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随着新冠疫情的阴霾渐退,全球各地逐步踏上复常的步伐,中国市场不论是工业生产、商业营运,还是生活秩序,皆稳步恢复,但没有预期好。全球经济依旧笼罩在严峻的通胀问题,各国中央银行的政策利率持续高企,以及俄乌战事的阴霾之中,中国虽然随着疫情影响减弱,市况总体转好,但受国际形势制约,下半年的经济复苏面对挑战。
面对严峻多变的经营环境,集团顺应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在「安全」和「清洁」两大主调下部署业务,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加速建设新能源体系,而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对低碳技术的需求,集团与多个业内享负盛名的伙伴展开合作、拓展服务,致力到2025年为200个高排放的工业园区打造成「零碳智慧园区」。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于内地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拥有449个项目,业务范围覆盖城市燃气及可再生能源等。售气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约9.1%,期内新增43万户客户,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团客户数目达1,636万户。可再生能源板块发展迅速,于期内取得83个新项目。截至2023年6月30日六个月内,集团整体营业额较去年同期轻微下降2.7%至98.83亿港元。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11.1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7.1%。每股基本盈利为34.33港仙,较去年同期上升3.9%。
可再生能源业务
2021年,集团宣布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蓝图,而截至今年6月30日,集团连同母公司香港中华煤气有限公司(「中华煤气」)已在22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实发展91个零碳智慧园区,为广大工商客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光伏、多能(冷、热、电)联供、储能、充换电、碳交易、绿电交易、工程服务、节能、数位化等相关多元业务,全面实现商业化营运。截至今年6月30日,集团已累计签约逾2.20吉瓦及併网逾1.12吉瓦的光伏装机容量。
光伏硅料是作为产业链上游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过往两年基于中国政府「双碳」目标,以及光伏综合发电成本较低所影响,光伏组件需求一度高速增长而导致供应链面临瓶颈问题,原材料价格因而大幅攀升。随着光伏硅料供求压力相对缓和,今年其价格走势回落至约两年前之水平,因而光伏发展势头良好。
今年上半年,集团辖下之港华能源研究院正式落户深圳市福田区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研究院由集团与母公司中华煤气联合成立,一直积极进行清洁能源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投资孵化。作为深圳市首家港资企业成立的清洁能源应用研究机构,研究院未来将借助落户河套深港合作区,积极培养高端科研人才,并凭藉公司在内地的智慧能源项目作为研究平台,重点规划氢能、储能、能源数智化、可再生能源、节能低碳五大研发领域,推动深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新经济增长点。
依托零碳智慧园区、客户资源、电池技术等优势,集团不断与行业巨头携手研发领先技术,包括与宁德时代共同创立港华时代智慧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而该公司自主研发最新液冷技术,聚焦工商业用户侧需求。其新一代储能产品已在多个省级示范项目中取得验证,并实现商业化销售,以及通过自有储能云对产品进行即时监控管理。
2023年5月,由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指导,集团主办的「TERATOUR碳汭中国行?深圳站」活动圆满落幕。活动以「筑梦大湾区,走向零碳智慧未来」为主题,与500多位来自政商界嘉宾,共同分享深圳市在零碳领域的前瞻布局,以及展示集团针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七大服务范畴,包括零碳科技、智慧运维、低碳工厂、园区储能、虚拟电厂、碳管理及交易,以及绿电交易。
2023年6月,集团联合深圳市政府承办2023国际数字能源展?香港站,最大程度展示大湾区及全国数位能源领域相关企业的产品、技术及场景解决方案,进一步对接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扩大提升中国数字能源企业的全球影响力。
公用事业业务
今年上半年,纵然受暖冬及国际地缘政治影响,整体售气量仍录得可观增幅。上游气价持续上升,然而集团的顺价趋稳,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实现居民顺价,集团同时着力优化城市燃气项目组合,积极开发优质项目,以期增加售气量及销售毛差。
集团期内的售气量依然录得升幅,整体燃气销售量增长9.1%至约82.26亿立方米。当中工业售气量录得6.0%的升幅,占集团总售气量的48%,民用售气量同比持平,其售气量占集团总售气量的21%,分销及其他售气量较去年增长36.9%,占集团总售气量的19%,商业售气量录得3.5%的升幅,占集团总售气量的12%。
截至2023年6月底,集团于内地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经营185个城市燃气项目(含企业再投资项目),客户数目约1,636万户。
今年上半年集团建立更全面的气源保障体系,期望通过统一采购方式,加大力度协调内外部气源供应贸易运作,并整合业务资源。在2023年上半年,集团连同母公司共统筹气量约9亿立方米,每立方米气量的成本降低约人民币0.1元;集团连同母公司亦积极提升储气设施能力,现有位于江苏省常州市的金坛储气库新增约6,000万立方米工作气量,总储气量达至近4亿立方米,而未来四川省威远县之应急调峰储配基地即将投产,同时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的接收站储罐预计会在2024年建成,将进一步加强集团在各地的调峰能力。
集团持续开拓「燃气+」综合能源服务布局,积极发展热能业务,挖掘燃气工商用户的综合能源服务需求,一站式提供冷暖、热水、蒸气、咨询规划、节能及提升能效等服务。在「燃气+」的策略带动下,集团相关的营业收入、能源销量及营运毛利与去年同期比较均录得双位数增幅,而累计签约项目数亦显着上升,当中包括政府机关、工商业用地、酒店、医院及学校等不同应用场景,可见其发展潜力巨大。
今年3月,本公司与申能(集团)有限公司(「申能集团」)及上海燃气有限公司(「上海燃气」)经友好协商,宣布退出于上海燃气25%的股权。2023年5月23日,本公司与上海燃气及申能集团订立减资协议,退出其于上海燃气持有之全部25%股本权益投资,并已于2023年8月2日收到人民币46.63亿元之代价。同时,本公司与上海燃气及申能集团订立终止协议,订约方同意减资协议生效后,终止南向认购事项。是次退出,能为上海燃气在经历疫情挑战后这关键及重要时刻提供更大而灵活的营运空间,并不影响本公司与申能集团、上海燃气进一步建立深入的战略合作关係,双方将在天然气资源及供应链、可再生能源业务、延伸业务、能源与低碳科技等领域建立深度及牢固的战略关係。
集团继续挖掘延伸业务的发展潜力,以助力各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展,持续为业务带来增长新动力。集团连同母公司中华煤气以「名气家」为统一平台和品牌主体,聚焦智慧厨房场景,包括智能及高端厨房设备、燃气、安全管理及保险等,为用户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上半年,集团以港华紫荆炉具及MiaCucina橱柜产品为基础,结合数智化平台及专业服务体系,推出「一站式旧厨『焕』新」活动,帮助用户快速实现厨房换新颜。
由名气家、赛昉科技、微五科技三方联合研发的行业内首款RISC-V物联网安全晶片—港华芯,具有低功耗、高安全性及极高的性价比的特点,是燃气表安全晶片的不二之选。目前,内置了港华芯的智慧燃气表已经在中国内地多个城市广泛应用。未来计划会再进一步拓展至多元化的能源物联网应用场景。
2023年,国家「双碳」目标正在深入落实,内地各省市大力推动碳达峰及碳中和实施方案,推进清洁取暖,实施「煤改气」、支持区域能源综合服务、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及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国家和地方政策正不断释放新的双碳市场机遇,引领集团业务向绿色智慧转型。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优势互补,可助力整个社会用能提效降碳。集团正在朝着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去碳化、数智化方向发展,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持续巩固和优化天然气领域的业务。
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天然气行业年度运行报告蓝皮书(2022-2023)》指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是保证能源安全、高效与低碳,天然气将以其灵活、清洁、高效等多重优势,发挥着新一轮能源转化的过渡和桥樑作用。与此同时,回顾2022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性能源消费之占比仅为8.4%,远低于世界24%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未来天然气依旧担当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针对城市燃气业务,集团目前大力推展的「燃气+」综合能源服务,一站式满足客户的多元用能需求,长远来说有助集团获取更多高回报的客户群和区域性的能源项目。此外,集团不断优化气源结构,强化气源统筹调度能力,将持续为营运成本的减省带来裨益。国家正酝酿出台新的天然气价格联动政策,重点推动居民用气价格联动。目前内蒙古及黔、川、渝、苏、冀等多个省市已发布有关新政,相信其他省市也将紧随其后,城市燃气企业的售气价差将获改善,保持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内地之可再生能源市场经历了规模化发展,正踏步迈向高质跃升阶段。根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预测,「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社会整体用电量将达到约33%,而电力装机增量预计超过一半来自光伏和风电。基于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集团将善用庞大的工商业客户基础,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储能、充换电、多能联供等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营运,提供能效管理、碳管理、绿电交易等智慧增值服务,依托智慧能源生态平台『碳汭星云』,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能源管理数智化升级。
随着新冠疫情退去,社会各行各业已见复苏迹象。中国经济已经显示出较强的修复势头,预计有助持续推动集团各业务稳步增长。然而,面对全球经济面临加息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地缘政治风险,集团将继续谨慎应对这些挑战,坚持稳健的经营策略,以确保集团长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