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览
本公司为一家位于云南省的预拌混凝土生产商,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拥有一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拥有雄厚技术实力的团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集技术研发、成果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于一体,在生产中引入现代化、科学化及绿色环保生产理念,引领和带动云南省混凝土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近年来,本公司持续开展转型升级,打造了以预拌混凝土,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及相关产品生产为主,水泥、砂石料、聚羧酸外加剂等产品为辅的多元化业务格局,基本形成了昆明主城区东西南北市场、云南省各州市同步发展的产能佈局,业务范围涵盖了房建及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铁路、高速公路和综合管网等项目)领域;建立了「技术研发、资源加工、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于2023年6月30日,本集团拥有45座混凝土搅拌站,85条生产线,年产能为1,974万立方米;本集团亦拥有混凝土运输车164辆(其中电动搅拌车13辆、燃油搅拌车151辆)、电动装载机19辆、电动骨料自卸运输车10辆、电动重卡拖头10辆、粉料运输半挂车10辆,以及换电站1座、光伏电站1座、泵车2辆。
(二)经营业绩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生产与销售预拌混凝土233万立方米,同比上升6.9%;实现收入人民币734.5百万元,同比降低8.9%;实现除所得税前利润人民币-15.1百万元,同比降低155.5%;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1.5百万元,同比降低155.6%;及实现归属于本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人民币-13.8百万元,同比降低173.4%。
1. 按照业务类别
下表载列本集团按照业务类别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销售成本、毛利率以及变动百分比。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预拌混凝土生产和销售业务。其中,本集团来自预拌混凝土生产和销售业务的收入为人民币703.5百万元,占总收入的95.8%。
于报告期内,本集团经营产生毛利为人民币67.1百万元(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90.6百万元),2023年上半年的整体毛利率为9.1%,较2022年同期的11.2%下降了2.1个百分点。此等毛利及毛利率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收入与销售成本均下降,且收入下降幅度(约为8.9%)大于销售成本下降幅度(约为6.7%)。其中收入下降主要是由于建筑行业混凝土市场萎缩、竞争加剧导致主要产品-预拌混凝土的销售单价下降达11.6%;销售成本的下降及降幅低于收入的下降则主要是由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较上年同期降低,但直接制造费用和税项成本较上年同期提高。2023年上半年,预拌混凝土生产和销售毛利率为8.8%,聚羧酸外加剂生产和销售毛利率为19.1%,砂石料生产和销售毛利率为21.7%,水泥销售毛利率为2.9%,砂浆销售毛利率为22.2%。
2. 按照客户类别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实现的收入中来自独立第三方客户的收入为人民币204.9百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人民币264.5百万元下降了22.5%;其占2023年上半年收入的比例为27.9%,较2022年同期的32.8%减少了4.9个百分点。
(三)主要经营管理措施
1. 抢抓政策机遇,奋力拓展市场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继续深耕省内市场,扩大市场佈局。一是着力推动州、市成熟区域市场和属地市场的经营工作开展,坚持高位推动与基层跟进相结合,树立「客户至上、全员经营、以干促揽」的经营理念,此措施可使我们做到提前介入、前瞻佈局,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全面夯实经营龙头地位,形成共促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全面提升经营工作质效。二是依托云南建投集团平台,加强与云南建投集团的联繫,及时获取项目信息,并继续做好本集团跟踪项目信息管理工作,落实跟进重点项目及资金较好的项目进展,做好跟踪工作及各地市场的动态分析。三是抓住云南省壮大「三大经济」发展机遇,积极对接磨憨、瑞丽、河口等沿边产业园区建设,同时持续跟踪机场改扩建、高速公路项目、国际供应链示范中心等重点、重大项目。
2. 强化清欠工作,夯实发展基础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加大清收工作力度,建立了统筹策划、分级负责的清收机制。成立了清欠工作领导小组、清欠办公室以及组织清欠专班,明确各层级清欠责任,鼓励全员参与清收过程,确保清欠工作常态化高位推动。同时,理清了进度款清收、老款清收、诉讼清收的规则体系,在确保清收范围无遗漏的基础上,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强化清收考核。
3. 做好基础管理,提升创效动能
面对上半年严峻的行业态势和低迷的市场行情,本集团持续加强基础管理。一是强化成本管控,通过成本定额管理与绩效薪酬考核相结合、定期进行经济运行分析等方式,切实控制各项运营管理成本。二是加强重点工程项目管理,靠前策划,统筹保障,保障重点工程项目的承接和推进。大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后,通过蹲点驻点、实地调研、现场督导等方式,多部门联动、主动参与、协调资源,全方位保障。三是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继续全面实行「站长负责制」,加强基层站点负责人队伍建设,对搅拌站站长、试验室主任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岗位调整,同时储备搅拌站站长、试验室主任后备人才,充实公司人才库,做到配强、配齐、配优基层管理人员,进一步强化重点及大项目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科技创新引领发展。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获实用新型专利2项、授权专利1项、发表技术论文3篇,并通过强强联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深圳大学、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等院所推进绿色低碳建材技术方面的开发与应用,为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4. 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发力,丰富发展内涵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集团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坚持转型升级,持续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标桿。在建成云南省首个「光伏发电+重卡充换储能源站+纯电动运输设备」一体化的绿色新能源低碳物流体系示范产业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本集团拥有各类新能源车达到67辆。陆续投入使用的新能源车辆(电动搅拌运输车、电动重卡拖头、电动骨料自卸运输车)合计运行里程约61万公里,节省运费约人民币456万元,减排二氧化碳约1,476吨。此外,屋顶分佈式电站累计发电约32万度,节省电费约人民币23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43吨。绿色低碳发展的规模化效应、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提升。
(四)业务发展最新情况
1. 合同签署情况
截至2023年7月20日止,本集团新签合销售同金额合计约为人民币25.8亿元,较2022年同期增长约9.6%。其中,与独立第三方之间的新签销售合同金额占比约为60.9%,较2022年同期高出约17个百分点。
此外,本集团预计将于近期签署若干销售合同,经初步预估,预计新签销售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17.0亿元,其中,混凝土业务预计新签销售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13.4亿元,涉及混凝土需求量约为420万立方米。
2. 重大项目情况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全力参与云南省内有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以及其他重点建设项目的混凝土生产供应,包括永金高速、那兴高速、峨石红高速及古宁高速等高速公路项目,以及云南保山通威项目、昆华医院项目等多个非高速公路项目。下半年,在重点保供现有项目的同时,本集团将重点跟进多个新签合同的大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昆明三环闭合项目、东川单晶硅厂房建设项目、玉溪粮库建设项目等。
3. 新产品新业务情况
2023年上半年,本集团新业务及新产品各有进展。水泥、砂浆业务运营管理模式进一步成熟,并逐步打开市场,在昆明中标多个项目,即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UHPC小型预制构件产品生产工作稳步推进,在玉溪、元江、丽江建成生产线投产,产能达2,000片╱天,为后期开拓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能源充电桩及换电站业务取得突破,已建成1座重卡换电站、3个对社会开放收费的充电站以及1个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这不仅有利于本集团在主要产品及原材料方面降低运输成本,还有利于本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升级,更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儘管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战略,倡导绿色低碳发展,支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以「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标誌的庞大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交通体系建设、都市圈、城市群建设等,为混凝土行业带来了新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云南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充分结合省情研究制定省级战略、目标和措施,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持续显效, 2023年上半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人民币1.4万亿元,同比增长5.1% ,社会经济不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