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本集团坚持目标导向,强化经营统筹,严抓风险管控,统筹绿色发展和创新研发,有序推进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加快智能化建设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应对需求下行、价格下滑、竞争激烈带来的不利影响,经营韧性持续增强。
报告期内,本集团按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营业收入为455.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2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56%;每股盈利0.6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59元/股。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营业收入为455.6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8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8.37%;每股盈利0.66元,较上年同期下降0.61元/股。
本集团积极推动创新,加快构筑新质生产力,巩固主业竞争优势。报告期内,公司参与报送的《高铁相抗蚀胶凝材料设计/制备技术及严苛环境工程应用开发》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安徽海博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海博智能」)「露天水泥矿山无人运输」项目,被国家部委评选为「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案例」,并入选2024年安徽省十大智能网联汽车典型示范应用场景;上海智质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智质」)入选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报告期内,本集团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发展,持续做强做优水泥主业,国内国外互济联动,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水泥主业方面,国内芜湖海螺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粉磨项目、蒙城海螺建材有限公司投产运营,海外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项目投产运营,柬埔寨海螺KT水泥(金边)有限公司建设有序推进;产业链发展方面,相继投产了两个骨料项目,并积极通过新建和租赁等方式新增了五个商品混凝土项目。
报告期内,本集团投运新增熟料产能230万吨,水泥产能470万吨,骨料产能200万吨,商品混凝土产能480万立方米。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熟料产能2.74亿吨,水泥产能3.99亿吨,骨料产能1.51亿吨,商品混凝土产能4,460万立方米,光储发电装机容量545MW。
2024年下半年,中央政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逆週期调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等资金的加速到位,在建工程项目水泥需求将会有所提振,基建仍将是拉动水泥需求的主要动力。随着「稳市场」、「去库存」配套政策不断优化落实,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但房地产形势短期内难以扭转,仍将处于深度调整阶段。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要求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推动错峰生产常态化,严格新增项目准入,推动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建立健全产能退出机制。此外,中央政府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均有利于缓解水泥市场供需矛盾,维护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经营管理方面,本集团将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以国家政策为导向,持续提升经营质效。一是深入研判市场供求形势,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发挥公司品牌、保供、质量优势,稳固深化与大客户合作关係,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二是紧抓「采购降本」的核心,巩固深化与大型煤企战略合作,提升原燃材料直供比例,总结替代燃料使用经验并推广,进一步压降采购成本。三是推行全流程精细化管理,优化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四是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健全激励考核机制,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投资发展方面,本集团将坚持有效投资,持续巩固水泥及上下游产业竞争优势,培育壮大新能源、环保、数字化等新兴产业。一是把握国内水泥行业市场格局深度重塑机遇,择机推进优质项目併购,持续优化市场佈局。二是稳中求进拓展海外业务佈局,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努力寻求发展机遇,并着力提升海外项目运营质量。三是巩固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提升骨料和商品混凝土产业经营质效,打造效益提升新引擎。四是以数字化产业为抓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矿山系统、水泥智能质量控制系统、智能化装运系统以及智慧物流平台等技术成果,探索应用节能降碳前沿技术,在赋能主业进行节能、减排、降耗改造的同时,形成数字产业竞争力。五是拓展新能源产业发展空间,推动环保产业做大做强,构建绿色化发展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