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业绩综述(按中国会计准则)
报告期内,按照中国会计准则,本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09,183万元(2023年:663,13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4%;利润总额人民币222,470万元(2023年:226,676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86%;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166,898万元(2023年:165,99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55%;基本每股收益人民币1.0063元(2023年:1.0008元),较去年同期增长0.55%。
(二)收费公路营运状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共实现通行费收入(税后)人民币383,021万元(2023年:人民币404,176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23%。
各项政策性减免措施继续执行。经测算,2024年本集团各项减免金额共计人民币7.54亿元。其中:
绿色通道减免约人民币1.41亿元,减免车辆达21.79万辆;
节假日减免人民币3.18亿元,减免车辆达739.54万辆;
ETC优惠减免人民币2.76亿元。其中货车安徽交通卡优惠减免人民币1.71亿元,占ETC减免总额的约62.12%;
其他政策性减免约人民币0.18亿元。
收费公路的营运表现,除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外,还受到周边竞争性或协同性路网变化、相连或平行道路改扩建等因素的影响。具体到各个公路项目,影响情况不同。
合宁高速公路
报告期内,通行费同比下降1.11%。主要受一季度恶劣天气影响,造成通行费收入同比下降。
宁淮高速公路天长段
报告期内,通行费同比下降11.78%。主要受一季度恶劣天气、滁天高速分流及宁淮高速淮安到连云港段改扩建影响,年度货运车辆同比减少,对通行费收入产生影响。
205国道天长段新线
报告期内,通行费同比下降2.86%。主要受一季度恶劣天气影响,造成通行费收入同比下降。
连霍高速公路安徽段
报告期内,通行费同比下降4.45%。主要受恶劣天气频发、交通管制及周边310、311国道、101省道分流影响,通行费收入同比下降。
高界高速公路
报告期内,通行费同比下降12.29%。随著2023年10月28日无岳高速通车,岳武高速东延线全线贯通,对高界高速产生一定的分流,部分车辆选择岳武高速通行;此外太湖县城区105国道和318国道潜山外环段维修工程完工,通行条件提升,对本路段也产生不利影响。
宣广、广祠高速公路
报告期内,宣广、广祠高速通行费同比分别下降55.26%、50.37%。路段改扩建施工,特别是2024年自3月8日以来半幅单向通行,且与之平行的国道G318升级改造后通行条件改善,导致部分车辆分流。
宁宣杭高速公路
报告期内,通行费同比增长56.50%。自2022年9月宁宣杭高速江苏段开通运营、同年12月宁宣杭高速浙江段开通运营后,该路段省际区域间交通更加便捷,交通量持续大幅增长。
安庆长江公路大桥
报告期内,通行费同比下降9.19%(含政府购买服务费用)。G0321德上高速池州长江大桥对其产生分流影响;上游宣广改扩建也对本路段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岳武高速安徽段
报告期内,通行费同比增长66.18%。随著无岳高速通车,岳武东延线全线贯通,往返江浙与湖北方向的车辆选择从岳武路段行驶,通行费同比大幅增长。
(三)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四)主要客户及供货商情况
由于本集团收费业务之主要客户为收费公路的使用者,而通常没有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大宗采购。故本集团并无主要客户及供货商可做进一步披露。
(五)投资状况分析
对外股权投资总体分析
公司顺应高速公路行业发展趋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机遇,持续做优做大高速公路主营业务,对外投资稳中有进。报告期内,宣广改扩建PPP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参股设立的安徽交控招商产业基金二期、金石新兴产业基金及海螺金石创新发展投资基金分别完成投资款人民币1,328.33万元、3,000万元和7,000万元的支付。阜周公司及泗许公司收购项目通过董事会决策,并在2025年顺利完成。对外投资扩大了公司资产规模,延长了公司收费年限,提升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重大的股权投资
2. 重大的非股权投资
宣广高速改扩建PPP项目于2022年2月开工建设。报告期内,完成投资金额人民币31.34亿元,累计实际投入金额人民币70.27亿元。
3.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4. 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报告期内,本集团无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情况。
高速公路作为现代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物流效率提升以及方便人们出行等方面发挥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著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行业内部的结构调整,高速公路行业面临著诸多机遇与挑战。
1.宏观经济趋势向好,行业前景广阔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运行且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交通需求增长的关键驱动力,随著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公路行业,尤其是高速公路行业,仍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众多机遇。从社会效益角度而言,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国家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具有连续性,这意味著未来高速公路行业将继续得到政策层面的支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高速公路智能化进程加快
十四五」时期,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提升交通运输系统韧性和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将智慧交通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并陆续出台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以促进交通运输向智慧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国家交通运输部、科技部颁发的《「十四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融合。随著我国智慧交通政策的持续实施与推进,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为我国智慧高速发展带来契机。
3.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助力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此背景下,多数地方国企已经明确了高速公路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后续将进行股权激励、资产证券化、转型升级等一系列发展措施。在具体实施路径上,高速公路企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著手推进改革。一是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计划,合理设计激励方案,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绑定,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通过上市融资、资产重组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市场影响力。比如,将优质路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或者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打造高速公路产业集群,提升协同效应和综合竞争力。三是推动业务转型升级,除了传统的收费公路业务,还可向交通科技、智慧物流、能源服务等新兴领域拓展,培育新的增长点,适应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新趋势。
4.行业面临诸多挑战,持续发展承压
高速公路行业发展也面临著一系列挑战。经济增速放缓导致通行费收入增长受限,而徵地拆迁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不断上涨,使得收费公路的建设成本日益攀升。同时,安全监控设施、环境保护、道路状况等标准的不断提高。各类政策减免金额持续上升,执行绿通政策、重大节假日免费政策的管理成本不断增加,以及「公改铁」「公改水」等运输方式变化和路网结构调整对路段车辆的分流影响持续存在,这些因素都使得传统的投融资模式下面临投资回报率下降的问题,行业创新发展迫在眉睫。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在投资决策时应更加谨慎,充分评估项目的长期收益与风险,寻找具有潜力的新兴市场或细分领域进行佈局,以提高投资回报率。另一方面,加强成本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手段降低建设成本、运营维护成本和道路养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