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而言,我国当前面临的内外环境仍然复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任务仍然较重,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各种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经济运行中的有一些深层次问题越发突出: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虽然我国经济上半年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但这是建立在去年二季度GDP增长仅为0.4%的低基数上。从环比看,今年一季度GDP环比增速2.2%,二季度GDP仅增长0.8%,说明经济的持续增长性在下滑。此外,由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今年上半年平均下跌了6.43%,如果以美元计算,上半年我国GDP为8.56万亿美元,而二零二二年上半年我国GDP为8.68万亿美元,我国上半年的GDP反而是下跌的。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下降5%,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1%,消费税同比下降13%,工业利润大幅下降。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仍然巨大。
第二、外部市场结构可能发生较大变化
虽然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如果以美元计价,我国二零二三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2.92万亿美元,下降4.7%;其中出口1.66万亿,衰退3.2%,进口1.25万亿,衰退6.7%。未来随着美联储的持续高息环境、需求下滑以及去中国化的进程加快,出口增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虽然我国对「一带一路」和非洲部分地区的出口增长较为显着,但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可能难以对冲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下滑,下半年面临的出口增速压力依然不小。再加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所以近期出口压力较大,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将趋于严重。
第三,国内市场约束可能进一步增强
疫情三年,我国居民收入受到较大衝击。居民可支配收入由疫情前的8%左右的同比增速下降到二零二二年的3.9%,居民的消费能力受到制约。居民部分资产增速从二零一九年的10.1%下降到二零二二年的2.4%。青年作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对消费拉动力下降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二零二三年六月份之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高达21.3%。未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的任务仍然艰巨。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效率降低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率为3.8%,继续创二零二一年以来的新低,同比增速由1-3月的5.1%下跌至1-6月的3.8%。二零二三年的赤字率、专项债安排均高于去年,新增赤字5,100亿元、专项债增加人民币1,500亿元,但基建投资增速从二零一八年前的20%以上降至当前10%以内。二零二二年约有4万亿增量资金流入基建,专项债2.5万亿、政策性开发金融工具投入人民币7,400亿,新增政策性开发银行基建贷款人民币8,000亿元,但这些资金投入仅带来了8%的狭义基建投资增长。说明了我国传统基建项目已经基本饱和,新基建尚未能接续,导致基建投资效率大幅降低。
第五,货币政策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二零二三年六月末我国M2余额人民币287.30万亿元,同比去年增加了近人民币3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了人民币21万亿元,但上半年我国GDP增量为人民币3万亿元,也就是说,人民币21万亿元流动性仅带来了人民币3万亿元的GDP增长。央行降息降准持续发力,货币增速远远快于经济增速的同时,资金在金融系统内空转,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减弱。
第六,地方及企业债务问题仍然突出
当前地方性债务问题仍然突出,据测算,二零二二年底全国祇有5个省市槓桿率低于60%,处于稳健水平,其他省市均处于偏高或高水平负债。二零二二年末以来,虽然有部分地产企业完成信用债或海外债重组,将偿债压力延后,但是仍有为数众多的出险房企仍未完成债务重组,偿债压力较高。
第七,出口格局改变导致产业链重构现像已经出现
二零二二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放缓的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也明显回落。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二零二二年下半年外商直接投资降幅超过70%,今年1-5月同比下跌5.6%。同时,由于去年下半年以来欧美国家贸易投资「去中国化」趋势加速,贸易结构与产业鍊格局正发生变化。二零二三年中国对美出口份额迅速下滑,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贸易额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首次失去保持了15年美国最大进口来源国的地位。二零一零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出口份额快速上升,目前已经超越美国与欧盟成为中国出口第一大目的地,从二零一零年的8.8%到二零一五年的12.2%,再到二零二二年的15.8%。尤其在今年1-5月,中国对东盟出口份额进一步上升至16.2%,同期对欧盟、美国以及日本出口份额下降至15.4%、14.3%与4.8%。由于美欧等发达市场仍然引领高端产业发展,仍是高利润市场,短期之内,我国境内企业投资佈局东南亚以及「转口贸易」影响,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中国出口仍构成支撑,但产业链外迁可能在进一步削弱我国直接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对国内产业形成降级的威胁,也直接影响中国产业体系的完备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背景下,本集团原有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港口服务和物流服务业务将继续全面承压。为应对各种不利因素,本集团未来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1)适时重启供应链运营业务
为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在过去提出了经济从「国际大循环」走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在国际需求继续减弱,外贸增长乏力且很有可能转降的背景下,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地产开发成为有效的经济刺激手段。因此,以砂石料建材为主的供应链业务在未来很可能迎来新的机会,集团将密切关注该市场并适时重启供应链运营业务。
2)稳固港口服务业务
为了降低市场波动风险,经与厦门地区两家最大的港口运营商沟通,本集团已与他们签署三年期的合作协议,从而实现稳固的港口服务业务;另外,泉州石湖港区和武汉阳逻港区的新码头建设在二零二三年度也基本完工验收,将步入业务增长期,希望能为集团的港口服务业务带来新的增量。
总之,通过以上重点方面的工作,本集团力争在二零二三年全年实现收益和效益降幅较二零二三年上半年收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