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在董事会和管理层的领导下,本集团积极顺应行业全新发展环境,克服困难,加速推进业务转型创新。截至2024年6月末,本集团实现业务收入人民币294,726.81百万元,同比下降2.07%。净利润达到人民币5,899.22百万元,同比下降14.42%,归母净利润达到人民币3,703.88百万元,同比下降9.76%.
三个主营业务板块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医药分销业务仍保持相对稳健,销售收入达到226,494.01百万元,同比增长0.47%,板块收入占本集团整体收入的比重为74.10%,较上年同期上升1.73个百分点。器械分销业务则受到终端需求结构变化的影响,实现销售收入58,494.30百万元,同比下降7.08%,收入占比为19.14%,较上年同期下降1.07个百分点。医药零售业务收入为16,557.84百万元,同比下降6.43%,收入占比为5.42%,较上年同期微降0.26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受到收入增速放缓的影响,本集团的销管费用率同比略微上升、财务费用率持续下降。截至报告期末,销管费用率为4.21%;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88%,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33%,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36%,较上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应收周转天数同比增加7天,营运週期同比增加3天。
医药分销:医药分销稳健发展行销服务持续增长
2024年,医保局继续大力推进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在集采品种选择上强调统筹协调,重点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开展工作,做到国家和地方互为补充,持续扩大集采覆盖面。根据国家医保统计数据,目前九批集采共纳入370多个大品种,平均降幅超过50%。预计到2024年底,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将累计达到500个,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均有所覆盖。集采规则经过数次优化后越发合理均衡,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同时,终端销售价格和毛利率水平也在持续合理调整。
截至报告期末,医药分销收入为人民币226,494.01百万元,同比增长0.47%。业务的经营溢利率较上年同期小幅下降0.21个百分点,为2.75%。报告期内,本集团着力聚焦核心和重点区域,药品分销业务在相关市场的份额不断提升,尤其在江浙沪、华中、华北、两广等重点区域的收入占比仍保持较快增长。伴随医保统筹对接和处方外流等政策加速落地,面向医疗机构的直接销售占比有所降低,但零售直销业务占比则有所增长,渠道覆盖优势稳步显现。
行业格局的快速转变持续推动药品供应链的服务模式转型,对于行销服务的合规和专业性要求进一步凸显。报告期内,本集团在开展流通配送业务基础之上,主动加强和战略性客户的业务对接,根据行业变化积极调整行销策略,持续推动三四级公司行销转型和效率提升。本集团积极聚焦总经销、总代理品种,打造直接面向终端的行销服务理念,逐步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完善销售组织结构和团队建设,全面发挥团队专业素养和综合服务能力,提供端到端、全国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解决方案。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的行销服务克服行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变化,顺应新的服务需求,服务业务收入仍保持着接近20%的高速增长,高效地赋能终端业务开展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终端客户体验和服务黏性,行销服务专业化能力和体系化优势逐步增强。
器械分销:专业服务能力加强智慧供应服务拓展
报告期内,国家监管部门在医疗器械领域的专项整治和检查持续展开,陆续颁佈多项法律法规,优化政策体系、强化监管举措,落实高值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疗设备的全流程监督管理,净化行业市场环境和医疗执业环境,加速构建质量可靠、流通快捷、价格合理、使用规范的治理格局。传统的经销模式正逐步向配送服务的综合业务模式转变,供应链结构进一步向扁平化、专业化转型,竞争格局大幅转变。强大的渠道覆盖规模,高效的终端配送服务效率、优质的合规管控体系等特徵将加速成为器械流通领域重要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人口老龄化、居民医疗消费水平提升、国家政策引导和医疗费用支出增长持续支撑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创新,器械分销板块展现出巨大的转型发展机遇,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国产替代加速,具备创新基因和智慧财产权的医疗器械产品竞争优势不断显现,行业正加速迈入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器械分销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58,494.30百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08%,收入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07个百分点。器械分销业务的经营溢利率为2.2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89个百分点。从器械品类结构来看,医疗设备、IVD检验试剂等毛利率较高的器械品类销售收入有所下降,医用耗材保持相对稳定增长。
同时,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顺应流通服务转型以及医院智能化的全新趋势,本集团全面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促进业务协同与科技赋能,拓展智慧供应链服务。凭藉领先的服务模式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持续推动集中配送、医用耗材SPD管理等智慧供应链项目的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6月底,本集团提供的集中配送及SPD项目已经覆盖28个省份,报告期内新增SPD项目31个,单体医院集中配送项目新增148个,区域性医联体╱医共体集中配送项目新增2个,高质量医疗服务仍具备较强的增长动能。
医药零售:渠道建设持续优化模式创新协同发展
2024年上半年,国家医保局进一步探索定点零售药店药品价格管理,药品价格治理从院内转向院外,多渠道公开比价等监管举措相继实施。多地医保局先后上线定点零售药店药品比价系统,推进定点零售药店价格公示与监测,进一步引导和监管零售药店合理定价、公平竞争,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无序竞争和医保资金损耗。同时,政策的落实合理考虑了零售药店的经营模式、渠道佈局、人工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规范价格和市场的同时,有序缩减同一通用名的药品价格差异,合规性更高的头部连锁企业有望持续发挥规模效应,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医药零售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6,557.84百万元,同比下降6.43%,零售业务的经营溢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了0.28个百分点,达到1.55%。
随着门诊统筹和个账改革在全国完全落地,2023年内医保个账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个账功能的改变和规模的大幅缩减,原先基于个账的支付模式也将发生明显的改变,导致专业化药房和社会化药房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报告期内,本集团专业化药房保持了20%以上的高速增长,但社会化药房受到个账规模缩减的影响销售收入同比下降。本集团在报告期内积极研判行业全新发展趋势,调整和优化零售渠道建设和渠道覆盖,着力提升直接面向C端客户的药学服务能力和药品可及性。截至2024年6月底,零售门店总数为12,366家,较2023年底合计净增257家。其中国大药房10,702家,较2023年底净增186家,专业药房1,664家,较2023年底净增71家。双通道药房总数已经达到1,151家,较2023年底净增24家,统筹医保药房达到5,764家,较2023年底净增1,655家。根据2024年度「中国药店价值榜百强榜」和「2024药品零售综合竞争力百强榜」,本集团医药零售板块国大药房业务收入依然位于行业前列,仍具备领先的专业服务和渠道覆盖优势。
此外,本集团的零售业务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模型的应用,推动医药、医疗、保险等跨行业生产要素组合的创新配置,夯实专业药学和服务一体化优势。依托医院处方流量接入的同时,不断深化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配合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深化「医、药、患、险」服务协同,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站式整体服务平台,持续增加对零售客户的终端覆盖与模式创新。报告期内,本集团惠民保新上线10个项目,累计已经覆盖60个城市,专病保险与创新支付业务持续保持行业领先。
转型创新:一体化运营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成果初现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国药控股进一步压实管治责任,稳妥推进集团总部的集中式管理转型,促进各业态的专业化运作和一体化运营能力,强化预算目标引领和绩效考核导向作用,优化完善风险管控机制,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公司总部及各子公司坚持项目制闭环管理,着重开展可持续的「提升运营效率项目」,积极挖掘运营质效提升优化的潜力和空间。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的整体费用率为4.57%,财务费用率为0.36%,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合理优化相关费用率指标,业务管理流程不断精简,管理效率相应提升。
本集团的物流一体化建设于报告期内深入推进,主要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物流数字化一阶段建设完成,搭建了物流核心系统新架构,并在北上广实现了五个主要物流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营。物流一体化管理方面,报告期内,顺利完成西三角重庆枢纽物流一体化管理。本集团通过设备互联、系统整合等数字化能力创新,持续提升即时感知和物流跟踪能力,优化资源匹配协同,有效满足药械流通全国一体化转型趋势下的全新服务模式和需求。截至报告期末,源自本集团外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收入持续增长。
同时,本集团亦积极加速数字化转型,运用数智创新驱动业务变革,目前,国药控股已完成业务侧主数据的清洗和标准化,药品、器械、中药饮片、客商、用户主数据累计约5000万条,实现全域标准化数据分析,并从数据治理的组织和标准到运营及技术形成综合数据管理体系,有效利用数据分析决策能力辅助业务开展,不断赋能医药智慧供应链服务的发展创新。报告期内,根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评选结果显示,本集团凭藉在业务流程智能化、资源配置最优化等数字化转型方面的积极成果,分别荣获「标桿案例」「卓越案例」「优秀案例」和「人气案例」等共计36个不同奖项,转型成果受到行业的高度认可。
展望2024年下半年,医药流通行业仍将面临转型和监管带来的全新挑战和机遇。国药控股将严格按照国企改革的各项工作要求和部署,坚定信心扎实推进主营业务的稳健发展,深入实施服务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巩固本集团核心竞争优势,提升科技创新的内在属性,优化业务运营质量。
医药分销板块,本集团将进一步丰富品类结构,积极跟进带量采购政策扩面实施,加强与上游供应商合作及服务,抓牢创新药物的政策红利和发展机遇,健全完善创新药服务机制和能力,获取更多国谈品种及创新药产品的授权和配送份额;同时,顺应供应链结构转型的全新趋势,进一步强化基层渠道覆盖,构筑健全保障体系,重点聚焦医联体、医共体等终端客户,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做好中央药品储备工作与国家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器械分销板块,本集团将积极应对集采扩面和「DRGs/DIP」等全新政策要求,承接耗材带量采购配送项目,健全医疗器械服务模式和监管,引领医疗器械供应链服务模式的合规优化,进一步提升供应链效率、规范业务交易流程,有序增加直接面对终端医疗机构的服务与销售,全面提升合规服务的竞争优势。同时,积极拓展服务能力,加快专业化整合,探索创新智慧供应链增值服务,加快发展SPD服务和集中配送项目。
医药零售板块,本集团将继续挖掘专业化药房服务潜能,积极承接医院外流处方,优化门店佈局、拓展门诊统筹药店,加快建设患者随访中心、罕见病中心、慢病中心药房等新兴业态,提升专业药事服务、健康管理等综合服务能力;同时面对全新的竞争格局和态势,将运营质量和盈利能力作为零售业态的首要管控指标,不断优化商品结构,增大高毛利品种销售占比,加速线上线下一体化能力建设,持续提升零售药房的整体盈利能力和经营质量。
业务管治领域,本集团将大力推进业务的转型创新,推进国药控股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慧应用规划,持续从业务、财务、数据、科创四个方面推进相关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建设,加快数智化成果转换和数字化体系建设,紧密围绕主营业务和创新业务场景探索数智化应用赋能,不断健全完善治理机制和科创能力,挖掘全新的提质增效驱动力。
展望未来,本集团将在主营业务稳健增长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发展战略,在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全面践行央企社会责任的同时,挖掘业务发展新动能,顺应行业转型趋势,在治理、激励、文化等方面探索新机制,通过供应链服务转型提升业务价值和上下游客户的合作黏性,不断夯实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动能,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