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2年,我国银行业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经营和生活,充分挖掘新动能和新的增长潜力,全力支持稳住宏观经济大盘,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了经济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公司治理建设,股权管理更趋完善;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新增信贷资源重点向小微企业、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倾斜;继续推动中间业务提质升级,财富管理类业务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内生风险防控能力,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从宏观经济看,面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出现下行压力等严峻挑战,各地区各部门高效统筹风险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国内生产总值增速3.0%,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0、1.5、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8%、50.1%、17.1%。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从行业发展看,银行业总资产、利润稳健增长,资产质量基本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379.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0%;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4%;年末不良贷款余额2.98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63%;资本充足率15.17%。
从政策举措看,监管机构扎实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坚决支持稳住经济大盘。出台金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23条措施,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和补充投资资本金,并行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创设科技创新、设备更新改造、交通物流、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制造强国战略,维护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监管机构「严监管、重处罚」态势不减,市场乱象存量问题持续减少,商业银行继续回归本源,追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2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行以建设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为发展愿景,充分发挥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综合平台优势,坚持「以客为尊、改革推动、科技兴行、轻型发展、合规经营、人才强行」,向企业客户和机构客户提供公司银行业务、国际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机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托管业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向个人客户提供零售银行、信用卡、消费金融、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出国金融、电子银行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满足企业、机构及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报告期内,本行业务具体信息请参见本章「业务综述」部分。
2.3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治理规范高效。本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建设,坚持两个「一以贯之」4,始终坚持市场化运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业务运营体制机制,形成了管理高效、分工专业的组织架构体系。参照现代银行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党建工作要求,搭建了「三会一层」公司治理科学架构,实现党的领导有机融入公司治理,按照前台、中台、后台相分离的原则,建立起涵盖总行部门条线和分支行板块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规范运作,有效履职。
综合协同优势明显。本行遵循「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发展原则,坚持「利他共赢」协同理念,不断做强集团协同主平台。以客户为中心,建立政府、企业、个人「三大」服务体系,以发展为主线,深挖融融、产融、母子、跨境、区域「五大」合作领域,以结果为导向,做好机制、智库、人才、系统、品牌「五大」支持保障,深度打造中信协同「两圈一体」5生态体系,提高协同乘数效应,为客户提供「不止于银行、不止于金融、金融+实业」的最佳综合服务。
开拓创新活力凸显。本行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并以屡创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多个第一而蜚声海内外。创新不仅是深植于本行的基因,也是驱动本行发展的新引擎。本行传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中信风格,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投行业务、跨境业务、机构业务、交易银行、汽车金融、出国金融、信用卡、外汇做市、公募基金托管等业务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风险防控科学有效。本行持续健全完善「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质效。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传导稳健的风险偏好。深入推进「五策合一」6,将资源投向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的关键领域和优质客户,根据形势和政策变化,适时调整授信策略。坚持强化控新清旧,提升全机构、全产品、全客户、全流程风控能力,巩固资产质量向好趋势。加快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线上化业务风控能力,持续建设全面风险智能管理平台,开发大数据风险管理工具,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本行始终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为业务发展全面赋能,推动本行成为一流科技型银行。本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驱动业务和运营模式转型,打造数据驱动型发展模式。投产国内中大型银行首个自主分佈式核心系统,金融科技综合赋能能力实现全面跃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由点及面深度渗透到业务各领域,成为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品牌文化特色鲜明。本行通过对三十五年发展所积淀的文化基因的提炼与昇华,确立了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本行以成为「有担当、有温度、有特色、有价值」的最佳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为发展愿景,坚持「客尊、诚信、创新、协作、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为客户谋价值、为员工谋幸福、为股东谋效益、为社会尽责任」的企业使命。发佈品牌新主张「让财富有温度」,以全新面貌回馈利益相关方。2022年2月,本行在英国《银行家》杂誌「全球银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1位,品牌价值128亿美元。
人才队伍专业优秀。本行坚持以人为本,深化人力资源改革,尊重金融人才特点及成长规律,建立以价值为导向、以员工为中心的人才管理机制,搭建市场化、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服务全行战略转型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行树立「凝聚奋进者、激励实干者、成就有为者」的人才观,通过科学合理的干部选配机制,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持续优化考核评价,不断强化激励约束,构建多元化人才发展通道,着力打造业务精、管理强、价值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2.4经营业绩概况
2022年,本集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要求,持续推进三年发展规划,深入实施「342强核行动」,着力提升发展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营发展保持向上向好态势。
经营效益稳定增长,盈利能力表现良好。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经营收入2,1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1,506.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04.62亿元,比上年增长6.71%;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2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61%;平均总资产回报率(ROAA)为0.76%,比上年上升0.04个百分点,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AE)为10.80%,比上年上升0.07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继续「双降」,资产质量保持向好态势。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52.1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2.46亿元,下降3.33%;不良贷款率1.27%,比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1.19%,比上年末上升21.12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2.55%,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继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85,475.4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27%;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1,527.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11%;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0,993.4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66%。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落实国家稳经济大盘政策,加大对重点区域和行业的信贷支持,服务好制造业、高新技术、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同时,优化调整业务结构。
现阶段,宏观经济和行业政策等外部环境持续变化,既给银行业带来一定挑战,也带来较多发展机遇。
一方面,商业银行发展面临一些挑战。地缘政治局势动盪不安,世界经济下行的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衝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社会风险点依然多发频发。去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重大因素。近期房地产政策综合发力,市场稳定可期,但局部信用风险仍需重视。地方政府债务增速总体放缓,但规模仍然较大。受美联储及多国央行高频次加息、俄乌衝突延续等影响,一些国家资本流出、汇率贬值等压力增大,需密切关注股市、债市、汇市走势,牢牢守住金融市场风险底线。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2023年「稳增长」排在「三稳」之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叠加发力,经济活力加速释放,社会总供给充足,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多重积极因素共同发力,推动经济加快恢复和增长,形成向上运行的发展轨迹。宏观政策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尤其强调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精准有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拉动新老基建投资的同时,加大对科技、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支持。货币政策总量上保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结构上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供给侧需求侧双向驱动,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供给侧方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大制造业研发和技术改造力度,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新领域新赛道佈局。需求侧方面,将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摆在突出位置。这些将为银行提供有利的经营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3年,本行将聚焦服务实体经济,紧随宏观调控导向,贯彻国家战略和信贷政策,服务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创新驱动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轻资本转型,优化客户结构,强化客群建设,稳定资产质量;聚焦发展动能活力,深化组织体系变革,推进人力资源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及数字化赋能,持续构建三大能力;聚焦平安中信,发挥党建工作优势,完善风险内控管理,压实各方管理责任,提高抵御和应对各种风险的能力。2023年全年资产增速预计6%-8%左右,经营效益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资产质量稳步向好,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上述预测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本行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