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团的主要业务板块有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资金资管业务和包括境外业务在内的其他业务。
2024年上半年,本集团公司金融业务实现经营收入1,133.03亿元,税前利润193.30亿元。个人金融业务实现经营收入1,718.48亿元,税前利润979.46亿元。资金资管业务实现经营收入786.46亿元,税前利润721.54亿元。其他业务实现经营收入110.34亿元,税前利润35.82亿元。
专栏:“五篇大文章”推进情况
科技金融
本集团持续加强科技金融高效供给,以科技金融服务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能。制定科技金融业务推进实施方案,建立全週期陪伴、全链条覆盖、全集团协同、全维度支持、全生态赋能的科技金融“五全”服务体系,构建数字化支持、差别化政策、专业化保障的科技金融“三化”支撑体系,重点做好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金融服务,支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集团内母子协同,以“商投行一体化”推动构建“股贷债保”综合金融服务体系,为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提供股权、信贷、债券、保险等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全面构建科技型企业全要素数字化评价体系,创新“技术流”“星光STAR”“投资流”等科技创新评价工具,实现“不看砖头看专利”,着力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授予部分科技资源富集地区所在一级分行“中国建设银行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称号,配套差别化审批与产品创新政策,探索科技金融服务新模式。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专项提升行动,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水平。截至6月末,本行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8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71.61亿元,增幅12.31%;上半年承销科创票据21期,承销规模63.82亿元;建信股权、建信信托、建信投资等具有股权投资功能的子公司,通过主动管理和合作参与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超2,000家,投资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绿色金融
本集团秉持“成为全球领先的可持续发展银行”目标愿景,将绿色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战略发展和企业文化,打造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投资的多元化服务体系,以金融之力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展现大行担当。截至6月末,本行绿色贷款余额4.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97.46亿元,增幅14.93%。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投融需求,创新多元化绿色融资通道,上半年参与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37期,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594.94亿元。其中,参与承销绿色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0期,承销规模58.44亿元,带动发行规模201.66亿元;参与承销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境外债12期,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288.28亿元;参与承销绿色金融债5期,发行规模约105亿元。秉持“责任+价值”投资理念,加强负责任投资体系建设,将资源向绿色产业重点领域及ESG表现较好的优质发行体倾斜,截至6月末,本行债券投资组合中投向绿色领域资金规模超2,000亿元,组合内发行体外部ESG评价均值持续优于市场平均水平。建信金租一般租赁业务中绿色租赁资产余额431.75亿元,占比53.53%,绿色资产规模和占比持续上升。建信投资累计落地279亿元绿色投资项目,涵盖风电、光伏、水电、环保、核电及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重点领域。建信基金通过权益投资,累计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生态环境及绿色服务等方面投资超248亿元。建信理财深入推进绿色资产配置,绿色资产余额236.80亿元。
普惠金融
本集团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发展质效,扎实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普惠金融信贷供给稳步增长。6月末,本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2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23.21亿元,增幅8.29%。普惠金融贷款客户342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4.59万户。加大实体经济让利力度,上半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3.61%。强化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信贷资产质量总体可控。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模式,普惠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线上,优化升级“建行惠懂你”综合化生态服务平台,持续打磨核心信贷服务、综合金融服务及公共服务,提升普惠客户使用体验。截至6月末,“建行惠懂你”APP累计访问量超3.5亿次,下载量超4,000万次,服务企业客户超1,300万户。线下,本行约1.4万家网点可开展普惠金融服务,配置普惠专员2万余人,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700余家。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客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客群、供应链上下游客户等普惠群体的特点和需求,迭代优化产品体系,完善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推广“善科贷”“善新贷”“开业(入园)进阶贷”等产品,加大科技企业服务力度。“跨境快贷”系列产品累计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融资支持336.50亿元。围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强化县域乡村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推广“裕农贷款”产品包,加大农户生产经营贷款投放力度,积极做好农户客群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在县域乡村落地。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最佳中小企业银行”和“中国最佳普惠金融项目”奖项。
养老金融
本集团纵深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养老金融品牌“健养安”,促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协同发展。第一支柱方面,持续推进社保卡业务拓展;第二支柱方面,提升年金业务母子协同质效,抢抓片区人才、编外人员等年金业务机遇,提升养老金资产管理及托管规模;第三支柱方面,打造全渠道“秒级”顺畅开户体验,提供全生命週期账户服务和全链条资金功能。持续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完整覆盖储蓄、基金、保险、理财四类产品,重点提升子公司产品竞争力。将养老产业纳入优先支持行业管理,提供差别化支持政策,引导信贷资源向养老产业倾斜。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进普惠养老再贷款投放,让利于市场主体。首批打造60家“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做实产品权益、适老服务、养老投教、养老微生态四大特色。创新推出可应用于养老场景的资产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等新产品,优化线上渠道养老服务专区。整合养老服务资源,提供企业薪酬福利和员工健康养老综合解决方案,打通个人养老财富管理链路,打造“健养安”养老金融生态,努力将养老金融先发优势转化为领跑优势,全力建设养老金融专业银行。
数字金融
本集团聚焦自身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能力提升以及服务数字经济、支持数实融合两个方面,制定2024年数字金融业务发展行动方案,统筹推动数字金融工作。持续打磨“双子星”平台功能场景,增强客户线上服务能力,数字生态佈局进一步优化。推出手机银行2024版,打磨核心刚需功能体验,升级重点财富产品及一站式信贷等线上金融服务,更好服务大众用户金融需求;将手机银行功能嵌入鸿蒙系统的语音助手、智能搜索等场景,实现手机系统直达建行服务;围绕“建行生活”平台场景建设,加大优质商户营销拓展力度,以“双子星”为核心的平台流量规模和质量持续提升。推进技术能力建设,完善企业级需求统筹工作机制和流程,强化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能力共享复用。推进数据治理工作,响应能力有效提升。优化敏捷研发机制,上半年投产需求项44,985个。数字化赋能减负效能不断释放,加大推广集约化运营和RPA等技术应用范围,打造客户经理“专属AI智能助理”,个人客户直营服务模式日臻成熟,客户连接快速上量,产能贡献持续提升,逐步成为服务大众客户的新型有效生产模式。持续推进企业级风险管理平台建设,智能风控实现拓维升级。数字人民币试点成效显着,跨境应用试点取得新突破,落地“物联网+”和农民工工资智能支付监管等应用创新场景。发挥数字化转型对主营业务的推动作用,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便利性,网络供应链、智慧政务、智慧投行、财富管理、个人养老金、信用卡分期、消费信贷、普惠金融等线上产品和服务更广泛地触达客户。积极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各行业数字化效率提升,加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支持力度。
3.2.1公司金融业务
本行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客群经营能力提升为中心,持续深化商投行一体化、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体制建设,着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全面金融解决方案。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积极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部署,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走深走实。积极探索数字化、平台化、综合化、生态化建设,推出“网络供应链”“智慧政法”“飞驰e智”“跨境快贷”“工程项目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等一系列优质产品和服务。
客户经营
本行聚焦对公客户服务与客群经营,适配营销服务模式,配足配优人力资源,做强做好科技系统支撑,构建起以对公客户分层分级分类体系为中心,营销服务体系为组织保障、队伍建设体系为人才保障、信息系统体系为技术保障的“一中心三保障”对公客户经营服务体系,一体化推动对公客户综合金融服务。6月末,公司类客户1,13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52.58万户。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总量1,600万户,较上年末增加90.26万户。
加快场景生态能力培育,探索搭建特色场景,聚焦源头资金和结算资金推进拓客引流,依靠数据驱动、科技赋能、专属服务打造产业链供应链资金服务闭环,做好重点客群综合服务。6月末,本行境内公司类存款11.83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82.23亿元,降幅0.24%。
对公信贷
本行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扎实做好“五篇大文章”“三大工程”,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多维发力“绿色金融”转型,加大社会民生领域支持力度,以供应链金融助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信贷服务。6月末,本行境内公司类贷款14.6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6万亿元,增幅11.02%;不良贷款率1.69%。投向制造业的贷款3.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459.36亿元,增幅12.79%。其中,投向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1.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04.52亿元,增幅12.46%。民营企业贷款5.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17.66亿元,增幅8.74%。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2.7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48.99亿元,增幅21.19%。本行境内房地产行业贷款9,107.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67.70亿元,增幅6.65%。上半年累计为5,049个核心企业产业链的11.93万户链条客户提供6,381.06亿元供应链融资支持。
积极落实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6月末,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公司类贷款新增超8,000亿元,东北、中西部地区公司类贷款新增超5,000亿元。
机构业务
本行机构业务紧跟数字政府发展,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月末,机构类存款6.7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71.81亿元,充分发挥了公司类存款稳增稳存的“压舱石”作用。本行积极拓展政务与金融的场景融合。迈出智慧政务场景创效新步伐,深入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升级,助力政府“高效办成一件事”。赋能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村务平台、农村三资监管平台、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服务基层政府客群12.97万户。开放全部网点渠道与社会共享,提供10,000余项政务服务业务,业务服务量超1亿笔,服务3,000余万用户,打造“百姓身边的政务大厅”。政融支付与1,164个政府端平台实现连接,累计交易金额突破3,600亿元。与29个省级政法单位建立系统合作,依托“智慧政法”平台为1,400余家公检法单位提供“一案一户”“一人一户”“一卷一户”资金监管服务。依托“建融慧学”平台搭建生活服务、信息服务、教学服务等多个应用场景,平台对公用户数4.92万户。依托“建融智医”平台构建医疗健康生态下的新型客户经营管理模式,平台对公用户数1,161户。接入23个省区的地方医保电子凭证展码,累计启动医保电子凭证2,001万张。围绕工会、慈善、宗教、养老四类重点客群开展分层分类经营管理,构建社团客户金融新生态。依托“安心养老”平台面向全国推广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服务,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全流程监管,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投行业务围绕“商投行一体化”深耕细分客群、持续做好产品创新。截至6月末,本行以投行手段为实体企业提供直接融资存续规模超9,573亿元,上半年新增直接融资规模超2,076亿元。投行系统平台累计注册用户超135万户,投行全量客户超37万户,其中“飞驰e智”系统签约超10万户,财务顾问赋能客户超2,800户。成功发佈“智慧投行5.0”生态系统,积极出海各类服务平台,稳步提升客户覆盖度和场景覆盖率。本行持续做好债市基石角色,承销发行各类创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42期、发行规模373.84亿元,承销发行科创票据(含混合型科创票据)21期、发行规模166.86亿元。本行投行品牌形象持续提升,荣获《环球金融》2024年“中国最佳投资银行”“亚太地区最佳债务融资银行”奖项。
资产证券化业务
本行积极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助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承销全国首单绿色建筑类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全国首单公募酒店类CB(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以及多笔服务普惠领域的资产支持票据。发行2单正常类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255.22亿元,入池本金规模255.22亿元;发行1单纯信用类小微企业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3.57亿元,入池本金规模34.19亿元;发行3单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41.05亿元,入池本金规模96.88亿元;发行2单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9.99亿元,入池本金规模68.27亿元;发行1单个人消费类贷款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约1.32亿元,入池本金规模8.06亿元。
国际业务
本行稳步提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加快推进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助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加大“稳外贸稳外资”支持力度,立足实体实需强化重点领域支持。上半年贸易融资投放量1.1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0%;国际收支量8,192.1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71%。创新“跨境快贷”系列产品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上半年实现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55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66%;举办中英金融合作论坛,提升人民币在离岸市场的影响力,推动市场互联互通,英国人民币清算行累计清算量突破100万亿元,保持亚洲以外最大人民币清算行地位。聚焦支持“科技创新”“走出去”“招商引资”等重点主题,举办多场跨境撮合活动,助力赋能全球经贸畅通。数字化赋能提升重点客群经营能力,推出跨境汇款“关银速汇”功能,拓展购付汇一体化适用币种,以“融资+融智”的服务理念,统筹运用跨境併购贷款、出口信贷、跨境项目融资等产品服务,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与融资便利。建单通、建票通、建信通“三建客”系列产品累计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149个项目提供融资支持174.10亿元。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係协议》(RCEP)区域重点客户业务需求响应能力,区域内重点项目落地投放149.81亿元。
结算与现金管理业务
本行夯实对公账户客户基础,推动结算与现金管理产品创新应用,提升本外币境内外一体化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对公长尾客户直营,打造直营平台,形成“线上+线下”多渠道、“直营团队+网点”双阵地的对公长尾经营体系。持续优化账户开立、变更、销户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上半年新开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超126万户。全面推出企业司库信息系统服务,提供账户管理、结算管理、票据管理等20个核心功能模块,实现与企业内部业务财务系统、外部监管平台顺畅对接,满足各类集团企业司库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需要。精简高频对公结算类业务客户办理流程,完成协议标准化、结构化重组,实现电子协议智能拼接和组装式输出,提升基础金融服务便利性。深化“惠市宝”在民生领域消费数字化转型场景适配性,在智慧园区、智能制造、智慧农贸、住房租赁等多个领域深度运用。融合“财资云”和“监管易”服务优势,创新推出“工程项目多银行资金管理系统”,全面满足项目主管单位的资金监管需要。加快“账簿通”推广应用,有效满足各类单位客户对营收款精细化管理的迫切需求。强化代收代付产品创新,持续扩大代付业务重点场景应用,及时主动对接缴费收款客户新要求,大力推进代收业务场景化拓展。上半年全行代付交易额3.41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4%;代收及缴费交易额1.4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62%。深化全球现金管理产品创新,荣获《亚洲银行家》“2024年银行家之选—中国最佳企业支付项目”奖项。
3.2.2个人金融业务
本行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纵深推进“新零售2.0”行动,持续升级“数字化+专业化+融合化”能力,加快从经营“银行资产负债表”向经营“客户资产负债表”转变。深化客户“分层、分群、分级”服务模式,提升全量客户服务效能,深化大财富管理战略推进,持续增强专业服务能力,打造私行专业品牌形象,积极践行“支付为民”,强化场景生态化建设,坚持“量、价、险”平衡发展模式,巩固零售信贷优势,实现零售业务高质量发展。零售业务品牌价值提升,连续三年蝉联《亚洲银行家》“亚太地区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佳零售银行”“中国最佳大型零售银行”三项综合性零售银行大奖。
客户经营
本行聚焦客户服务,持续深化“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升级“分层、分群、分级”的个人客户服务体系,构建“基础客户场景直营、潜力客户私域直营、价值客户专营和私行客户精耕”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全量客户全渠道服务。6月末,本行境内个人存款余额15.8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1万亿元,增幅6.82%。客户结构持续优化,个人全量客户7.62亿人,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19.74万亿元。
围绕基础客户提供场景直营服务,发挥场景生态连接优势,借助金融场景和非金融场景,促进商户生态和“双子星”平台用户活跃向客户价值转化。围绕潜力客户提供私域直营服务,发挥“人+数字化”的服务优势,探索集约高效服务数亿级大众客户的创新路径,实现有温度的泛在服务和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围绕价值客户提供网点专营服务,组建由对私客户经理、财富顾问、网点负责人组成的“联合服务单元”,实现客户关係服务和财富专业服务全面融合。围绕私行客户,整合集团资源,组建私行专业服务团队,全方位满足私行客户个人、家庭及其企业服务需求,打造私行品牌标杆。同时,围绕代发、商户、养老、县域、跨境等客户共同属性或共性需求,为客户提供“金融+非金融”深度服务。
持续升级“数字化+专业化+融合化”能力。以数字化经营扩围服务半径,升级“洞察—匹配—触达—陪伴”的数字化闭环,打造“专属AI智能助理”,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以财富管理专业化增强服务质效,升级客户全生命週期财富管理服务模式,针对大众客户从单一产品销售升级为“零钱管理、稳健投资、追求回报、保险保障”四笔钱、“财富规划—资产配置—产品优选—持营陪伴”四步法的专业服务,针对私行客户从“个人财富管理”转向“人家企社”综合服务;以资产负债融合化提升服务深度,升级客户视角的一站式综合投融资服务,聚焦客户需求,建立企业级协同支持机制,全方位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能力。
个人信贷
本行持续优化完善产品体系,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合理融资需求,推进零售信贷高质量发展。6月末,本行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8.7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16.82亿元,增幅0.94%。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监管要求,按照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方面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因城施策,支持居民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居民住房融资成本。做好保障性住房体系配套个人住房贷款服务,探索完善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
个人经营贷款业务持续完善个人专属服务体系,积极拓展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农户等个人经营类客户,丰富普惠个人经营性贷款产品线,优化“裕农贷款”产品体系。加强重点客群覆盖,通过模式创新和精细运营,适配多元场景,提升个体经营领域和县域涉农领域金融服务质效。个人消费贷款业务积极响应国家扩大消费战略,支持居民多元化消费融资需求,不断推进个人消费贷款高质量发展。优化线上线下产品服务体系,提升数字化经营能力,完善客户、渠道精细化经营策略,保持资产质量总体平稳,扩大服务客户范围和层次,推动个人消费贷款稳定增长。
信用卡贷款业务顺应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战略导向,抢抓复苏消费市场机遇,聚焦重点客群、重点场景、重点区域,加快线上支付全面佈局和消费场景建设,以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为主阵地,广泛满足汽车消费、住房装修、教育等全生命週期消费信贷需求,加大循环信贷与分期信贷投放力度。
个人支付
本行依托支付基础优势,深耕消费生态建设,实现商户、客户两端协同发展。
商户端坚持助力消费市场复苏、优化支付服务,立足客户经营视角,深化商户业务“1+N”经营体系,为商户提供“收单+”综合金融服务。6月末,本行收单商户达58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4.21万户。
客户端持续夯实支付服务能力基础,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扎实推进优化支付服务工作,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现金服务、外币兑换、移动支付、账户服务等方面服务水平显着提升,支付服务包容性和便捷性再上新台阶。焕新“龙卡”品牌形象,推出“龙年贺岁龙卡”借记卡产品,获得客户好评。6月末,本行个人结算账户数达14.29亿户;龙支付客户数达2.35亿户;借记卡发卡量达12.64亿张,上半年消费交易额达12.08万亿元、消费交易笔数285.29亿笔。
信用卡业务创新丰富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创新研发龙卡万事龘优享白金卡、大湾区信用卡、巴黎奥运会主题信用卡,推出正青春卡“花开敦煌”系列卡面,不断完善信用卡产品体系,提升信用卡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建设的能力。把握消费复苏新机遇,深耕消费场景建设。在“龙卡信用卡优惠666”品牌框架下,围绕文旅、美食、购物等热点消费领域,开展一系列丰富消费体验的主题营销活动,释放线上线下消费潜力,激发客户消费潜能。抓住出境游和境外消费回暖契机,精准发力境外大额消费,支持居民扩大消费。加大信用卡分期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广,提升信贷投放规模。积极响应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强厂商经销商合作与分级维护,持续扩大新能源车分期投放和市场渗透。广泛佈局“建行家装节”品牌宣传,做大做强“惠通客户”分期投放,持续加大“优客版”“场景版”分期通推广力度,扩大贷款支用规模。6月末,本行信用卡累计发卡1.31亿张,信用卡客户1.04亿户,上半年实现信用卡总消费交易额1.38万亿元。
财富管理
本行持续深化财富管理运行机制、服务模式和系统平台“三位一体”的财富管理体系建设,个人客户服务体验和专业队伍能力素养取得双提升。6月末,本行财富管理客户较上年末增加429万户,同比多增145万户。
充分发挥财富管理投资决策业务委员会专业引领作用,深化策略与产品融合,完善覆盖全时间序列、全资产类别的财富策略支撑,夯实“投研—投顾—客户服务”专业传导链。充分发挥代销业务委员会统筹作用,升级企业级产品货架管理体系,提升投资理财产品优选、运作和合规管理能力,确保资产配置有效落地。围绕客户家庭生命週期,开展养老、留学、购房、保险等规划服务建设和运营,紧密衔接客户需求与配置方案。萃取优秀实践经验,升级联合服务单元专业能力,提升对私客户经理、财富顾问、网点负责人“铁三角”专业协作水平;融合总分行力量组建私行专家团队,实施“场景式、沉浸型”赋能培训,提升私行高质量服务能力,强化私行客户配置与服务一体化综合经营覆盖。畅通财富管理“对客服务—业务管理—产品交易”三层平台体系,加快推进财富体检、产品优选、内容运营等专业工具建设和升级,为财富管理体系运作提供有力保障。
私人银行
本行纵深推进私人银行专业经营,打造专业品牌形象。助力做好“五篇大文章”,深入推进私行与普惠联动服务,增强科创企业人士、专业技术客群等服务深度,加大私行养老财务规划服务推广,持续提升“建行e私行”等数字化服务体验。深化私行客户精耕,依托集团资源优势,发挥私行中心服务标杆作用,推进私行财富规划、资产配置、家族财富、企业融资等金融服务以及法律咨询、健康关爱等私行品质服务全方位提供,深化私行客户高质量陪伴。巩固家族财富先发优势,丰富家族信托顾问服务内涵,扩大保险金信托顾问、家族办公室等服务覆盖,家族信托顾问业务管理规模1,158.02亿元,保持同业领先。优选合作机构,加强产品策略研究、风险识别及存续期全面穿透管理,持续提升私行产品专业化管理水平。6月末,本行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达2.7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93%;私人银行客户23.54万人,较上年末增长10.59%。本行荣获《欧洲货币》“中国私人银行大奖—最佳家族办公室奖”、《亚洲私人银行家》“中国财富奖—最佳资产配置金奖”“中国最佳财富管理技术实施奖”、《零售银行》“总行特色经营奖—家族信托奖”等奖项。
乡村振兴
本行充分发挥金融科技优势,聚焦平台、信贷、场景、风控等重点领域,持续完善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以更好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强国战略。
继续完善“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发挥县域乡村金融服务阵地作用。线下聚点成链,“裕农通”服务站点服务乡村客户超6,800万户。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裕农通卡”3,661万张,年日均存款余额2,402.45亿元。线上平台经营,打造集金融服务、便民事务、乡村政务、电子商务等于一体的“裕农通”APP平台,注册用户1,696万户,为乡村客户提供涉农信贷余额1,184.33亿元。“建行裕农通”微信生态用户820万户,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线上服务生态。
加速推进两大涉农信贷产品包。针对以农户为主的涉农个人经营主体,主打“裕农贷款”,贷款余额突破2,800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快速增长,6月末贷款余额4,691.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79.66亿元,增幅23.08%;贷款客户数12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2.94%。针对涉农企业及各类组织,主打“乡村振兴贷”产品包。面向乡村产业和乡村建设,创新推广“农产品冷链物流贷款”“高标准农田贷款”“设施农业贷款”“合作社快贷”“农机贷”等产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2024年1月发佈的关于涉农贷款统计规定,6月末,本行涉农贷款余额3.38万亿元,较上年末同口径余额增加2,939.02亿元,增幅9.54%;涉农贷款客户428万户;当年新发放涉农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4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7,414.1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62.12亿元,增幅22.51%。
加快建设一系列涉农专业化生态场景。一是深化特色农业产业链生态场景。从地方性、区域性、特色性出发,形成食用菌产业、新疆棉花、广西蔗糖等特色鲜明的区域场景应用,打造统一的“裕农产业”平台体系和服务品牌。推进“裕农市场”“裕农合作”等服务模式,聚焦农批农贸市场、农民合作社等客群,开发上线综合服务平台,创新专属信贷产品,服务农业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二是乡村政务场景。创新辽宁“阳光三务(党务、村务、财务)”特色平台,打造惠民强基合作示范样板。三是其他重点场景。围绕服务农民社交,打造“裕农朋友圈”。围绕乡村培训,共建超3,400个“裕农学堂”,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金融知识普及、农业技术培训等活动。
逐步建立一套涉农金融数字化风控体系。应用数字化工具,提升“裕农通”服务站点远端识险、控险、处险能力,推进服务站点线下网格化、线上智能化风控体系建设。应用“裕农贷款”数字化风控工具,发挥多层次贷后监测检查风险识别管控效能,筑牢“到期提醒、逾期催收、不良处置”资产质量管控三道堤坝,提升贷后管理精细化水平。
住房租赁
本集团持续推进住房租赁业务。6月末,本行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3,499.99亿元,支持住房租赁企业超1,600家。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签约收购项目28个,总资产规模126.93亿元,基金累计出资72.39亿元,可向市场提供长租公寓约2.28万间;投资设立子基金11支,总规模331.10亿元,基金认缴规模219.79亿元。住房租赁场景金融价值创造明显,累计为本集团带来新转化个人客户超1,500万户。
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
本行持续提升住房资金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推动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发展,助力百姓稳业安居。积极参与住房公积金行业数据治理。公私联动开展住房公积金缴存扩面,通过线上渠道和营销活动吸引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优化公积金配套商业按揭组合贷款业务流程,挖掘住房维修资金业务发展潜能。6月末,本行住房资金存款余额1.47万亿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3万亿元。
3.2.3资金资管业务
本集团围绕价值创造和风险管理,持续增强专业能力、协同能力、创新能力,满足客户综合投融资需求,服务支撑资本市场,推动资金资管业务稳健发展。深化同业客户分级分层分类经营,稳步提升同业客户综合服务能力;同业合作平台拓维升级,持续丰富生态场景,累计投放资金达10.72万亿元。以“客户厚植、系统先进、运营引领、风控有力”为目标,持续推进托管强行建设,资产托管规模总量突破23万亿元。金融市场业务持续提升价值贡献,债券投资有力支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国债及地方政府债承销超万亿元,居市场前列。持续提升对公财富管理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打造“健养安”品牌,为不同客群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养老金融服务。
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金融市场业务秉持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落实战略导向,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努力提升价值贡献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货币市场业务
运用多种货币市场工具,保障全行流动性平稳运行。履行大行责任担当,持续向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加强同业存单利率走势研判,有效补充稳定的低成本主动负债。上半年,人民币货币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同业存单发行余额超1.21万亿元。
债券业务
坚持“安全稳健、价值投资”经营原则,平衡好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加强债券投资策略主动管理,有力支持积极财政政策实施和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上半年,国债及地方政府债承销超万亿元,居市场前列。积极践行“五篇大文章”,服务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战略,增强金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
资金交易业务
发挥大行优势,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全面、更完善的产品服务。积极宣导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引入担保机制降低小微企业办理汇率避险业务成本,优化网上银行外汇交易功能。上半年,资金交易有效客户数同比增长近10%,服务企业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品业务量同比增长近6%。
贵金属及大宗商品业务
作为国内首家将商品类业务专业化经营的银行,本行积极参与贵金属及大宗商品市场建设,做专做强贵金属业务,深耕黄金产业链;做实做精大宗商品业务,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前瞻探索碳交易研究,与相关交易所建立交易创新合作机制。上半年,累计保障农品价值49.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3.62%,涉及农户、农企670户。6月末,境内贵金属资产规模1,963.02亿元。
资产管理业务
本集团充分发挥集团牌照优势,着力打通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价值链。搭建多元化产品货架,推广“龙智赢”对公财富管理服务,持续优化客户体验;提升资管业务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满足客户综合投融资需求。牢牢守住风险底线,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领域、重点客户、重要风险类型的风险防范化解,推动资管业务高质量发展。6月末,本集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达5.20万亿元,其中建信理财、建信基金、建信信托、建信养老金及建信人寿旗下资管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分别为1.50万亿元、1.29万亿元、1.30万亿元、0.62万亿元、0.35万亿元。
6月末,本集团理财产品规模为1.57万亿元,其中建信理财产品规模为1.50万亿元,本行产品规模为663.47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为1.50万亿元,全部由建信理财经营管理,净值型产品在理财产品中的占比达95.76%,较上年末提升0.79个百分点。建信理财产品中开放式产品余额为1.24万亿元,封闭式产品余额为2,564.70亿元;对私理财产品余额为1.27万亿元,占比84.61%,对公理财产品余额为2,308.34亿元,占比15.39%。本行理财产品均为开放式产品;对私理财产品余额为476.68亿元,占比71.85%,对公理财产品余额为186.79亿元,占比28.15%。
同业业务
本行深化同业客户分级分层分类经营,聚焦客户需求,推进跨部门、跨机构的柔性团队机制建设,培育区域差异化经营特色,稳步提升同业客户综合服务能力。深耕金融机构客户,切实做好客户管家、行业专家和综合解决方案行家,荣获上海清算所“优秀清算会员”“优秀结算成员”“优秀托管机构”等14个奖项,荣获上海黄金交易所“优秀存管银行”“突出贡献机构”等奖项。全面营销证券、期货公司跨境人民币业务与跨境撮合业务;与证券公司深化数字人民币、个人养老金领域合作;与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及省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银行类机构深化数字人民币领域合作。稳步推进票据一体化经营,守正创新,优化流程,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推进同业业务数字化转型,依托同业合作平台,聚合集团信息和资源,打造面向金融机构客群的企业级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同业合作新生态。截至6月末,平台访问量超132万次,注册用户2,007户,累计投放资金10.72万亿元。CTS(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三方存管)业务客户总量和资金量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充分利用CTS权益营销活动获客活客。6月末,本行CTS业务客户总数9,15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305万户。本行境内同业负债(含保险公司存款)余额2.6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337.06亿元;同业资产余额5,119.8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0.00亿元。
资产托管业务
本行聚焦托管强行建设,不断提升托管业务高质量发展动能和价值创造能力。深化与大中型保险客户合作力度,保险托管规模达7.69万亿元。成功破冰多家理财客户,他行理财托管规模突破千亿元。持续攻坚养老金融,新增691户养老金托管客户。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持续丰富“智托管”平台应用场景,优化完善“智享数据”服务功能,推动托管数字化经营向纵深发展。本行荣获《中国基金报》“优秀ETF托管人”、《环球金融》“中国最佳次托管人”等重要奖项。6月末,本行资产托管规模23.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万亿元,增幅10.89%。
3.2.4境外商业银行业务
本集团稳步推进境外机构网络建设,6月末商业银行类境外分支机构(包括20家一级分行和7家子行)覆盖全球六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上半年,境外机构资产规模平稳增长,RCEP区域机构贡献度持续提升。经营效益同比提升,实现净利润49.66亿元。风险指标整体可控,信贷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合规管理持续加强。服务“走出去”客户能力逐步增强,轻资产轻资本业务拓展提速,人民币国际化成绩可圈可点。
建行亚洲
中国建设银行(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是香港注册的持牌银行,已发行及缴足资本65.11亿港元及176亿元人民币。建行亚洲是本集团在香港地区的全功能综合性商业银行平台,服务范围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核心,重点拓展中国内地以及RCEP区域业务,并辐射中东、中亚部分国家与地区。建行亚洲在境外银团贷款、结构性融资等专业金融服务领域拥有传统优势,在国际结算、贸易融资、资金交易、财务顾问、绿色金融、信托代理等对公金融服务领域也具备丰富经验,目标客户为本地蓝筹及大型红筹企业、大型中资企业、跨国公司及本土经营的优秀客户群体。建行亚洲也是本集团在香港地区的零售及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下辖30家网点。6月末,建行亚洲资产总额4,695.15亿元,净资产748.63亿元;上半年净利润25.30亿元。
建行伦敦
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是本行2009年在英国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为2亿美元和15亿元人民币。为更好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满足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本集团稳步推进建行伦敦与本行伦敦分行整合工作,目前建行伦敦正有序开展清算程序。6月末,建行伦敦资产总额38.53亿元,净资产38.53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0万元。
建行俄罗斯
中国建设银行(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13年在俄罗斯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42亿卢布。建行俄罗斯持有俄罗斯中央银行颁发的综合性银行牌照,主营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等。6月末,建行俄罗斯资产总额80.68亿元,净资产8.13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95亿元。
建行欧洲
中国建设银行(欧洲)有限公司是本行2013年在卢森堡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5.5亿欧元。建行欧洲下设巴黎、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米兰、华沙和匈牙利分行。重点服务在欧大中型企业和在华欧洲跨国企业,主营业务包括公司存贷款、国际结算、贸易融资及跨境资金交易等。6月末,建行欧洲资产总额235.23亿元,净资产40.9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88亿元。
建行纽西兰
中国建设银行(纽西兰)有限公司是本行2014年在纽西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1.99亿纽西兰元。建行纽西兰持有批发和零售业务牌照,提供公司类贷款、贸易融资、人民币清算和跨境资金交易等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6月末,建行纽西兰资产总额121.80亿元,净资产14.43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61亿元。
建行马来西亚
中国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是本行2016年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8.226亿林吉特。建行马来西亚持有商业银行牌照,可为当地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全球授信服务,为中马双边贸易企业提供项目融资、贸易融资、多币种清算及跨境资金交易等多方位金融服务。6月末,建行马来西亚资产总额143.78亿元,净资产14.8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12亿元。
建行印尼
中国建设银行(印尼)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印尼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全牌照商业银行,在印尼拥有72家分支机构。2016年本行完成对印尼温杜银行60%股权的收购,并于2017年将其更为现名。建行印尼注册资本3.79万亿印尼卢比。建行印尼致力于服务中国和印尼两国投资贸易往来,深入服务印尼本地企业,重点发展公司业务、中小企业业务、贸易融资、基建融资等业务。6月末,建行印尼资产总额139.81亿元,净资产29.7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67亿元。
3.2.5综合化经营子公司
本集团拥有建信金租、建信财险、建银咨询、建信投资、建信股权、建银国际、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建信人寿、建信住房、建信消费金融、建信基金、建信信托、建信期货、建信养老金、建信理财、建信住租、建信金科等17家综合化经营子公司。上半年,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聚焦主责主业,优化产品服务供给,业务规模保持稳定,总体发展良好。6月末,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资产总额8,197.72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3.98亿元。
公司金融业务板块
建信金租
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11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融资租赁业务、转让和受让融资租赁资产、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等。
建信金租立足主责主业,突出“融物”特色功能,积极探索业务创新,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6月末,建信金租资产总额1,468.39亿元,净资产263.5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5.64亿元。
建信财险
建信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资本10亿元,建信人寿、宁夏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银川通联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0.20%、4.90%和4.90%。建信财险主要经营机动车保险、企业及家庭财产保险及工程保险、责任保险、船舶及货运保险、短期健康和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
建信财险业务稳步发展。6月末,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保险合同准则下,建信财险资产总额12.57亿元,净资产4.5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2亿元。
建银咨询
建银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2016年收购的全资子公司,2018年由“建银造价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改为现名,注册资本0.51亿元。建银国际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建银咨询主要开展造价咨询、全过程工程咨询、项目管理、投资咨询、招标代理等业务。
建银咨询在深耕造价咨询传统优势领域的基础上,秉持数字化经营理念,着力打造“金融咨询+工程咨询”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产品谱系,优化产品供给。6月末,建银咨询资产总额14.98亿元,净资产4.4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61亿元。
建信投资
建信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27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主要经营债转股及配套支持等业务。
建信投资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探索业务创新,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槓桿率,助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优化产业佈局。6月末,建信投资资产总额1,303.61亿元,净资产416.14亿元;上半年净利润21.09亿元。
建信股权
建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亿元,由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100%持股。建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由建信人寿和建银国际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分别持股80.10%和19.90%。建信股权主要开展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及其他私募股权基金进行管理。
建信股权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扎实推进投资业务。6月末,建信股权管理资产规模158.65亿元,资产总额2.14亿元,净资产0.6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6亿元。
建银国际
建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6.01亿美元,为本行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旗下公司从事投行相关业务,业务范围包括上市保荐与承销、企业收购兼併及重组、直接投资、资产管理、证券经纪、市场研究等。
建银国际充分发挥跨境金融市场服务优势,聚焦重点赛道优质企业融资需求,提升IPO(首次公开募股)及发债业务的综合服务能力,并积极参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工作。6月末,建银国际资产总额797.05亿元,净资产136.11亿元;上半年净亏损1.42亿元。
个人金融业务板块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20亿元,本行和德国施威比豪尔住房储蓄银行股份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10%和24.90%。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开办住房储蓄存款、住房储蓄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国家政策支持的保障性住房开发类贷款等业务,是一家服务于住房金融领域的专业商业银行。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业务稳步发展,上半年销售住房储蓄产品222.37亿元。6月末,中德住房储蓄银行资产总额362.77亿元,净资产31.0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50亿元。
建信人寿
建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本行2011年投资控股的寿险子公司,注册资本71.20亿元,本行、凯基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华旭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建银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51%、19.90%、16.14%、4.90%、4.85%和3.21%。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人身保险业务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等。
建信人寿着力降本提质增效,业务结构持续优化,负债成本实现压降,投资收益水平稳步提升,盈利能力有所回升。6月末,在新金融工具准则和新保险合同准则下,建信人寿资产总额3,010.60亿元,净资产40.54亿元;上半年净利润6.55亿元。
建信住房
建信住房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注册资本11.96亿元,建银鼎腾(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爱建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75.25%和24.75%。建银鼎腾(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创新投资有限公司100%持股。建信住房主要经营住房租赁业务。
建信住房发挥住房租赁专业优势,围绕“CCB建融家园”平台和住房租赁线下社区经营,助力百姓安居。6月末,建信住房资产总额131.97亿元,净资产7.31亿元;上半年净亏损0.95亿元。
建信消费金融
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23年,注册资本72亿元,本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王府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3.33%、11.11%和5.56%。建信消费金融主要经营个人小额消费贷款业务。
建信消费金融围绕居民消费需求和新兴消费业态,持续完善拓客和风控模式,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全面夯实基础,业务稳健发展。6月末,建信消费金融资产总额73.64亿元,净资产71.9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63亿元。
资金资管业务板块
建信基金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2亿元,由本行、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中国华电集团产融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65%、25%和10%。经营范围包括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
建信基金持续加强投研能力建设,竭力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6月末,建信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29万亿元,资产总额109.25亿元,净资产93.9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4.13亿元。
建信信托
建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09年投资控股的信托子公司,注册资本105亿元,本行和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7%和33%。主要经营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固有业务。
建信信托立足主责主业,持续推进风险处置服务信托业务创新,在房产纾困、保交楼领域提供信托特色方案,推动不动产领域投资;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及养老金融等领域开展积极探索,以优质产品和服务做深做实“五篇大文章”。6月末,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30万亿元,家族财富管理规模近1,500亿元,荣获上证·诚信托、投中榜等多个奖项。6月末,建信信托资产总额415.45亿元,净资产290.6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6.52亿元。
建信期货
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是本行2014年投资控股的期货子公司,注册资本9.36亿元,建信信托和上海良友(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80%和20%。建信期货主要开展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资产管理和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建信期货全资子公司建信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可从事仓单服务、基差贸易和场外衍生品业务等风险管理试点业务及一般贸易业务。
建信期货发挥专业特色,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各项业务稳步向好发展。6月末,建信期货资产总额101.53亿元,净资产12.75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33亿元。
建信养老金
建信养老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3亿元,本行、信安金融服务公司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比例分别为70%、17.647%和12.353%。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业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相关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资金以及与上述资产管理相关的养老咨询业务等。
建信养老金持续深化投资管理、客户服务和风险内控管理,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6月末,建信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6,187.23亿元,资产总额41.68亿元,净资产33.41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17亿元。
建信理财
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册资本150亿元,为本行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建信理财投资参股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金额分别为4亿元、10亿元,持股比例分别为40%、8.97%。
建信理财立足稳健合规经营,实现质量效益规模均衡发展。6月末,建信理财理财产品规模1.50万亿元,资产总额211.90亿元,净资产203.93亿元;上半年净利润9.17亿元。
建信住租
建信住房租赁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亿元,为建信信托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建信住租是建信住房租赁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同时担任基金管理人和执行事务合伙人。
建信住租通过金融工具创新,探索构建租购并举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6月末,建信住租管理资产规模133.95亿元,资产总额1.16亿元,净资产0.80亿元;上半年净亏损0.26亿元。
其他业务板块
建信金科
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8年,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资设立的首家金融科技公司,注册资本17.30亿元。建信金科202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建银腾晖(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联银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92.50%、2.50%、2.50%和2.50%。建银腾晖(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由建银国际全资子公司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100%持股。
建信金科聚焦主责主业,继续入选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公佈的“科改示范企业”名单;聚焦安全生产,强化测试、开发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研发生产质效,保质保量加快研发立项和项目交付。6月末,建信金科资产总额80.46亿元,净资产14.1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49万元。
3.2.6金融科技与渠道运营
本集团持续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构建自立自强、自主可控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完善数据治理,有效利用数据要素拓宽金融服务范围。优化网点佈局建设,推进网点业务集约化运营。构建数字生态体系,深化“双子星”生态场景运营,改善服务体验、降低运营成本,有效促进数字金融的发展。
金融科技
本集团持续推进分散式架构转型,开展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应用,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敏捷研发能力,深化业务赋能,加强科技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加快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打造“建行云”品牌,完善“多区多地多栈多芯”佈局,搭建高性能算力服务平台,“建行云”算力规模超过500PFlops(1PFLOPS等于每秒执行1千万亿次浮点计算指令),其中图形处理器(GPU)等新型算力占比超20%,整体算力规模和服务能力保持同业领先。持续打造人工智能平台,深耕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智能决策等五大领域专业能力。夯实金融影像识别产品,利用回流数据不断提升识别精度,超过80%的票据识别实现了零代码配置化支持。持续打造智能推荐产品,支持“建行生活”实现资源点击率较传统规则配置提升约65%。提升金融视频识别产品,支持信用卡龙智扫场景,实现银行卡检测及分类准确率达92%,提升获客活客效果。持续推进金融大模型建设及应用,全面赋能公司金融、个人金融、资金资管、风险管理、科技渠运、综合管理六大板块79个行内业务场景;提升文生图输出质量,支撑客户营销提质增效;优化检索增强生成应用模式,支撑授信审批财务分析,将客户财务分析报告工作用时由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别。大数据平台有效支持监管合规、精准营销、反赌反诈、金融市场等460个业务场景,重点拓展对交易数据的实时获取、实时分析和实时服务化供给,加速交易线和数据线的融合,营销类数据分析决策效率从原先4小时缩短到20秒;构建了数据分析访问加速引擎,复杂业务指标的灵活访问响应时间从分钟级提升至秒级。
全面完成境内核心系统分散式转型,截至6月末,境内全量业务已由分散式核心系统承载,分散式系统承载超99.6%的核心业务量,系统运行平稳,进一步夯实了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持续改善外籍来华人员、老年人等群体支付环境,重点推进“健养安”集团养老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提升渠道侧涉赌涉诈风险防控能力。持续推进集团IT一体化建设,加强“大资管家”生态体系建设,重点提升系统投资交易与风控能力,赋能资管类子公司业务发展。
持续夯实安全生产与网络安全保障能力,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平稳运行。重要系统异地灾备覆盖率达100%,银行核心系统等高实时金融业务灾备实现异地长时间接管。积极推进安全技术创新,开展金融行业抗量子密码迁移技术研究,加强核心密码安全保护能力。组织覆盖总分行、子公司、境内外机构的全集团网络安全攻防实战演练,完善勒索病毒攻击等网络安全预案和演练,提高集团一体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水平,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网络安全事件。
截至6月末,本集团累计获取金融科技专利授权2,679件,较上年末增加511件,其中发明专利1,643件。
机构网点
本集团通过遍佈全球的分支机构、自助设备、专业化服务机构和电子银行服务平台为广大客户提供便捷优质的银行服务。6月末,本集团营业机构共计14,836个。本行营业机构14,253个,其中境内机构14,219个,包括总行、2个分行级专营机构、37个一级分行、362个二级分行、13,794个支行及23个支行以下网点,境外机构34个。本行拥有主要附属公司24家(包括17家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和7家境外子银行),机构总计583个,其中境内机构451个,境外机构132个。国内一级分行、境外分行、附属公司地址请参见2023年年度报告。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按区域划分的营业机构分佈情况。
本行持续优化网点佈局建设,提升网点经营效能,重点保障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区域及县域渠道建设资源投入。加大城区低效密集网点撤并迁址力度,拓展城市规划新区和重点县域网点覆盖。上半年,新设营业网点14个,其中新设县域机构网点10个;实施营业网点迁址83个,其中向县域迁址33个。截至6月末,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设立营业网点142个,覆盖84个重点帮扶县。调优自助渠道佈局,全行在运行自助柜员机45,003台,在运行智慧柜员机41,805台,有效支持对公对私业务办理和政务服务。保障自助设备在客流量大的城区、境外来华人员密集城市和县域网点的投入,在县域设置自助柜员机14,468台、智慧柜员机13,019台,在160个重点帮扶县中佈放自助设备983台。累计组建普惠金融服务中心280余家、个贷中心1,800余家。向社会开放“劳动者港湾”13,878个,并持续深化“劳动者港湾+”模式,丰富适老助老、乡村振兴、绿色低碳、教育助学、法律援助等服务内涵。
深入推进网点复杂业务集约化运营与流程优化。截至6月末,集约化运营事项累计拓展至308项。人民币账务性业务、外汇汇款业务集约化处理比例均超98%。开展洗钱高风险客户加强身份识别集约化处理工作,上半年共为网点节省27.98万工时。实施对公账户开户、变更、销户流程优化,推广账户开立新流程以及线上变更、一站式销户,上半年为网点节省65.67万工时,显着提升用户体验。实施继承业务流程优化,单笔业务节约超30分钟;全行网点柜面、智慧柜员机实现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业务办理,并在手机银行、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渠道新增境外个人开户填单功能,持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开户服务体验。流程自动化机器人(RPA)应用实现任务的统一管控和场景的集约运营,广泛覆盖财会、风控、渠运、信用卡等33项业务领域,赋能全集团效率提升。
线上渠道
本行深化“双子星”生态场景运营,提升“双子星”融合质效。手机银行持续扩大流量规模,着力提升流量质量,促进客户线上资产规模提升,做好信贷产品线上经营,推进线上价值创造。“建行生活”持续以用户体验为中心,通过平台场景、活动和权益连接、活跃和提升客户,拉动平台流量增长。网上银行持续优化功能服务,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6月末,本行线上个人用户数5.51亿户,“双子星”用户总数达5.05亿户,“双子星”上半年金融交易用户1.36亿户;快捷支付绑卡客户数达4.58亿户,在支付宝、抖音、美团等支付机构中保持同业第一。
手机银行
推出手机银行2024版,对注册、登录、转账、消息等核心功能进行优化,推出“龙钱宝”系列财富产品,打造一站式信贷服务。创新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型交互形式,为用户提供全新交互体验。首批适配华为HarmonyOSNEXT系统,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鸿蒙系统级场景,通过“小艺语音”唤起账务变动信息实时提醒等功能,实现无需打开手机银行App即可随时畅享无界、泛在的金融服务。手机银行有资产客户4.14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04%,其中,持有资产万元以上的手机银行活跃客户较上年同期增长10.59%。
建行生活
“建行生活”持续发挥平台场景金融获客活客优势,以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平台规模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平台用户规模1.39亿户,线上商户门店37.59万个。上半年助力153个城市发放促消费资金12.67亿元。
网上银行
个人网银关注重点客户需求,优化重点楼层展示与客户旅程,为网银盾客户、私行客户、跨境客户等客群提供专业化服务;优化合规展示和适当性管理,业务合规性和稳定性持续提升。企业网银持续强化面向小微客群的服务能力,拓展单人模式服务范围,助力小微企业实现降本增效;基金产品详情页改版上线,可视化展示理财收益,提升对公客户理财体验;搭建企业手机银行个人门户,引入对私场景,促进对公对私业务协同发展。个人网银用户数4.20亿,较上年末增长0.99%。企业网银用户数1,48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52%。
网络支付
深入开展网络支付数字化经营,强化网络支付与乡村振兴、商户、信用卡等业务的联动发展,赋能全行经营,“惠省钱”快捷支付活动平台注册用户突破5,000万户。拓展“生意卡”至淘宝天猫、抖音电商等平台,通过一体化的便捷签约、超级账单、资金理财等服务提升对小微商家的金融支持力度。快捷支付绑卡客户数4.58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29%;上半年网络支付交易量301.96亿笔,交易额10.55万亿元。
远端智能银行服务
本行积极打造全渠道、多场景、富媒体的远端银行服务体系,全面推进集约化、综合化“一站式”服务模式,加快服务数智化转型,在语音与文本服务的基础上丰富交互手段,推出视频客服,以及电话服务嵌入微信多媒体信息交互的“慧视图”功能,使沟通更加高效便捷。强化语音浏览机器人智能分流能力,精准识别客户意图并推送解决方案,利用大数据模型捕捉进线商机、挖掘客户之声,赋能全行重点业务发展、助力服务产品优化。打造企业级数字人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为行内外多个业务领域提供新型智能金融服务。提升“中国建设银行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平台聚客服务能力,拓展企业微信、养老金等智能服务场景,部署热点业务交易办理连结,实现线上咨询服务与线下引流拓客的深度融合。做好支付便利性服务保障,为境外来华人员、老年人提供专业、耐心、高效的服务。上半年累计服务客户2.57亿人次,客户满意度达98.81%,“中国建设银行客户服务”微信公众号关注数超3,889万人。
数字人民币试点及推广
本行全力配合中国人民银行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试点各项工作。作为首批4家运营机构之一推进数字人民币在香港地区跨境试点工作,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从真实环境交易生产验证阶段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参与“国家级航运贸易区块链平台—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项目,积极服务境外来华人士支付便利化。推进重要场景数字人民币应用创新落地见效,落地餐饮企业“物联网技术+数字人民币”智能货运、农民工工资数字人民币智能支付监管等场景。推进落实中国人民银行《数字人民币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工作指引》,积极协同中国人民银行开展数字人民币反欺诈工作。6月末,本行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对公母钱包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5.12%、15.41%。
3.3风险管理
上半年,本集团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重检风险偏好,强化总行部门、境内分行、境外机构和子公司的协调联动,加强“三道防线”协同控险和集团一体化风险防控。扎实推进资产质量主动管控,稳妥有序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加强信用风险前瞻管控,加强催收管理,确保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稳步推进巴塞尔协议Ⅲ达标,切实满足全球及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要求。加强风险管理队伍建设,推动各类风险经理到位履职,加强模型风险、境外合规等重点领域人才培育和储备。推进企业级风险管理平台建设,完善风险全景视图,优化提升普惠金融模型等风控质效,推进智能风控工具嵌入流程。
3.3.1信用风险管理
本集团高度重视风险防控,着力推进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资产质量保持平稳运行。
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持续优化调整信贷结构,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对制造业、乡村振兴、能源、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夯实长期可持续发展基础。构建客户综合融资管理体系,通过规范授权管理,强化集团一体化风险管理,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主办机构为主体,母子协同,覆盖授信和非授信投融资业务的管理架构。加强信用风险前瞻管控和过程管理,释放大零售智能催收平台效能,支持风险前瞻性预判、差异化催收,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客户的信用风险监测。坚持实质风险判断原则,严格执行《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按照“初分、认定、审批”三级程序,严格准确开展风险分类管理。
提升信用风险计量能力。在全行推广应用科技型企业“星光STAR”专属评价工具及优化后评级模型,拓展ESG评级覆盖客户范围,推进ESG要素融入评级,提升重点业务支持能力。持续推进申请评分卡、行为评分卡建设与应用,优化个人经营抵押快贷申请评分卡,上线个人经营行为评分卡到期分类及续贷应用,积极支持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上线新版专项分期PD、LGD分池模型,持续推进零售高级法实施与建设。
加强资产保全经营。风险化解处置保持良好水平,不良处置能力、质量、效益等稳步提升。通过对不良资产的有效经营和及时处置,加快信贷资金流转,畅通经济发展循环,为全行战略推进、经营管控、结构调整和效益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上半年,本集团坚持实质风险判断原则,按照五级分类核心定义,准确识别风险水平。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3,429.0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6.48亿元;不良贷款率1.35%,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07%,较上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
上半年,本集团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持续推进结构优化调整,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不良贷款率下降;房地产业、建筑业不良水平基本稳定。
已重组贷款和垫款
6月末,已重组贷款和垫款余额927.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8.99亿元,在不含息贷款和垫款总额中的占比为0.37%。
逾期贷款和垫款
下表列出于所示日期本集团已逾期贷款和垫款按账龄分析情况。
6月末,已逾期贷款和垫款余额3,237.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78.89亿元,在不含息贷款和垫款总额中的占比上升0.15个百分点。
贷款迁徙率
1.贷款迁徙率依据原银保监会2022年修订的指标定义计算,为集团口径数据。
大额风险暴露管理
本集团严格按照监管规定,健全大额风险暴露管理体系,优化工作机制流程,落实大额风险暴露限额管控要求,持续提升集团大额风险暴露管理水平。
贷款集中度
6月末,本集团对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4.32%,对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总额占资本净额的15.97%。
3.3.2市场风险管理
上半年,本集团持续强化市场风险及投资交易业务风险管理。制定风险政策限额方案,明确风险边界底线。加强信用债市场价格监测,定期排查集团债券业务风险,优化集团债券风险管控系统功能。开展重点分行衍生品业务风险检查,督导重点子公司加强衍生品管理。规范集团委外投资业务风险管理,加强集团风险统筹。加强涉股业务管理,开展集团场外股票衍生品专项风险排查。推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市场风险规则全面落地,在完成相关计量体系、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推进新标准法计量系统优化升级,继续推进新内部模型法项目建设。推进金融市场交易业务数字化监控平台建设,持续加强交易业务数字化监控。
风险价值分析
本行将所有表内外资产负债划分为交易账簿和银行账簿两大类。本行对交易账簿组合进行风险价值分析,以计量和监控由于利率、汇率及其他市场价格变动而引起的潜在持仓亏损。本行每日计算本外币交易账簿组合的风险价值(置信水平为99%,持有期为1个交易日)。
市场风险压力测试情况
本行运用压力测试对交易账簿的风险价值分析进行有效补充,包括单因素情景、多因素组合情景和历史情景三种情景。市场风险压力测试通过定量分析利率、汇率及其他市场价格变动对本行资产价格和损益的影响,揭示极端情景下投资交易业务面临的薄弱环节,提升本行应对极端风险事件的能力。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市场风险压力损失总体可控。
利率风险管理
上半年,本集团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宏观政策及金融市场重要变化,持续强化利率风险管理,合理应对市场压力和管理挑战。密切跟踪存款、贷款和债券利率走势,采用重定价缺口分析、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敏感性分析、久期分析、压力测试和经济资本等方法计量和分析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加强对各类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变化的监测与管理;持续强化境外机构利率风险管理,合理优化调整风险限额管理要求,推动境外机构抓实抓细风险管理要点;优化内外部定价管理策略,有效评审新产品利率条款,通过计划与绩效考核、内部资本评估等方式积极开展利率风险管理和评价。报告期内,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本集团各项指标均控制在限额范围内,利率风险水平整体可控。
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
6月末,本集团一年以内资产负债重定价缺口为2.2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91.40亿元,主要因为贷款增长高于一年期以内到期的存款及同业存款。一年以上正缺口为7,610.4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55.79亿元,主要因为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增长快于债券投资。
利息净收入敏感性分析
利息净收入敏感性分析基于两种情景,一是假设存放央行款项利率不变,所有收益率曲线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100个基点;二是假设存放央行款项利率和活期存款利率均不变,其余收益率曲线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100个基点。
汇率风险管理
本集团汇率风险主要源于持有的非人民币计价的资产负债在币种间的错配,以及因金融市场做市而持有的头寸。本集团综合运用汇率风险敞口、汇率风险压力测试等方法计量和分析汇率风险,主要通过资产负债匹配、限额、对冲等手段控制和规避汇率风险。上半年,本集团坚持审慎稳健的汇率风险管理策略,持续关注境内外货币政策环境和主要货币汇率波动。贯彻落实《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系统应用,加强风险指标监测。报告期内,本集团汇率风险相关指标满足监管要求,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汇率风险水平整体可控。
3.3.3操作风险管理
上半年,本集团持续推进巴塞尔协议III操作风险标准法实施、积极对标金融监管总局操作风险管理新规要求,有效提升操作风险管理水平。
结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修订操作风险管理基本制度,搭建操作风险标准法计量体系,强化操作风险损失数据管理,开展操作风险标准法实施准备和评估验收申请前置工作。深化业务连续性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体系,推动应急预案建设及应急演练,夯实管理基础。持续开展智能化探索,提升员工违规行为发现能力,管控员工行为风险。
反洗钱
上半年,本集团严格落实反洗钱各项监管要求,践行“风险为本”的管理方法,通过健全反洗钱管理架构、完善集团洗钱风险自评估体系、推进反洗钱系统建设、加强队伍建设等方式,持续提升洗钱风险管理水平,为业务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3.3.4流动性风险管理
上半年,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本集团积极落实货币政策导向,坚持稳健审慎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推动资产负债平衡协调发展;前瞻性研判内外部资金形势变化,稳妥安排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总量和结构,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储备;持续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强化流动性统筹管理,确保集团支付结算安全。
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
本集团每季度进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以检验在不同压力情景下的风险承受能力。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在多种情景压力假设下,本集团流动性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流动性风险管理指标
本集团采用流动性指标分析、剩余到期日分析和未折现合同现金流量分析衡量流动性风险。
本集团定期监测资产负债各项业务期限缺口情况,评估不同期限范围内流动性风险状况。2024年6月末,本集团各期限累计缺口3.26万亿元。
3.3.5声誉风险管理
本集团秉持前瞻、全面、主动、有效的管理原则,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集团声誉风险管理水平。着力强化声誉风险源头管理,组织总行重点业务部门、各一级分行、子公司严格落实“零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潜在舆情信息报送和监测预警,共同做好声誉风险防范化解和应急预案准备。加强声誉事件应急响应与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建设,明确舆情防控各级机构的责任划分,规范舆情信息报告路径和时限,提升媒体舆情应对快速响应能力。报告期内,本集团声誉风险管理水平稳步提升,未发生重大声誉事件,有效维护了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
3.3.6国别风险管理
本集团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将国别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承担监控国别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国别风险管理政策。充分运用评估评级、风险限额、压力测试、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工具管理国别风险。
上半年,本集团积极应对全球形势带来的挑战,重检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国别风险管理系统,重检国别风险评级和限额,密切监测国别风险敞口。国别风险敞口主要集中在国别风险低和较低的国家和地区,总体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
3.3.7信息科技风险管理
本集团持续健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开展企业级信息科技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控制缓释等工作。加强信息科技鉴证及测评工作,聘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对总行服务于境外机构的技术控制措施开展审计鉴证,聘请符合资质的专业机构对网络安全保护三级及以上的系统开展等级保护测评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
3.3.8战略风险管理
本集团严格落实战略风险管理相关监管要求,在董事会及高管层的领导下,坚持合规性、前瞻性、及时性、全面性、持续性原则,推动完善与业务规模和产品复杂度相适应的战略风险管理体系,对战略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监测、控制和报告。报告期内,本集团战略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3.3.9新型风险管理
近年来,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应用推动各类风险相互交织和加快转化,风险隐匿性增强、形态更加复杂、传播速度更快,新型风险潜在影响和管控难度持续增大。上半年,本集团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主动识别各类新型风险事项,多措并举提升新型风险预判防控水平。
模型风险管理方面。本集团持续完善模型风险管理机制,并及时开展模型重检及后评价工作,加强普惠金融等重点模型风险管理。加快企业级模型风险管理平台在全集团的推广使用,促进重要模型全生命週期管理的线上化、规范化。组织开展模型风险专题培训,强化模型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数据风险管理方面。围绕战略转型、业务经营、交易处理和内部控制等领域,强化信息技术运用,形成了前中后台“三道防线”各自独立、相互协调、有效制衡的管理机制。推动数据安全分级保护措施在生命週期各个环节落地,围绕数据安全涉及的重点场景和关键环节,开展数据安全专项检查。持续完善数据质量管理系统功能,推进数据质量常态化监测,开展覆盖全集团的数据质量自查和检查工作。
欺诈风险管理方面。持续跟踪外部欺诈风险形势变化,认真落实监管要求,不断完善企业级欺诈风险管理体系。开展反欺诈重点领域专项评估,专题研究重点业务欺诈新特徵,持续完善和丰富欺诈风险防控工具,提升防范欺诈风险的能力。
ESG风险管理方面。遵循各项监管要求,持续完善ESG风险管理体系。制定投融资业务ESG风险管理办法,明确前中后台“三道防线”的管理职责,将ESG风险管理融入投资信贷业务全流程。搭建并优化投融资客户ESG风险分类管理系统,提升数字化经营水平。
新产品风险管理方面。本集团建立健全新产品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分类分策的风险评估机制。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严控以套利为目的的“伪创新”。强化企业级产品谱系管理平台建设,完善新产品风险管理系统。加强新产品面市前的合规审查,从源头落实监管要求,确保新产品面市前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要求。
3.3.10併表管理
上半年,本集团持续加强併表管理,提高集团业务协同、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产负债管理等各项併表要素管理水平,防范跨境跨业风险,推动综合化经营子公司和境外机构高质量发展,提升集团併表管理的有效性。
加强母子公司和境内外机构协同机制建设,促进子公司和境外机构融入业务板块经营管理体系,形成集团战略合力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持续推动集团股权层级压缩工作,不断提高集团对各层级附属机构的穿透管理能力。加强子公司战略管理和治理机制建设,重检子公司“一司一策”管理政策,提升子公司公司治理有效性。夯实境外机构管理机制建设,重检境外机构“一行一式”发展策略,因地制宜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强子公司和境外机构资产负债管理,提升流动性、资本及利率管理水平。深化集团统一风险偏好的传导与落实,加强子公司和境外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强化集团风险管理的全面统筹和母子公司风险共治,提升风险管理跨境协同质效,推进集团信用风险统一管理。提升集团数据治理和应用能力,建立子公司共享数据基础,推动子公司加快数据治理措施落地,持续提升子公司和境外机构数据能力和自动化水平。推进集团IT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子公司和境外机构科技建设支持力度。
3.3.11内部审计
本集团内部审计以评价并督促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促进增加价值和改善运营为宗旨。审计部门持续深化全面覆盖、突出重点、统筹协同、精准敏捷、举一反三的审计机制,并开展覆盖各业务板块可审单元的审计活动,促进重点业务领域风险防控和基础管理夯实。
上半年,审计活动覆盖大中型企业信贷、资产保全、普惠金融、个人贷款、财务会计管理、负债与支付结算、重点合规事项、金融市场交易业务与市场风险管理、表外业务、网络金融、信用卡、集团併表管理、金融科技等业务领域,并週期覆盖子公司和境外机构。通过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推动改进完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有效促进集团经营管理稳健发展。
3.4资本管理
本集团秉承稳健、审慎的资本管理策略,坚持资本内生积累和外部补充并重,强化资本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持续推进资本集约化转型,提升资本使用效率,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和较优的资本结构,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上半年,本集团积极做好资本新规落地实施,持续完善监管资本约束和传导机制,扎实做好资本精细化管理。报告期内各项资本指标表现良好,在扣除分红后利润留存648.24亿元、发行人民币二级资本债券500亿元、资本新规实施计量规则切换以及持续做好资本集约化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带动下,各级资本充足率较2023年末均有所提升。
3.4.1资本充足情况
资本充足率
根据监管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本集团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计量和披露资本充足率。计算范围覆盖本行境内外所有分支机构及金融机构类附属子公司(不含保险公司)。在2014年获批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基础上,2020年4月,原银保监会批准本集团扩大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实施范围。依据监管要求,本集团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和其他方法并行计量资本充足率,并遵守相关资本底线要求。
6月末,本集团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计量的资本充足率19.25%,一级资本充足率14.92%,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01%,均满足监管要求。本集团持续推进资本集约化转型,着力优化表内外资产结构,积极稳妥推进资本新规高质量落地。与上年末相比,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提升1.30、0.88、0.86个百分点。
本集团发行的二级资本债券情况请参见财务报表附注“已发行债务证券”。
3.4.2槓桿率
根据监管要求,自2024年1月1日起,本集团按照《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有关规则计量槓桿率。槓桿率是指一级资本净额与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的比率。2024年6月30日,本集团槓桿率7.65%,满足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