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上半年,国资委启动了「AI+专项行动」,著重在算力、数据、大模型和应用场景等领域展开佈局,以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和应用,促进全面技术进步。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个部门发佈了《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以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的系统规划。在这次人工智能行业的剧变中,医渡科技作为中国医疗智能行业的领导者,凭藉其在AI技术和医疗领域的深厚积累,正积极推进技术落地和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动医疗行业的智能转型。
公司坚持的聚焦战略和运营模式在当下复杂又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仍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和弹性。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六个月内,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329.4百万元,同比下降7.6%,这种下降主要受外部市场环境以及产品组合变化的影响。然而,得益于内部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各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增强,公司期间亏损缩减至人民币56.4百万元,同比减亏29.2%。此外,通过持续加强现金管理和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剔除为第三方代收代付的保费和保险理赔款影响后的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同比缩窄10.8%。截止2024年9月30日,我们的现金储备充足,我们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保证金银行存款、受限制银行结余及存款为人民币3,188.7百万元。
报告期内,我们继续优化并训练面向医疗垂直领域的大语言模型,成功处理和分析了超过11亿名患者人次的55亿份授权医疗记录,这些记录中沉淀的医学知识图谱覆盖了超过100,000个医学实体,疾病知识图谱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已知的疾病,此外,我们从专病的视角构建了包括肺癌在内的多个体系化的专病数据集。此外,我们建立了多个自有的医疗榜单用于评估模型的能力,其在内部榜单上的表现优于同规模(70B)的模型。在应用场景方面,我们在医疗、制药和健康保险等多个业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经过十年的持续发展,逐步建立了一种「底座+多应用」的模式,实现了「医—药—险—患」全场景解决方案的全面落地。
截至2024年9月30日,我们向105家中国顶级医院以及40个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解决方案,覆盖超过2,800家医院。报告期间,我们推出了「大数据+大语言模型」双中台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进行科研和临床研究。在科研领域,我们与知名机构合作,推动技术迭代,参与了2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医学研究课题,继续保持医院临床研究第一品牌的地位。我们为监管机构提供多样化数据分析服务,参与城市「健康大脑」建设,在中国核心城市如北京、宁波等地已有多个标桿项目落地。我们服务的生命科学客户数量达到71家,客单价同比提高57%,前1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为117.45%,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有16家是我们的客户。在儿童肿瘤、细胞基因治疗(CGT)细胞治疗等领域取得进展,提供真实世界证据(RWE)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完成乳腺癌真实世界研究,提高研发效能。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我们在核心城市保持领先地位,连续第二年作为「深圳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第二期参保人数超6百万人。在我们的健康管理平台上至少完成一笔交易的活跃用户数超过24百万名。
YiduCore
YiduCore是我们的「AI医疗大脑」,作为医渡科技的核心算法引擎,具备高效计算能力、医疗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模型训练与推理能力。其自我学习和进化的特性,确保了技术持续领先,全面赋能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技术实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各个场景的落地应用。
在报告期内,我们持续进行医疗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的研发和训练,基于5,000亿+经过精细化清洗和配比的训练TOKEN语料,包括医疗、通用、中文和英文的数据。此外,我们用千万级数据进行了精细微调处理。在综合考虑行业应用成本以及模型基本能力需求,我们聚焦70B参数的模型训练。我们致力于在提升模型通用能力(如推理、数学、代码)的同时,增强医疗模型的多种专业能力。此外,我们也成功推动了医疗智能体的技术演进。
在数据方面,数据是决定算法性能的关键因素,YiduCore累计处理和分析了超过11亿名患者人次的55亿份经授权的医疗记录。这些记录中沉淀的医学知识图谱覆盖了超过100,000个医学实体,疾病知识图谱已经基本涵盖了所有已知的疾病,此外,我们从专病的视角构建了包括肺癌在内的多个体系化的专病数据集。这些数据集不仅涵盖了丰富的临床信息,还整合了多维度数据,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各种疾病的复杂特性。通过这些精细化的数据集,我们致力于支持更精准的医疗研究和创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数据支持。
算力方面,我们是中国首家在医疗垂直领域适配国内外高端芯片全链路成功的公司。在算法方面,我们拥有一套低成本模型增量训练的完善技术体系,由于通用榜单数据泄露比较严重,我们构建了多个自建的医疗榜单,用于评估模型的能力,在内部榜单上跟同规模的(70B)模型相比有显著提高。
在场景落地方面,我们在医疗、制药、健康保险等多业务场景实现了广泛应用,经过十年的深耕细作,逐步建立了一底座多应用的模式。「医—药—险—患」全场景解决方案得以全面落地。具体而言,我们通过AI中台,在医疗领域构建了大语言模型能力,使用户能自主开发智能应用。此外,我们还推出了基于病历理解大语言模型的患者招募智能体,提升医生的临床试验推荐和病历数据利用效率。同时,我们提供医生赋能工具,支持科普内容生成和科研洞察。这些创新方案在医疗、药企等领域实现了卓越的应用。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
在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我们为医院、医疗机构、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提供数据智能平台及数据分析驱动的解决方案。报告期间,该板块收入为人民币133.7百万元,同比上升4.5%。截至2024年9月30日,我们顶级医院的客户总数为105名,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的客户总数为40名。
针对医院,我们为医、教、研、管全场景提供AI解决方案,协助客户进行深度医学研究和精准高效决策。通过使用我们的疾病专病库和科研产品,顶级医院和专家可以加快产出研究级证据,并以更快、更安全的方式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报告期间,我们发佈了「大数据+大语言模型」双中台解决方案,缩短从数据到智能应用价值的距离。应用「双中台」,我们可在提供数据治理服务的同时,还提供涵盖数据管理、模型管理、训练管理、评测管理、应用管理的一套完整的零代码工具链,一线员工可以通过更简单的方式对训练能力、推理能力、模型优化能力等进行调用。此外,我们的解决方案提供专业的基础医疗垂域模型,便于医院以较低成本迅速构建自主大语言模型,确保大语言模型能力的高效输出与应用的快速部署。
在科研领域,我们在大语言模型的赋能下进一步巩固临床科研第一品牌的市场地位。利用大语言模型的病历理解和结构化关键信息提取能力,我们的科研助手可以帮助医生轻松进行病历搜索,以及智能字段加工、智能统计分析、论文辅助撰写等功能,显著提升医院科研工作效率。我们已与知名医疗机构合作,打造大语言模型训推平台,共同推动技术的持续迭代和优化。我们亦参与了20余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的医学研究课题。在深化我们优势疾病领域如实体瘤、血液病、眼科、免疫、心血管和内分泌的研究外,我们亦不断拓展不同疾病领域的研究广度。报告期间,我们中标了数个三甲╱三级医院的全院科研平台及专病库项目,进一步加强我们在妇科、儿科等疾病领域的研究能力。
我们通过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迭代真实世界疾病模型,并持续深化对疾病的洞见,吸引顶级医院和专家加入研究网络。例如,我们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保持长期合作,协助该院建设了新一代数据中心,肿瘤专科大数据平台,全瘤种科研平台以及鼻咽癌专病数据库在内的多个关键智能平台。并在赋能科研、临床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推进大模型在科研、临床、运营管理及患者服务等全方位的应用探索。除此之外,我们已与华南地区某头部三甲医院在专病库和肠癌多组学数据项目上建立了合作关係。报告期内,我们再次联合该院共同打造了国内首个结直肠癌专科大模型,旨在将该院的先进诊疗技术和经验辐射到更多的医共体单位和基层医疗机构。我们积极与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合作,在专科大模型领域进行探索,涵盖了糖尿病、口腔正畸、心内科、鼻咽癌、肝癌等多个专科领域。报告期间,我们还中标西南地区某头部三甲医院数据平台建设及相关数据服务项目,助力该院建设高质量可分析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集数据治理、开放、应用、运营功能于一体的医疗大数据共享开放平台,并且基于平台,构建临床、研究、管理等智能应用,驱动医院数智化转型,项目金额超过人民币12百万元。
我们为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处理及分析的数据更丰富及更多样化。经授权后,我们为监管机构及政策制定者提供AI赋能的数据分析驱动型解决方案,涵盖国家级╱省级╱城市级区域平台建设、公共卫生等。我们亦围绕区域人口健康管理,协助构建城市「健康大脑」,借助我们人工智能赋能的分析工具及前沿仿真模型,为全人群、全生命週期医疗健康服务提质赋能,在中国核心城市如北京、宁波等地已有多个标桿项目落地。
报告期间,我们中标了天津滨海新区经开区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项目,项目金额超过人民币20百万元。该项目涵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平台、数字疗法以及大模型智能问诊服务等多个方面,不仅能够全面整合居民健康档案,还能通过慢病管理平台提供持续的疾病监控与干预措施,并且引入了数字疗法服务和大模型智能问诊,为患者提供了更加智能化的非药物治疗的新选择。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为药物和医疗器械的全生命週期管理提供支持,涵盖从临床开发到上市后的各个阶段。我们通过分析驱动的临床开发、真实世界研究(RWS)和数字商业化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依托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和AI赋能的疾病洞察,我们帮助制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合作伙伴缩短开发时间、降低成本,并提高临床试验质量,助力其实现商业化成功。同时,我们不断升级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全面支持客户在临床开发和商业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在报告期内,我们的收入达到人民币144.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0%,我们不断聚焦高质量的客户群,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至29.7%。我们专注于以数字化和智能化科技创新赋能的全生命週期解决方案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不断提高客户的复购率,截至2024年9月30日,我们服务的生命科学客户数量达到71家,前10大客户的收入留存率为117.45%,客单价同比提高57%,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有16家是我们的客户。在临床研究方面,我们已完成368项临床研究,包括药企发起的临床试验和研究者发起的试验。我们的前瞻性及回顾性真实世界研究项目达到261项。截至2024年9月30日,已累计覆盖超过1万名的患者人群。
报告期间,我们在儿童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领域取得进一步进展,中标多个项目,我们凭借在糖尿病研究领域的专业实力和竞争优势,成功中标多个糖尿病相关项目。此外,我们凭藉在临床研究领域的卓越实力和丰富经验,成功中标一项具有前沿意义的CGT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研究项目。该项目代表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也是客户对我们专业服务的再次认可和复购。
我们通过跨学科团队紧密合作,涵盖医学专家、数据科学家和项目经理等,在方案设计、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医学运营、文章产出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和国际项目经验,为药企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基于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不断提高研发效能并赋能上市后RWE。目前我们已制定涵盖30+类疾病基于监管和最佳实践建立的RWE临床试验方案,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全生命週期的专业解决方案。例如,报告期间,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完成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真实世界研究,借助于YiduCore,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了研究目标,提效40%。此外,凭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准入团队,我们赢得某国内知名药企一项医保准入项目,为其提供药物经济学与医保准入策略支持。
我们的团队在临床研究、数据科学、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医学信息学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平均拥有超过9年的经验。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库,我们持续提升项目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
在该板块,我们提供AI赋能的健康管理解决方案,为城市千万级别人群提供多层次的健康保障解决方案。报告期间,我们的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的收入为人民币51.1百万元,同比降低12.4%。
报告期间,我们持续巩固我们的「惠民保」业务。我们深耕于中国核心省市的「惠民保」项目,在我们已提供惠民保服务的省市中,超过90%的用户位于中国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前15的省级行政区域。依托AI医疗技术的支持,YiduCore积累的医学洞见和丰富的场景运营经验,我们已有在包括北京市、深圳市等千万人口以上省市提供「惠民保」一站式运营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持续创新升级能力。报告期间,我们连续第二年作为「深圳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第二期参保人数超6百万人,参保率超过35%,线上参保占比超过88%,进一步巩固了我们「惠民保」业务在中国核心城市的领先地位。除此之外,我们已连续四年担任「北京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北京惠民保」累计参保已超1,000万人次,累计受理理赔案件超25万件,为众多患病家庭带去安心保障,惠民成效显著。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我们的保险理赔效率大幅提升。相较于传统服务方式,我们超85%的客服工作由AI智能客服承接,实现秒级回复,用户体验良好。同时,通过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在「北京惠民保」中应用了快赔模式,通过处理经用户和相关机构合法授权的数据,实现每月数千件案件的快速处理,理赔时效较传统方式提升50%–70%。应用快赔模式后,快赔案件无需被保险人准备并提供繁冗的医疗票据等理赔材料,而是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主动触达并通知参保人已达理赔标准并可领取理赔金,大幅缩短了理赔时间,降低了参保人垫资负担,极大程度提升了参保人的保险使用体验。未来,我们将坚持科技提升理赔速度,服务提升理赔温度,并探索理赔数据赋能其他业务,建立更深层专业壁垒。
我们亦利用YiduCore积累的技术能力及医学知识提供人工智能一站式私人健康顾问服务。报告期内,基于我们自研大模型研发的私人健康顾问—「开心健康科技」小程序已结束内测正式上线,并面向公众测试开放。作为多场景、一站式的私人健康顾问平台,「开心健康科技」利用先进的生成式AI技术和多模态理解能力,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问答、导诊咨询、报告结果解读、儿童发热咨询、健康评估等专业服务,并量身定制健康建议、计划,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新体验。「开心健康科技」已与「惠民保」业务深度结合,为超过500万名我们的「惠民保」用户提供健康档案、健康随访等专享服务。
截至2024年9月30日,在健康管理平台上至少完成一笔交易的活跃用户数超过24百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