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过剩及市场动态变化等因素驱动,锂离子电池市场于二零二四年价格显著下调,降幅达20%。
于关键下游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于二零二四年生产及销售量增长约35%。然而,市场内包括若干领先品牌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售价普遍下降10%,收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利润率,继而对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定价策略产生影响。
于上游市场,锂离子电池产品的原材料全年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市场价格下降了18-30%。该等下降不仅使锂离子电池制造商受惠,亦加剧行业竞争。产能过剩导致定价策略不可持续。本集团亦已相应调整锂离子电池产品售价以迎合行业变动。按现时之生产规模,本集团无法如其他中国知名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一般拥有规模生产之优势。年内收益减少约62,446,000港元。就当前市况,本集团位于陕西省渭南市生产基地的若干产能优化计画已被延后。另就南京市溧水区现有工业用地(原规划建设南京生产基地),其建设进度自过往年度市场低迷以来持续滞缓。鉴于未来市况及现有产能,本集团现正评估南京市溧水区工业用地的不同处理方式,包括出售、租赁或拍卖。
此外,于年内中国发布了新的锂离子电池行业标准,对技术改造进度及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并对各类锂离子电池材料的能量密度、产品生命週期、容量、拉伸强度等性能指标制定了更严格的标准,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之规范管理,引导产业转型,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更高标准要求反映了对安全性、可持续性及性能更广泛的承诺。该等标准对包括本集团在内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构成了挑战。为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质量及稳定性,本集团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我们相信,适应该等更高标准将使我们在竞争日益激烈及注重环保的市场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
除自身提升,本集团还注重于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合作,以开拓更多业务机遇。于二零二四年,本集团曾尝试就中国电动重型货运车辆锂离子电池包项目与合作方开展协作,该项目由于业务环境变化及财务风险管理分歧于二零二五年三月终止。未来,本集团将持续探索与合适伙伴在电池生产、储能技术、原材料供应及电池回收等领域的新投资机遇。
于年末,于过往年度出售附属公司的应收账款为200,458,000港元。于年内,管理层竭力回收债务。然而,随著该等公司的最终实益拥有人离世,债务收回过程有所延长。本集团将继续与相关人士进行磋商,评估可收回性,并于适当时考虑计提减值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