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险业务
2023年上半年,随着我国宏观稳经济政策协同发力,生产需求与市场销售稳步恢复,居民风险保障与财富规划需求持续释放,人身险行业积极提升产品供给与服务能力,深化价值创造、生态构建与融合发展,保险业务较快发展。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转守为攻」的工作总基调,加快推进转型发展,长期期交势头强劲,续期基盘稳固,业务品质企稳向好,新业务价值大幅提升,总保费规模稳中有进。
业务规模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8.5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长期险首年保费338.59亿元,同比增长14.8%;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174.82亿元,同比增长42.9%;续期保费715.52亿元,同比增长1.9%。
内含价值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内含价值2,664.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3%;上半年新业务价值24.74亿元,同比增长17.1%。
业务结构
公司聚焦期交业务发展,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截至2023年6月30日,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占长期险首年保费比例为51.6%,较上年同期提升10.1个百分点;续期保费占总保费的比例为66.3%,规模基盘稳固。
传统型保险长期险首年保费占总体长期险首年保费的97.3%,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
业务品质
2023年上半年,个人寿险业务13个月继续率为89.2%,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25个月继续率为79.0%,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2023年1-6月退保率为1.1%,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个人寿险业务
个险渠道
2023年上半年,个险渠道聚焦价值,加快实施以长年期、保障型产品为核心的业务转型和以绩优建设为核心的队伍转型,全面加强渠道基础管理,完善渠道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新单业务触底反弹,绩优建设卓有成效,人均产能翻倍增长。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692.11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79.40亿元,同比增长6.6%。个险代理人规模人力17.1万人,月均合格人力(1)3.4万人;月均合格率(2)18.6%,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月均人均综合产能(3)8,103元,同比增长111.0%。
银保渠道
2023年上半年,银保渠道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推动终身寿险、年金险等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不断深化业务的期交化、长期化转型发展,深耕合作渠道,推动主力合作渠道期交业务全面正增长,队伍和网点产能全面提升。
截至2023年6月30日,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68.30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95.11亿元,同比增长100.0%;续期保费113.83亿元,同比增长18.9%。
(2)团体保险业务
团体渠道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优化业务结构改善渠道效益,推动短期险健康发展,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国计民生,落实国家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要求,加大政策性业务推动力度,助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截至2023年6月30日,团体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8.10亿元,同比下降1.6%;参与16个省市的36个惠民保项目,覆盖客户150万人;政策性健康保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6.10亿元,同比增长13.6%,覆盖客户1,749.6万人,同比增长26.3%。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8.51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传统型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612.50亿元,同比增长81.3%;分红型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0.12亿元,同比减少55.2%;健康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300.40亿元,同比减少6.5%;意外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22亿元,同比减少39.8%。以上各类保险产品保费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造成的新单保费变化。
(二)资产管理业务
今年以来,国内经济恢复性复甦,但内生动力不足,需求仍然疲弱。从上半年市场表现看,A股指数涨跌各半,市场从二季度开始走弱,行业上通信、传媒、计算机领跑,延续极致结构性行情。以十年期国债为代表的利率中枢水平整体下行,信用风险隐患依然较大,配置型的优质资产依旧稀缺。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投资资产总额12,591.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公司始终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审慎控制仓位,根据市场节奏与形势动态调整结构,把握好阶段性、结构性机会。在目前低利率、资产荒环境下,公司基于资产负债匹配的原则一方面通过短久期品种配合长期利率债,有效承接大规模资金配置,缓解资金配置压力,并适度拉长资产端久期;另一方面仍积极寻找优质项目的配置机会,同时采取措施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截至2023年6月末,资产管理公司受托第三方资产管理规模达6,24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5%,其中,组合类保险资管产品管理规模达5,804亿元,比2022年同期增长1,999亿元,连续3年保持每年增长规模超千亿元。
公司构建主动管理型的投后管理模式,持续优化投后管理流程,最大限度支持被投企业发展,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收益水平。
3、非标资产投资情况
本公司目前非标资产的持仓整体信用风险可控,基础资产大部分为贷款类债权,主要分佈在非银机构融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和商业地产项目融资,涉及企业均为行业龙头、大型金融机构、中央企业、一二线城市核心国有企业。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标资产投资金额为1,837.0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4.10亿元,在总投资资产中占比为14.6%,较上年末下降4.5个百分点。本公司持仓非标资产具有良好的增信措施,除达到监管机构免增信资质的融资主体外,对于绝大多数非标资产都采取了抵质押担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回购协议、资金监管等措施进行增信安排,非标资产的整体资产质量优质,风险较低。
(一)市场环境及经营计划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全球经济週期性放缓,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但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人身险业务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监管引导行业加快围绕队伍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推进供给侧改革,以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023年下半年,公司将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深化转型发展,持续提升产品与服务支持能力,严守风险底线。
一是推进协同融合发展。深耕寿险市场需求,强化资产与负债联动,优化康养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升级,持续打造满足客户全生命週期的风险保障、财富规划与康养服务生态体系。
二是强化绩优队伍建设。以优计划「增优、育优、绩优」队伍建设为导向,系统性推动绩优队伍建设和发展,加强队伍综合素养培训,做好产品储备与匹配,强化基础管理和支持,推动队伍稳量提质。
三是优化客户经营管理。做深、做实、做细客户开发、服务、管理,提升客户经营能力,强化科技支撑,提升运营信息化、集约化管理水平,提升业务支持与客户服务效率,丰富特色增值服务体系,优化客户体验。
四是严守合规经营底线。持续优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落实「1+N」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偏好传导要求,强化内控合规管理机制,完善重点业务和关键经营环节的内部控制,落实「负面清单」工作机制,加强风险监测预警能力,压实案防责任,守牢案件风险防控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