、太平洋安信农险
2023年上半年,太平洋安信农险聚焦农险主业,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与科技创新,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2.46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农业险8.60亿元,同比增长12.0%。承保综合成本率98.0%,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9.3%。
三、太保香港
公司主要通过全资拥有的太保香港开展境外财产险业务。截至2023年6月30日,太保香港总资产17.04亿元,净资产3.73亿元,上半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51亿元,承保综合成本率90.7%,净利润0.17亿元。
资产管理业务
公司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稳健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完善可持续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强化专业化投资能力。在战略资产配置的牵引下灵活进行战术资产配置,充分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对权益类资产进行积极主动管理,在严控信用风险的前提下,持续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实现了稳健的投资业绩。同时,集团管理资产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资产管理业务的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
一、集团管理资产
截至2023年6月末,集团管理资产达28,369.2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其中集团投资资产21,186.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3%;第三方管理资产7,182.6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2023年上半年第三方管理费收入为11.32亿元,同比增长2.4%。
二、集团投资资产
202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减税降费政策有助于经济运行好转、社会预期改善、风险隐患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权益资产方面,估值偏低、成长型的行业,以及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产业面临较好发展空间。固定收益方面,把握利率反弹的配置机会,有助于发现适合保险资金特性的新型固收投资机会。
公司基于对宏观环境长期趋势的展望,坚持精细化的“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一方面,持续加强长期利率债的配置,以延展固定收益资产久期;另一方面,适当增加权益类资产以及未上市股权等另类投资的配置,以提高长期投资回报;同时,持续降低信用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管控好信用风险。公司在战略资产配置的牵引下,进行战术资产配置,主动应对权益市场波动和利率中枢趋势下行带来的挑战,保持投资收益长期超越负债成本。公司关注价值增长,持续加强投资管理专业化能力建设,完善规范化、标准化投管体系;全面夯实资本及投资管理基础,提升资本配置能力,强化资本约束;进一步完善信用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探索ESG投资,将ESG投资理念与体系融入资产端价值链,全面构建基础框架,包括搭建内外部数据库,优化投资决策体系,建立负责任投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绿色投资标准,开展投资资产碳核算工作。
从投资集中度来看,公司投资持仓行业分佈主要集中在金融业、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权益类资产投资品种充分分散;固定收益资产投资的偿债主体综合实力普遍较强,除政府债外,主要交易对手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企业。
(一)集团合併投资组合
1、按投资对象分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债券投资占投资资产的48.3%,较年初上升5.3个百分点;其中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占投资资产的33.8%。固定收益类资产久期为8.9年,较年初增加0.6年。在企业债及非政策性银行金融债中,债项或其发行人的评级达到AA级及以上的占比达99.3%,其中,AAA级占比达95.2%。公司拥有专业的信用风险管理团队和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债券投资的信用风险进行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管理。公司持续优化集团一体化的信评管理体系,依托内部信用评级体系评估拟投资债券的主体和债项的信用等级、识别信用风险,并结合宏观市场环境和外部信用评级等因素,在全面、综合判断的基础上进行投资决策,并对存量债券的信用风险采取定期跟踪与不定期跟踪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视,按照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流程主动管控信用风险。公司信用债持仓行业分佈广泛,风险分散效应良好;公司高度重视信用风险管理,严格控制房地产等行业的风险敞口,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精选投资标的;总体来看,公司持仓的偿债主体综合实力普遍较强,信用风险管控情况良好。
公司股权类金融资产占投资资产的14.5%,较年初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股票和权益型基金占投资资产的11.1%,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公司严格遵循有纪律的战术资产配置,强化投研一体化能力建设,充分考虑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对权益类资产进行灵活主动管理,有效运用资产会计分类,强化股息价值核心策略,取得了稳健的投资收益。公司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投资规模为4,088.92亿元,占投资资产的19.3%。公司的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投资,在全面符合监管机构要求和内部风控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险机构稳健经营的特点,严格筛选偿债主体和融资项目。从行业分佈看,融资项目分散于基础设施、不动产、交通运输、非银金融等行业,主要分佈于北京、四川、湖北、山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
总体看,公司目前所投资的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整体信用风险管控良好。具有外部信用评级的非公开市场融资工具占99.5%,其中AAA级占比达97.4%,AA+级及以上占比达99.6%。高等级免增信的主体融资占58.4%,其他项目都有担保或抵、质押等增信措施,信用风险总体可控。
2、按会计核算方法分
新会计准则下,公司投资资产主要分佈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其他三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占比较年初上升0.4个百分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占比较年初上升2.4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这两类资产下的债券投资占比均有所上升;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占比较年初降低0.4个百分点,主要是该类资产下的债权投资计划占比有所下降;长期股权投资占比较年初降低0.1个百分点,主要是结构化主体资产占比略有下降;其他资产占比较年初降低2.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该类资产下定期存款占比较年初有所下降。
(二)集团合併投资收益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投资收益384.32亿元,同比增长2.7%,主要原因是股息和分红收入的增长;净投资收益率2.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总投资收益382.49亿元,同比增长4.1%,主要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增长;总投资收益率2.0%,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综合投资收益率2.1%,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当期计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类资产的变动影响的增长。
三、第三方管理资产
集团第三方管理资产7,182.69亿元,其中,太保资产管理规模2,689.57亿元,占比37.4%;长江养老管理规模3,638.90亿元,占比50.7%。
(一)太保资产
2023年上半年,太保资产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着力提升投资能力,注重防控各类风险,稳妥推进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截至2023年6月30日,太保资产管理的第三方资产规模为2,689.5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3%。
上半年,市场基准利率下行,“优质资产荒”局面持续,太保资产主动调整策略,审慎开展另类投资业务,注重把控业务品质,严控信用风险。截至6月末,太保资产管理的存量债权投资计划资产金额超过1,700亿元。
在组合类资产管理产品方面,太保资产完善产品体系,做优做实核心策略产品,强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太保资产的权益类股息价值投资策略,在上半年的市场波动中经受检验,得到稳健型客户的认可,偏权益类投资的产品规模实现了一定幅度的增长。太保资产加强对市场趋势的研判,继续推广目标收益和“固收+”策略产品,满足银行和保险公司等机构客户的资金配置需求。截至6月末,第三方组合类资产管理产品与外部委托资产规模合计2,263.3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
(二)长江养老
2023年上半年,长江养老积极服务国家养老战略,努力打造以养老金融服务为核心、备受社会尊重的一流养老金融专业机构。截至2023年6月30日,长江养老第三方受托管理资产规模3,814.8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第三方投资管理资产规模3,638.9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
长江养老持续深耕养老金市场,稳步扩大管理规模和专业影响力。在年金管理方面,以稳健业绩与优质服务为抓手,推进企业年金稳步增长,促进职业年金获配资金显着增加,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管理规模合计接近6,000亿元。根据人社部一季度数据,公司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含权组合业绩位居22家管理人的第2位,单一计划固收组合业绩位居第7位。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方面,信用债组合存量管理规模、新增委托管理规模、累计收益率等继续保持同类组合管理人前列,并且新增中选一个固收组合。公司聚焦持续提升投研核心能力,优化投决会决策体系,持续推进主动量化策略的开发运用和数字化投研系统建设,将ESG因子纳入投资决策体系,不断完善ESG投资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