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团之主要业务有四项:(1)广告业务,该业务为多介质融媒体广告销售及活动策划;(2)印刷及印刷相关物料贸易,该业务为承印出版物的印刷收入及供应及买卖(其中包括)新闻纸、油墨、润滑剂、菲林、预涂感光液版及橡皮布等物料予包括商业印刷商在内的客户;(3)新媒体运维,该业务为政务和企业新媒体运营、维护等综合服务;及(4)青少年研学,该业务为青少年文化活动、团营接待、课程研发等服务。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之营业总收入为人民币209,192千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下降1.30%(二零二三年为人民币211,950千元)。二零二四年本集团营业成本为人民币185,108千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上升2.57%(二零二三年为人民币180,469千元)。二零二四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之净亏损为人民币2,042千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减亏86.56%(二零二三年归属于本公司股东之净亏损为人民币15,199千元)。
本集团实现大幅减亏,得益于:(1)本公司附属公司北青户外出售投资性房地产,实现除税后收益;(2)本公司及附属公司收回部分应收账款,导致信用减值损失减少。此外,本集团亦积极提升运营及管理效能,有效降低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
二零二四年,本集团聚焦业务转型和能力升级,多措并举:
一、 佈局户外广告领域,多元发展初见成效
全面搭建地铁广告运营体系,开拓创意广告新模式,为各大品牌客户量身定制创意广告,策划的广告案例获多个行业奖项;在经营原有北京地铁四号线、大兴线和十七号线北段独家广告资源的基础上,取得北京地铁十七号线南段广告资源的独家代理经营权,实现十七号线媒体资源全覆盖;根据业务需求,推进地铁媒体数字化升级改造,完成对北京地铁四号线重点枢纽站点的一期改造,有效提升广告收入。
同时,加强优质广告客户拓新,以特色活动赋能客户推广需求,提升品牌影响力;构建自有媒体矩阵,新增养老服务、用车体验、购房指南、地铁生活等垂类账号,实现商业变现。
二、 探索文体旅融合赛道,构筑经营新生态
一是深度拓展文体赛事业务,通过活动策划,积极推进现有IP落地,促进商业变现。
包括深度开发骑行IP品牌活动,圆满举办2024年北京市通州区总工会千人大型骑游活动;与北京市体育产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策划执行由国家体育总局等主办的「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启动仪式、「夜动京城·潮你而来体育嘉年华」活动和2024年顺义区温榆河网球邀请赛;成功联合举办KOD20週年世界街舞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3,600余名街舞精英、8,000余名观众参与,并邀请了国内外31位顶级街舞大师助阵。
二是凭藉首都文旅资源整合优势,突破政策限制,开发北京城市文化年票项目,通过试水文旅消费赛道,力争发掘新的盈利增长点。年票包含超过40余处景区权益和多项研学课程权益,现已与多家国企集团客户达成合作。
三、 加速创新突破,培育核心竞争力
一是聚焦新媒体运维和政府活动业务,为政府和企业客户提供综合性服务。积极整合内外部优质资源,加强业务创新及渠道开拓,与北京电视台科教纪律频道联合打造法律服务、名医名师、最美警察等栏目,围绕社区服务,深度开发线下活动,推进社区文化空间运营。
二是发力青少年素质教育领域,面向青少年提供多元化科普研学、营地教育实践等特色服务,二零二四年完成团营接待项目99个,累计接待17,378人次,成功遴选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少年活动供应商目录,全年累计开发研学课程71项,持续提升研学业务竞争力。
四、 优化资产结构,多渠道构建风险屏障
一是增收益。积极盘活閒置资产,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根据单一资产管理合同委托首创证券为本公司进行閒置资金管理,实现保值增值;通过出租本公司閒置写字楼房产和易货房产,获得租金收益人民币6,812千元;通过公开挂牌出售本公司附属公司北青户外所拥有的远大中心写字楼閒置房产,获得除税后收益人民币15,198千元。此外,于二零二四年十月十三日,本公司参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在北交所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的公开拍卖,以起拍价人民币208.873万元拍得镜鑑传媒100%的股权。通过收购,本集团将在减少同业竞争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政务业务,利用本公司附属公司北青社区传媒和镜鑑传媒的区域客户优势,提升市场份额。
二是减风险。加速低效资产清理,因企施策推进8家低效企业清退;依托法律手段催收历史欠款,促进重大法律纠纷案件解决,保障公司境内外资产权益。此外,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日,本公司附属公司北青社区传媒的股东杭州势能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重庆慧林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减资退出北青社区传媒。
减资后,本公司对北青社区传媒的持股比例由57.95%上升至74.12%。通过以较低的成本,推动有退股意向的附属公司小股东有序退出,本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对北青社区传媒的控制权,优化北青社区传媒的决策机制,推动其业务良性发展。
五、 夯实公司治理,驱动管理效能提升
持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全年共制定及修订制度37项,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根据公司战略及业务需求,优化组织架构和人才结构,提升人岗匹配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完成公司新官网升级上线,运用户外广告业务CRM客户管理系统,实现客户资源与信息数字化管理,有效提升运营效率。
广告业务
二零二四年,广告市场整体回温,伴随新技术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应用,加之短视频、直播平台等新广告形式的迅速崛起,传统媒体面临数智化转型,广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中,户外广告逐步向数字化、互动化和场景化迈进,在需求扩大的同时呈现市场分化。广告客户对投放效率与创意形式的要求显著提升。
面对挑战,本集团立足于融媒体发展方向,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速广告业务转型创新:构建地铁户外广告体系,推动媒体数字化升级;充分发挥媒体内容生产优势,加速自有新媒体建设;通过差异化创意广告及重点行业品牌活动赋能,稳住业务基本盘;同时发力新兴赛道,探索文旅年票等创新模式,逐步构建多元化收入结构。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广告收入为人民币117,494千元,较二零二三年同期上升18.79%(二零二三年为人民币98,908千元)。儘管本公司附属公司北青社区传媒因受市场竞争加剧,广告收入较二零二三年同期下降人民币11,731千元,但由于本公司新开发地铁广告资源,全年新增户外广告业务收入人民币27,538千元;此外,本公司广告中心金融和汽车行业收入较二零二三年同期均有所增长。
二零二四年,本公司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在广告经营上聚焦三大核心策略:
1. 「管理+营销」赋能,搭建户外广告核心体系
一是组建复合型业务团队,细分「销售、市场、运营」三大板块,积极引入市场化专业人才;通过地铁广告CRM数字化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精细化管理。
二是立足媒体基因创新营销模式,打造差异化创意广告,强化广告互动性和交互性,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品牌效应。「红米&哈利波特」主题广告等广告案例分获中国领先户外媒体产业年度高级别创新评选活动「金壁奖」之「交通出行媒体案例金奖」、2024「北京国际创意奖」及「户外商业创意作品铜奖」等,策划创意能力获得行业认可。
三是拓展户外媒体资源,持续完善户外广告产品建设。取得北京地铁十七号线南段广告资源的独家代理经营权,形成十七号线全线媒体资源联动效应;对北京地铁四号线的西单、西直门等4大枢纽站实施升级改造,吸引多家头部品牌入驻,助力销售;探索开发「地铁小站」营销模式,接洽多类型广告资源,以期打造更丰富的户外广告产品组合,带动广告业绩提升。
2. 精准行业佈局,搭建自有新媒体产品矩阵
结合行业特点,精细化打造自有新媒体账号,融入短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加速商业变现。新增养老服务、用车体验、购房指南、地铁生活、文创IP等垂类账号,推进由图文账号向视频账号转型,形成自媒体品牌矩阵。目前本公司各平台自有新媒体账号共32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41.86万元。其中,金融事业部针对养老行业客户开设「养老新一线」微信视频号,全网粉丝突破12万,多条视频点击量破千万;汽车事业部聚焦「青车谈」视频号和抖音号,以「主播说车」创意形式,用专业化视角为客户策划输出原创优质短视频。
3. 品牌服务驱动,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
凭藉媒体资源优势,深挖客户需求,拓展广告品牌全案业务,为内外部客户提供品牌定位、推广策略、新媒体运营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同时,精准定位,以特色品牌活动赋能客户,包括策划执行第十六届北青财星榜、首届北青养老服务品牌总榜颁奖典礼和「新赛道新机遇」银发时代养老服务和投资论坛、2023北青年度车评选、2023北青年度房产评选盛典等品牌活动,为邮储银行北京分行定制首届「青小邮」小记者大赛系列活动等。通过提供多元化品牌服务,增加客户黏性,促进广告投放。
此外,整合北京市40余家景区、60余节研学课程以及首都特色文旅资源,打造「北京城市文化年票」产品,为客户提供游览、研学、党建等多类服务,并通过「青踪」小程序及北京市总工会APP平台上线,积极拓宽销售渠道,现已与北京地铁、北京建工、北京移动、北京公交、中行北分等多家国企集团客户达成合作。
上述举措有助于实现本集团业务重心由传统平面媒体向户外广告及新媒体业务的逐步转移,有效提升本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带动本集团广告业绩的整体提升。
集团主要附属公司业绩
北青社区传媒为本公司持股74.12%的附属公司。北青社区传媒已从原有的传统媒体报纸业务模式转型为以政务融媒体服务类为主的业务模式,深入挖掘政务客户与商业客户需求,提升活动策划与执行能力,通过在线运维和线下活动的有机结合,为客户搭建信息传播平台和服务平台。北青社区传媒在社区媒体类业务的精耕细作,获得了来自社区居民、各层级政务机构、合作商家等各方面的高度认可,企业影响力与日俱增。截至目前,北青社区传媒拥有顺义、副中心、朝阳、大兴、昌平、东西城等10个区域版组,并出版《北青社区报》。除纸质媒体外,北青社区传媒各版组及总部编辑部运营微信、微博、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网易等平台新媒体账号近70个,并入驻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时间等新闻客户端,可将区域要闻、视频栏目和专题策划在各媒体平台同步推送,构建了强大的媒体宣传矩阵,融媒体宣传的覆盖面和传播度均表现出色。
二零二四年,北青社区传媒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推动科技与业务融合,加强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一是聚焦业务创新,积极挖掘政务和企业新客户渠道,包括与北京电视台科教纪律频道在法律服务、名医名师、公安警法等方面开展栏目共建;拓展外宣服务、广告代理、接诉即办等新政务服务项目;为北京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营销活动提供策划及宣传服务,签约首创钜大有限公司营销新媒体账号运营服务项目、北京市绿化隔离地区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短视频服务项目等。二是深度开发线下活动类型,围绕社区服务,探索社区文化空间运营和品牌打造,首个「北青社区HUI」项目在海淀区阳光北里小区揭牌投入运营,承办大兴区社会化管理退休人员宣传教育活动、北京科学技术协会科普进社区活动等,并突破性承办2024年北京市顺义区温榆河网球邀请赛。
北青创新文化为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于二零二二年四月设立,主营业务为青少年文化活动与营地教育。北青创新文化持续打造产品力、渠道力、品牌力,积极拓展青少年研学业务:一是挖掘优质下游供货商资源,持续优化团营接待与交付服务,全年完成团营接待项目99个,累计接待17,378人次。二是积极维护和拓展大客户渠道资源,年度拓展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等大客户4家,成功遴选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青少年活动供应商目录并完成4项团营合作。三是加强课程创新研发,持续提升研学产品质量,全年累计开发研学课程71项,其中研学方案《一国两岸三地 ·著眼全球竞争》入选中国旅行社协会《2024新品研学旅游线路(课程)手册》,研学方案《〈科技与人的平衡〉北京科技研学》荣登第七届行业定制旅行精品案例榜单,荣获全国文旅生态大会授予的「年度影响力研学旅游品牌」奖等。四是搭建自有新媒体平台矩阵,以高质量内容输出促进品牌传播和用户增长,尝试商业变现。
镜鑑传媒为本公司全资附属公司,主营业务为政务代运维业务、线上线下活动策划执行及新媒体广告业务,拥有多年丰富的政府服务经验。于二零二四年十月十三日,本公司通过参与司法竞拍获得镜鑑传媒100%的股权。二零二四年,镜鑑传媒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探索业务创新,通过拓展新媒体视频、线上线下活动等业务,提升政务市场份额,发掘新的收入增长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5,106千元,净利润人民币1,641千元。北青物流为本公司持股92.84%的附属公司,主要从事印刷及印刷相关物料贸易业务。二零二四年,北青物流向内发力,以管理提升稳经营:一方面持续优化业务策略,严控贸易风险,加强现金回笼;另一方面加强业务精细化管理,根据纸张市场行情及供应量提前采购,有效降低纸张成本。二零二四年,北青物流实现净利润人民币2,973千元。
二零二五年,本集团加快业务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夯实经营基础,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零二五年,本集团将积极探索科技与业务融合创新,丰富户外广告产品体系,结合数字化转型趋势,推进地铁媒体改造及AIGC技术应用,打造户外广告业务核心竞争力;加速自有新媒体矩阵建设及商业化变现,增加经营收入。
二零二五年,本集团将持续发挥首创集团文体产业市场化拓展平台和北青报社企业优质业务整合培育平台功能,利用附属公司北青社区传媒和镜鑑传媒的区域客户优势,深度整合政务业务,提质增效,以期获取更大市场份额,实现收益增长;打造青少年研学特色品牌,通过资源协同和托管整合,加速业务融合发展,提升市场份额。
二零二五年,本集团将深入拓展文体旅融合业务模式,聚焦品牌建设和活动策划,持续打造文创类IP活动,推进KOD街舞等青少年文体赛事合作并实现收益;发掘北京城市文化年票业务渠道优势,通过平台运营促进销售。
二零二五年,本集团将坚持深耕管理,优化制度、组织和人才体系,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和信息化建设,加速低效资产处置,化解历史遗留问题,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基蓄势。二零二五年,本集团将在巩固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抓住行业变革和社会经济复甦赋予的机会,大胆尝试,积极探索,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锐意成为中国一家拥有跨媒体市场拓展能力、领先同行的媒体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