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装机量继续稳健增长
经过两年的快速增长,二零二四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继续稳步增加,但增速低于二零二三年。除印度的增长率明显高于上一年外,其他主要太阳能经济体的增长势头均有所放缓。欧洲联盟(「欧盟」)中的主要市场,包括西班牙、波兰和荷兰,都出现了装机量萎缩的情况,导致欧盟全年的整体光伏装机量仅略有增长。虽然中国光伏装机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与二零二三年的高增长率相比,二零二四年的增长率有所下降。
贸易壁垒、较高的利率环境、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复杂的地缘政治及经济关係为中国太阳能行业的发展带来各种挑战及不确定性。因此,与于二零二三年前所未有的扩张相比,二零二四年全球光伏装机量的增长率有所放缓。
鉴于光伏系统变得更加经济,全球光伏装机量持续呈多元化发展。除了中国、美国、印度、德国及巴西等传统的主要光伏市场外,中东和非洲国家等一些新兴市场近年的光伏发展亦见迅速。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超过1吉瓦(「吉瓦」)的国家亦不断增加。光伏发电正从边缘能源过渡到各国能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化石能源及非化石能源相比,太阳能发电的竞争力十分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光伏装机量进一步增长需解决电网容量及限电问题
二零二四年为中国连续第二年占全球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根据国家能源局(「国家能源局」)发佈的统计数据,二零二四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同比增长28.3%至277.57吉瓦,而大型地面集中式项目占159.39吉瓦,同比增长32.8%,分佈式发电项目占118.18吉瓦,同比增长22.7%。
儘管中国全年光伏装机量仍维持高位,惟电网容量及限电问题继续成为主要不利因素。若干地区电力消纳及调峰问题逐步显现,导致限电频率及规模上升。由于销量及电价的不确定性,加上土地政策收紧及土地成本上升,许多太阳能项目投资者均推迟或减少投资金额,从而限制了下游装机的需求增长。
优化电网结构、有效利用储能设施、加快电力市场改革及改善市场机制,均为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及促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于二零二四年初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品质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灵活、智慧化的新型配电网。一旦相关措施获各政府部门及其他机构落实,相信有利太阳能的长远发展、提升电网容量、增加光伏发电未来发展机遇,以及促进太阳能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供需失衡导致太阳能行业产品价格大幅下跌
二零二四年,太阳能行业发展竞争加剧、供需失衡、组件价格下降、行业参与者整合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近年光伏市场的快速增长导致太阳能产业链各环节的产能大幅增加。及至二零二四年,下游装机的快速扩张停止,需求增长回归至正常水平。然而,行业供给未能及时调整,导致产能持续增加。因此,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周期性调整,导致供需失衡,亦导致组件价格大幅下降。太阳能产业链内大多数环节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许多公司正遭受亏损及财务困难。效率较低的公司开始减产甚至停止运营,引发一波行业整合、兼併及收购的浪潮。
为应对行业普遍存在的亏损现象,防止「内耗」及恶性竞争,企业代表及行业协会进行了广泛讨论,以加强行业自律。其重点乃通过促进落后和低效产能的淡出,推动技术创新,加强改进行业标准,优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监管机构亦加强与行业协会及企业的沟通,以支持有关举措。光伏行业的产能整合和调整正在进行中。
除此之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亦影响了行业的发展。二零二四年,一些国家对进口光伏产品徵收或威胁徵收额外关税。然而,该等额外关税对本集团太阳能玻璃业务的总体影响预期属短期且相对较小。首先,倘额外关税仅适用于光伏组件,本集团可根据组件产能实际所在地调整太阳能玻璃的销售目的地。其次,倘关税专门针对太阳能玻璃产品,则本集团于中国及海外的生产设施可使其能灵活应对各国客户的需求。
及时调整太阳能玻璃产能以应对市场变化
二零二四年,太阳能玻璃行业与太阳能价值链其他环节一样,亦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跌、毛利率下降的挑战。随著行业整合及改善,包括关闭生产线、延缓新增产能释放、减少现有生产设施的产出,行业产能逐渐得到调整。二零二四年下半年的停产及产能削减不仅完全抵销上半年的产能增加,亦使行业整体产能降至年初水平以下的水平。
为应对市场变化,本集团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及成本控制的各项措施,调整存货水平,致力维持产销平衡。本集团亦已并密切监察应收贸易款项的收回风险。同时,本集团迅速调整其太阳能玻璃产能。二零二四年,实际投产的新生产线数量由原计划的六条线(日熔量6,400吨)减少至四条线(日熔量4,400吨)。此外,在产产能亦由截至二零二四年六月三十日的27,000吨╱日减少至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23,200吨╱日。这些调整使本集团能够重新分配资源,发挥技术及成本优势,增强整体竞争力,有效应对市场波动。
儘管二零二四年市场环境复杂且竞争日益激烈,本集团的太阳能玻璃业务仍实现销售量(以吨计)同比增长9.6%。然而,该业务分部的收益及毛利(不包括物业、厂房及设备(「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减值亏损)与二零二三年相比分别下降11.9%及60.5%,主要由于太阳能玻璃产品的平均售价同比大幅下降,尤其是在下半年。平均售价下降,以及若干太阳能玻璃生产设施的减值拨备及存货撇减均为本集团二零二四年太阳能玻璃业务溢利贡献减少的主要原因。
太阳能发电场业务稳步增长
本集团于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完成两个总容量合共为300兆瓦(「兆瓦」)的大型地面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的併网,而下半年并无其他项目竣工。这主要是由于部分地区限电趋势加剧,以及强制储能、市场化电力交易要求增加,预期投资回报不确定性加大。因此,本集团二零二四年下半年放缓新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建设速度,惟仍积极寻找潜在项目及开展前期可行性研究。
于二零二四年,随著併网容量持续增加,本集团的太阳能发电场业务稳步增长。本集团非全资附属公司信义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信义能源」)及其附属公司占发电收益的80.5%,而本公司其他全资附属公司则占余下的19.5%。就出售太阳能发电场项目而言,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完成出售总容量为86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予信义能源。该等交易按照本集团(作为太阳能发电场开发展商)及信义能源(作为经营商)之间的业务划分进行,有助更快补充部署项目开发所需的营运资金。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本集团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的累计核准併网容量为6,244兆瓦,其中5,841兆瓦为大型地面集中式项目,403兆瓦为供本集团自用或售予电网的分佈式发电项目。就所有权而言,容量为4,555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乃透过信义能源持有;容量为1,589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乃透过本公司若干全资附属公司持有。一个容量为1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场项目由本集团拥有50%权益的一家实体持有。
拓展融资渠道,优化银行融资,增强财务流动性
于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下旬,本公司向中国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申请注册拟发行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的债务融资工具(「熊猫债券」)。具体条款尚待确定,且熊猫债券可能于注册获接纳后两年内分多个批次发行。建议发行熊猫债券可为本集团提供额外融资来源,从而优化本集团的资本结构。此外,由于本集团的大部分资产、业务及收益均以人民币计价,熊猫债券还可作为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自然对冲工具,从而降低本集团面临的外汇相关风险。截至本公告日期,本集团尚未收到发行熊猫债券的批准。
于二零二四年,本集团利用人民币借贷利率低于港元或美元的优势,继续以人民币银行贷款对港元银行贷款进行再融资。因此,人民币银行贷款占比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33.8%增加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84.3%。此外,长期银行贷款比例由二零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34.5%上升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47.2%,有助提高财务流动性。
由于港元贷款利率持续高企,先前由本公司的香港附属公司向其中国附属公司提供的部分以人民币计值的资本贷款于二零二四年终止,以偿还香港银行贷款。这一内部资金调配没有影响本集团综合资产净值;然而,先前记入综合资产负债表外汇储备中的相关汇兑亏损人民币240.2百万元已被重新分类至综合收益表,从而影响本集团二零二四年的纯利。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香港附属公司向中国附属公司提供的以人民币计值资本贷款金额的尚未偿还金额为人民币2,955.3百万元。相应的汇兑亏损人民币341.3百万元已计入外汇储备。往后,与该等尚未偿还人民币资本贷款相关的外币汇兑差额将继续记入外汇储备中,并在贷款终止时重新分类至综合收益表中。
凭藉成本优势及持续的技术进步,太阳能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及化石燃料相比,保持著明显的竞争优势。工业生产及日常用电、电动车的应用增加、人工智能的进步及数据中心的运作将促增加用电。将太阳能发电与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相结合可有效地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支持可持续发展。
太阳能行业尚未克服挑战,太阳能产业链所有环节的产品价格下降,低于许多公司的成本。减少产能以应对供需失衡、稳定市场价格及提高整体盈利能力是行业共识及当务之急。然而,太阳能产业链不同分部的情况各异令产能调整的时间表变得不确定。有关调整是否会通过市场机制、关闭过剩产能,或是限价限产等自律措施实行仍有待观察。
目前,太阳能玻璃行业的发展仍受到供需失衡和激烈竞争的窒碍。此外,由于第一季度通常是太阳能装机的淡季,预计本集团的业务环境于短期内仍具挑战性。然而,随著行业产能调整的实施,或会出现新的景况。由于能源消耗和排放限制,以及产能置换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太阳能玻璃行业的产能增加受到制约。更令人鼓舞的是,行业产能于二零二四年下半年已减少,以应对市场状况。这发展预期持续至二零二五年年初,逐步缩小与供需平衡点之间的差距。
本集团的太阳能玻璃产能规划取决于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的变化、太阳能产业链的发展及自身发展策略。截至二零二四年年底,本集团太阳能玻璃日熔量总计32,200吨,其中23,200吨为在产产能,4,000吨为本集团主要计划于二零二五年按市场情况开始运作的产能,以及5,000吨为待进一步安排的产能。在新的生产基地方面,印尼现有两条太阳能玻璃生产线正在建设,预期于二零二六年第一季度投产,同时,位于中国云南省及江西省的新生产基地的开发已告暂停。本集团将继续为中国及海外新产能寻找其他合适地点,并依据市场趋势调整新产能的建设时间及投产计划。
这一轮行业週期调整范围及影响前所未有。本集团将继续采取审慎的业务管理方式,密切监控财务风险,控制成本和资本开支,并加强效率提升措施,以增强竞争优势。落后产能的逐步淡出标誌著太阳能玻璃行业将迎来更加稳定和健康的发展。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本集团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及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组合,赢得更多客户认可及支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对于太阳能发电场业务,本集团将秉持重视质量的原则,在评估新投资时充分考虑投资回报率。然而,强制性储能和市场化售电要求的增加,以及土地供应限制和电网连接问题给项目投资回报带来不确定性。为此,本集团尚未制订二零二五年的新併网容量目标。
本集团位于中国云南省的多晶硅生产设施的建设已大致完成,筹备工作已进入最后阶段。目前,本集团并无扩大其多晶硅产能的计划。任何未来多晶硅投资计划均须待现有产能成功投产后,并因应当时市场状况及本集团的整体业务发展策略而予以考虑。
全球向绿色能源转型将继续增加太阳能的使用。儘管难以估计光伏行业的调整和整合需要多长时间,但董事会对光伏行业的长远前景及本集团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充满信心。本集团将继续秉持「引领绿色新能源」的企业愿景,推动太阳能玻璃与太阳能发电场业务并行、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为其股东创造长期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