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悦达,司普奇拜单抗(CM310()IL-4Rα抗体)
司普奇拜单抗(CM310),为《上市规则》第十八A章所界定的我们的核心产品,是一种针对白介素4受体α亚基(IL-4Rα)的高效、人源化抗体。其为首个国产且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申请批准的IL-4Rα抗体。通过靶向IL-4Rα,司普奇拜单抗(CM310)可双重阻断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3(IL-13)的信号传导。IL-4及IL-13为引发II型炎症的两种关键细胞因子。
截至本公告日期,司普奇拜单抗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及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上市申请皆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于报告期内,司普奇拜单抗销售的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3百万元,扣除分销商折扣及降价补贴后,销售净额约为人民币36百万元。此外,司普奇拜单抗亦有望治疗多种成人、青少年及儿童II型免疫性疾病,包括且不限于过敏性鼻炎、结节性痒疹、中重度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该产品已在多项临床研究中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及令人鼓舞的功效。
2024年6月,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III期临床试验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数据在2024年欧洲过敏及临床免疫学会(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EAACI)年会上以口头报告形式发佈。该项临床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司普奇拜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受试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观察药代动力学特徵、PD效应和免疫原性。共500例中重度AD成人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至300mg司普奇拜单抗组(首剂:600mg)或安慰剂组,每两周给药一次,治疗16周(双盲治疗期)。随后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00mg司普奇拜单抗治疗(安慰剂转司普奇拜单抗首剂:600mg),每两周给药一次,治疗36周(维持治疗期)。维持治疗期内允许合併使用治疗AD的外用药物。
本试验的双主要终点是第16周时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较基线改善至少75% (EASI-75)及研究者整体评分法(IGA)评分达到0分或1分且较基线下降≥2分的达标率,其他疗效指标包含EASI评分、IGA评分、峰值瘙痒数字评估量表(PP-NRS)等。共476例受试者进入维持治疗期,每组各238例。第52周时,司普奇拜单抗组和安慰剂转司普奇拜单抗组的EASI-75达标率分别为92.5%和88.7%;EASI-90应答率分别为77.1%和65.6%;IGA评分为0或1分且较基线下降≥2分的达标率分别为67.3%和64.2%;每日PP-NRS评分周平均值较基线降低≥4分的达标率分别为67.3%和60.5%。司普奇拜单抗长期治疗可持续改善中重度AD受试者的皮炎症状和患者生活质量。维持期仅1例(0.9%)受试者出现复发。安全性方面,司普奇拜单抗给药长达52周后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与16周观察到的安全性一致,无新增安全性信号。基于该III期临床数据结果,2024年9月,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2024年10月,该III期临床研究52周疗效与安全性数据全文发表于国际过敏与免疫学领域顶级期刊《Allergy》。
我们于2024年推进并完成了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III期临床研究的52周治疗及安全性随访。研究结果显示,本项III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果积极。相较安慰剂,司普奇拜单抗治疗24周后能显著缩小鼻息肉(鼻息肉评分(NPS)较基线改善2.3)、缓解鼻塞(鼻塞评分(NCS)较基线改善0.7),具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值均<0.0001)。同时有效减轻鼻窦炎症、恢复嗅觉、改善鼻部综合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2024年6月,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2024年12月,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我们于2024年完成了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SAR)的III期临床研究的数据揭盲及统计分析,临床数据达到主要终点。该临床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III期研究,主要用于确证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对鼻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治疗方法控制不佳的成人SAR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III期临床研究在花粉季共纳入了108例受试者,以研究中心为分层因素,按1:1的随机比例分别接受司普奇拜单抗600mg(首剂)+ 300mg或安慰剂治疗,每2周一次,共治疗2次,安全期观察8周,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治疗2周每日回顾性鼻部症状总分(rTNSS)较基线平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在花粉季,与标准治疗组(鼻喷激素+抗组胺药)相比,接受司普奇拜单抗治疗2周后,患者的典型鼻部过敏症状(流鼻涕、鼻塞、鼻痒、打喷嚏)得到有效控制。组间差值的LSMean为-1.3,其95% CI也为-1.3,具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8),该差值远高于最小临床重要差值(MCID)0.23,展现出显著的临床获益。与此同时,司普奇拜单抗还能有效缓解眼部过敏症状(眼睛发痒╱灼热、眼睛流泪╱流水、眼睛发红),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2024年4月,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2025年2月,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我们于2024年2月,启动了一项评价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在青少年中重度特应性皮炎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截至报告期末,我们已经完成该临床研究的患者入组工作。此外,我们于2024年5月,启动了一项评价司普奇拜单抗注射液用于结节性痒疹受试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临床研究。截至本公告日期,我们正在进行该临床研究的患者入组工作。
于2021年3月,津曼特生物(石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获授予在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独家开发和商业化CM310的特许权,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于2024年11月,考虑到扩大授予津曼特生物用于开发和商业化CM326的特许权使用领域,集团与津曼特生物同意终止授予津曼特生物的CM310特许权。
CMG901/AZD0901(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
CMG901(AZD0901)是靶向Claudin 18.2的抗体偶联药物,含Claudin 18.2特异性抗体、可裂解连接子及毒性载荷一甲基澳瑞他汀E (MMAE),其为首个在中国及美国均取得临床试验申请批准的Claudin 18.2抗体偶联药物。此前,CMG901(AZD0901)已就治疗复发╱难治性胃癌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获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及孤儿药资格,并获药审中心授予突破性治疗药物认定,用于治疗经一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的Claudin 18.2阳性晚期胃癌。
AstraZeneca AB 「( AZ」)于2023年2月获授CMG901(AZD0901)的研究、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独家全球许可。截至本公告日期,AZ已就CMG901(AZD0901)治疗晚期实体瘤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适应症含括胃癌、胰腺癌及胆道癌。
2024年6月,CMG901(AZD0901)治疗晚期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I期临床研究数据在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以口头报告形式发佈。2025年1月6日,该临床I期数据在国际权威肿瘤学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上发表。研究结果显示,截至2024年2月24日,2.2mg/kg、2.6mg/kg、3.0mg/kg CMG901(AZD0901)三个剂量组共纳入113例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分别为44、50、19例)。受试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2线,74%的受试者既往接受过抗PD-1/PD-L1治疗。89例可评估的Claudin 18.2高表达(定义为≥20%肿瘤细胞中Claudin 18.2染色强度≥2+)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受试者在三个剂量组的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为35%,2.2mg/kg剂量组确认的ORR为48%。所有93例Claudin 18.2高表达胃癌╱胃食管结合部腺癌受试者的中位无进展期(mPFS)为4.8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1.8个月。安全性方面,与药物相关的≥3级治疗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5%,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8%的受试者因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停止用药。总体而言,CMG901用于晚期胃癌表现出了优异的疗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CM313(CD38抗体)
CM313是靶向CD38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可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毒性作用(ADC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CDC)和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以及在Fc交联条件下引起靶细胞凋亡。我们认为CM313有望成为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创新型治疗选择,也有望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带来新的突破。我们于2024年启动并推进了一项评价CM313(皮下制剂)注射液单药及联合其他抗肿瘤治疗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初步疗效的多中心、开放的I/II期临床研究。
此外,鉴于观测到CM313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对浆细胞有优异的清除效果,我们认为CM313有望成为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型治疗选择。我们于2024年7月完成了一项评价CM313注射液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免疫原性及初步疗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多次给药的Ib/IIa期临床研究,并计划于2025年上半年启动II期临床研究。
2024年6月,题为A Novel Anti-CD38 Monoclonal Antibody for Treating Immune Thrombocytopenia的研究论文在《新英格兰医学杂誌》上发表。这是一项研究者发起的、单臂、开放、探索性临床研究,旨在评估CM313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安全性和初步有效性。该研究共入组22例患者,除1例患者首次给药后脱落,其余21例患者均完成了8次给药和16周的随访。在疗效上,95.5%的患者(21/22)在首次接受CM313给药后8周内达到血小板计数≥50× 109/L,血小板计数持续≥50× 109/L的中位累积时间为23周(四分位距:17-24),至首次血小板计数≥50× 109/L的中位时间为1周(范围:1-3),至首次血小板计数≥30× 109/L且较基线增加≥2倍的中位时间为1周,持久血小板响应率(定义为在最后8次血小板计数中观察到6次或6次以上血小板计数≥50× 109/L)为63.6%(14/22)。21例患者在整个研究期间达到总体缓解(完全或部分缓解),其中20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基线时,68.2%患者(15/22)报告出现出血症状。在第8周,出现出血症状的患者比例降至4.8%(1/21)。大多数患者因CM313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或安全水平而停用伴随治疗药物。
我们于2024年启动并推进了一项评价CM313(皮下制剂(SC))注射液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免疫原性及初步疗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已于2024年11月完成入组及给药。截至本公告日期,该项研究正在进行患者入组工作。此外,我们于2025年初启动了一项评价CM313(SC)注射液在IgA肾病受试者中的安全性、有效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研究,截至本公告日期,该项研究正在进行患者入组的准备工作。
2025年1月,成都康诺亚与Timberlyne Therapeutics, Inc(.「Timberlyne」)订立独家对外许可协议。许可协议授予Timberlyne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生产及商业化CM313的独家权利。在许可协议的条款及条件规限下,Timberlyne获授CM313在许可地区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独家许可。作为回报,本集团将收取30百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并获得Timberlyne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在达成若干销售及开发里程碑后,本集团亦可收取最多337.5百万美元的额外付款。本集团亦有权从目标公司收取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Timberlyne是一家于2024年6月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的有限公司。在订立许可协议的同时,Timberlyne已订立一份融资协议,金额为180百万美元,据此将根据条款及条件完成股权融资。上述交易完成后,本集团成为Timberlyne的最大股东,拥有其25.79%的股权。Timberlyne的其他主要股东为Bain Capital及Venrock Healthcare Capital,两者均为机构投资者及独立于本公司及其关连人士的第三方。
CM512(TSLP x IL-13双特异性抗体)
CM512是一种重组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和抗白介素-13(IL-13)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TSLP和IL-13。作用机制和体外药效学研究表明,CM512高亲和力结合TSLP和IL-13,阻断TSLP与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受体(TSLPR)结合及IL-13/IL-13Rα1复合物与IL-4Rα受体结合,协同抑制由TSLP和IL-13诱导的下游信号通路和效应细胞活化。体内药效试验显示,CM512可以有效抑制过敏性炎症反应。此外,CM512还具有低免疫原性和长半衰期的特点,有望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依从性。
截至本公告日期,我们已启动了一项评价CM512在健康受试者和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免疫原性的随机、双盲、单次╱多次剂量递增、安慰剂对照的I期临床研究,首例受试者已于2024年9月完成入组。
2024年7月,成都康诺亚与Belenos Biosciences, Inc.(「Belenos」)订立许可协议。许可协议授予Belenos在全球(不包括大中华地区)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本集团候选药物CM512及CM536的独家权利。作为对价,成都康诺亚将收取15百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一桥香港将收取Belenos约30.01%的股权。在达成若干开发、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成都康诺亚亦可收取最多170百万美元的额外付款。于CM512及CM536首次商业销售后开始的指定时间段内,成都康诺亚亦有权从Belenos收取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除另有协议外,Belenos将负责承担CM512及CM536在许可地区的所有开发、监管及商业化活动的成本。就许可协议而言,Belenos与成都康诺亚将订立供应协议,据此,Belenos将有权向成都康诺亚或其合同生产商采购所需数量的CM512及CM536以便进行该等临床试验。截至本公告日期,Belenos即将开展一项评价CM512治疗哮喘的临床I期试验。
CM336(BCMA x CD3双特异性抗体)
CM336是一种BCMA x CD3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识别并特异性结合靶细胞表面的BCMA和T细胞表面CD3受体,将免疫T细胞招募至靶细胞周围,诱导T细胞介导的细胞杀伤(TDCC)作用杀伤靶细胞。2024年我们持续推进了一项评价CM336注射液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多中心、开放性的I/II期临床研究。截至本公告日期,该产品正处于I/II期临床研究的剂量扩展阶段。
2024年11月,成都康诺亚与Platina Medicines Ltd(「PML」)订立独家许可协议。许可协议授予PML在全球(不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生产及商业化CM336的独家权利。作为回报,本集团将收取1,600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同时收取Ouro Medicines, LLC(「Ouro Medicines」)的少数股权作为对价的一部分。Ouro Medicines为PML的母公司,持有PML的全部股权。在达成若干临床、监管及商业里程碑后,本集团亦可收取最多6.1亿美元的额外付款且亦有权从PML收取CM336及相关产品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本集团有责任提供协助以促进技术及知识转让。除另有协议外,PML将负责承担与CM336在许可地区开发有关活动的所有费用。就许可协议而言,PML与本集团将订立临床供应协议,据此,PML将向本集团采购CM336药品的临床供应。
2024年12月,我们于第66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上以墙报形式公佈了CM336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I/II期临床研究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10月30日,该研究共入组68例受试者(剂量递增阶段25例,剂量扩展阶段43例)。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过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CD38单克隆抗体治疗,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4线。安全性评估显示,CM336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剂量成功递增至160mg,且尚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徵(CRS)、淋巴细胞计数降低和贫血。大多数CRS事件为1级事件,仅7%(5/68)受试者发生2级CRS事件,未发生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徵。剂量递增阶段中位随访时间12.1个月,52%(12/23)的受试者达到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或完全缓解(CR)。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3/20/80mg和3/20/80/160mg剂量组(包括剂量递增和扩展阶段),整体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67%(16/24)和76%(19/25),尚有部分患者未达到最佳疗效缓解。在19例微小残留病灶(MRD)可评估的受试者中,MRD阴性率为95%(18/19),达到MRD阴性的中位时间为2.1个月。CM336总体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受试者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
此外,基于在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中观察到的临床效果,我们认为CM336可通过清除分泌致病抗体的浆细胞,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潜在的新型治疗选择。
CM383(Aβ原纤维抗体)
CM383是一种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脑内过量的β-淀粉样蛋白(Aβ)会引发阿尔茨海默病。此外,Aβ原纤维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疾病进展相关且被认为更具毒性。CM383有选择性地结合可溶性Aβ原纤维和斑块。一方面,CM383减少了Aβ沉积,另一方面,CM383加速了Aβ斑块的清除。
临床前研究显示,CM383的安全性良好。截至本公告日期,在健康受试者中,CM383单次剂量递增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免疫原性的Ia期临床研究已于2024年底完成了全部受试者的访视出组;评价CM383在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多次剂量递增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及免疫原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b期临床研究已于2024年11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CM518D1(CDH17ADC)
CM518D1是一种基于抗体偶联药物(ADC)发现平台自主研发的创新型ADC药物,由全新序列的重组人源化抗钙黏蛋白17(CDH17)单克隆抗体和新型连接子-药物偶联而形成,拟静脉输注给药用于无标准治疗或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CDH17在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高表达。
CM518D1通过靶向CDH17实现肿瘤细胞的杀伤,具有抑瘤效果好,安全窗口大等潜在优势。
我们已向国家药监局递交临床试验申请,并计划开展一项评价CM518D1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多中心、开放性I/II期临床试验。
CM326(TSLP抗体)
CM326是针对抗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TSLP作为一种上皮源性细胞因子,在多种炎症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CM326可以有效抑制TSLP诱导的免疫细胞增殖和炎性因子释放,有望成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重度哮喘及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新选择。
我们于2024年3月完成了一项评价CM326注射液多次皮下给药在慢性鼻窦炎伴有鼻息肉(CRSwNP)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免疫原性及初步疗效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的Ib/IIa期临床研究,本研究初步验证了CM326在CRSwNP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此后,我们于2024年5月启动了一项评价CM326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II期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最优剂量。
于2021年11月津曼特生物(石药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获授予在中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独家开发和商业化CM326的特许权,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哮喘、COPD等呼吸系统疾病。于2024年11月,考虑到终止授予津曼特生物的CM310特许权,集团同意扩大向津曼特生物授权的许可范围(包括扩大领域至所有适应症、授予生产的许可等)。CM326特许权的其他主要条款(如里程碑付款和地域限制)维持不变。截至本公告日期,由石药集团主导开展的一项治疗中重度哮喘的II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所有受试者的入组,目前正在进行随访工作。
CM355/ICP-B02(CD20x CD3双特异性抗体)
CM355是我们与诺诚健华共同开发的一款CD20x CD3双特异性抗体。CM355通过与肿瘤细胞上的CD20和T细胞上的CD3结合,复位向并激活T细胞,从而通过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TDCC)消灭肿瘤细胞。该双特异性抗体在肿瘤学及非肿瘤学领域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潜力。
截至本公告日期,我们正在于中国进行一项I/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CM355在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初步抗肿瘤活性。静脉输液制剂(IV)的剂量递增已完成,皮下制剂(SC)正在评估中。IV制剂与SC制剂的初步数据均显示CM355对于滤泡性淋巴瘤(FL)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鉴于B细胞在多种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CM355可能在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取得更广泛的应用。
2025年1月,成都康诺亚、诺诚健华及北京天诺健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天诺健成」)与Prolium Biosciences, Inc.( 「Prolium」)就CM355的开发及商业化订立独家对外许可协议。根据许可协议条款,Prolium将拥有在全球非肿瘤适应症以及亚洲以外地区肿瘤适应症方面开发、注册、生产及商业化CM355的独家权利。Prolium是一家于2024年8月21日在美国特拉华州注册成立的公司,由RTW Investments创立并支持。根据许可协议,有关付款将由成都康诺亚及诺诚健华平均分摊。根据成都康诺亚及诺诚健华各自在天诺健成中拥有的50%权益,其将共同有权收取金额为17.5百万美元的首付款和近期付款、最高达502.5百万美元的额外付款,以及向Prolium收取销售净额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该等付款取决于若干商业、临床开发及监管里程碑的达成。本集团及诺诚健华医药有限公司集团亦将获得Prolium的少数股权。
CM350(GPC3x CD3双特异性抗体)
CM350是一种GPC3x CD3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实体瘤,尤其是肝细胞癌(HCC)。CM350可同时结合GPC3阳性的肿瘤细胞和T细胞,从而激活T细胞来杀死肿瘤细胞。
我们于2024年持续推进了一项I/II期临床研究,以评估CM350用于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初步疗效。截至本公告日期,该产品正处于I/II期临床研究的剂量递增阶段。
CM369/ICP-B05(CCR8抗体)
CM369是一种抗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8(CCR8)单克隆抗体,是由本公司与诺诚健华共同开发的一种潜在同类首创药物,可作为单一疗法或联合其他疗法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在肿瘤浸润的调节性T细胞(Treg)上特异性高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CM369与Treg上的CCR8特异结合,并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ADCC)作用清除免疫抑制性Treg,以解除肿瘤微环境(TME)中的肿瘤抑制,而不对外周组织产生影响。CM369有潜力选择性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Treg,比其他免疫疗法更具特异性,并有望通过协同现有管线增强我们的实体瘤领域实力。
截至本公告日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I期试验,以评估CM369在晚期实体瘤与复发或难治性NHL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徵及疗效。
CM369剂量递增已对实体瘤递增至450毫克,对NHL增至600毫克。CM369耐受性良好,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及3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初步结果显示了高靶点占有下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及调节性T细胞的耗竭。截至2025年1月6日,至少有12例患者接受至少一次病灶评估。4/12例患者(33.3%)的主病灶达到部分缓解(PR)。六个月无进展期比率为82.5%(95% CI: 46.1%-95.3%)。在进行中的五例患者中,CR8+水平超过10%,四例(80%)达到PR。我们将在收集单药治疗的安全性数据后,探索联用CM369与其他免疫疗法,用于治疗各类肿瘤适应症。
CM380(GPRC5D × CD3双特异性抗体)
CM380是一种GPRC5D x CD3双特异性抗体,可同时靶向识别并特异性结合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的GPRC5D和T细胞表面CD3受体,将免疫T细胞招募至靶细胞周围,诱导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TDCC)作用杀伤骨髓瘤细胞。
临床前研究显示,CM380具有良好的抑瘤效果且耐受性良好。截至本公告日期,我们正在计划开展一项评价CM380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多中心、开放性的I/II期临床研究。
《上市规则》第18A.08(3)条规定的示警声明:本公司可能最终无法成功开发及营销CM310、CMG901、CM313、CM512、CM336、CM383、CM518D1、CM326、CM355、CM350、CM369、CM380或任何其他在研产品。截至本公告日期,我们就候选药物取得的监管批准并无出现重大不利变动。
我们的研发与生产
凭藉我们临床开发团队的专业知识,我们能够有效设计并开展临床试验,并通过优异的临床研发成果显示我们在药物创新方面的优势,而我们的临床开发团队则通过精心设计的试验方案和精湛的试验操作技术以达到此目标。团队为我们的候选药物协调临床开发策略和试验方案,并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在信誉良好的CRO的协助下管理试验实施。我们的医疗及转化研究人员识别并检验生物标记物、引导患者选择及分析临床数据,以指导临床研究及临床前评估。由于我们的临床阶段候选药物在国产同靶点药物或同类别药物中均处于取得中国及╱或美国临床试验申请批准的前三位,我们吸引了众多一级医院及顶级主要研究者(PI)加入我们的临床试验。
为确保生产及供应高质量且价格合理的抗体药物,我们一直致力加强内部生产能力。我们已在内部开发高表达细胞系,以确保高抗体生产成品率,并维持低成本。截至报告期末,我们位于成都的生产基地产能总计已达20,500升,所有设计均符合国家药监局及FDA的cGMP规定。
研发平台
我们已建立高度集成化平台以实现对免疫学及肿瘤学领域的深入研发。平台无缝整合以支持关键药物开发功能,包括抗体筛选、功能评估、体内临床前研究及生物标誌物鉴定。我们拥有独立完成从药物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到临床开发、再到NDA/BLA申请整个药物开发流程的专业知识及能力。我们的核心平台如下:
新型T细胞复位向(nTCE)平台
我们的nTCE平台使我们能够开发强有力及具有高度肿瘤特异性的双特异性T细胞复位向。近年来,衔接T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已引起特别关注,其作为一类前景广阔的免疫疗法,可用于治疗非免疫原性肿瘤,亦可有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潜在新型治疗选择。我们的技术旨在通过以最小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徵及高稳定性和产能,最大化T细胞介导的细胞灭杀效果,从而克服有关限制。
我们正在利用nTCE平台开发多种衔接T细胞的双特异性抗体,包括截至本公告日期已╱将进入临床阶段的CM336、CM355、CM350及CM380。于临床前研究中,上述候选药物均显示出良好的T细胞介导的细胞灭杀效果,且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徵的可能性较低。
创新抗体发现平台
我们的创新抗体发现平台是一个用于发现及评估抗体药物的通用平台。该平台包括以下主要功能:抗体筛选、工程及优化。利用该等功能及技术,我们能够开发具有新形式及新作用机制的抗体疗法,这潜在提高了该疗法的有效性及特异性。基于此平台,我们已在我们管线中开发出多个具有不同形式的候选药物,包括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及可结晶片段(Fc)-功能增强抗体。该平台亦由高通量的自动抗体筛选及发现技术赋能,这带来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发现具有高亲和力、跨物种活性及更优可开发性的候选药物。
生物评估平台
我们的生物评估平台负责对候选抗体药物进行有效评估。我们已开发多个使用初代和工程化报告细胞的细胞分析,使得我们快速筛选及选择具有预期生物活性的强效抗体。凭藉我们的经验及专业知识,我们亦能够展开多种免疫功能效应分析以促进我们的免疫学及肿瘤学产品管线开发。为进一步评估体内抗体药物的有效性,我们亦与我们的CRO合作开发出许多不同物种的动物模型,以支持靶点验证及引导分子选择。
高通量筛选高产抗体药物表达细胞平台
凭藉我们化学、生产及控制(CMC)及制造团队的经验及专有技术,我们已开发出高通量筛选平台,以识别具有理想属性的高产细胞系,用于进一步以具成本效益的方式进行开发。凭藉该平台,我们已成功于三个月内识别出可用于生产候选药物的细胞系。这让我们可快速推进我们的产品进入临床前及临床评估阶段并加速药物开发流程。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
我们的ADC平台具备开发由不同机制的新型载荷(payload)、新型亲水性连接符(linker)、偶联方式及各种新型抗体组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有强体内稳定性、良好的药效及安全性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的复合型能力。基于此平台,除了CMG901(亦称AZD0901)中采用的MMAE载荷及连接符外,我们也开发了多种新型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载荷及新型连接符。由它们构成的一系列新的ADC具有很好的体内稳定性、强大的药效及安全性等,目前处在研究或临床前开发阶段。同时,我们也发展了新的合成方法能够有效降低ADC的生产成本,有望惠及更多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