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钢 — 占本集团于二零二四年财政年度营业额的47.1%
模具钢为一种高合金特殊钢,使用钼、铬及钒等稀有金属制造。模具钢主要用于模具及压铸模以及机械加工。各式各样制造业均须使用模具,包括汽车、家电及电子等行业。
国内模具钢销量增长6%,主要受其于塑胶、压铸、压印及连铸的应用所带动。受惠于中国新能源汽车(NEV)产业的发展,部件、零件模具及一体化大型压铸模具用材料需求旺盛,带动此下游应用产值增长34.4%。因此,国内模具钢的销量自二零二三年第四季度起逐步改善,并于今年大幅增长。国内模具钢的平均售价较上一年度增长9%,归因于国内模具钢的销售环境良好以及产品组合的调整。
模具钢的出口销量下降12%,主要由于来自海外竞争对手的价格竞争。本集团位于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过往于全球市场维持高品质、高价格的策略,并于市场需求低迷且激烈的竞争下采取降价策略。平均销售价格下降2%,反映海外需求疲软、市场停滞及持续价格竞争带来的小幅波动。
整体而言,模具钢分部的销售额下降3.1%至人民币2,273,870,000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2,345,986,000元)。
高速钢 — 占本集团于二零二四年财政年度营业额的17.0%
高速钢乃使用钨、钼、铬、钒及钴等稀有金属制造而成,特点为硬度较高且耐热耐用,因而适合作为切削工具使用,以及适用于制造高温轴承、高温弹簧、内燃机引擎和滚轮,可广泛用于如汽车、机械制造、航空及电子行业等特定工业领域。
由于外海DIY切削工具需求复甦,带动国内出口型切削工具制造商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作为切削工具主要材料的高速钢国内销售增长9.8%至人民币422,033,000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384,336,000元)。
高速钢的出口销量下跌7%,平均售价下跌1%。情况与模具钢的出口表现相若。在海外市场激烈的价格竞争下,加上欧元滙率下降,本集团调整定价策略,以保持其市场地位,同时将保持产品质量放在首位。
整体而言,高速钢分部的销售额下降0.7%至人民币821,478,000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815,904,000元)。
切削工具 — 占本集团于二零二四年财政年度营业额的18.2%
切削工具分部包括高速钢及硬质合金切削工具。高速钢切削工具产品主要为麻花钻头及丝锥,全部均可用于工业制造及民用用途。本集团实施纵向一体化,自上游高速钢生产扩展至下游高速钢切削工具生产,以致成本优势远胜同业。本集团生产的高端硬质合金工具主要为硬质合金刀片和整体刀具。
国内切削工具的销售营业额于二零二四年减少13.6%至人民币333,274,000元,儘管中国制造业呈现全面复甦迹象,国内经销商客户仍持有上年度切削工具库存。这些库存于二零二四年内被逐步消化,导致国内销售额度下滑。
切削工具出口销售营业额于二零二四年增加人民币26,040,000元,主要受全球切削工具市场的复甦带动。北美市场表现尤为强劲,由于自动化应用加速、数控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精密加工的进步,共同刺激切削工具的下游需求。受惠于本集团佈局的泰国切削工具生产基地,捕促了北美市场的机遇,出口销售有所提升。
儘管内销及出口市场对切削工具的需求模式各异,但整个价值链的竞争依然激烈。在宏观经济压力的推动下,下游段客户越来越将成本优化的产品配置作为其首要的采购重点。此采购策略的转变使本集团实施价格调整,导致两个市场的平均售价下降。
整体而言,切削工具分部的销售额下降2.9%至人民币879,342,000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905,754,000元)。
钛合金 — 占本集团于二零二四年财政年度营业额的15.6%
凭藉其密度低、强度高、耐热性高、耐腐蚀性好的特点,钛合金于不同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化工能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生物科学等领域。
某终端客户对消费电子用钛合金线材在钛合金返回料再利用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钛材供应商对返回料的再利用比率进一步提高。考虑到原有生产设备能够提升返回料再利用比率的程度有限,本集团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决定新建对于返回料的再利用更具优势的真空电子束冷床(「EB」)炉生产线。新建的EB熔炉生产线于二零二四年三月底投入使用。然而,由于主要竞争对手因其原业务范畴,本身已具备EB炉生产线,加之EB炉投建后续的产成品优化和验证亦需一定时间和过程,导致本集团在该客户手机的钛材供应节奏上落后于竞争对手,二零二四年钛合金线材销量有所下降。
同时,另一消费电子终端客户的需求量增加,本集团积极配合该终端客户的纯钛合金线材订单,唯与钛合金线材相比,纯钛线材的平均销售价格略有下降。儘管销量增加9.1%,平均售价却下跌28.4%。总体而言,二零二四年钛合金分部的国内营业额减少21.8%至人民币747,406,000元。
于出口方面,若干数量的高端钛合金线材出口至北美,作为3D打印应用的原材料,并以此作为进入全球市场的试金石。
我们的北美出口计划透过专为增材制造应用而设计的优质钛合金线材,实现策略性的突破。这些高精密的产品不仅验证我们服务尖端3D列印领域的技术能力,也建立重要的供应链信誉。是次成功的市场渗透达到双重目的:在商业上证明我们有能力满足高精密制造应用的品质要求;在战略上为我们向增材制造市场及工业雷射烧结应用的全球扩张创造可复制的蓝图。
其他 — 占本集团于二零二四年财政年度收益的2.1%
其他分部主要是由本集团向供应商采购五金、塑胶、电子部件等原材料,再自行或委托包装商组装及包装为电动工具套装,最后出售予海外客户。目前出售的电动工具包括电钻套装、电批套装、电动牙刷套装、五金套装、小型风扇及安全灯等等。整个分部均为出口业务。
其他分部的销售额收缩至人民币30,850,000元,主要是由于海外对经济级硬体套件的需求减弱。市场走弱直接影响下游采购模式,入门级五金套装订单减少。需求的萎缩反映全球DIY工具消费的结构性转变,通胀压力加速优质专业级设备与注重控制开支的消费产品之间的市场两极化。
整体而言,来自其他分部的营业额减少23.4%至人民币100,976,000元(二零二三年:人民币131,826,000元)。
随著制造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国制造产业将迎来持续增长的机遇。在传统应用领域,如汽车、机械和能源行业,高强度、轻量化特钢的需求将持续上升。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与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将推动高性能特钢材料的需求增长,而机械制造业对高精度、耐磨切削工具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同时,消费电子、航空航天与海洋工程等新兴产业的崛起,将带动钛及钛合金产品的需求,特别是耐腐蚀、高强度的应用需求将更加迫切。
产业升级的步伐将加快,技术创新将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本集团将加大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研发的投入,利用智能制造技术来提升特钢产品的品质与制造工艺。此外,智能化生产将助力行业转型,本集团将加快引入智能生产设备与管理系统,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推动智能工厂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绿色可持续发展亦将成为行业必然趋势。在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本集团将强化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动低碳、环保产品的研发与市场应用,以满足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模具钢
展望二零二五年,中国钢铁行业将在汽车及家电等领域迎来持续增长机遇。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综合测算,二零二四年汽车行业钢材消费量约5,750万吨,同比增长1.8%。二零二五年,在「两新」政策以及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政策带动下,汽车行业将保持增长态势,同时考虑维修等需求,预计二零二五年汽车行业对钢材的需求增速约为4%,其中新能源汽车用钢需求增幅尤为显著。
随著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中国一体化压铸行业正迎来高速增长阶段。预计到二零二五年,市场规模将达人民币389至405亿元,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将占人民币258至300亿元。随著纯电动汽车与插混汽车市场的扩张,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渗透率不断提升,成为汽车轻量化与降本增效的重要趋势。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国内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将加快佈局,推动行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粉末高速钢市场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技术水平与市场需求同步提升。随著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端制造领域的扩张,粉末高速钢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本集团将会密切关注市场趋势,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在巩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并在全球高端制造业供应链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预期中国工模具钢行业将朝向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与定制化发展,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战略将成为主要驱动力。本集团将紧跟市场趋势,加强研发与技术升级,以提升竞争力。然而,本集团注意到行业发展仍面临多重风险,国际宏观经济变化可能带来重大影响,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升级、金融危机及潜在的经济衰退。此外,美国关税政策变动可能加剧中国出口的不确定性,本集团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动对市场的影响。
当前全球贸易壁垒升级,航道与物流风险的加剧,可能进一步影响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企业需积极应对国际市场变局,提升产业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及全球市场拓展,以确保长远竞争优势。
切削工具
回顾年内,政策推动市场需求增长,中国机床工具与切削工具行业正迎来发展新机遇。二零二四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行动方案》,提出深化机床等传统设备再制造,并计划到二零二七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9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这一政策将对中国切削工具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随著数控机床普及与设备再制造的推进,市场对高精度、高耐用性刀具的需求将大幅提升。企业需加快技术创新,开发适用于智能加工中心的CBN刀具、硬质合金刀具等,以提升加工精度与生产效率。此外,政策强调设备再制造与数字化转型,促进刀具修磨、再利用技术的发展,提高可持续性。
政策的推动将持续带动国内市场需求逐步扩大,机床工具市场有望继续回暖。随著国内技术水平的提升,进口替代趋势将加快,并有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同时,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人工智慧等新兴产业的快速成长,将为机床工具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未来,行业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企业需紧贴市场变化与政策导向,积极应对行业挑战与机遇,以确保可持续增长。
此外,二零二四年全球DIY市场也在稳步增长,技术创新、品牌发展与渠道整合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预期未来数年,市场仍将持续扩张,为切削工具产业带来更多发展机会,本集团将抓紧趋势,推动产品升级与市场佈局,以提升竞争力并扩大市场份额。
钛合金
全球钛合金市场的供需平衡将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俄乌局势的变化可能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若俄罗斯钛产品出口禁令解除,全球市场将面临供应增加与竞争加剧的局面。短期内,俄罗斯钛产品重返欧美市场的速度可能受贸易政策和地缘政治影响,但长远来看,其回归将重塑市场格局,压缩现有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并对价格形成下行压力。在中低端市场,俄罗斯钛产品的价格优势将加剧竞争,而高端市场因技术壁垒较高,短期内受影响相对有限。
新材料与新工艺的进步将推动钛合金市场进一步扩展,高端市场需求将驱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品质与性能。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消费电子及汽车工业等领域,钛合金的应用快速增长。例如,航空航天领域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叶片、机身结构与火箭外壳,有助于减轻重量并提升燃油效率;医疗行业则利用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制造人工关节、牙科植入物与心血管支架,提升医疗器械的安全性与耐用性。消费电子市场已将钛合金应用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与智能手表,提高产品耐用性与轻量化。汽车工业方面,钛合金广泛用于高性能跑车与新能源汽车的排气系统、轻量化车身与电池外壳,优化车辆性能并降低能耗。
更广泛的下游应用将推动对高性能钛合金的需求,加快高端市场佈局,推动产业升级。