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半年,惠生工程秉持「创新引领、聚焦主业、全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快速灵活的机制优势,以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态度砥砺前行,沉着应对市场变化及疫情影响。回顾期内,本公司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加大精细化管理,加强风险管控,提升数位化及模组化能力,巩固公司核心竞争力。面对新的挑战及机遇,本公司深耕能源化工工程领域,同时加快佈局新能源及新材料领域,为开拓新市场抢占先机。本公司不断提升经营及管理效益,为客户创造价值,致力于建设全球一流能源化工工程公司。
回顾期内,全球能源价格在地缘政治局势影响下突破新高,俄乌衝突持续发酵,西方国家加速与俄罗斯的能源脱钩,并对俄罗斯的天然气及石油输出实施制裁,加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增产能力不足以及全球范围内的上游资本开支有限,导致国际能源供应紧张,原油价格曾一度突破130美元╱桶大关,同时带动煤炭价格大幅上涨,进一步推动化工品价格突破十年高点。另一方面,在原材料价格上行至相对高位的情形下,局部地区疫情再度爆发,使化工终端产品缺少强劲的需求支撑,化工产品逐步处于价差收缩状态。
另一方面,中国固有能源资源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主导地位,发展煤化工符合国家资源禀赋,有利于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此外,中国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促进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技术以及工厂改造升级,同时鼓励加快氢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应用,以及推动可降解塑胶等新材料的行业发展,促进绿色煤化工和新能源优化组合,为工程服务市场带来新机遇。
2022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再度爆发,上海、北京、深圳等主要城市分别推行严格的防疫措施,包括实施一系列人员流动及旅游出行限制。在经济增速放缓及需求本疲软的情况下,疫情的衝击使经济复苏面临巨大的压力,叠加消费及出口动力不足,外部流动性恶化,对经济及部分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考验。疫情反复也对本公司的若干项目进度及市场开发活动造成阻碍,导致本集团所获的收益及新签订项目数量减少。
回顾期内,本集团录得收益约人民币2,211.0百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人民币2,553.0百万元),同比减少13.4%;毛利约为人民币-12.5百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约人民币249.4百万元),同比减少105.0%;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人民币255.6百万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人民币90.8百万元)。2022年上半年,本集团获得新合同总值约人民币1,341.5百万元(已扣除估计增值税),同比减少65.4%。截至2022年6月30日,本集团未完成合同总值约为人民币20,200,6百万元(已扣除估计增值税),较于2021年12月31日未完成合同总值减少20.9%。
于2012年,本集团与客户就位于美洲地区的炼油厂深度转化项目环保单元、辅助单元与常压蒸馏单元签署EPC合同。于2022年,本集团与合同对手方签署终止协议,同意终止该EPC项目。相关合同额约人民币4,720.6百万元已从当前未完成合同金额剔除。
聚焦主业,巩固能源及化工市场
回顾期内,惠生工程继续巩固核心业务市场,在乙烯、裂解炉、丙烷脱氢(PDH)、煤气化、甲醇制烯烃(MTO)、合成氨及三聚氰胺等传统拳头产品保持领先地位。同时,惠生工程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加强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加快开拓新市场,在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ODHE)、可降解塑胶(PG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环己烷(MCH)、氢能、绿色煤化工、丁二烯工艺技术及催化剂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本公司国内外多个项目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保证项目实施,主要项目取得进展如下:
山东劲海化工100万吨╱年轻烃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已进入中交、试车阶段,总体进度完成92.4%。中控室、变电所、空压站、迴圈水场等公用工程设施陆续投用,主装置安装工作已完成,目前进行管道试压和仪表回路调试,同时配合业主进行系统吹扫、气密等工作。
福建申远二期合成氨制氢项目:2022年4月28日项目实现中交,2022年6月底投产成功,打通全流程,顺利产出合格氢气与液氨产品。
山东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PDH装置:完成项目安装工作,正进行管道试压及吹扫、仪表调试等工作,计画2022年10月31日具备开车条件。
阳煤齐鲁一化合成气项目:详细设计完成,设备到货50%,管材、阀门到货65%,工艺装置土建施工完成,钢结构主体安装完成,大件设备吊装完成,其他土建、安装工作正在进行中,项目总体进度完成62%。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新增气化炉项目:详细设计完成,土建工程基本完成,渣水框架钢结构安装完成,气化钢结构模组预制完成70%,设备、工艺管道、电气、仪表等正在安装过程中,项目总体进度完成68%。
河南神马平煤氢氨项目:设计90%模型完成,设计进度完成78%,施工图纸陆续发佈;采购完成38%,长週期设备下半年陆续到场;施工完成16%,桩基工程完成,土建处于全面施工阶段,安装单位准备进场;项目总体进度完成30%。
中东DPCU项目:项目总体进度完成21.5%,第一批施工图(管廊基础、操作工休息室)已发业主审批,60%模型已完成80%,设备采购完成72%,模组制造及土建分包合同签订,土建施工单位已动迁至现场;预计项目机械竣工时间为2024年10月。
泰国天然气制氢项目:详细设计60%模型审查完成,90%模型建模中;工艺设备订货基本完成,电仪及散材陆续订货;现场桩基施工进行中;项目总体进度完成32%;项目计画2024年1月投入运行。
新浦化学项目:VCM装置土建进入尾声、安装进入高峰阶段,各专业全面展开,预计安装工作在2022年9月底基本结束;PS装置土建处于高峰阶段,与VCM开车有关的空分单元和PVC外管部分安装全面展开,预计2022年9月底中交;项目总进度完成51%。
项目管理能力持续提升
回顾期内,惠生工程继续围绕创新引领(技术+工程)、聚焦主业(化工+能源)、全球发展(国内+国外)的战略目标,强化项目前期策划,通过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特别是海外工程项目,加强合同管理与风险控制、优化管理体系和流程,加强与业主的沟通协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提高公司职能部门对项目支持与管理力度,对各种风险提前预警及管控,保障项目按期达成各项目标。
QHSE管理成绩斐然
回顾期内,本公司不断强化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QHSE」)管理,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坚持防疫与生产两不误,针对国内外不同的状况,制定不同的防疫策略,并落实各项防疫举措。不断强化全员QHSE理念,推进项目QHSE管理模组升级,推动供应商、施工分包商及战略合作伙伴共建管理体系;提高对各区域疫情、极端气候条件下等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能力。不断推进项目QHSE标准化、推动样板工程╱特殊过程的实施力度,展现惠生工程QHSE品牌形象。
2022年惠生工程QHSE管理平稳有序,上半年共实现国内外项目1,160万安全人工时,包括山东劲海化工项目累计实现1,100万安全人工时,STC 项目累计实现800万安全人工时等。编制发佈《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规范施工分包合同HSE费用投入,明确支付方式、使用要求,做到专款专用;对公司承接的首次、大型、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加大了审核力度。推进资讯化提升,推出智惠QHSE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QHSE管理效率。惠生工程将为客户交付精品工程为己任,凭藉卓越的品质安全管理,本公司项目屡获客户认可。
全球发展,全力开拓国内及国际两个市场
随着疫情逐步受控和国际经济的稳步复苏,能源需求逐渐提升,油气产品及化工品需求持续扩大,国内能源及化工投资不断回暖。惠生工程坚持「全球发展」战略,实施「国内+国外」的全球化战略。回顾期内,新签合同总额为人民币13亿元。
在国内市场,惠生工程聚焦主业,强化核心产品,锁定重点客户商机,提升订单品质。回顾期内,本公司持续发挥石油化工、煤化工核心产品的竞争优势,获得万华二期乙烯、河南晋控天庆三聚氰胺等多个拳头产品设计项目。同时,惠生工程也不断培育新的拳头产品,尤其是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回顾期内,签订内蒙古荣信PGA总承包合同,启动青岛三力MMA项目总承包执行。在拓展新客户的同时,加强与万华化学、东明石化、山东滨华、诚志、华谊等长期优质客户密切合作,积极开发二次商机。
外资客户在华投资项目也是惠生工程的重点关注目标。回顾期内,本公司重点跟踪并积极参与BASF、SABIC、SK、COVESTRO等跨国企业在国内的投资项目机会,并已获的得COVESTRO新上项目总体设计工作。
在海外市场,惠生工程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与众多国际工程公司及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係,并通过发挥自身的模组化设计及制造优势,具备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客户提供优质及差异化服务的经验与能力。
中东地区是惠生工程的重点市场,本公司已深耕逾十年,建立了深厚的业务发展基础。回顾期内,惠生工程与TR联合体签署了卡特尔能源硫磺处理装置工程、采购和建设(「EPC」)总承包合同。同时,公司在卡达、沙特等地区也有多个商机在紧密跟踪并已进入报价阶段。
除中东等传统化工市场外,公司积极佈局新兴市场,紧密跟踪俄罗斯、东南亚、北美、非洲等区域的石油化工、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以期获得增量市场空间。
回顾期内,惠生工程获得俄罗斯SIBUR PDH项目详细工程设计前期工作任务,持续推进该项目的深化执行。同时,惠生工程持续关注美国甲醇项目机会和模组化项目机会,并保持密切跟进。本公司将通过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为后续总承包项目奠定基础。
创新引领提升技术及工程能力
加强自主研发及战略合作,加速佈局新能源业务
积极顺应国家「双碳」发展战略和行业趋势,持续锚定新能源作为公司战略新业务领域,在氢能全产业链、工业尾气碳捕集、CO2化学固碳、生物质燃料等领域提速推进技术开发、业态研究和业务佈局,积极拓展包括化学储运氢、氢气液化、绿氢╱蓝氢结合传统能化、CO2加氢合成醇╱油品、废弃油脂合成燃料等双碳业务新机会,为公司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强化外部技术资源的整合,回顾期内,与汉兴能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在工业气体CCUS、化学储能、绿氢等领域实现优势互补,携手赋能行业客户,提供面向行业「双碳」战略痛点的工业尾气高值利用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与国内领先的碳捕集和提纯技术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定,共同致力于海外二氧化碳捕集提纯领域的技术许可和工程项目实施。
回顾期内,与专注于航天液体动力的研究机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下属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建紧密合作机制,聚焦绿氢液化与储运技术,围绕氢能技术的研发、工程实施和重大装备制造开展研究与应用,并于2022年上半年以某液氢项目为切入点启动了全面合作试点。
此外,依托数个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乙醇╱航油、废弃油脂制航油等前期工程项目,惠生工程有望在二氧化碳化学利用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一步夯实技术储备、不断打造技术和市场核心竞争优势,将不断推进公司在「双碳」战略实施路径上的业绩贡献与增长。
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成果显着
新材料、可降解塑胶等新工艺及新技术开发利用是行业发展趋势,也是惠生工程制定的重点发展方向。经过长期研发投入和技术累积,惠生工程于回顾期内取得多项关键技术重大突破。
本公司参与开发并EPC总承包的乙烯法MMA绿色新工艺首次工程化项目— — 盘锦三力5万吨╱年MMA项目已进入现场实施阶段。该项目为国内首套乙烯路线的MMA工业化生产装置,采用领先的烯烃氢甲醯化技术和甲基丙烯醛一步氧化酯化新技术,具有完全国产化智慧财产权,通过创新、绿色和可持续的技术解决方案,可有效解决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丙酮氰醇法MMA生产路线的高污染、高能耗等问题。另外,在可降解塑胶创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方面,惠生工程持续推进聚乙醇酸(PGA)的产业化,于2022年5月1日和内蒙古荣信化工有限公司签署了聚乙醇酸(PGA)新技术合作协定及中试研究项目建设总承包合同。目前设计已经完成60%三维模型设计,主要设备的采购工作已经完成,中试装置已经开工建设。本公司将自主创新技术作为切入点,在中试装置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新技术的工程放大和产业化,于2022年3月25日和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10万吨╱年聚乙醇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今年上半年完成的江苏晋控装备新恒盛化工有限公司煤基高性能新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含20万吨聚乙醇酸装置)也通过了新沂化工产业集聚区的审查。此外,惠生工程在其他可降解材料领域积极开拓新的工程市场,2022年3月7日,与南京诚志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签署20万吨╱年丁二烯生产BDO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合同,标誌着惠生工程在该领域又实现了一项新突破。
回顾期内,本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研发的乙烷催化氧化脱氢制乙烯(ODHE)新技术已进入商业化推广阶段,与国内多家企业达成技术示范及应用意向。该技术对乙烯生产具突破性的意义,契合全球范围内烯烃原料轻质化的趋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公司致力于推广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催化剂和成套工艺技术,并鉴于已采用惠生工程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催化剂和成套工艺技术的商业装置运营效果凸显,技术水准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已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准,至今已有16家国内外企业与惠生工程进行深入交流,使得本公司技术商业应用极具前景。同时,本公司致力于丁二烯技术的优化升级换代,本年度正在开展新一代节能型丁烯氧化脱氢催化剂和反应技术开发,节能环保的丁二烯抽提技术开发,以及重质烃加氢提质技术开发,可更好的维持本公司丁二烯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和竞争力,另一方面本公司丁二烯事业部也在开展技术合作,涉及乙烯法醋酸乙烯和1,4—丁二醇等领域,有望形成新的技术亮点。本公司正在打造的丁二烯和新材料技术领域,将极大提升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回顾期内,惠生工程获得新增授权专利9项、申请新增专利3项,持续夯实智慧财产权及技术储备。此外,本公司负责建设的「上海市绿色化工与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了上海市组织的评估,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二氧化碳利用、可降解材料、废塑胶回收利用、高端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开发、技术合作,以及此类新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推动行业的绿色高品质发展。另一方面,惠生工程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的设计、执行及管理标准,获行业广泛认可,本公司项目屡获殊荣,获省部级行业级奖项有:「大型乙烯裂解炉模组化建造技术研究及应用」获评2022年中国安装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万华化学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100万吨╱年乙烯装置获评2022年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奖一等奖,南京诚志永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60万吨╱年MTO项目甲醇制烯烃装置获评2022年省部级优秀勘察设计奖二等奖等。
深化数字化应用、加快智慧化进程
2022年是公司数字化快速推进的关键年。以数字化、智慧化达到行业先进水平为目标,全面对标国内外同业,充分调研国内外业主对数字化智慧化需求,以业务数据治理、提升品质与效率、降本增效为抓手,系统梳理业务需求,通过系统选型、配置开发和上线应用,全面推进整体数位化智慧化水平。
回顾期内,完成了项目管理系统整体架构和EPC主数据梳理;项目管理平台一期预算、进度集成、WBS/CBS/EBS已上线;文控协同平台一期设计管理功能已上线,二期与项目管理、数位化交付、人工时集成开发需求已确定,计画年内开发完成;综合材料管理系统优化开发完成80%;数位化施工过程管理系统部署中。专业技术标准沉淀至系统的辅助设计系统不断开发中。
加强模组化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模组化交付是惠生工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有效推动本公司对开拓市场,尤其对开拓海外市场和国内外资项目至关重要。回顾期内,本公司加快模组化设计能力建设,提高项目执行品质和效率,为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模组化优化方案,最大化地体现模组化的优势及价值。
回顾期内,本公司加快发展三代模组技术,通过工艺系统集成,优化更新工艺包佈置;标准化模组的运用,降低项目成本;数位化和模组化相结合,最大化缩短设计週期,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同时,惠生工程进一步把模组化交付推广至海外执行项目,在美国AP合成氨项目,通过模组化为业主带来成本优势;在巨化阿布达比氟化和氯碱化工装置模组项目,通过模组化助力「一带一路」企业顺利走向世界。沙特AramcoDPCU项目,因施工现场条件苛刻,通过模组化的解决方案,解决了各种资源组织困难、现场施工作业工效低等问题。三个工艺模组化项目的执行,进一步使本公司工艺模组设计能力得到提升,并开始打造加工及运输供应商生态,为今后进一步减少成本,成为行业标杆打下良好的基础。
持续引进新型人才,优化组织架构及机制
2022上半年,惠生工程坚持以技术和设计为核心的人才策略,人才引进优中选优,引进6名学术带头人和工艺专家,着重在流化床、减油增化、全厂设计以及PP/PE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核心产品线技术力量。
本年度新入职应届本科、硕士和博士生40人;同时根据业务与环境的快速变化,公司推动人才结构性优化,基于项目进展采用灵活聘用制模式,引入更多具备国际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进一步发挥公司灵活的平台和机制优势。于2022年6月30日,公司员工总数为1300人,数目稳中有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