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欧美多国逐步解除防疫限制,经济开始出现复甦迹象;但因俄乌战争爆发而引发的能源危机已推高通胀,加上,美国急速加息也衝击经济复甦。全球经济陷入滞胀,而国内疫情自二零二二年三月份出现反弹,疫情状况仍不稳定,受疫情导致封区、运输延误、客户停工、外发供应商停厂等影响,供应链受阻,打击了多个行业复甦步伐。
本集团在这复杂严峻的大环境下,全年取得营业额为962,566,000港元,对比去年同期下降6.6%或68,242,000港元;除液压设备零件业务外,其他业务收入下滑幅度较明显。
因汽车芯片持续短缺,加上国内疫情衝击,全年本集团在汽车零件业务上,销售额录得458,334,000港元,对比去年减少10.3%或52,566,000港元。本集团透过多元化发展,加强本集团利润稳定水平。本集团于去年完成併购液压业务后,液压设备零件销售额取得明显上升。液压设备零件销售额占比总体销售额达41.0%,对比去年液压设备零件销售额上升9.0%或32,627,000港元,全年液压设备零件销售额为394,296,000港元。电子消费品的市场气氛不振下,电子设备零件业务板块,从二零二二年下半年开始订单较明显下降,因此全年这业务板块销售额录得91,151,000港元,对比去年下降21,858,000港元或19.3%。其他业务下降主要是二零二二年受回收废渣价格下降所影响。
年内,原材料市场遭受重大波动。本集团着力寻求国产材料作为替代,但原材料整体价格同比呈上升趋势。原材料成本未能随销售额下跌比例而减少,因此部分原材料单价上调侵蚀毛利。此外,收入同比下降,生产规模缩减,规模经济效益未能充分体现。疫情导致运输成本增加,亦使平均成本上升。面对多项不利因素,本集团开展多个自动化项目,提升生产效率,推进降本增效,提高自动化水平。通过对全检设备及自动化上下料等项目的落实,精简生产线上的人员。为应对严峻环境,本集团以提升效率作为核心目标,尽最大努力推动精益生产的落实。因此,儘管销售额下降,仍未对毛利率造成负面影响。本集团将会不断透过多方面作成本减降,追求更高毛利率。
除此以外,本集团积极投入更多资源于研发,于二零二二年六月份成立研究院,提升本集团工艺水平及产品的品质等,而研发项目作为长期战略性投资,由于研发成果带来的经济效益需要时间体现,因此,本年度利润受到一定影响。同时,通过研究院平台,本集团持续推动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燕山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努力突破研发技术难点;本集团将加大研发资源投入,提升科研力量,保障研发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深圳、东莞、广州陆续出现疫情反弹,下半年广州疫情尤为严峻,本集团在二零二二年为疫情防控工作紧抓不懈,制定疫情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配备充足防疫物资。并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措施,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人员参加疫情应急演练,组建本集团核酸检测队,全年紧急妥善处置四起突发疫情事件,对受感染人员分级管控,以尽最大可能降低疫情对本集团营运的影响。
本集团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在二零二二年五月份广州生产基地已投入「零碳工厂」,节能降本效果将逐步实现。为推广节能降本成果,我司继续开展二期光伏项目,继续透过合同能源管理模式(EMC)合作;项目期内可省设备、运维和能耗等外,也稳定各项设施的供应水平,强化本集团生产可靠性。
随着疫情结束及逐渐恢复到疫前常态,全球出行限制及社交距离措施放宽,预期全球经济将迅速恢复。儘管以上带来正面信息,但俄乌战争持续、中美关係仍然紧张,加上美国多次加息等不确定因素均妨碍世界经济的复甦步伐。
在这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在新一年本集团将继续以「建团队、促销售、强管理、抓研发、严品质、谋发展、扩产能」为基本工作方针;本集团将加强品质管控,深入挖掘业务增长点,不断开发新市场、新客户和新产品,拓宽业务渠道,规范经营管理,推进自动化改革,实现精益生产,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供应链,成为精密加工行业龙头。
首先,用心服务客户,并全力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订单交付率,保障产品品质,以技术品质优势持续开发新客户,并持续挖掘客户潜力,重点关注在市场艰难时期,仍保持业务增长的客户。并着力于研究成果转化,提高新项目开发成功率,使新研发项目成为新增长点,持续为本集团开拓业务,实现可持续成长,以技术及成本优势维持领先地位。同时,开发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共同发展。
另外,加强企业从外部注入新血、并内部提拔具能力人才,助力企业发展新格局。对冗员和补充人员作计划,加大人才引进与培养,将招聘目标放在关键人才上,制定和实施年度培训计划,推行内部讲师机制,并实施评估方案评估培训计划效果。
再者,聚焦精益生产,加大成本管控力度;对于原材料的管控,与各供应商保持紧密沟通,培养战略合作伙伴关係;同时,大力推行精益生产,从各环节入手,降本增效,提高人员及机台效率;
其次,提升组织运营效率,全力防范经营风险;完善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计划做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加大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广度、深度;关注环保风险,完善环保规章制度,做好环保方面培训、宣传和隐患风险排查,保证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