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定位:中国领先的高等教育集团
1.集团化办学践行者
集团于2005年成立,2012年集团总部迁至北京,目前已形成可复制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为集团与成员院校增值赋能。
2.应用型大学推动者
于2006年,集团董事长李先生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型大学分类理念」。2013年,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集团是发起者之一和副理事长单位,是唯一一所民办理事单位。李先生现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多次为教育相关政策建言献策。
3.高品质就业引领者
集团院校获得教育部全国就业工作50强的称号、平均就业率维持在97%以上,2020年旗下多所院校就业率超过同省同类院校。
4.跨区域佈局先行者
集团于2009年即开始多省区办学,办学网络已覆盖全国7个省区,包括:云南、贵州、湖北、黑龙江、河南、广西及甘肃,目前学校佈局为港股上市公司中全国范围最广之一。
5.内生增长领跑者
集团内生增长竞争力强,过去3年集团内生收入增速保持行业领先。随着集团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未来内生可持续稳健增长。
集团实力
本集团定位为中国领先的高等教育集团,以「帮助学生成就梦想」为使命。集团拥有多年民办教育经验,拥有5个大学成功併购案例,于2020/21学年,拥有及投资的7所学校总在校生人数超过12.56万人。集团拥有超过300个本科及专科专业。作为高质量就业引领者,集团旗下院校拥有10,000家以上优质就业合作单位。
业务亮点
1.在校生人数增加11%内生增长强劲于2020/2021学年,集团总在校生人数同比提升近11%,合共逾12.56万人。目前本集团高职扩招招生工作仍在进行中,高职扩招完成后,总在校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过去三年,在校生人数年复合增长率达32.3%。
2.2+1稳健式收购先内后外併购
集团采取先内后外的併购策略,今年先后完成2+1稳健式收购。
对内方面,集团分别于5月份及7月份进一步收购河南及广西学校少数股权。集团化管理优势明显,提升投后运营及财务业绩,收购市盈率均较首次收购更低。
对外方面,集团于6月份收购培训机构股权(云南职业学校)扩大培训收入规模,实现收入多元化,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支撑高质量发展战略。收购估值实惠,市盈率6.4倍。
3.完成1.3亿美元融资资金储备充裕
集团于9月份完成1亿美金可转债的发行和约3,000万美金的先旧后新配售,总融资金额约1.3亿美金,是亚太教育行业中首单可转债及配售同步发行交易。可转债的票息率仅为1%,是非投资级别一年期的可转债收益率中最低的,也是目前为止发行可转债的港股上市教育公司中最低的票息率之一。可转债转股溢价率为18%,在同样的发行条件下,创下近两年的一年期可转债发行的最高溢价水准。同时,先旧后新配售的折让率低,较前一日收市价折让约7.76%,为年度港股上市教育公司中最低折让之一。
4.积极应对疫情线上教学平台获近4亿次点击量疫情期间,按照原教学计划、原开课时间开展在线教学,按照「到校延期、教学不延期」原则,圆满完成春季学期教学任务,实现停课不停学。
线上教学平台与阿里云全面合作,承载10万併发访问量,可同时容纳所有学生在线学习,在线教学平台的建课数量近4,000门。在校生及平均学费高速增长
于2020/2021学年,集团旗下各所院校之在校生人数创历史新高,成绩令人鼓舞,体现了各校的办学实力与办学声誉,也显示在当地具有较强竞争力。
本集团拥有云南学校、贵州学校、华中学校、东北学校、河南学校及广西学校均已完成併表。本集团投资甘肃学院(连同上述学校统称「所有学校」)。
于2020/2021学年,所有学校总在校生人数增加至125,692人,较2019年10月公布的113,507人增加约10.7%,内生增长持续强劲。目前本集团高职扩招招生工作仍在进行中,高职扩招完成后,总在校生人数将进一步增加。
于2020/2021学年,所有学校的平均学费增加至人民币11,475元,较2019年10月公佈的平均学费人民币10,995元提升4.4%。集团的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未来学费增长空间较大。
从2017/2018学年至2020/2021学年,集团总学生人数三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32.3%。
本集团总在校生人数及平均学费提升的主要原因是集团旗下学校高质量发展、内生增长强劲、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办学能力的认可。
双轮驱动增长策略
集团采取双轮驱动「内生增长+价值投资」的增长策略,打造内外双增长引擎,持续推动高速增长。
内生增长
集团通过落实「提高质量、扩大收入、做轻资产」的「高大轻」战略,以拉动内生增长。
提高质量」代表集团持续提高教学、就业、管理、服务等各方面质量。集团通过收入多元化来实现「扩大收入」可持续的业绩增长。
1.扩大主业收入-提高学费和住宿费收入,重点是实现优势专业优质优价、提高住宿收入。
2.扩大副业收入-扩大针对学生或者特定群体,提供增值服务,重点是挖掘校园潜在资源,不断扩大后勤商业、培训、产教融合等收入。
集团亦在「做轻资产」,目标是盘点资产、科学分类,并管理好每类资产的需求端、使用端、投入端和收入端,通过发掘创新业务模式,降低投入,提高资产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