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团运营一款广泛使用的信用卡管理平台51信用卡管家应用程序(「51信用卡管家」)。于2022年12月31日,51信用卡管家的注册用户数约为88.7百万名,累计管理信用卡数量约151.2百万张。本集团之商业信息搜索工具小蓝本应用程序(「小蓝本」)旨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商业信息。于2022年12月31日,小蓝本的注册用户数约为6.7百万名。
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面对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疫情」)间歇性爆发和疫情引起的宏观经济放缓,我们调整了信贷撮合业务的经营策略,专注于优质存量客户的用户管理,这一策略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整体信贷撮合资产逾期率维持较低水平。我们高效多渠道的回收管理体系使得历史存量信贷撮合业务形成的逾期资产的回收情况保持了良好态势。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整体软件即服务(「SaaS」)行业受到疫情影响较大,小蓝本To B业务扩张计划放缓,但是我们仍然在客户数量、客户单价、销售效率等方面获得了全面性提升,并对多个行业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积累。
综上所述,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的信贷撮合业务的违约率维持低水平,逾期资产回收效率保持良好态势,为本集团的日常经营和SaaS等新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的收益约为人民币395.7百万元,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440.1百万元下降约10.1%;我们的经营亏损约为人民币40.7百万元,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199.3百万元下降约79.6%;及我们的净亏损约为人民币97.6百万元,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260.7百万元下降约62.6%。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方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经营溢利约为人民币33.7百万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经营溢利约为人民币1.8百万元;及我们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溢利约为人民币11.2百万元,而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调整净亏损约为人民币57.7百万元。请参考本公告的「财务回顾-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一节对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的定义、用法解释及对账。
附注︰
(1)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年度经调整经营溢利定义为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不包含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亏损、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及使用权益法入账的投资的减值损失的经营亏损。详情请参阅下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一节。
(2)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年度经调整净溢利╱(亏损)定义为截至2022年及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不包含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亏损、无形资产减值损失、附属公司终止综合入账的亏损及使用权益法入账的投资的减值损失的净亏损。详情请参阅下文「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一节。
1. 信贷撮合服务
本集团将符合资格的借款人推介给合作的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服务,并在借款人成功取得贷款后收取信贷撮合服务费。同时我们通过集团内的持牌财务担保公司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信用增级。
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信贷撮合业务的总量约为人民币2,519.4百万元,全部为与金融机构合作的业务,较2021年的约人民币4,317.2百万元减少约41.6%。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撮合的信贷撮合业务资产的首日逾期率(即某一特定日期的逾期本金总额除以当日的到期本金总额)低于3.5%,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相比下降约42.6%,这得益于我们采取了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同时,逾期资产的30日催回比率约为85.1%。贷款平均期限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8.9个月上升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9.5个月,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平均贷款金额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7,500元上升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9,200元。
2. SaaS业务
我们的SaaS业务由小蓝本业务和智慧零售业务组成。小蓝本主要由面向To C用户的商业信息泛查询APP和面向To B企业的智能销售SaaS产品为主,其中APP业务面向个人用户提供会员类服务以取得月度或年度订阅收入,SaaS产品主要为To B企业营销和销售团队提供智能拓客、智能触达、智能管客以及相关解决方案等服务以取得年度订阅收入服务。我们的智慧零售业务服务企业客户,从系统开发及软硬件销售获得定额收入,并根据客户使用量如交易支付额、云服务使用量及短信流量等获得代理收入。 SaaS业务收益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32.7百万元上升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51.1百万元。
3. 信用卡科技服务
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信用卡科技服务以与金融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业务为主。由于联名卡业务相关的监管政策趋严,我们在联名卡中的投入有所下降,信用卡科技服务收益由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39.9百万元下降至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人民币27.7百万元。
4. 露营业务服务
于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建立了「51CAMP」的连锁营地品牌,开发城市内主题化城市营地、城市近郊营地为主,远郊野奢度假营地为辅的「2H」都市露营圈。51CAMP的收益主要分为两类:To B及To C。在To C方面,我们向客户提供精緻露营服务并收取一定的场地使用、餐饮消费等服务费用。另一方面,To B的收益包括商业广告拍摄、直播、商业品牌发布会、婚纱拍摄、定制婚礼、音乐节、露营节、企业团队建设定制、活动广告赞助及其他形式的现场服务所收取的费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露营业务服务收入约为人民币11.1百万元。
面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整体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本集团及时开展全面成本优化工作并取得了正面的效果,传统金融科技业务稳中有进,我们的创新业务-51CAMP露营业务也初见雏形,首年运营便取得了露营行业的领先地位。未来我们会持续遵守各项监管要求,保证业务合规性,寻求各项业务的高效运营,具体来说:
在金融科技业务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技术研发能力,巩固与持牌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不断优化用户应用程序和产品运营,以提升品牌认可度与客户忠诚度。
SaaS业务方面,我们将以To B销售作为重点发展业务,根据市场客户需求持续完善和优化To B智能销售增长云平台SaaS产品,同时持续提高销售人效,在保障高人效的情况下良性扩张团队,提升综合年度收入和客户数量积累。
露营服务方面,随着近半年业务经营的实践与标准化逐渐沉淀,51CAMP目前已辐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三亚地区,运营超过25个近郊营地及4个城市营地。未来,依托于「51CAMP」的连锁营地品牌,我们将继续在中国范围佈局营地项目,目前正在探索海南、广东、上海等城市区域的规模化扩张,为国人提供更丰富「场景+内容」的自助式精緻露营服务。本集团亦计划更高标准化的营地营运模式及优质的特色营地资源吸引投资者及合作伙伴,引入灵活多样的合作模式,并实现51CAMP业务可持续及可复制的大规模发展。
展望未来,本公司将继续关注市场趋势及消费者需求,同时调整成本节约措施,为把握不同业务板块的新商机做好准备,从而为本公司股东保留及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