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挑战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宏观层面沉著应变、综合施策,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顺利完成。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5.0%,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2、1.3、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4.5%、25.2%、30.3%。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积极的财政政策扎实实施。各级财政部门供需两侧发力,加快实施进度,加力落实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积极支持科技强国建设,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促进各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等,推动各地下沉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推进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支持融资平台改革转型,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财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力促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2024年多次实施重要货币政策调整,推出一揽子增量金融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明确央行政策利率,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综合施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扎实推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强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金融服务,普惠小微、科技型中小企业、制造业中长期、绿色贷款增速均明显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重点机构和重点区域风险处置稳步推进,金融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持续完善。
监管政策推动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引导发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和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发佈固定资产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信贷管理能力和金融服务质效,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深化监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监管体系,切实提升金融机构合规管理有效性,推动银行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2024年度,银行业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总资产保持增长,资产质量总体稳定,风险抵补能力整体充足。截至2024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总资产44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2.3万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3.3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50%,拨备覆盖率为211.19%,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商业银行整体资本充足率15.74%。
2.2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本行依托中信集团「金融+实业」综合禀赋优势,以全面建设「四有」银行、跨入世界一流银行竞争前列为发展愿景,坚持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以客户为中心,通过实施「五个领先」银行战略,打造有特色、差异化的中信金融服务模式,向政府与机构客户、企业客户和同业客户提供公司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托管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向个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业务、个人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私人银行业务、养老金融业务、出国金融业务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及服务,全方位满足政府与机构、企业、同业及个人客户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报告期内,本行业务具体信息请参见本章「业务综述」部分。
2.3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治理规范高效。本行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化企业建设,始终坚持「两个一以贯之」6,通过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化管理,不断健全公司治理和业务运营体制机制,形成了管理高效、分工专业的组织架构体系。参照现代银行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党建工作要求,搭建了「三会一层」公司治理架构,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按照前台、中台、后台相分离的原则,建立起涵盖总行部门条线和分支行板块的矩阵式管理模式。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各治理主体规范运作,有效履职。
综合协同优势明显。本行充分发挥集团「金融全牌照、实业广覆盖」优势,遵循「一个中信、一个客户」发展原则,加强集团协同和行内协同,推动协同与业务发展及客户经营深度融合,打造金融「五篇大文章」及资本市场、跨境金融、存量盘活、风险化解等特色协同服务场景,持续拓展协同生态圈,向客户提供一站式、定制化、多场景、全生命週期的专业化综合金融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开拓创新活力凸显。本行是中国最早参与国内外金融市场融资的商业银行,并以屡创中国现代金融史上多个第一而蜚声海内外。创新不仅是深植于本行的基因,也是驱动本行发展的新引擎。本行传承和发扬「开拓创新」的中信风格,持续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投行业务、跨境业务、交易结算、汽车金融、财富管理、出国金融、养老金融、信用卡、外汇做市等业务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风险防控科学有效。本行持续健全「控风险有效、促发展有力」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风险管理质效。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传导稳健的风险偏好。深入推进「五策合一」7,聚焦国家战略重点,深耕行业研究,根据政策导向、监管要求、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授信策略,优化资产结构,提升风险回报。坚持控新清旧,抓实授信全流程管控,持续加固资产质量。持续推进数字化风控建设,提升「技防」「智控」水平。
金融科技全面赋能。本行始终坚持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核心动力,为业务发展全面赋能,推动本行成为一流科技型银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驱动业务和运营模式转型,打造数据驱动型发展模式。投产国内大中型银行首个自主分佈式核心系统,金融科技综合能力实现全面跃升,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应用由点及面深度渗透到业务各领域,成为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文化厚植发展底蕴。本行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宣贯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引导全员将其作为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动准绳,坚守金融为民初心,以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本行「全面建设『四有』银行,跨入世界一流银行竞争前列」的发展愿景提供价值引领和文化滋养。
人才队伍专业优秀。本行深入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突出能力和价值贡献导向谋划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一体推出干部管理、人才发展、激励约束等系列改革制度,持续健全适配战略、支撑发展、驱动转型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纵深推进《中信银行「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持续弘扬「凝聚奋进者、激励实干者、成就有为者」的人才观,加大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人才配置,总分联动持续建强「六支人才队伍」8,整建制实施全行示范性人才工程。突出源头培养、自主培养,强化全行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著力培养造就一批支撑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和建设「五个领先」银行「战略」的人才队伍。
品牌主张深入人心。本行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高质量金融品牌,打造「值得托付未来的价值银行」。报告期内持续深化「让财富有温度」的品牌主张,以品牌传播为引领,制定《中信银行2024年度品牌传播方案》,联动全国19城举办「极地来信」品牌整合活动,连续18年赞助中国网球公开赛,持续扩大品牌「朋友圈」。以业务传播为支柱,做好中信银行奋力书写金融「五篇大文章」主题宣传,举办第二届「信·新」品牌高质量发展论坛,推动品牌传播与业务宣传同频共振。以日常传播为基石,统筹协同营销传播,融入节气节日品牌元素,使得品牌浸润人心。报告期内,本行在Brand Finance「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中排名上升至19位,体现了市场对本行品牌的高度认可。
2.4经营业绩概况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本集团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监管各项要求,全面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入实施新三年发展规划,推进「五个领先」银行建设,全行上下克难奋进、主动作为,取得良好经营业绩,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确立和巩固。
经营业绩向上向好,净利润稳健增长。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经营收入2,132.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实现利息净收入1,466.7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实现非利息净收入665.44亿元,比上年增长7.28%;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685.76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资产质量总体平稳,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64.8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85亿元,增长2.60%;不良贷款率1.16%,比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9.43%,比上年末上升1.84个百分点。
资负规模平稳增长,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95,327.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1%;贷款及垫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7,201.2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03%;客户存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57,782.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04%。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大实体经济服务力度,绿色信贷、战略新兴、制造业中长期、普惠金融、涉农贷款增速均高于总体贷款增速。
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预计延续恢复向好态势。虽然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难度仍然较大,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市场潜力大、经济韧性强等有利条件没有改变。
总体来说,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多。政策大机遇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前期一系列积极宏观政策陆续推出,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更多强有力的宏观政策未来可期。经济运行中的活跃成分增多,「经济刺激+改革红利」为商业银行下一轮发展提供了新的广阔机遇,政策红利的机遇期、窗口期已经打开。科技大爆发催生市场增量变量。前沿科技快速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生产力飞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零售等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加速催生新需求新机遇,为经济带来广阔的增量空间。
同时,受内外部环境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不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账款拖欠问题较为突出,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民生领域存在短板,对银行业务发展和资产质量管控带来压力。
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本行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五篇大文章」强核心功能,攻坚「五个领先」建体系能力,持续落实稳息差、稳质量、拓中收、拓客户「四大经营主题」,加强成本管控,进一步锻造稳健、均衡、可持续的市场竞争力,为全面完成新三年规划目标和实现世界一流银行发展愿景奠定坚实基础。根据对外部市场环境及本行未来经营发展的分析,预计本行2025年资产增速5%-6%。上述预测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本行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