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4年上半年,面对行业的机遇和挑战,本集团再一次衝破艰难险阻,取得了稳定的经营业绩,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本集团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约人民币3,833.7百万元及约人民币16.8百万元,与去年同期比较,分别下跌约8.0%及46.1%。与2023年6月30的储备价格约人民币19,346.7百万元相比,截至2024年6月30日,储备价格下跌约16.5%至约人民币16,147.5百万元。
市场拓展「保总量」
2024年上半年,面对行业的挑战和机遇,本集团坚定信心,以不变应万变,以「保总量、提品质、去存量」为重点,实现新签项目净值约人民币1,044.0百万元。上半年承接亿元人民币以上项目5个。公开招投标项目中标超人民币5亿元,新签大客户业务占合同总额的64.8%。
2024年1月,集团公开招投标成功中标乌镇大数据产业园工业有机更新柔性电子材料园项目一期工程,中标额人民币3.4亿元,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上半年,集团的市场竞争能力获行业的认可,荣获首批「嘉兴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总承包示范企业」称号及2023年度「浙江省建筑业先进企业」。
从项目类型看,工业项目占比58.1%,商住项目占比15.6%,公建项目占比26.3%。从区域分佈看,嘉兴本地新签业务占比86.7%,其中桐乡市新签业务占比77.4%;省外新签业务占比10.1%,同比下降81.8%。
工程管理「提品质」
本集团坚持目标导向,一如既往的以项目品质为根本。回顾期内,本集团狠抓品质控制要素与方案策划,提高工程品质及工艺水准。上半年获得嘉兴「南湖杯」优质工程奖3项及桐乡「凤鸣杯」优质工程奖2项。5月,集团在丰子恺艺术中心项目现场组织了全省智能建造试点的观摩活动,充分展示企业形象与实力。
本集团继续稳步推进安全管理,重点加强过程监控,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检查。严控危大工程和重大隐患的整改,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注重源头管理与安全风险管控,抓落地重实效,防风险守底线,确保生产形势平稳有序。
在施工进度管理方面,着重抓好施工进度延判分析,加强过程管控。特别是上半年振石新材园二期项目抢抓工期,确保建设单位目标的实现;乌镇大数据产业园工业有机更新项目结顶时间比预期提前10天。上半年完成竣工的项目达18个。
科技创新「求突破」
为了抓紧建筑行业新趋势的发展机遇,本集团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技术研发。上半年,集团继续加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价维护,深化「产学研」等平台应用,博士后工作站上半年出站2名博士。
加大技术研究力度,完成省级工法申报3项、国家专利受理10项、授权2项,获得省级优质工程2项、市级优质工程3项,科研项目省级申报2项、企业级立项37项。示范工程申报有序推进,申报省级各类示范工程9项,其中淮安巨石239项目通过江苏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的过程验收。
数字化发展「新动能」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方面,集团继续加强BIM实施应用服务,开展「走出去」发展。目前BIM实施服务项目有32个,其中外部项目12个。深挖商务数据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价值,以成本管理、创效服务、结算业务为BIM商务应用的三大主线。目前累计实施项目8个,初步实现BIM商务应用在智慧工地平台的有机融合。
智慧工地建设加快推进。本集团加强智慧化应用服务的对外拓展,目前新开项目26个,其中外部项目23个,并拓展了舟山市场。推进智慧化研发工作,实现了「BIM+品质+安全+成本+进度」的全面融合、智慧工地及i8系统的数据互通。在智慧运维平台视觉化技术方面,突破了3D技术壁垒,实现BIM模型和传统图表的融合展示。
云匠研究院与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建筑机器人产品研发、行销推广、教学实训成果研究等方面加强合作,为智能建造领域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工程承包业务贡献收入约98.8%(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年度:约99.1%)。
展望2024年下半年,中央预计会出台更多去库存和稳市场的政策。地方政策亦将持续加码,从供给需求两侧发力稳市场。政策提振将刺激房地产成交稳步复苏,核心一二线城市新房成交有望企稳,二手房成交份额继续扩大,将拉动全国商品房销售降幅进一步收窄。不过受限于行业下行、销售、融资不振带来的现金流压力等影响,预计房地产行业还将处于下行阶段。
本集团将紧跟宏观经济和行业趋势,提振信心以攻坚克难。紧紧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以「变」与「不变」为工作重点,以「保总量、提品质、去存量」为工作要点,以「市场模式转变、生产模式转变、管理模式转变」为方向,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全面高品质发展。
全力推进市场模式的转变。加快建立一支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抓住重点区域与核心客户。优化市场佈局,深耕桐乡本地市场,主攻嘉兴、义乌地区。坚持「走出去」,积极寻求省外、海外市场契机。充分发挥义乌合资公司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积极关注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提升能力,助推发展,为抢占未来发展机遇打下基础。
全力加快生产模式的转变。统筹做好「生产三要素+成本」的平衡与协调,深挖生产成本潜力。充分发挥智慧指挥中心平台及大数据作用,有效实现降本增效。聚焦技术创新,提升数字化应用水准。聚焦降本增效,提升成本管控水准。
全力实施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强存量处置与盘活,加快去化速度。加快对现有存量及新增资产的处置,分步分类有效实施推进,通过维护、运营、出租、出售等方式多措并举回笼资金。提升资产经营管理能力,重点加强风险源头控制,提升风险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